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逸倫
曾經(jīng)讀過一句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時的我尚且不懂時間流逝間父母的憂傷與落寞,也并未懂得那目送中的悲歡離合。
后來,我也要獨自離家去旅行。記得離開家時,媽媽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往我的行李箱中塞東西,而我也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將它們一件一件地拿出來,不耐煩地嚷道:“裝不下了,我不需要那么多衣服!”可這又怎么樣,不甘心的她仍試探性地又塞進去幾件,她見我沒反應(yīng),又偷偷地打開箱子,飛快地放了些東西。看她眉頭緊鎖,肯定又在擔心我是否能料理好所有事情。我看出了她的心事,趕緊說道:“沒事兒,我可以辦好所有事情的!”急于趕去旅行團集合的我趕緊拿起箱子要走。媽媽只好帶著一絲憂慮的目光送我登上大巴,漸行漸遠。我回頭看了一眼,媽媽的眼神中滿是不舍與擔憂,如同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心間,充滿溫暖。那目送的一瞬,心中的抱怨和不解也煙消云散了。
生活中我與她的矛盾時常發(fā)生。我拒絕她的迎送,而她卻總是熱情地追隨。在她的生命中,我是她一切的中心。我靜靜地打量著這個陪伴我走過十幾年的女人,不知何時,細紋漸漸鋪上了她的面龐,原先那烏黑靚麗的發(fā)髻間,竟摻雜了一些銀絲。只是依然不變的是她的目送,是她永遠飽含愛的一言一行。
所以,當我真正見證了母親對我的目送之時,我才懂得,這目光之間傳遞的是她割不斷的牽掛。我想,縱使我的身影已沒入人海,她也會永遠追隨并望著我遠去的方向。因為無論孩子走得多遠,飛得多高,都走不出父母的思念。
成長如飲茶,先苦后甜,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嘗到芬芳與清香。很多時候,我們只想遠行,卻不知欣賞過程的美妙。無論飛得多高,望得多遠,都要落葉歸根,回到父母身旁,回到故鄉(xiāng)。塵世間,誰能細品自己的生活?誰能慢慢咀嚼自己的經(jīng)歷?全在目送之間。
(指導(dǎo)教師:徐繼勝)
點評
閱讀和寫作有親密的因果關(guān)系。我們讀書,無非是培養(yǎng)一顆敏感深邃的心,然后用這顆心觀察生活,這樣寫作就不難了。作者讀《目送》,知母愛至深,反觀自己的母親,原來天下母親都一樣。愛雖然一樣深,但表現(xiàn)方式卻有千萬種?!坝浀秒x開家時,媽媽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往我的行李箱中塞東西,而我也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將它們一件一件的拿出來,不耐煩地嚷道:‘裝不下了,我不需要那么多衣服!可這又怎么樣,不甘心的她仍試探性地又塞進去幾件,她見我沒反應(yīng),又偷偷地打開箱子,飛快地放了些東西?!边@一段細節(jié)描寫,實在是感人。一篇記敘文章,沒有動人的細節(jié),就像夜空中沒有月亮。
(徐繼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