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柏
“真想要我多活幾年,讓我苦一苦可能效果更好?!瘪視r健的晚年過得很“硬核”,他把人的價值感在晚年體現(xiàn)到極致。
人生六十才開始
在中國知名企業(yè)家中,柳傳志40歲創(chuàng)業(yè),任正非43歲創(chuàng)業(yè),宗慶后44歲創(chuàng)業(yè),尹明善50歲創(chuàng)業(yè),而褚時健,74歲高齡創(chuàng)業(yè),他說:“人生六十才開始。”
誰說60歲的人不需要價值感?心理學家?guī)扃辍な访芩拐J為自我價值感貫穿人的一生,代表了個人的價值判斷。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學家林崇德認為價值感與自尊需要相聯(lián)系的、對自我的態(tài)度體驗,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價值感也在消退。很多老人退休后產生無用感。
其一是身體,假如老人疾病纏身,不僅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在治療疾病上,更重要的是自信心被病魔摧毀,心理有負擔,容易產生越老越不中用的想法,自我價值感也比沒有生病的老人低得多;
其二是孤獨,如果老人總處在獨處中,或單獨處理突發(fā)事件,都會讓老年人感到害怕,這種孤獨和恐懼會讓老人帶來自我價值感的降低。
老年最大幸福是自己上廁所
褚時健在74歲創(chuàng)業(yè)的前提是健康。在一次采訪中,他透露,他每天吃完早飯都會沿小區(qū)鍛煉散步20分鐘。在果樹采制的繁忙季節(jié),仍四五天就前往果園一次,途中往返周折要8個小時。
老人一旦健康出了問題,也許只是腿腳不便,但對精神上的擊打也連鎖的。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中說“老年最大的幸福感是自己上廁所”,如果健康都不存在,生活都不能料理,何談價值感?
人到老年不是說不得病,而是少得病,過得好,活得長,老得慢,走得快。定期體檢,控制慢病,生活方式調整,都成為晚年生活必修課。同時,子女也應該通過現(xiàn)在的各醫(yī)學科技手段監(jiān)測,和爸媽互通有無。子女對爸媽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才能防病于未然。
要老有所用
褚時健剛創(chuàng)立褚橙時,曾經得到一眾好友的支持,這才有了創(chuàng)業(yè)的啟動資金??梢姡贻p時結下的友誼和人脈在晚年也會得到延伸,或在事業(yè)上,或在精神上。
對老年人來說,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消除孤獨感和隔離感,提高自我價值感,贏得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形成互相關心幫助的格局,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老不中用”與其說是一種自嘲,不如說是暗含著老人的不自信。兒女既要呵護好爸媽的價值感,要老有所用,也要鼓勵父母多去與外界溝通交流。
現(xiàn)在,不少老人就把社交網絡玩得特別溜,上論壇、玩微信、開博客……不僅開拓了視野,也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老年生活的同時,重新確立了自己的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