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冬季是一個閉藏的季節(jié),水因寒而冰凍,地因寒而坼裂,萬物都潛伏起來,故稱為“閉藏”。適應(yīng)冬天藏氣的調(diào)養(yǎng),人們應(yīng)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現(xiàn)再起床,避免嚴(yán)寒,保持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出汗而致閉藏的陽氣受到影響。
適量的體育鍛煉或體力勞動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但冬季運動應(yīng)盡量不出汗。同樣,室內(nèi)空調(diào)或暖氣的溫度也不宜過高,以不出汗為準(zhǔn)。汗為陰,出汗時不僅傷陰,陽氣也隨之泄出,氣陰兩傷,違背了冬天養(yǎng)陰潛陽的閉藏之道。有的人到了春天非但沒有活力,還特別疲乏無力,可能就是沒有做好冬天的閉藏之道。
冬天怎樣進補呢?立冬進補以溫補脾胃為先。將去了皮與核的大棗,在火上焙香,然后用開水沖泡飲用。有香味則能醒脾,可以減少棗肉的滋膩之性。為什么棗要去皮呢?棗皮紅,味辛,為火象。棗肉味甘,色黃,是土氣,大補脾胃。純?nèi)∪饩褪菫榱肆S谘a脾。
體寒之人適合吃羊肉,如當(dāng)歸羊肉湯,既溫補又養(yǎng)血。為了避免上火,可以在燉肉或煲湯時加一些白蘿卜、冬瓜、蓮藕、山藥等涼潤之品,如牛肉蘿卜湯、蓮藕排骨湯。
每天做一做養(yǎng)生操。下面推薦的孫思邈養(yǎng)生十三法,簡便易學(xué),很適合冬季鍛煉。
1.梳發(fā):將雙手手掌互搓36次,令掌心發(fā)熱,然后十指向后,由前額開始用手梳頭發(fā),經(jīng)后腦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功效:明目,預(yù)防頭痛、耳鳴等。
2.運目:(1)合眼或閉眼均可,用眼珠轉(zhuǎn)圈。先左、上、右、下順時針方向轉(zhuǎn),然后逆時針轉(zhuǎn)。重復(fù)3次。(2)搓手36下,將發(fā)熱的掌心敷在眼部。功效:可明目、治療近視、緩解疲勞,尤其適用于經(jīng)常玩手機、視力疲勞的人。
3.叩齒:把嘴慢慢閉上,以此進行叩門齒。輕叩,不要太用力,每個動作30次~50次,在叩門齒的時候必須出聲音。功效:促進腸胃吸收,防止牙痛、蛀牙和牙退化。
4.洗面: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掃面。功效: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5.搖頭: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fù)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復(fù)。功效: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6.饒舌:(1)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zhuǎn)動,一共轉(zhuǎn)12圈,然后將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2)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zhuǎn)動。左轉(zhuǎn)12圈后吞口水,然后反方向再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功效:“唾為腎之液”,經(jīng)常做該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7.鳴天鼓:(1)手掌掩雙耳,用指腹輕彈后腦36下。(2)輕拍后腦。(3)用力向內(nèi)壓耳朵,然后放手,應(yīng)該有“撲”的一聲,重復(fù)做10下。功效: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晚上睡前做效果更佳。
8.擺腰: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dāng)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fù)。最少做50下,做100下更好。功效:固腎氣,防止腰痛、腰椎間盤突出。增強腸胃功能,防止消化不良、胃痛。
9.揉腹: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做36下。功效:幫助消化吸收,預(yù)防便秘腹脹。
10.提肛: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jǐn)?shù)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xí)。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下~30下。相傳提肛是乾隆最得意的養(yǎng)生功法。功效:升提中氣,固精止泄。
11.扭膝:雙腳并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20下。功效:穩(wěn)固膝關(guān)節(jié),增強膝關(guān)節(jié)周圍韌帶的力量,對關(guān)節(jié)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12.散步:挺直胸膛,經(jīng)常放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常說,“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功效:助消化。
13.搓腳:(1)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2)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功效:心腎相交,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