大同煤礦的煤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云崗峪和口泉峪。峪就是溝的意思,地殼運動擠壓后留下痕跡,凹陷的為溝,凸起的為脊。
馬脊梁礦就是隱藏在云崗峪的一座老礦,本礦的人驕傲于他們的名字,對外都簡稱“馬礦”。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一書中對馬脊梁溝地理位置和最初的煤炭雛形進行了詳盡的記載和描述:
水出西山,東注于黃水,黃水又東注武周川,又東歷古亭北,右合火山西溪水。水導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廣減尺許,源深不見底,炎勢上升,常若微雷發(fā)響。
據(jù)中科院院士賈蘭坡等人考證,西山是指大同市西南部大同煤礦山區(qū),武周川水即十里河水,西溪水就是大同礦區(qū)內的馬脊梁溝的泉水,火山特指馬脊梁溝與口泉溝之間的山地,地形兩溝夾一山,形似駿馬的脊背,故稱馬脊梁。
從地圖上看,馬礦像是遺落在塞外的一顆明珠。周圍被大片的綠、大塊的黑和漫延的黃所包圍,工業(yè)區(qū)和居民區(qū)緊密錯落地布局在一起。再往西就是雁北十三縣的左云右玉了,出了殺虎口就踏入內蒙的地界兒。馬礦基本上屬于晉蒙交界地,故而民風中有著濃郁彪悍的胡風。
馬礦的煤經(jīng)地下外運大巷和高山主斜井直達新高山煤炭集運站,經(jīng)云崗鐵路支線直達大同,經(jīng)北同蒲線可達太原,經(jīng)大秦線可至秦皇島港口,經(jīng)京包線西可抵集寧、呼市,東達北京等地。輻射津京冀、橫掃晉豫蒙。
從礦務局到馬脊梁,先后路過一礦、五礦和九礦,車子在迂回盤旋的山路上顛簸著。正值伏天,車窗外是隨著塵土蒸起的熱浪和大片大片的野草地,還有稀稀拉拉的楊樹林。
越走越遠,人跡罕至。
我不禁慨嘆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不屈意志。
對,意志!
礦山是人類和自然赤膊相見的角斗場,為了能和它打個平手,需要更多精壯的漢子、青春的張力、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意志。這些東西是這個海晏河清的時代越來越少見的特質,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座礦山有時候更類似于一個小型軍營。
望著窗外疾馳而過的溝溝壑壑,我細細咂摸起“馬脊梁”這三個字的意味來。這里瀕臨內蒙,自古尚武,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于武周山改裝易制,胡服騎射,馬上得天下。
馬脊梁,馬脊梁,不就是馬背嗎。這座擁有將近七十年歷史的老礦,也算是馬背上得天下了。
腳下的煤脈延綿千里,地上的山脈層巒疊嶂。山脈伸向哪里,煤跟著就走向哪里。勞模強濟江說:“馬礦就是一塊風水寶地?!?/p>
這個得承認,千百年前的地殼運動、滄海桑田為當?shù)厝肆粝铝说锰飒毢竦膶毑?,養(yǎng)育了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得上天的眷顧,天賜煤峪。
視野之內,一片蔥蘢。
蔥蘢中還掛著細黑的煤灰,把綠意也染得有些灰頭土臉,像是用了“高級灰”的濾鏡。這種綠中掛灰、灰中帶綠的顏色,是大同地區(qū)典型的礦山綠。
“煤車過境,八百里塵土飛揚”,過去的礦山,粉塵污染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這種礦山綠更是隨處可見。進入千禧年以來,隨著大同市政府和同煤集團下大力氣治理環(huán)境,恢復植被,大同才逐漸由礦山綠轉變到了大同藍。
我們有信仰
盤旋的山路,九曲回腸。
走進馬礦,像是誤入了上世紀的老電影。人們在這條狹長逼仄的山坳里靜靜地生活著,看上去無欲無求。
礦黨委書記胡永剛在勞模見面會講話中愛憐又略帶驕傲地講道:“我們馬礦的水都含銅,馬礦人喝了都是銅疙蛋,心眼實?!泵嫔险{侃,實則夸耀,疼愛之情溢于言表。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山的端莊沉穩(wěn)賜予了人們仁慈包容的品格和踏實苦干的性情。馬脊梁礦的人在這片大山中開采、勞作、奉獻、收獲。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太講究情懷的年代,似乎所有東西都能用性價比來衡量,而馬脊梁礦就是這個時代中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它像一匹鬃毛凜凜的駿馬,自顧自地嘶鳴著、沉吟著、奔騰著;又好似蒙古的馬頭琴,僅憑兩根弦就能彈得抑揚頓挫、悲壯愴然,時而悠揚,時而鏗鏘,演奏著一支又一支洶涌壯烈的塞外曲。
馬礦,馬礦,熱烈而奔放,含蓄而張揚!
駿馬就是馬脊梁礦的圖騰。
幾乎每棟樓里都豎著一幅八駿圖浮雕。一匹匹駿馬,彪悍健壯,金色的鬃毛翻飛,嘶鳴著向前飛奔,中間一匹頻頻回望,像是在照拂落在后面的伙伴。
團結奮進,奮馬揚蹄,不拋棄,不放棄!
行走在馬脊梁礦的主干道上,細細感受著這里的氛圍。
大紅色的橫幅廣告欄上閃耀著一排排大字,“創(chuàng)新,和諧,富強,振興”,那是馬礦在新時代下的精神愿景;餐廳對面是大幅的“二十四孝”故事圖,百里負米、蘆衣順母、圖文并茂,栩栩如生;中午十二點要準時播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精神講話”。喇叭安在高聳的辦公樓頂,聲音一起,全礦都聽得清清楚楚。
我停留在那幅巨型的《二十四孝圖》前,久久打量,思緒飛揚。
這是一座老資格的國有煤礦,遠遠看去,仿若一塊定格著傳統(tǒng)文明和古老道德的活化石?;?,東方儒家文化的脈絡清晰可見,像被樹脂凝固在琥珀里的昆蟲,連翅膀上的紋理都纖毫畢現(xiàn),完整地從過去留存到現(xiàn)在。
信仰缺失的年代,馬礦顯得卓爾不群。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的未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我們呼喚信仰,因為我們很多人都迷茫。我們在新舊文化中徘徊,在東西方文明中踟躕,卻仍舊沒有找到心靈的棲息之地。
馬礦人不迷茫,他們在傳統(tǒng)忠孝文化、現(xiàn)代企業(yè)文化和當代管理規(guī)范的三方平衡之下,從容地活著?!安恢袧h,無論魏晉”,馬礦像是一匹不為外界喧鬧所打擾的世外之馬,按照自己的步子,有條不紊地走著。
馬礦的人情味兒很重,它所提倡的親情文化,頗有些兩漢時期“舉孝廉”的味道。機掘三隊的員工楊小小,二十三年來精心照顧患病母親,被礦上多次選為先進道德模范。
這種濃郁的人情味兒,存在于傳統(tǒng)農耕文明里,延續(xù)在倡導團結協(xié)作的工業(yè)文化中,扎根在看重血緣親情、地脈宗親的祖祖輩輩的血脈里,卻逐漸稀釋于個人主義泛濫的商業(yè)文明中。
這種文化算是國有企業(yè)的某種獨有標志,它不大可能存在于推崇“狼性文化”的企業(yè)中,在那里,大家都在為KPI日日奔命,末位淘汰的制度就是充滿血腥味兒的叢林法則,人情味兒在那種地方更像是累贅。
畢竟帶著沉重的情感負累,這一路上會走得艱難又疲憊。
西方文明看重私權,重視個人,張揚個性;東方文化推崇王權,強調集體,主張中庸。東西方文明的博弈撕扯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拉力賽。所幸,這兩股力量目前看來勢均力敵,無外乎年輕人崇洋,老一輩的人尚古,大部分人在這中間曖昧不清。
而馬礦,顯然旗幟鮮明地站在了集體主義這一頭。
礦山中的鋼七連,高效的加強連
在馬脊梁礦的街道上行走,一股陽剛的力量撲面而來,這是礦山所獨有的力量,就連他們的《礦歌》也豪邁狂放,聽起來就讓人血脈賁張?;秀遍g,會有種來到軍營的錯覺。
高高的武周山是你不屈的脊梁,承載著先輩的夢想和希望,英雄的馬脊梁一路走來,大風里放歌,大浪里豪邁;幾經(jīng)擴建,創(chuàng)新圖強,前進中的馬脊梁趕超時代,奉獻光熱,無怨無悔,馬脊梁的兒女啊,贏得了太陽的喝彩。
馬礦的很多員工都是分配來的退伍軍人,經(jīng)歷了軍營的洗禮、打磨,他們有著鋼鐵的意志和頑強的性格,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步調一致、整齊劃一,這是他們從部隊沿襲下來的品質,也極為適應礦山晝夜兼程的標準化生產(chǎn)作業(yè)要求。
機械化作業(yè)發(fā)展到如今,礦山依舊是勞動密集型產(chǎn)業(yè);安全保障和安全防護發(fā)展到目前,礦山也仍然是高危行業(yè)。
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操作。
井下工作,就像在刀尖上行走,不能容忍哪怕一刻的肆意妄為,軍人無疑是最佳執(zhí)行者。
就像《士兵突擊》中的鋼七連,出鞘千軍萬馬,收刀萬劍歸一。
馬脊梁礦黨委書記胡永剛在紀念建黨90周年的表彰會上講道:“綜采一隊黨支部不畏艱難,勇挑重擔,奮力扛起全礦出煤的大頭;綜采三隊黨支部攻堅克難,奮力趕超,成為后來居上的明星支部;機掘一隊黨支部精心管理,狠抓培訓,熟練駕馭煤炭掘進高新設備,在集團公司機掘系統(tǒng)名列前茅;機電科黨支部不斷強化機電設備維護,服務安全生產(chǎn),成為保障安全生產(chǎn)服務的優(yōu)秀團隊?!?/p>
綜采、機掘、機電、準備各區(qū)隊就像相互嚙合的齒輪,互相配合,互相推進,聯(lián)手把馬礦的安全高效生產(chǎn)推向了一座又一座巔峰。
要想當勞模,就得從頭到腳掉層皮
“身為馬脊梁礦的薪火傳人,我們注定要做一群挑夫,既要負重,還要趕路”。《馬脊梁礦史》之序如是說。
翻開馬礦的礦史,沉甸甸的是過往幾十年的縮寫。一頁一頁翻著,六十多年,彈指間。每一年的大事記,記錄了馬礦的成長。
1949年,楊明任馬脊梁礦第一任礦長;
1960年,馬脊梁礦召開教育礦首屆職工大會;
1964年,井下工作面開始使用裝煤機;
1978年,高馬公路完成硬化;
1982年,自行設計制作的篩分選煤設備投入使用,結束了長期以來商品煤品種單一的局面;
1989年,首次被中國統(tǒng)配煤礦總公司命名為“現(xiàn)代化標準化”礦井;
1990年,第一套綜采上馬;
1997年,梁宏偉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
2003年,全國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六大代表,綜采一隊黨支部書記梁宏偉同志因公負傷,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
2009年,首次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 ……
這一路上,馬脊梁礦在成長,在改變,在獲得,也在失去。個中滋味,難以言說。
人生易老天難老。
自1949年12月以來,馬脊梁礦櫛風沐雨,走了近七十年。最初那三十多名意氣風發(fā)、落地生根的追夢人已額生華發(fā),將至耄耋。馬脊梁礦卻在實干家們的一鍬一鏟之下,逐漸成長為今天全國知名的大型現(xiàn)代化礦井。
脊梁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比起新建的礦井,馬礦著實算不上年輕,但它的開采條件、生產(chǎn)能力和技術水平卻并不落后。尤為重要的是,在和自然搏斗的將近七十年里,馬礦逐漸沉淀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味道,傳承下獨一無二的工作作風和精神信仰,錘煉出馬礦人別樣的精神和氣質。
馬礦是寬容的,六十多年來,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在此安家落戶,貢獻光熱。無數(shù)優(yōu)秀兒女后浪推前浪,在時代的大潮中踏浪而行,前有察哈爾省先進生產(chǎn)者白山、全國勞模梁宏偉,后有全國技術能手王雷雨、黨的十七大代表楊存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十年。
馬礦又是嚴苛的,復雜的開采環(huán)境和嚴酷的自然條件共同決定了馬礦人的宿命。這里注定不是風花雪月的水墨江南,也不生產(chǎn)孱弱的文人騷客。這里是鋼廠,是熔爐,是舊時邊塞,是和時間賽跑的馬場,這里錘煉英雄,只要舍得下身子,好鐵都能煉成鋼。
在第一次同煤作協(xié)“走基層,寫礦山”的見面會上,胡書記就曾單刀直入地講“小資情調、書生意氣在馬礦是行不通的,要當勞模,就得弓下身、彎下腰,腳踏實地好好受。我們的每個勞模,都經(jīng)歷過痛苦的鳳凰涅槃。”
我笑了,誰知道這位意氣風發(fā)的礦黨委書記,也曾是個聊發(fā)少年狂的意氣書生,填詞作賦,信手拈來。
可書生的文弱多情、搖擺不定與礦山是格格不入的。這里需要的是精密的計量、機敏的行動、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超然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淡定。意外總在千鈞一發(fā)間,而生命也往往轉瞬即逝。沒有高超的技術、過硬的本領、沉著的心態(tài)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是難以在這幽深的巷道中行走的!
而這,往往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書生所最為欠缺的品質。
有趣的是,建礦六十多年以來,馬脊梁礦涌現(xiàn)出的勞模多為滿腹學識的文弱書生,鮮見目不識丁的草莽英雄。經(jīng)過系統(tǒng)學習的知識分子所欠缺的實踐經(jīng)驗和膽識決斷,會在實際的工作中得到彌補,只要肯學習,就會迅速成長起來。
尤其是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的今天,科學、技術、儀器、設備的配套使用,使得煤礦生產(chǎn)逐漸轉變?yōu)橐环N精密嚴謹?shù)纳a(chǎn)工藝。不僅機器設備在更新迭代,生產(chǎn)的安全系數(shù)和安全性能也隨之得到可靠控制。
科技在改變生產(chǎn),在顛覆傳統(tǒng),這與先進工作者的貢獻息息相關。而這些模范尖兵,既擁有高尚的情操,又身懷過硬的本領;既勇于奉獻、埋頭苦干,又不斷學習、求新求變。
他們是馬脊梁礦當代的踏浪者、逐夢人。
馬礦“許三多”——王雷雨
馬脊梁礦有塊金字招牌,就是王雷雨,雷雨工作室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任馬脊梁礦機電礦長。
他的外形遠不如他的名字那么神氣。瘦小、精干、細細的眼,常抿著的嘴角;不善言辭、不茍言笑,時常隱沒在人群中,不顯山不露水。
看到他,想起兩句話——“大隱隱于市”和“高手在民間”。像《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沉默而有力,瘦小而堅韌。
王雷雨,1990年畢業(yè)于同煤第四職中機械班,被分配到馬脊梁礦之后,由于在電氣方面突出的天賦和造詣,被電氣主管挖掘出來,改學電氣,在馬脊梁礦從業(yè)至今。
短短的幾句話就可以概括出一個人的前半生,現(xiàn)實生活卻比這幾個字要殘酷得多,也豐富得多。
1970年,王雷雨出生于大同煤礦一個普通礦工的家庭。煤礦出生,鐵道口長大,他從未想過離開這片土地。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往大了說叫情懷,往小了說,就叫“癡”。
你從小喝哪兒的水、吃哪兒的飯、聽哪兒的鄉(xiāng)音,你身體里就會流淌著那里的血液,印刻著那里的基因。我們把這種感情稱之為鄉(xiāng)愁。
煤礦養(yǎng)育了他,也曾帶給他無盡的痛苦。在他五歲的時候,父親因工傷調離井下。他由此對煤礦的感情更為復雜,他要在這里完成父親的未竟之業(yè),也要在這里找尋自己的夢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雷雨從小就喜愛電氣,為了自己的愛好,他先自費到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學院進修了煤礦機電專業(yè),又去山東理工大學專修了自動化控制專業(yè)。業(yè)余時間里,他也會買一些自己喜歡的電氣書籍來補充知識。一步步走來,他從一個電氣愛好者走到了專業(yè)工程師。
許三多說,“步兵,就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兵?!?/p>
從工作面到坑底,要走過五千多米長的水平大巷,要穿越兩千多米長的順槽巷道,還要通過二百余米的工作面。
為了趕上機電維修,這幾千米的路常常要負重走完。
大多數(shù)時候是踽踽獨行,一盞礦燈一個人,一個多小時走下來,孤獨乏味。汗水從硬邦邦的工裝里蒸騰出來,遇冷又凝結在衣服上,風一吹,涼颼颼的。他就在這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中走完了全程。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帶來了煤炭市場的動蕩,整個大同礦務局都不景氣,工人們按照百分比發(fā)工資。在此危難之際,為了配合同煤集團扭虧為盈大局,馬脊梁礦力挽狂瀾,決定依托綜采一隊成立“高產(chǎn)高效”隊。王雷雨臨危受命,出任綜采一隊跟班隊長。
他就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在此期間,他不僅展示了自己超強的專業(yè)技能,也體現(xiàn)出了過人的領導能力、組織才華以及驚人的爆發(fā)力。
工作面機聲隆隆,割煤機不停旋轉,晝夜兼程。傳送機上的皮帶將散落的煤塊運向遠方。轟鳴的聲音震耳欲聾,這是大工業(yè)時代的潮聲,是馬脊梁礦的工人不畏艱險、向自然奏響的高亢號角。
這一年,王雷雨的團隊生產(chǎn)原煤達200萬噸,圓滿實現(xiàn)了“高產(chǎn)高效”的奮斗目標。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那流淌在傳輸機上的煤塊兒所閃爍的熠熠光華,都是礦山工人用汗水、勤勞和一片赤誠之心滌蕩而來。如果企業(yè)需要,他們義不容辭,如果企業(yè)需要,他們義無反顧。
王雷雨和他的團隊用實踐恪守了諾言,也立下了豐碑。那是如今回憶起來依然榮耀滿滿的時光,是閃著金色稻穗般華彩的時光,是他們足以用一生來回憶的時光。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王雷雨深知孤木不成林、百花齊放才是春。礦山太缺機電人才了,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滿足整個礦的機電需求。在自己成長為技術能手的同時,他還要傳道授業(yè)、哺育桃李。
自1992年以來,王雷雨就開始有意識地推出新人、培養(yǎng)人才。先后有梁來喜、梁永國、蔡勝軍、王復功等56名徒弟脫穎而出,逐漸能在各個崗位獨當一面。
王雷雨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為他深知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是真正有生命的。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王雷雨極大地傳承了孔老夫子的教育理念。針對不同徒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叭笔裁?,補什么,教什么”,把實踐經(jīng)驗與技術絕活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套“望、聞、聽、切”的“雷雨教學法”。
零散的口口相傳已經(jīng)不足以滿足逐漸增長的人才需求了,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fā)質變。馬脊梁礦亟需一個匯集各路英才,并能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地方。
“雷雨工作室”應運而生。
自成立以來,雷雨工作室就像是礦山的一個急診室,各種疑難雜癥、緊急事故都會第一時間匯集到此。經(jīng)過全礦各個系統(tǒng)的技術大拿研究分析、專家會診之后,找出問題原因,再派出專業(yè)人士到現(xiàn)場進行實地解除。由此礦上的生產(chǎn)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除去解決疑難雜癥,雷雨工作室在大部分的時間更像一個科研院所。平日里王雷雨帶領各系統(tǒng)的技術尖兵在全礦范圍內開展導師帶徒、技術研討、事故會診、技術攻關、課題研究等工作。把安全生產(chǎn)過程中積累的擋手難題和需要攻堅克難的技術瓶頸擺到桌面上,一一進行研究、分析、排查、解決。通過遠程教育網(wǎng)絡面向同煤集團乃至全煤行業(yè)開展技術交流、技術咨詢,共享技術成果。
機電科技攻關小組和雷雨工作室逐漸成了馬脊梁礦的“硅谷”。不光科研成果碩果累累、國家專利技術數(shù)見不鮮,更重要的是在如此氛圍的熏陶中,大批有志青年魚貫而入,投入到這個科技強企的伊甸園中來。馬脊梁礦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技氛圍不斷增強。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核裂變式的發(fā)展令人稱奇。
不斷壯大的雷雨工作室不甘心偏安一隅,它有著更大的雄心壯志。煤礦生產(chǎn)要想保證先進性,就要在科技創(chuàng)新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墨守成規(guī)、閉門造車只會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一直以來,雷雨工作室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戰(zhàn)略決策,常常找機會與其它礦或其它企業(yè)交流經(jīng)驗、切磋技藝,博采眾長,提高為礦服務的本領。
目前,雷雨工作室已經(jīng)成為同煤集團的品牌,成為員工學技術成才的平臺和階梯,成為引領全集團公司青工技術成才的風向標。為此礦上專門設立了“雷雨大獎”,獲獎員工不僅可以得到豐厚的物質獎勵,還可進入雷雨工作室工作,在企業(yè)內形成了一種學技術、當大拿的人才發(fā)展趨勢,為企業(yè)科技興礦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人才發(fā)展,人才發(fā)展拉動經(jīng)濟效益。王雷雨和他的徒弟們成了馬脊梁礦有力的尖刀兵團,寶劍閃銀光,凜冽刀出鞘。他們指哪兒打哪兒,所向披靡。
1992至2009年,他和徒弟們處理井下機電事故達七百八十多次,爭取生產(chǎn)時間達三千一百多個小時,成功地對綜采工作面使用的英國產(chǎn)BRUSH1500KVA移變高壓SF6斷路器控制回路、900型采煤機引進的TD33型開關、英國產(chǎn)D201開關國產(chǎn)化技術改造105項,并研制出了“工作面語音報警系統(tǒng)”和75KW大功率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填補了國內綜采工作面無報警裝置的空白,創(chuàng)經(jīng)濟效益九千多萬元。
面對機電故障難題,王雷雨常常四兩撥千斤。這種問題,對于專業(yè)能手就是庖丁解牛,可是對不明就里的外行來說,經(jīng)常是猴子吃牡蠣——下不去手,張不開嘴。
當然,就算是能人,也有為難的時候,王雷雨也不例外,不過所謂困難,跨過去是道坎,跨不過去才是堵墻。
在修復英國產(chǎn)D201開關時,王雷雨也遇到了難啃的骨頭。這是一起少見的故障,難度在于這個外國產(chǎn)品既沒有配件,也沒有圖紙。開關屬于器材處集中供應,想要更換得打報告給器材處,再反向追溯到英國廠家,還得確定這種配件是否仍然在生產(chǎn)中。這一系列勞神費力的流程走下來,開關能不能買到不知道,生產(chǎn)進度絕對是要被耽誤到猴年馬月了。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修。
王雷雨牽頭在漆黑一片的工作面展開了攻堅,他們把開關拆解開,將七大八小的零件一一羅列開來,仔細查找故障。方案一個個提出,又一個個否定。好不容易達成了共識,可是組裝后一試,還是不行。
就這樣裝了拆、拆了裝,他們真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心里沒有一點兒譜。
世上本沒有路,硬著頭皮走了,才有了路。
歷時三天三夜,在這七十多個小時里,王雷雨幾乎沒有合眼。似乎疲倦已經(jīng)與他無關,饑餓寒冷也離他而去,只有大腦在飛速運轉。我只能稱這個奇跡為專注的力量吧。
他在此時不再是一名機電能手,而是一個進行急診手術的大夫,一個挽救國家財產(chǎn)的功臣,他賭上自己的技術和健康,和時間賽跑。
天道酬勤。王雷雨在畢業(yè)的幾年間憑借扎實苦干的精神和過硬的技術本領,迅速成長為馬脊梁礦標志性人物。他先后被評為技師、高級技師、工程師,多次獲得“山西省委聯(lián)系專家”“三晉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命名的“技能大師”“山西省政府津貼享受者”等頭銜。
王雷雨還是連續(xù)十數(shù)年的出席馬脊梁礦、出席同煤集團的雙料勞模、全國模范班組長。他的行政職務由綜采準備機電隊長、綜采跟班隊長上升到綜采一隊副隊長。2012年,他榮獲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頒發(fā)的“工人先鋒”榮譽稱號,同年10月,又被評選為“首席專家”,這是煤炭行業(yè)職工的最高榮譽之一。2013年,他被評為同煤特級勞模,省煤炭企業(yè)的特級勞模稱號也被他摘得。
也是在這一年,他被推舉為黨的十八大代表。那一刻,他落淚了。在父親出工傷時他沒有哭,在因公負傷時他沒有哭,在蹚過大大小小的險灘、越過一道道坎時他沒有哭。在這一刻,他激動得像個孩子。
馬脊梁礦這片熱土,他熱愛了一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激情、才學,而今以最飽滿的果實回贈于他,給了他無上的榮光與最高的禮贊。
從雷雨工作室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黃昏,屋外有三三兩兩的燕子結伴而歸,它們在工作室上筑了巢,大一點兒的燕子帶著一群幼燕在練習飛翔,看著看著,我出神地笑了。
藍圖設計師——強濟江
少年得志。
強濟江,1989年出生,2009年7月太原理工大學礦業(yè)工程系畢業(yè),同年7月到馬脊梁礦參加工作,2015年12月取得采煤專業(yè)工程師資格。參加工作九年來一直從事煤礦技術管理及礦井設計工作。
我整理勞模材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1989年出生的他,上大學的時候只有16歲。而在他的九年工齡中,載譽無數(shù)。滿滿當當?shù)臉s譽和專利技術暗示了他高密度的工作和為馬脊梁礦傾注的心血。
山西省“五小”勞動競賽技術二等獎,多次被評為馬脊梁礦、同煤集團公司的勞動模范,三項國家專利技術,15項科研項目。2018年,又被選拔為集團公司青年人才庫第三批成員。
“我這一生估計都會獻給煤礦了。”強濟江自我調侃道。是啊,16歲之前在煤礦生活,四年大學之后又回到了礦山,如果不出意外,一生都要在掘進機、采煤機、皮帶機的隆隆聲中度過了。
“現(xiàn)在想起來會有些后悔嗎?選擇這一行?”畢竟,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會面臨更多掙扎和誘惑,更好的平臺、更喜歡的專業(yè)和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對于一個地地道道的煤三代而言,煤礦著實少了很多浪漫色彩。
“不瞞你說,我私底下非常喜歡平面設計,如果不在煤礦,我想我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平面設計師吧?!彼麚狭藫项^,望向遠方,緊接著又把目光收回來,頓了頓接著說,“可是這里有家呀,別的地方再好都是漂泊?!蔽覀兿嘁暥Γ瑢τ诿總€生于斯長于斯的煤海兒女來說,這里的溫暖是別的地方永遠都難以給予的。
強濟江是個精瘦干練的小伙子,戴副眼鏡兒,斯斯文文的,有些老師的氣質。他十分好學,也確實在煤礦教書育人。平日有時間的時候,他就去參加礦上組織的技術員專業(yè)培訓和各種形式的專題講座,像安全管理、支護設計、“智慧礦山”等培訓班都有他的身影。
2014年10月,強濟江被山西省安監(jiān)局聘為山西省煤礦安全教師,平時為礦上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每年還要去太原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讓自己的知識不斷充實起來。
強濟江不僅擅于學習,也十分長于總結。他習慣把平日里的所見、所思、所想訴諸于筆端。先后編寫了《馬脊梁礦巷道支護教案》《煤礦質量標準化》《新工人安全培訓》等教案。把這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點點滴滴總結成冊,方便后來人查閱學習,也算是功德一件。
作為一個安全教育講師,強濟江的腦子時時在思考著教學效果的改進。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為了讓職工們的學習效果更好,他把安全教育巧妙地融進了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一點一滴,潤物細無聲。
他在實際工作中,時常會根據(jù)現(xiàn)場來提問,“這是什么設備?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操作?我們之前講過的?!?/p>
這種隨時隨地、實情實景的“現(xiàn)場互動教學”法,提高了員工的興趣,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工人們反映,這種方法比枯燥的課堂理論更能提高他們的安全知識及實踐技能。
可能因為長年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guī)律,強濟江在同齡人中體型偏瘦,也顯得更為老練成熟一些。
“我們幾乎同齡,你卻已經(jīng)有九年工齡了,20歲的時候,同齡人還在讀大學、談戀愛、享受生活,你就已經(jīng)參加工作了,想起來會有一些遺憾嗎?”
“得失之間吧,這個問題很難衡量。這個世界總要有人去做事,不能大家都去享受,對吧?”他達觀地反問道,展示出當代年輕人少有的豁達和從容。
“你從畢業(yè)開始就從事設計工作嗎?這是事關全礦宏觀規(guī)劃方面的事情,當時做起來不覺得壓力很大嗎?”
“嗯,我學的礦業(yè)工程,回來在機掘待了半年,在綜采待了半年,然后就開始做設計,剛開始有個師傅帶,當我把整個系統(tǒng)掌握之后就開始自己著手設計了。當然這個設計圖紙不是我自己全部能完成的,這個事情關乎全礦的整體規(guī)劃。設計者做出圖紙之后,大概完成度在90%,還需要各個職能科室的配合、副總的審查以及總工的審核,在聽取各方意見修改之后,最終的成稿是集體心血的結晶?!?/p>
我驚嘆于他思想的成熟和胸襟的開闊,剛剛而立之年,沒有居功的狂傲,倒是有著與年齡不匹配的謙遜有禮、溫文爾雅。
越是成熟的稻棵,頭垂得越低,因為它“已知山河大,猶憐草木青”。
“在你的從業(yè)經(jīng)歷中,發(fā)生過緊急的情況嗎?或者說有過和死神擦肩而過的經(jīng)歷嗎?”
他沉思了一會兒,淡淡地說:“回想起來,確實沒有特別危險的情況,煤礦環(huán)境雖然艱苦,但有了技術的保障,已經(jīng)非常安全了,如果不是違規(guī)操作,基本上不會發(fā)生大型事故?!?/p>
我有些懷疑,反問道:“真的這么肯定嗎?這樣說會不會有些絕對了?”
強濟江肯定地說:“沒錯,煤礦講究開機率,機電故障不可避免,而且它對于生產(chǎn)的制約和損害是非常大的,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嘛,對于煤礦而言更是這樣,所以一般會引發(fā)搶修。但只要按照作業(yè)規(guī)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來進行操作,就不會發(fā)生任何問題。事實上,井下發(fā)生的絕大部分事故都是人為造成的,例如工人違章作業(yè)或個別干部素質不高或警惕性不高,違章指揮?!?/p>
他頓了頓接著說,“對于我們搞采礦的來說,預防勝于補救。在日常工作預案中,對于緊急情況都會提前有一個預判,這已經(jīng)是我們的工作常態(tài),基本不會有措手不及的情況。而且這種預測技術會隨著日益發(fā)展的技術越來越精確。比如地質預報、長探短掘、有疑必探等。煤礦的安全已然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看到我疑惑的表情,他又進行了詳細解釋,“這個很好理解,比如長探短掘,就是一種審慎的探測手段,你先用一個桿在前方煤體里打50米,確定沒有問題,你就可以開采20米,那這個開采就基本上是安全的。有疑必探,就是提高安全警惕性,只要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有疑惑、不確定性,或者地質資料顯示前方異常,那我們一定會增加探測的手段來把這個疑惑解決掉。”
可能是安全教師的職業(yè)使然,他開始滔滔不絕地普及起煤礦探測技術來。
“鉆探主要是使用鉆機鉆入地下,并提取巖心,通過巖心分析獲取地下巖石信息的一種勘查方法。物探是通過物理手段,利用物質的物理特性,如電性差異、密度差異、波的傳遞速度等來分析地下物質的特征,達到勘查目的?!?/p>
緊接著,他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說:“事故沒有發(fā)生過,但是小的失誤確實存在過。在一次馬脊梁礦西部的開采探測中,這個區(qū)域和過去的小煤窯挨得很近,這個小煤窯的地質情況非常復雜,之前并沒有準確地預判出來,結果在開采中和小煤窯打通了,有水透出來,當時嚇壞了,還好采取了及時的應急措施,并沒有引發(fā)嚴重的事故,但這次教訓還是讓自己受益匪淺,在后來的設計工作中更加小心、謹慎?!?/p>
我凝重地點點頭,很多現(xiàn)在回憶起來云淡風輕的場景,在當時都足以讓人心驚肉跳,特別是在井下那個四周都是冷冰冰的煤石的環(huán)境下,人類身處其中,常常脆弱得不堪一擊。
2015年9月,強濟江被馬脊梁礦聘為“雷雨”工作室初級導師。雷雨工作室這個大家庭中又加入了一個科技青年。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吸引法則”,雷雨工作室完美地詮釋了這個理論。它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一樣,釋放著源源不斷的磁力,把馬脊梁礦各個端口上的杰出貢獻者從四面八方吸引過來,凝聚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馬脊梁礦的王牌戰(zhàn)隊。
在雷雨工作室,他主要負責掘進井巷工程的事故處理。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們像是精密儀器里的一個個螺絲釘、零部件,協(xié)同運作,互相配合,一齊驅動了這臺永動機的高效運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從2014年開始,強濟江的前期積累工作終于由量變開始發(fā)生質變。水到渠成,榮譽紛至沓來。
2014年元月榮獲馬脊梁礦2013年度“科技標兵”;
2014年10月被山西省安監(jiān)局聘為煤礦安全教師;
2015年元月榮獲馬脊梁礦2014年度“優(yōu)秀大學生”;
2015年9月被馬脊梁礦聘為“雷雨”工作室初級導師;
2016年元月榮獲馬脊梁礦2015年度“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
2016年榮獲馬脊梁礦“礦山標兵”“礦山青年標兵”“技術標兵”;
2016年榮獲集團公司職工技術創(chuàng)新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016年被評為同煤集團公司“勞動模范”;
2017年獲得馬脊梁礦“礦山標兵”;
2017年山西省“五小”競賽勞動成果二等獎,榮記個人一等功一次;
2017年被評為同煤集團公司“勞動模范”;
2018年12月“頂板離層儀改進應用”榮獲全市“五小”競賽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019年榮獲同煤集團公司“勞動模范”稱號;
從2014到2019年,強濟江從25歲走到了30歲。正值鼎盛年華,體力、智力都處在巔峰狀態(tài),他像一塊海綿一樣,在工作中和學習中不斷汲取養(yǎng)分,豐富自己。
設計師這個工作,在整個煤礦工作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他是礦山藍圖的規(guī)劃者。一塊煤層要怎樣開采,前期的規(guī)劃、開口的施工、設備的配備、煤礦開采順序的銜接、系統(tǒng)的完善都要在設計之初完成。
工作開始的第一步,設計者先要對地質資料有個詳細了解,這時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包括煤層賦存特點、綜采工作面設備選型配套、開口處地質構造及鄰近巷道關系、地板等高線、鉆孔、煤層分布以及舊巷道的系統(tǒng)情況等。
第二步就是深入井下去了解現(xiàn)場,因為有些信息在圖紙上是反映不出來的,必須要到實地去掌握一手資料。
這種勘探需要到什么程度呢?強濟江告訴我說,侏羅紀的巷道,幾乎沒有自己沒到過的地方。
當前期工作準備完成后,第三步就是依據(jù)資料和綜采工作面的需要形成煤流、運輸、回風、升壓等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確保系統(tǒng)設計經(jīng)濟合理,并保證后期綜采面搬家安全撤退。
一張優(yōu)秀的設計圖紙必須具備“一角,兩標,三面”三個特征。一角就是方位角;兩標就是圖紙上的坐標、標注;三面即平面、剖面、斷面。
一個合格的設計工作者必須要對采、掘、運、風、機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全面的了解。同時還得對綜采、掘進機電等設備的型號有個大致掌握。
毛主席說,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讓他得出一個結論,設計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對參數(shù)的把握,而參數(shù)的提取使用則是對工作態(tài)度的考量,態(tài)度決定高度。
參數(shù)的提取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在現(xiàn)場一寸一寸地測量。強濟江時常在侏羅紀煤層來來回回踱步,去勘察,去計量。他已經(jīng)習慣了在嘀嗒著水的巷道里行走,頭頂著礦燈,他覺得自己有時候像個行者。
“作為設計者,這個工作的容錯率是很低的,你必須得要求完美,或者叫苛求完美,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這條追求極致的道路上沒有盡頭。
每一個數(shù)字都得十分準確,那你就得不斷測量、反復考證。還得根據(jù)井下施工現(xiàn)場不斷調整,所以就得經(jīng)常去現(xiàn)場跟蹤施工。如果出現(xiàn)失誤的話,那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這是個痛并快樂著的工作,總體來說非常鍛煉人?!?/p>
“這么多年的工作中,發(fā)生過失誤嗎?”我似乎對英雄背后的事更感興趣。
“當然有了,記憶中比較大的一次失誤大概出現(xiàn)在2013年左右,在一次作圖中,由于誤判,使得巷道設計在不需要拐彎的地方提前拐彎了,差點兒作廢了十米左右的巷道。當然后來又通過其他方法進行了及時補救,把損失降到了最低,但這個慘痛的代價讓我至今回憶起來都痛徹心扉。所以在此之后,幾乎每一個設計都不敢有半點兒馬虎?!睆姖林氐卣f。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了保證設計的準確性,強濟江在工作中逐漸摸索出一條“坐標跟蹤”的設計方法,即把每次測量完的數(shù)據(jù)在設計圖紙全部“復原”。設計回頭看、動態(tài)監(jiān)測,以確保設計的可靠無誤。
獨當一面的近幾年,他把工作重心集中在馬脊梁礦西部開拓上,這對他來說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他的微信背景是一片聳立的山峰,孤峰林立,松柏蒼翠,別有洞天。這幅圖把他的凌云志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剛接手西部設計的時候,壓力從四面八方漫延開來,首先西部地質條件復雜。三條大斷層嚴重影響工作面布置,設計需要不斷調整、反復修改。
其次系統(tǒng)不夠完善,巷道周圍關系復雜。由于之前小煤窯的違規(guī)開采,使得巷道的完整性遭到嚴重破壞,隊組過小窯空巷時有發(fā)生;此外采空區(qū)及老窯積水等問題都大大增加了設計難度。
但世間事有因有果,有困難就一定存在解決的辦法。
保證煤巷施工進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巷道;這是他這次設計的首要目標,在此基礎上再解決運料、出煤、回風的問題。
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他最終順利完成了11#層8705、8802、8808 工作面和14-2#層8705、8802、8804、8808工作面設計,這幾個工作面布置受大斷層及應力集中影響比較突出,屬于難啃的骨頭。
實踐本領在提升,相應的理論研究也取得了突破。
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發(fā)表了煤炭專業(yè)學術論文六篇,其中包括國家級一篇、省級五篇。獲得國家級專利三項,主持參與科研項目十五項。
“在這些專利項目中,《頂板離層儀在巷道支護中的改進》是我最鐘愛、也是注入心血最多的一個項目,當然在實際工作中它的用途也是最廣的?!?/p>
頂板離層儀的改進是在一次掘進跟班上崗發(fā)生的。
404盤區(qū)的煤層分布距離極近,對于近距離煤層開采而言,巷道支護是關鍵。在層間距只有0.8米的情況下,為了克服機組直接拐切眼的技術難題,強濟江一步都不敢離開現(xiàn)場,查閱了大量資料,反復推敲設計方案,保證掘進機每次進刀替柱支護都準確可靠。
五天的晝更夜迭,這段近距離切眼施工終于圓滿完成,那顆一直懸在嗓子眼的心總算平穩(wěn)落地。疲倦和頭痛重新襲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無法支撐起身體的重量。
經(jīng)過這件事,他對于頂板離層儀這類問題格外留意。在多次的現(xiàn)場施工中,他逐漸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頂板離層儀存在的諸多不足。
傳統(tǒng)頂板離層儀對于煤層狀況和操作工人的素質要求較高。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頂板離層儀的安裝不規(guī)范、收集的數(shù)據(jù)不準確、施工人員不了解離層儀的監(jiān)測原理等問題。
他決定自主設計改良頂板離層儀,并在馬脊梁礦5111巷進行首次應用。
改良后的離層儀可以對煤礦巷道頂板圍巖進行穩(wěn)定性監(jiān)測,也可直觀的獲得巷道頂板圍巖變形情況。同時它結構簡單,易于工人們操作,成本也更低,能較好適應井下條件。
除了頂板離層儀,強濟江對于煤流系統(tǒng)也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為了使溜煤眼之間的煤量得到合理分配,2017年他參與的主煤流系統(tǒng)改造獲得成功,該方案使礦井2#、7#、11#間的煤量分配得到解決。
三個溜煤眼的容量釋放了更多的生產(chǎn)時間,當外運檢修時最多可以釋放三個小時的生產(chǎn)時間,經(jīng)濟效益價值高達二百多萬。
自古英雄出少年,從來忠孝難兩全。
強濟江在參加工作的這九年間,為工作投入的太多,對家庭也虧欠太多。他的女兒常常見不到爸爸,這也是他至今覺得心中有愧的地方。
“我只能盡量彌補吧,但是沒辦法,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能風雨兼程?!彼尤恍Φ?。
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準備區(qū)的“拼命三郎”王世龍
提起馬脊梁礦的王世龍,就想到了“拼命三郎”這個詞。
他的身材很壯實,性格也非常開朗,東北黑龍江人,比起前兩位勞模的沉穩(wěn),他似乎是個天生的樂天派。
1988年出生,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2012年7月畢業(yè)于黑龍江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yè),同年9月被分配到馬脊梁礦準備區(qū)擔任實習生產(chǎn)技術員,2013年9月?lián)务R脊梁礦準備區(qū)生產(chǎn)技術員,2015年8月?lián)务R脊梁礦準備區(qū)副區(qū)長至今。
有著典型東北人的開朗熱情,采訪之余還不忘為自己的家鄉(xiāng)做宣傳。或許是地域文化天生帶來的喜感,他一開口,我就像聽到了東北二人轉,忍俊不禁。
“我家在黑龍江省蘿北縣寶泉嶺農場,有時間來玩兒啊,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空氣清新景色優(yōu)美。是全國生態(tài)園,與俄羅斯隔江相望?!?/p>
“那為什么不留在東北呢?”
“想出來闖蕩闖蕩唄,東北人不大像山西人,安土重遷,我是不介意多走幾個地方的?!?/p>
“我們外地大學生一年有24天的探親假,但我一直沒咋用,從2012年來到馬脊梁礦,就沒回過幾次家,畢業(yè)頭三年都是過年回家待幾天,沒超過一個禮拜就回來啦。最近兩年都沒回去,2014年又娶了媳婦兒在大同安了家,我就算是徹底扎根在第二故鄉(xiāng)了。”他爽朗地笑著。
王世龍的愛人是他高中同學,東北姑娘,在一起十年,陪他從青春年少走到風華正茂。畢業(yè)后,這個敢愛敢恨的東北姑娘追隨他一起在大同安了家。吾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有了愛人的陪伴,也少了羈旅漂泊的愁苦。
“那會經(jīng)常想家嗎?”
“大丈夫四海為家嘛,再說一個大男人不像姑娘們,整天哭天抹淚兒的。”
“當初為什么選擇了采礦專業(yè)呢?”
“因為學采礦的學生一般都家里條件不太好,特別能吃苦,窮人家的孩子們,成熟的早?!?/p>
我贊同地點點頭。不記得是誰說過,“苦難是一筆財富?!敝皇沁@筆財富像一個存折一樣,少年苦難是存錢,而只有歷經(jīng)苦難之后才能提現(xiàn)。
“窮人的孩子都早熟”就是源于被生活打磨過后的堅韌的力量吧。
“大同還真是個不太好適應的地方,尤其在吃的方面,過去我經(jīng)常鬧肚子,現(xiàn)在好多了。和我們同屆一起來的有二十幾個,像金莊、馬脊梁、四臺、云崗、白洞、晉華宮、地煤都有,但好多人適應不了,最后都走了?!?/p>
“你為什么留下來呢?”
“我沒什么大的目標,但是性格比較剛,要強不服輸。既然是當初自己選擇的路,我就不想半途而廢,此外呢,馬脊梁礦的風氣很好,只要你肯干,踏實,愿意吃苦,就有領導愿意給你機會,給你平臺,重用你。”
“簡單介紹一下準備區(qū)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性質吧?!?/p>
“準備區(qū)以前叫機電安裝隊,顧名思義,是搞工作面舊面回撤、新面準備的。俗稱工作面搬家,不搬家的時候就比較機動了,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像我們現(xiàn)在就在給綜采隊檢修,如果別的礦發(fā)生了事故,我們也去幫忙救災?!?/p>
“在救災過程中,你們主要干什么工作呢?”
“我們一般是給綜采干活,拉電纜、下水泵、抬水泵、排水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事兒?!?/p>
王世龍樂呵呵的,好像什么都難不倒他,但我通過其他資料側面了解到,在一次排水中,由于皮帶司機的誤操作導致他不慎從皮帶上摔下來,胸口疼了兩個多月??墒撬麤]吭聲,依然堅持在搶險救災第一線。
煤礦中各個區(qū)隊都有明確分工的,掘進區(qū)負責前期挖通巷道;綜采隊在采區(qū)工作面負責挖煤;準備區(qū)則是負責設備穩(wěn)裝和回撤。主要是六個機器,即皮帶機、轉載機、破碎機、刮板輸送機、煤機、液壓支架。
準備區(qū)的工作是繁瑣、復雜的,他們是礦上的先鋒隊和后衛(wèi)軍,起著豹頭虎尾的作用。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王世龍的大任在他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就來臨了,當時的他還是個帶著滿滿書生氣的學生郎。
11#層緊挨著采空區(qū),由于采空區(qū)的密閉出了問題,導致一氧化碳從墻縫泄漏出來。這可不是個小問題,當人體吸入高濃度的一氧化氣體時就會引起中毒,大腦會因缺氧而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嚴重受損,更為嚴重的話,即可致命。
當時還是技術員的王世龍和準備區(qū)的工友們絲毫不敢遲疑,戴著呼吸機(俗稱王八殼子)就沖進了11#層。
經(jīng)過探測,在確定了泄漏源頭之后,他們制訂了解決方案,開始重砌密閉墻堵漏。刨地基、砌墻、搬磚、和水泥、卸料,為了趕進度,把損失降到最小,他在那段日子里,每天下井工作12個小時以上。
背著巨大的呼吸機刨地坑、壘墻,本來就已經(jīng)極耗體力了,再加上井下缺氧的工作環(huán)境,呼吸機提供的氧氣遠遠滿足不了肺活量的需求,干活過程中經(jīng)常喘不上來氣兒。幾乎每過一分鐘,就得摘掉呼吸機喘口氣兒,就這樣每天12個小時,堅持了整整13天。
關鍵是空氣中還有一氧化碳,為防止工作人員中毒,每天下班之后他們都得去吸氧,晚上還得喝葡萄酒解毒。
“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挺后怕的,畢竟一氧化碳有毒嘛,但當時就是一股勁兒地往前沖,沒想過別的,完成任務為原則嘛?!被蛟S“拼命三郎”的潛質從那時他就具備了。
苦難使人成長,學了四年的礦業(yè)工程,危險只存在于書本中,而當災難悄然而至的時候,他才真正體悟到這份工作就是與自然搏擊的戰(zhàn)場。
為了贏得勝利,他只有更加用心,更加努力。
準備區(qū)就像個急診科室,王世龍就是科里最忙的大夫。由于個頭足,又肯賣力氣,他很快就成了準備區(qū)的頂梁柱。
在14-3#層303盤區(qū)8301工作面準備過程中,時間非常趕、任務還重,那個月他下了29個井,整個月沒休息一天。他像超能陸戰(zhàn)隊里的大白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揮他的超能力。扛道木、拉電纜、釘?shù)?、穩(wěn)絞車、穩(wěn)設備,處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像一個可以自動發(fā)電的永動機一樣,永遠電池滿格,活力四射。
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伢子,大多擅于學習思考,喜歡問問題,喜歡搗鼓一些新鮮玩意兒,王世龍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比起看書,他更喜歡去觀察生活,在實踐中檢驗和更新自己的知識。
準備區(qū)主要打交道的就是那六臺機器,他研究的第一站也是這些大家伙們。他不厭其煩地跟在老師傅的后面,看他們如何對這些機器們進行拆、撤、裝、運、穩(wěn)。
有時候記不住還會在工作服的衣兜里裝一個小本子,時時記錄下前輩們的工作方法、步驟流程以及那些需要注意的安全、技術方面的問題。就連每一種設備的結構特點、尺寸型號他都不會放過,畫上草圖,一一記錄在冊。
當然他從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工作細節(jié),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就向其他技術員、工人師傅們請教,充分發(fā)揮他的拼命三郎精神,打破砂鍋問到底,上井后再查找資料,進行總結。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王世龍就是這句話的最佳執(zhí)行者。在工作中,他很快褪去了學生時代的清高、稚氣,將自己火熱的青春投入到這片煤海之中。
每當井下有突發(fā)情況或緊急任務的時候,都不會少了他的身影。提建議、想辦法,和區(qū)長、技術主管保持及時的溝通,商議出合理的方案,并通過反復論證來確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只用了兩年的時間,王世龍就從技術小白轉變成為了一個技術大拿。
截至2014年底,他已完全掌握了綜采工作面舊面回撤、新面準備的工序,并運用自己的知識多次解決了井下生產(chǎn)過程中碰到的難題。
知識和經(jīng)驗在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xiàn)奇妙的化學變化,一種叫創(chuàng)新的物質就會出現(xiàn)在化學方程式的右側。他不再僅僅是一個知識豐富、經(jīng)驗老到的技術能手了,他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創(chuàng)新型冒險家了。
一切從一根被壓死的支架講起。
在14-3#層406盤區(qū)8608工作面搬家的時候,當撤到第54#支架時,意外發(fā)生了。由于頂板壓力過大,導致支架被壓在其中難以撤出。
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選擇從底部炸開一個口子,把支架從底部運出來。但這種方法成功率并不高,經(jīng)常會把支架掩埋其中。他在根據(jù)多次現(xiàn)場實際情況的操作和思考中,決定換一種思路。即在支架前方支一個帳篷,把壓力過大的頂板支撐起來,來換取支架。他的想法得到了領導的同意。
具體步驟為:在支架前10m范圍內支設6根π形梁,支設方向與機道位置呈60°角布置,每根π形梁由三根單體柱支撐,單體柱柱距1m,排距1.5m的加強頂板支護方式,并結合放炮起底的方法,安全順利的撤出了被頂板壓死的15個支架。
解救支架的行動初戰(zhàn)告捷,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開始為日常工作中那些棘手的難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西部11#層408盤區(qū)8802工作面撤支架過程中,撤出九個支架后,因頂板堅硬,沒有正常垮落,給撤架過程中維護三角區(qū)頂板穩(wěn)定帶來較大困難。頂板穩(wěn)定維護不了,全區(qū)工友們的生命安全就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面對這種情況,他借鑒上一次的成功經(jīng)驗,再次按照“搭帳篷”的思路,用木垛來換支架。
具體方案為:從第100#支架開始,每撤出一個支架,相應的會在其三角區(qū)支設一個“井”字形木垛,這樣既維護了三角區(qū)頂板的穩(wěn)定,又保證了支架的順利撤出。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王世龍在創(chuàng)新和學習中感受到了樂趣,也致力于把這種學習的樂趣、經(jīng)驗的果實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共編制了《14-2#層402盤區(qū)8210面搬家安全技術組織措施》《14-2#層305盤區(qū)8501面搬家安全技術組織措施》《14-2#層402盤區(qū)8206面設備安裝安全技術組織措施》等十多份關于搬家準備等方面的安全技術組織措施,并都繪制了相應的搬家工期表和網(wǎng)絡圖,還細致地制作了搬家材料計劃表。這些資料大多數(shù)都是他從技術科、機電科等單位廣泛收集而來,其中包括關于14-3#層301-2盤區(qū)8101面等綜放工作面大型設備的尺寸、型號、布置方式等技術資料。
此外,他還編制了《14-2#層402盤區(qū)8206工作面處理漏頂矸石安全技術組織措施》《西部14-2#層408盤區(qū)8802工作面5802巷制作假頂安全技術組織措施》等多份臨時施工安全技術組織措施,這都是他平時經(jīng)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這些資料為馬脊梁礦的搬家準備工作和臨時工程施工提供了翔實有用的技術資料并奠定了扎實牢靠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二章講到,人類社會活動歸結起來,就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當準備區(qū)的工作已經(jīng)了熟于心的時候,王世龍的熱情大部分都用來改造世界了。當然他的目標主要是在改造那些在工作中設計不合理的設備上。
比如那些超高物件的運輸問題就十分棘手。
舉個例子,某高件自身長3.2m,最小高度2.0m,不帶輪對,必須用平板車裝載運輸。而平板車高度為0.4m,所以超高件和平板車的總高度達到2.4米,遠遠地超出了井下限高2.2m的要求,因此在實驗場上難以下井。
為了將超高件安全順利地運至井下,王世龍根據(jù)超高件自身的尺寸特點,對超高件進行技術改造。改造方案為:不采用平板車裝載運輸,直接在超高件的底座焊接兩根工字鋼,作為超高件的新底座,并根據(jù)尺寸要求在工字鋼的相應位置分別焊接四組抱箍卡槽,然后安裝輪對,并用抱箍抱緊,然后在超高件的適當位置制作兩個連接口,并用絞車直接牽引。
改造后的超高件總高度為2.15m,不僅避免了用平板車進行運輸,解決了運輸困難,而且滿足了井下限高2.2m的要求,并已成功運至井下。
他的改造設計都很人性化,一般都是出于對經(jīng)濟效益、操作便捷和人身安全的考慮。
比如他設計改造的絞車排繩器,是為了解決鋼絲繩易從滾輪上脫落、不能改變活動方向以及鋼絲繩與排繩器磨損嚴重等問題。
改良的皮帶頭漏煤簸箕,是為了減少井下焊接工作量和工人的操作難度,把過去分成四塊兒的漏斗改裝成一塊,使工人的安裝時間從八個小時減少到兩個小時。
這些設計聽起來都不高端,卻實實在在地方便了工人,促進了生產(chǎn),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
王世龍是個有著“老心臟”的年輕人,他的偶像是毛主席,他對那個火紅的、奮斗的、樸素的、正直的年代,有著充沛的情感和無盡的向往。
而這種情懷和馬脊梁礦的傳統(tǒng)不謀而合。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名叫脊梁的骨頭。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p>
而馬脊梁礦所洋溢的精神就是當代同煤、當代中國正亟需的脊梁精神。
概括起來,就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當仁不讓,敢為天下先”的擔當精神;“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精神和“不拋棄、不放棄”的團結精神。這些品質締造了馬脊梁,也打造了新同煤。
“更嚴、更好、更高、更強、更優(yōu)”,是這些一線勞模身上集中閃爍的光芒,“創(chuàng)新、和諧、富強、振興”,是新時代下同煤人的共同愿景。
采訪結束了,我揮手告別,離開這個有著獨特個性的煤礦。
“水出西山,東注于黃水,黃水又東注武周川,又東歷古亭北,右合火山西溪水……”,站在武周山上回望,這匹奔騰的駿馬似乎嘶鳴著向我疾馳而來,而馬背上坐著的正是那一個又一個,一代又一代奮斗不息的逐夢人!
張彥婷:女,現(xiàn)就職于同煤集團晉華宮礦。同煤作家協(xié)會會員,大同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煤炭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