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甜:可能是脾胃出問題
口甜常和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引起的各種消化酶分泌異常有關(guān),原因是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到口甜。中醫(yī)認為,“脾熱口甘”,口甜反映脾臟有熱,其中有實熱與虛熱之分,實熱者口干喜飲、便結(jié)尿黃,虛熱者食納減少、神疲乏力。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口中發(fā)甜也可能是血糖升高的征兆,應(yīng)提高警惕。
口苦:多見肝膽問題
可能引起口苦的病癥有很多,但肝膽問題比較多見。另外,心火旺、脾氣急的人也常會出現(xiàn)口苦的情況,可吃一些清心火的中藥。五臟六腑之間都有影響,脾胃不好的,時間久了,也會影響到肝膽疏泄,也可能出現(xiàn)口苦。
口咸:可能是腎臟問題
中醫(yī)里面,咸味和腎的關(guān)系是最密切的,有咸味入腎的說法。腎陰虛的人,除了口咸外,往往還伴有咽干口燥、頭昏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等癥狀。如果口咸,另外感覺全身倦怠、氣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腿軟無力、夜間尿頻、舌頭舌質(zhì)淡胖、舌邊有齒印,則很有可能是腎陽虛。
口酸:當心脾虛肝火旺
酸常在晨起或飯后出現(xiàn),輕微時可能不易察覺,但嚴重時就像嘴里含了醋,喝水、吃糖也不能緩解,原因可能與肝脾有關(guān)。脾能夠幫助消化,脾虛容易導(dǎo)致積食、腹脹,當食物長時間積存在胃部或十二指腸內(nèi),其分解后產(chǎn)生的氣體就會不斷反饋到咽喉和口腔內(nèi),形成一股酸澀的氣味。長期消化不良就會削弱脾、胃、腸的消化能力,誘發(fā)胃炎、胃食管反流等腸胃疾病。
中醫(yī)認為肝屬木,主酸味,最怕火氣。但是熬夜、暴飲暴食、情緒激動等都會加重肝臟的火氣。如果肝內(nèi)蘊熱,就容易引起口中發(fā)酸,或者是酸苦的味道,還容易有口腔潰瘍、胸脅脹痛、脾氣暴躁、面色潮紅等癥狀。
口淡:多為胃虛寒
有些人吃再好的東西也覺得索然無味,多見于久病脾胃虛寒患者。他們可能患有消化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及營養(yǎng)不良、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鋅缺乏癥等。適當增加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的攝入量,如雞、魚、新鮮蔬果等,還可在每餐后吃兩三個山楂,以刺激胃酸分泌。
(摘自《老年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