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智萍
“祝賀你蕭冰,這次的征文大賽你又是第一名,剛剛大賽的負責人已經(jīng)打電話來學校道喜了……”語文老師一進教室就向我走過來,喜笑顏開地說。同學們聽到后,熱烈地鼓起掌來。在掌聲中我也聽到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過我沒在意,我不是很在乎別人怎么看我。
“我就是我,是塵世間不一樣的煙火?!钡谝淮温牭健段摇愤@首歌時,我就記住了這句歌詞并且把它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它就像暗夜里的一束光,為迷茫的我指明方向。
在我的夢想里,我只需花費不多的零用錢就能買本自己喜歡的書,然后便在書里閱讀別人的人生。沉溺在他們的故事中,我感覺我就是一個見證者。我會為書里的主人公焦急,為他們歡呼,也會在他們歷經(jīng)磨難時潸然淚下。我還有一顆柔軟又易感動的心,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也喜歡把某種情緒設置在故事中,讓筆下的人物代替自己呼吸。
性格內斂的我,在很多時候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我不知道要如何與人相處,不知道說些什么才適合,我寧愿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靜靜地看完一本書。跟別人在一起,我總是誠惶誠恐,一副拘謹不安的樣子。與書相伴就自在多了,它總是安靜地陪著我,讓我從中得到無限的快樂,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贊同很多人把書比作朋友,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書于我就是如此。
記得小學的一次主題班會,老師讓大家說說自己長大后的夢想。有的同學想當科學家,也有的同學想當歌唱家、明星、大老板……每個人都說得很好,輪到我時,我說:“我長大后的夢想就是天天有書陪著我?!焙逄么笮χ?,我的臉漲得通紅。我不明白與書相伴的夢想為什么會被嘲笑?這是天方夜譚嗎?
“你是想當圖書管理員吧?天天與書相伴?!崩蠋焼栁??!拔也皇且芾頃?,我是要看書、寫書。”我委屈地解釋?!拔颐靼琢耍闶窍氘斪骷覍??愛看書也想寫書,很棒的夢想!”老師說。他的話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夢想是當名“作家”。夢想的種子就從那時候開始萌芽,老師說,無論什么夢想,都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努力兌現(xiàn),只有這樣夢想才不會終歸是夢。
主題班會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年,很多同學早已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可是我忘不了。身邊的同學見我一有空就拿著書本看,嘲笑我是個“書呆子”,一個女生還不屑地說,即使將來我成為了作家,她也一定不看我寫的書。她的打擊很傷人,可是我不愿與她爭執(zhí),畢竟夢想是我自己的事,別人說什么對我來說并不重要。
習慣了寡言少語,習慣了獨來獨往,我的書包里總有喜歡的課外書陪伴,即使被排斥,我也從不愿放棄,內心的日漸強大連我自己都沒有發(fā)覺。上了初中,因為作文成績好,老師推薦我進了校文學社。在那里,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解到許多自己以前并不知道的事,原來學生也可以給雜志社投稿,可以參加征文大賽,可以出書。我知道了更多優(yōu)秀年輕的作家,喜歡上了林卓宇、七堇年、潘云貴……我在他們的文字中讀到了多姿多彩的青春,讀到了豐富細膩的情感,讀到了發(fā)人深省的思考。
因為成績不錯,學習自律,父母從不干涉我的課余時間。每個周末是我的上網(wǎng)時間,網(wǎng)絡的便捷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寫作途徑。我在網(wǎng)文世界里如魚得水,或許是使用了筆名的緣故,我自信心十足,經(jīng)常把自己的文章貼出來供人點評。無論是“送花”還是“砸蛋”,我都欣然接受,認真看每一條點評,有時還能看到一些真知灼見,提升了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我認真對待自己寫的每一篇文字,稿件寫好后,會先修改幾遍才投。幸運的是,我投稿的第一篇文章就被選用,題目還上了封面推薦。第一次收到樣刊時,我欣喜若狂。那天夜里我還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寫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很多人都喜歡。
投稿時我故意留了家里的地址,所以班上沒有同學知道我在給雜志投稿,而且還被刊登了。只是在學校里看見有同學在翻閱刊有我文章的雜志時,心里會有些緊張。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我的文章,不知道如果他們知道文章作者是我后會不會再買這本雜志。但又禁不住有些得意,無論他們喜不喜歡,我的文章都得到了雜志的認可。
語文老師在恭喜我之后,告訴我還可以領取一筆3000元的獎金,聽到這里大家驚叫起來。望著同學羨慕的眼神,我有些不好意思,一貫獨處的我,并不習慣自己成為焦點。
那個曾經(jīng)說即使將來我成為了作家,她也一定不看我寫的書的女生,現(xiàn)在成了我的同桌。她也喜歡看書,在她訂的這期雜志里就有我寫的文章。聽見老師一直表揚我,她湊過來不屑地說:“你都獲獎了,怎么不給雜志投稿?估計沒戲吧。那些征文沒什么含金量,除非你能寫出像風雨瞳舟寫的那種小說,我才佩服?!彼谖颐媲罢f過幾次,她喜歡風雨瞳舟的文風。
我笑笑,沒應聲,心里卻樂開了花,沒想到她對風雨瞳舟的評價那么高。她哪里知道,她一直特別喜歡的作者風雨瞳舟其實就坐在她身旁,正整日里被她嫌棄。我還把她寫進了故事里,只是不知換了名字后,她有沒有感覺到那個人物跟她特別像?想到在這里,我突然對她的嘲諷不那么難過了,雖然一個人的追夢時光有些孤獨,但有同桌這種“別樣”的肯定與陪伴,倒也變得愈加有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