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日瑩 宋越
這是一座溫暖的城市,當TR188航班載著116名武漢乘客和其他幾百名乘客從新加坡飛抵杭州時,這座城市用及時的處理速度、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貼心的服務態(tài)度,幫助他們度過了煎熬的14天隔離期;這是一座高效的城市,在疫情爆發(fā)的十天里,它出臺了史上最嚴的防控舉措,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在TR188航班乘客解除隔離之際,本刊記者連線了此次事件中的外鄉(xiāng)人,以及其他多年生活在杭州的外鄉(xiāng)人。在這些外鄉(xiāng)人眼中,抗擊疫情的畫面一幕又一幕,而其中的杭州景象帶給他們的是滿滿的親切感與安全感。
隔離時刻,每天走廊上會準時飄來“小花生”的溫柔叫早
我叫方向明,來自浙江湖州,是湖州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yī)生。
我知道,無論玩得多遠、玩得多嗨,家才是最溫暖的港灣。
1月24日,新加坡樟宜機場晴空萬里,我們一家人辦理各項登機手續(xù),托運行李-辦登機牌-過安檢-出海關……一切的一切,如常無異。當晚22:04,飛機著陸杭州蕭山機場許久,卻仍未讓我們下機。
之后,武漢的乘客被要求坐在原位不要動,我們則被逐個測體溫下后飛機、上擺渡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來到機場設置的隔離區(qū)域。200多名乘客和武漢乘客是分開隔離的,他們在隔離區(qū)域的另一頭,中間隔著很大一塊空地,防疫工作人員就站在這中間。隔離區(qū)工作人員由醫(yī)生、警察、防疫人員和海關等多個工種組成??梢?,這次的應對準備非常充分,估計在飛機起飛后就得到了新加坡方面的信息通報。
1月25日2:30,116名武漢乘客全面完成排查,其中發(fā)現(xiàn)7名旅客體溫異常,由疾控中心帶走做進一步排查,其余109名武漢乘客由蕭山機場安排到機場附近賓館進行強制醫(yī)學留觀。另外219名浙籍及非武漢籍旅客和9名新加坡酷航機組人員測溫正常,但作為密切接觸者在機場國際到達處進行醫(yī)學留觀6小時。
天亮之后,我們坐上機場大巴,在警車護送下,一路綠燈,被送往杭州市委黨校浮山賓館。杭州市委黨校隔離點的防疫工作人員正嚴陣以待。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和家人都被分開隔離,每人單獨安排一個房間,不能與其他人接觸。但為照顧孩子的情緒,孩子被允許和其中一名家長同房間。
賓館房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用品,我們還收到了幾份材料,包括一份《服務指南》和一份《來杭人員集中醫(yī)學觀察告知書》,告知了隔離的準確時間,隔離期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相關服務部門的聯(lián)系方式。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隔離點工作能做得這么細致,著實不容易。已經(jīng)忙了一天的工作人員,這個點還在陸續(xù)給我們派送生活必需品。
每天上午8:00,走廊上會準時飄來機器人“小花生”的溫柔叫早和送餐聲……后來得知,這臺機器人是杭州新白鹿餐廳緊急調(diào)運來的,生產(chǎn)廠商還專門安排了6名技術人員全程入駐調(diào)試,實現(xiàn)了觀察點16個樓層全覆蓋。這個高顏值、實力派的“黑科技”,減輕了觀察點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避免了留觀人員交叉感染。
這14天,大家的心情都比較煎熬,好在大家心態(tài)樂觀,所有在杭州市委黨校隔離的我們還建了“患難群”進行交流。天冷了就鉆被窩,一天“三起床(早餐、中餐、晚餐)、一運動(洗澡運動)”,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早日平安回家。
作為一名醫(yī)生,早前,我報名參加了醫(yī)院疫情防疫第三梯隊,原本新加坡旅行結束后將返回醫(yī)院工作,陰差陽錯卻成了密切接觸者,被隔離觀察。黑夜雖已經(jīng)來臨,但天明還會遠嗎?如今,隔離警報已經(jīng)解除,而我回家的同時也許將再次加入戰(zhàn)斗,但我不會忘記曾在杭州這座城市所經(jīng)歷的一切。
這座城市的“溫柔以待”,幾乎平復了所有人的焦慮情緒
我叫馬海昇,我來自天津,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企業(yè)咨詢師。
從沒想過我會在杭州這座南方城市度過一個如此特殊的新年。我想,2020也許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1月19日,我們一家人抵達了新加坡,并在兩個國家進行了為期5天的游玩。1月24日,是回國的日子,我們選擇從新加坡飛往杭州轉機,隨后由杭州再飛往天津。飛機在杭州蕭山機場停穩(wěn)后,機艙廣播讓乘客在座位上繼續(xù)等待。透過機窗,我看到有好多警車遠遠開來,整個機艙都沸騰了。我的心也跟著咯噔起來,似乎預感到有不好的事情要發(fā)生。
飛機上上來了兩名醫(yī)生,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填寫健康信息表,并且人手發(fā)了一只口罩,廣播宣布機上湖北及武漢人士繼續(xù)待在原地,其他人逐一下機。
海關、醫(yī)療、警察等很多部門的人員似乎在等著我們回來。他們穿著防護服,我們逐一入關檢查,測完體溫,拿了行李,被引導至機場到達口專門劃出來的留觀地點,機場廣播一直播放著,TR188的所有乘客都按照機場工作人員安排的指令行動。
那一夜,注定是一個難眠的夜晚,重復播放的廣播攪得人心煩意亂。幸運的是,我們對這座城市沒有產(chǎn)生非常陌生與恐懼的情緒,每一名工作人員貼心的服務逐漸平復了所有人的焦慮。工作人員為我們送來了飲料、餅干、口罩、毛毯等物品,早上六七點鐘,我們還吃上了可口的包子、豆?jié){、粥,在深感疲憊和驚慌的同時,感受到了一絲家的溫暖。1月25日的中午,消息終于來了:即將安排我們這些人到杭州市委黨校進行進一步留觀。
在隔離的14天里,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人員會來采集我們的體溫樣本;一日三餐營養(yǎng)豐富,中餐晚餐兩葷一素搭配,有魚有蝦有肉;早餐也是換著花樣,雞蛋、牛奶、粥品、包子……
14天隔離期結束了,這顆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了——我們已經(jīng)基本排除被感染的風險!一家人終于可以回天津了。
我代表我的家人向杭州政府和杭州市委黨校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感謝你們在時間緊迫和應急物資匱乏的狀況下,給予我們最好的服務,感謝你們在新年伊始,每天白天黑夜地照顧我們這些異鄉(xiāng)人。相信我們一定能平安度過這次難關,天佑中華,武漢加油!杭州加油!
英國政府建議我們回國,但我們對杭州抗擊疫情有信心
我叫James,來自英國,目前就職于杭州的一家外資企業(yè)。我的妻子是杭州人,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中國女婿。
這次的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外媒也有很多報道,主要集中于病毒來勢洶洶以及傳染力強,起初我和家人的內(nèi)心也比較恐慌。但是在杭州的這些日子,更多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防控的及時有效。
1月20日,杭州就已經(jīng)開始有了一些疫情防控的提前行動,例如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對航站樓旅客通道等重要場所進行全面消毒。第二天,杭州就發(fā)布了全市的發(fā)熱門診及疾控機構24小時值班電話。這之后,我所感受到的也是越來越嚴格的管控措施。我的家人告訴我,2月1日起,杭州要求零售藥店在銷售退燒藥時,需實名登記購買人,并詳細記錄購買人的信息等等。在這樣的氛圍下,我深刻意識到,生活在這座城市是安全的。
2月4日,英國政府方面通知我,由于中國疫情形勢嚴峻,建議我和家人回到英國工作和讀書。2月15日,杭州公安出入境管理局的雙語致謝信里也提到,如果在杭外籍人士需要暫時出境并已確定行程準備短時間內(nèi)離境,出入境管理局將加快審批出入境證件,全力服務保障出行。如果選擇繼續(xù)留在杭州,會第一時間采用雙語或多語種,及時發(fā)布疫情動態(tài)、宣傳最新政策、提出防護建議。但很顯然,此刻的我們對杭州政府充滿著信心,杭州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已經(jīng)顯示出抗擊疫情的初步成效,我和我的家人選擇留在杭州。
這幾日關注疫情進展,杭州的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幾日新增病例為零。在家的這段日子,除了安全也體會到了幸福。中國的快遞和外賣非常給力,送貨至小區(qū)門口又無接觸,安全放心又解決了日常需求,而手機數(shù)據(jù)化管理疫情,例如及時發(fā)布政策消息、公開確診病例信息等內(nèi)容,也非常具有中國特色。
但愿疫情早日過去,城市重現(xiàn)生機,而我們這些外籍人士選擇留在杭州,愿意與這座城市并肩作戰(zhàn)。
這座我生活的城市,義無反顧派出一線精英馳援我的家鄉(xiāng)
我是陳華敏(化名),來自湖北孝感,是一名在杭州的新媒體從業(yè)者。從選擇一座陌生的城市,到熟悉這座我所選擇的城市,然后在熟悉的城市有了屬于我自己的家。不曾想,災難離生活幸福的我們咫尺之近。
疫情的突然爆發(fā),讓毗鄰武漢的我的老家孝感也跟著淪陷,武漢、黃岡、孝感成為湖北省疫情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家里的親屬在微信里告知,前不久也與剛被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接觸過,一時間人心惶惶,所有人內(nèi)心深處的憂慮與不安在無限擴大。同時淪陷的,自然還有我們這些外鄉(xiāng)人的思鄉(xiāng)之心。我擔心著家里的父母,父母也牽掛著遠方的我們,阻隔兩方的是來勢洶洶的病毒、惶惶不安的人心以及嚴格的交通管制。
好在,這些令我焦慮的事情,竟也給予我安靜下來、融入杭州這座城市的理由。這座江南城市依然帶給我最初的憧憬和向往。與這座城市一起為疫情的蔓延而焦慮、不安,為這座城市有力的措施、疫情得到控制而松一口氣,甚至一趟“珍貴”的出門與不認識的人無奈而默契的相視一笑,共同刷著手上大數(shù)據(jù)生成的“特殊綠碼”進進出出,都使我和這座城市的距離在迅速拉近。
這些日子,最讓我感動的新聞莫過于一批批醫(yī)療救援團隊前往湖北、前往武漢,而在那些帶著希望前去的“空投兵”里也有大杭州的身影。這座我生活著的城市,一次次派了一線的精英醫(yī)務人員前去支援,日日夜夜,馬不停蹄,沖向戰(zhàn)場的最前線。
每年春節(jié)從湖北回來,我都能看到“杭州歡迎您”的標語。這幾天我再回憶這句話,突然覺得,其實我也是在招手那一方,等到春暖花開的那一天,湖北也歡迎您。
杭州小區(qū)封閉管理之后,“互聯(lián)網(wǎng)之都”的優(yōu)勢充分顯現(xiàn)
我叫張迷,來自金華浦江,是一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yè)的工作者,在杭州學習生活了很多年。
2月6日6時起,浦江正式封城了。所有車輛、人員未經(jīng)批準不得進出浦江。而由于工作原因,我在封城前趕回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杭州。
之前無論是在官方媒體還是在社交媒體上,經(jīng)常提及杭州速度、杭州執(zhí)行力、杭州號召力,而從這次回到杭州正式開始居家隔離生活開始,我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受。
在回杭州之前,所在小區(qū)的物業(yè)就通過來電統(tǒng)計每一個業(yè)主和租戶的位置信息,以及返杭時間。
2月6日凌晨1點,我和我的父親開啟了回杭的行程。我們看到,杭州已經(jīng)關閉了很多高速出口,每一個出入口都有人員站崗,為回杭人員指引方向,同時也有高速警察站崗。在收費站,設有嚴格的體溫檢測和身份信息留存。
當天凌晨3點,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小區(qū),在小區(qū)門口,看到滿臉疲倦的小區(qū)物業(yè)工作人員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人員耐心地講解了片區(qū)的疫情情況、小區(qū)門禁的開放時間,并叮囑我屯好最近的食物以及生活必需用品。
事實上,2月4日起,杭州小區(qū)已經(jīng)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活動時間受限。而我從居家那刻起,便再沒有出過門。
在這樣特殊的疫情時刻,終于明白了杭州“互聯(lián)網(wǎng)之都”的意義。我選擇在盒馬鮮生、叮咚等App上搶菜,也選擇在餓了么平臺上代跑腿購買生活必須品。準時、高效、無接觸送達服務,讓我們吃得更安全放心。期間,我和代跑腿的外送小哥加微信聊了幾句,他說杭州每家超市的防控措施都很嚴格到位,進門消毒、出門消毒,收銀的工作人員裝扮得仿佛電影《生化危機》里的男女主角,而杭城的各大菜場也已經(jīng)嚴格管控。
我想感謝這些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的人們,也感謝這座城市。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但只要每個人都能堅守住最后的陣線,我們一定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