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兮
在中國有兩首幾乎家喻戶曉的游牧民族民歌,一首是迄今為止仍然吸引了很多人對草原風光無限神往的《敕勒歌》(南北朝時期):“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川也就是現(xiàn)在的呼和浩特和包頭之間的河套平原,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阡陌縱橫,要看到這樣的草原景色得往更北的高原上才行。
另一首則是早于其500年左右的匈奴民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西取河西,殲匈奴4萬余眾,占領河西走廊。從此,這座原本代表匈奴家園的山落入了漢家之手,并走進史書,與祁連山、狼居胥山(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北部的肯特山)和燕然山(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西南400公里的杭愛山)共同成為中原政權抗擊匈奴彪炳史冊的名山。
君臣開拔一路西行
焉支山,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又作燕支山、胭脂山、刪丹山,因產(chǎn)大黃極佳,又名大黃山,系祁連山支脈,位于山丹縣東南40多公里處,水草豐美,據(jù)《漢書·匈奴傳上》,因單于皇后號閼氏,漢語音譯為焉支、胭脂,于是稱紅藍花為焉支花,山因此而得名。
730年后的隋大業(yè)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楊廣為了宣揚國威、經(jīng)略西域,在剿滅吐谷渾10萬大軍之后,特意選擇當年這個讓匈奴嫁婦無顏色的焉支山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萬國博覽會”。之所以鮮有提及,主要是因為這個博覽會的舉辦者隋煬帝在歷史記載上是一個暴虐無道的皇帝,很多人提及他也只有間接造成隋朝滅亡的大運河事件,然而在歷史上萬國博覽會的意義同大運河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能夠福澤后世的民生工程。
大業(yè)五年(609)正月的一天,隋朝陪都洛陽城的城門次第打開,巍峨的皇城里走出了浩浩蕩蕩的千軍萬馬,大軍護衛(wèi)著戴王冕著袞服的隋帝國年輕的領袖楊廣一路西行。
隋煬帝一生8次巡視,這一次西巡河西是第4次,也是意義最重大的一次。當時剛40歲的隋煬帝登基不過5年,這個年輕帝王率領他同樣年輕的帝國軍隊,一路向西,沿著絲綢古道去開拓他的宏大抱負。離開洛陽3個月后,隋煬帝和一行文武百官、后妃宮女、僧尼道士、舞樂演員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jīng)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
焉支山下的華美盛宴
當年夏三月,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的山丹焉支山腳下會見了高昌王鞠伯雅、伊吾吐屯涉及西域27國王公使臣。史載,展覽會不僅僅限于物品的展覽,同時還有盛大宴會及舞樂、雜技表演。隋煬帝在觀風行殿設宴款待各國王臣,但宴會并非簡單地吃肉喝酒,隋煬帝不會錯過這一宣示自己外交方略的絕佳機會。他有意安排帶頭獻地、帶頭在道左三呼萬歲的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在臨近自己的殿上就坐,以示皇恩浩蕩,而其他27國國王和使臣則陪列殿下。宴會席位的細節(jié)安排顯然隱藏著隋煬帝的深謀遠慮,他利用這一禮節(jié)告示諸國,只要臣服中原王朝必然會得到優(yōu)厚的回報。宴會結束,隋煬帝賞賜諸國王臣??梢韵胍妬碜杂耖T關外的西域領袖們是如何的受寵若驚,感激不盡。
觥籌交錯之中,心滿意足的隋煬大帝為諸國王臣舉辦了專場歌舞演出,特意演奏了來自印度、西域、朝鮮等地的《清樂》《龜茲》《西涼》等9部音樂,并演出了漢武帝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國的雜技“魚龍漫衍”。
盛宴舉行3天后,龍心大悅的隋煬帝便大赦天下,宣告免除隴右地區(qū)的賦稅徭役1年,他經(jīng)過的地方免除2年。隨后,他又在文武大臣和諸國王臣的簇擁下,效法秦皇、漢武封禪泰山的禮儀,以君臨天下的氣概登上焉支山峰頂,祭祀天地神靈。
這次萬國博覽會規(guī)模之大,人數(shù)之多,耗資之巨,史無前例,讓西域王臣領略了中華禮儀的典雅威嚴,目睹和感知了中華帝王的大國風采。隨著觀風行殿里裊裊香煙的漸漸散去,歷時一周的華美盛宴就此緩緩落幕。
此次博覽會,比第一屆世博會(倫敦世博會)早1200多年,被譽為世博會的發(fā)源地。據(jù)資料顯示,古往今來,隋煬帝是唯一到過焉支山的封建帝王。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豈合小子智,先圣之所營。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边@是隋煬帝在此次西巡所做的《飲馬長城窟行》,描寫了西巡河西的壯觀場景和取得勝利后的豪邁情懷,成為千古名篇。目前,經(jīng)過國內專家多方考證,隋煬帝在山丹焉支山召開的“萬國博覽會”已成為“世界博覽會”的起源,即“世博會”起源于焉支山,因此焉支山有了“國博故里”“世博圣地”之稱。
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