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河北省書畫院舉辦的筆會活動,是文人墨客相聚后在宣紙上筆走龍蛇的雅事,也是為藝者最酣暢、恣意之事。劉春華先生少言,不是專心書寫,就是安靜地傾聽別人高談闊論,一副置身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之狀。
“書欲達境,必靜、凈其心性?!贝喝A先生穩(wěn)重,人與書法便相得益彰。觀其下筆,一手剛勁灑脫、清雅多變的行草,熔隸書等諸多書體于一爐,用筆精微,不激不厲,線條流暢,剛柔并濟,結體平中見奇,章法錯落有致,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飄逸著自然之風,彰顯了其對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深厚積淀,對經典書體的成功效法與汲取。
劉春華先生乃河北滄州人,滄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武術之鄉(xiāng)的稱謂。春華先生的父親不但重武也重文,自小督促他讀書習字,教他學顏楷、柳體,受父親影響,他對臨摹大字十分癡迷,便每日勤學不輟,為其書法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后來,他走進部隊,對書法的癡迷及實踐并沒有間斷,而是下的功夫更深,博覽眾家之書,汲取名家之長,尤其酷愛臨王羲之、趙孟頫書法碑帖,并有幸接觸到了當時書畫名家田辛莆、趙士恒,欣賞著這些名家功力深厚且具有強大美學力量的書畫作品,心有震撼,拔高了眼界,在有意無意間亦有了見賢思齊之心。自此,學書便成了終身之事。
多年來,劉春華先生在追求書法的過程中癡情忘我,他深刻地認識到古人所言的臨摹用功乃學書之大要。每習一帖,必使筆法、章法透入肝膈,每換后帖,又必使心中如無前帖。寒來暑往,劉春華雖不曾做到池水盡墨色,亦有廢寢忘食、食不知味的經歷。他常常在書寫完成后,懸于書房墻壁,字字揣摩,日漸胸有成竹,把控得當。故其作品筆法有生動之情,墨氣有活潑之致。從初學唐楷,到回歸晉人,筆墨間有了神韻,長了骨氣,有了散淡清雅的韻致。由此,他多次在軍隊的書法比賽中榮獲獎項,曾獲全軍書法展優(yōu)秀作品獎,書法作品曾被《中國書畫報》《中國書法》等報刊刊發(fā)。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其和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化一樣源遠流長,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因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欣賞。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想要,卻非人人所能到。學書有成,不盡是日復一日的臨摹練就的基本功,還有天賦和文化的支撐。春華先生在學書的過程中,注重研讀中國書法史,研讀書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在文學和哲學之間不斷地探索、汲取,修煉自我,提升超越,以除去胸中俗氣。所以他的書體雖然取法多,但很洗練,筆墨明凈,意境深遠,灑脫從容,彰顯與他自身氣質相融的學養(yǎng)和靈性。也許,這也就是所謂的“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之風。
君子立身,務修其本。部隊生涯不但造就了劉春華嚴謹內斂、精益求精的性格,也造就了他不斷揣摩傳統(tǒng)書法和臨習古帖的敦厚勤奮。品格就是為人之道,為人之道就是書法之道。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其詩人氣質里更多了一種書卷氣,讓其書法作品有平和含蓄、有意境表達和情感抒懷。
隨著歲月的磨礪、年齡的增長,劉春華先生對書法亦五體兼能,尤以行、楷為工,對行書更情有獨鐘,在書法圈子被公認為寫得精到。這和他對“二王”書法的理解和把握深透精到,可謂“千遍蘭亭”,不無關系。他寫陶淵明的詩作,用筆清麗遒勁,結字秀中藏鋒,胸次落落,淡乎其志,有一種和諧之美,和諧是東方哲學的顯著特征,和諧是一切藝術美的基本要求,品之甘之如飴。
與許多書家不一樣,劉春華先生始終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看得較淡,因為他的目標遠不止于寫好字,他覺得書法家要靠作品說話,所以對書法及書法家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定位。古人說:書品即人品,心正則筆正。支撐他書法的還有他的樂善好施的品行。近年來,劉春華先生不但多次組織、參加書法進校園、進社區(qū)、進部隊、文化下鄉(xiāng)等活動,還多次組織義賣、捐贈活動,把所得全部款項用于社會福利事業(yè)。
日前,春華先生已從部隊上退休,對于書法的感受更加純粹,執(zhí)著,有著鮮明的“作品意識”, 對書法的整體品格與風神,已有更深的領會。因而書法創(chuàng)作也成了其修身養(yǎng)性的事,也就在這隨意間,心手相契,一種妙然真趣讓其作品慢慢從宣紙上滲化出來,字有了宕逸,線條有了厚度,從而躍上一種藝術高度。
劉春華簡介:
劉春華,字秋實,筆名海夫。1964年12月出生,河北省黃驊市人。河北省文聯(lián)委員,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原北京軍區(qū)書法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書畫院副院長。
自幼隨父習字學畫,孜孜以求。博覽眾家之書,汲取名家之長,尤其酷愛王羲之、趙孟頫書法碑帖,苦研不輟。其作品曾獲全軍書法展優(yōu)秀作品獎,并被《中國書畫報》《中國書法》等報刊刊發(fā),并多次參加書法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