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英
一位考古學家曾說:“如果想知道盛唐時的長安什么樣,就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吧!”建筑如果真是凝固的音樂,浩浩一座高昌故城,則恰如時光遺落在蒼茫西域的一首古曲長調。斷垣殘壁間,凋敝荒寂中,隱隱有金戈鐵馬吶喊嘶鳴,又盛放著漢唐恢弘雄渾的精神花朵。自公元前1世紀建高昌壁,到13世紀廢棄,它是古絲綢路上千年滄桑的見證。
從吐魯番市區(qū)向東南方向出發(fā),行不多遠就一頭扎進了《西游記》中記載的火焰山中,高昌故城就在火焰山下,一路黃土漫漫,沿途故道兩側的土墻民居林立。午后半晌的太陽已經(jīng)西斜,空曠的古城籠罩在暖暖的色調里,遠遠地,殘垣斷壁靜穆在夕陽的余暉下,放眼四望,滿目皆是土墩敗壁,呈現(xiàn)出千奇百怪的形狀,像石筍、像蘑菇、像蜂巢,怪誕荒涼如同一座魔鬼之城。我的心猛然一縮,這就是歷史記載中的千年前極度繁華、恢宏的都城嗎?
高昌故城建在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周邊是今屬吐魯番市的二堡鄉(xiāng)和三堡鄉(xiāng),定居于此的是維吾爾族人,維吾爾語中高昌故城稱為“亦都護城”,有“王城”的意思。這座歷時千余年的都城,是目前西域留存最大的故城遺址,在當時是四通八達的西域首府,為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和咽喉門戶,今天仍可以從其高聳的城墻看出它舊日的雄風。正是由于故城地處吐魯番盆地平原中心,城高壕深,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西域的軍事重鎮(zhèn),《北史·西域傳》是這樣說的:“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p>
俯瞰高昌
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1世紀,為當時西漢王朝在此進行屯田的部隊所建,稱為高昌壁?!缎绿茣じ卟齻鳌分杏涊d,公元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在這個狹窄的吐魯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現(xiàn)4個獨立王國,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統(tǒng)治的140年間,歷屆“高昌王”均受中原正朝的冊封,有的高昌王還娶朝廷公主為妻。公元640年唐朝統(tǒng)一高昌后,在此置西州,下轄五縣。公元9世紀末,漠北草原回骼汗國衰亡,西遷的一支在此建立了回骼高昌國,疆域范圍遠遠超過了今日吐魯番盆地。到了13世紀中葉,高昌回鶻國為蒙古游牧民族所滅,高昌城就此毀于一旦??v觀高昌故城的歷史演變,歷經(jīng)1500多年,其間由盛及衰,演繹了一部西域部族的興亡史。
一座城池,幾段往事。高昌城被廢棄后,日益被蠶食墾成耕地,大部分建筑物消失無存,歷史無聲地將所有的情緒變成了沉默的故壘,默默地守望著這方土地。得惠于當?shù)氐耐寥馈⒄辰Y力強的干土和異常干燥的氣候,高昌沒有完全夷為平地,反而成了絲綢古道上絕妙的“天然博物館”。1961年,高昌故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高昌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F(xiàn)在的高昌,每一塊殘垣殘土都價值千金。
《西游記》里這樣描述高昌故城的繁華景象:“龍蟠形勢,虎踞金城。四垂華蓋近,百轉紫墟平。玉石橋欄排巧獸,黃金臺座列賢明。真?zhèn)€是神洲都會,天府瑤京。萬里邦畿固,千年帝業(yè)隆。蠻夷拱服君恩遠,海岳朝元圣會盈。御階潔凈,輦路清寧。酒肆歌聲鬧,花樓喜氣生。未央宮外長春樹,應許朝陽彩鳳鳴?!弊咴诟卟食堑耐谅飞希粫r有風迎面吹過來,許許多多的寺院、殿堂、高塔、佛完等建筑,仍輪廓清晰,歷歷可數(shù),時光千年,古城當年的繁華盛景如今依然依稀可見。
唐朝在擁有高昌城的絕對控制權后,在這里大興木土,把高昌城建設成了一個“小長安”。今天遺存的高昌故城,是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礎上建設而成的,全城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總面積約220萬平方米,由外城、內(nèi)城、宮城組成,據(jù)史書記載,高昌城當年城墻上共有12重大鐵門,分別冠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陽”“武城”等不同名號。外城城垣保存較為完整,城墻由夯土筑成,高大厚實,夯層厚8~12厘米,間雜少量的土坯,有極清晰的夾棍眼。城墻外面還有馬面、甕城、壕溝等防御設施,其中西面靠北的城門保存最為完好,東南和西南部分還可以看出有寺院的遺址。內(nèi)城居外城正中,平面呈南北長方形,以寺院建筑群為最多。宮城居全城最北部,還有幾處殘基,連接起來,可以看出是一座高達4層的宮殿建筑遺址,從留存下的高大的殿基可以看出與隋唐時長安城的布局相似。
彈唱的民間樂手
“六街三市,貨值通財,衣冠隆盛,人物繁華。”《西游記》中孫悟空對“王城”的判斷,是依據(jù)城市的布局及人物的形象??梢韵胂螅诮z綢之路極盡繁華的歲月,盛唐時的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來自波斯等地的商人將本國的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寶石和駿馬帶來此地,又從這里帶走中原的絲綢、茶葉等。高昌城那寬闊高大的城門外,人來車往,馬嘶駝吼,東來西往的使節(jié)、商旅、行人魚貫入城;城內(nèi)街道縱橫,商肆駢列,熙熙攘攘的人群,皮膚各色、發(fā)式各異、服裝斑斕……那是何等興盛的一幅繁華景象。而今,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這座偌大的城堡,就像一座美麗多姿的金色孤島,傲然屹立在戈壁瀚海之上,顯得格外迷人,是難得一見的另一番景致。那殘垣,那舊墟,有的如雄雞勁唱,有的如雙獅對峙,有的如虎踞深山,還有的如遠征的駝隊,冉冉地行進在萬里沙疆,耳畔還響著那“叮當”“叮當”的駝鈴聲。
我們乘坐的電瓶車在一個看似廣場的地方停了下來,踩著土黃色的泥磚地,繞著殘墻斷壁,我想象著故城昔日的繁華,感受著故城今日的滄桑。來到內(nèi)城,映入眼簾的是座氣勢非凡的雄偉建筑,中央高大的方塔為巨大的土板夯筑而成,猶如巨形煙囪聳立在藍天下,觀察僅存的地下部分,可看到南、西、北三面有寬大的階梯式門道供出入,規(guī)模雖不大,但可推測到是宮殿遺址,當?shù)厝朔Q為“可汗堡”。
故城外城東南角的寺院,尚存一座多邊形的塔,佛寺兩側曾立著高大的佛塔,院內(nèi)正中有殘存塔柱,而佛龕內(nèi)則殘存著菩薩像和壁畫。從建筑特征和殘存壁畫上的聯(lián)珠紋圖案分析,其建筑年代約在公元6世紀。不太遠的地方,是個普通的“居民區(qū)”。建筑都是依地勢而定。高的地方,挖地為墻,洞為屋,從地面向下掘成院落,就像陜北一帶的窯洞;低的地方,采用土坯堆徹,壘土起墻,拱頂門窗……這些建筑形式,簡便易行,冬暖夏涼,直到現(xiàn)在,吐魯番地區(qū)仍然保持著這樣的傳統(tǒng)特色。
故城外城的西南角上還有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佛教寺院遺址,占地近1萬平方米。仔細觀察,這座佛寺的山門、講經(jīng)堂、大殿、藏經(jīng)樓、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可分辨出來。從建筑特征分析,其建筑年代屬麴氏高昌中期,約為隋代所建。其中,位于中心位置被稱為“講經(jīng)堂”的高大圓形建筑,最為傳奇,相傳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還曾到此講過經(jīng)。公元629年(唐貞觀三年),29歲的玄奘從長安出發(fā)西行,沿絲綢之路到佛國印度游學取經(jīng),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經(jīng)伊吾(今哈密),當高昌王麴文泰得知東土大唐不遠萬里來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時,便派人把玄奘請來,專門安排在王宮內(nèi)居住,并與玄奘結為兄弟。麴文泰整日沐浴熏香,與玄奘議論佛法,還苦口婆心地勸說玄奘留在高昌當國師,其恭敬之態(tài)傳遍了高昌全國。因玄奘西行探求真經(jīng)的信念無法動搖,高昌王無奈,只好請玄奘講經(jīng)1個月后再走。這番感情,使玄奘感動不已,寫信給麴文泰說:“決交河之水,比澤非多,舉蔥嶺之山,方恩豈重?!碧粕屎透卟豸鹞奶┑墓适聻楹笕肆粝铝艘欢吻Ч偶言?,以致吳承恩的《西游記》中就有以火焰山等為場景而衍化出的傳奇故事。
忽然有歡快的音樂聲傳來,我尋聲而去,在一堵斷墻的墻根下,泥磚地上鋪著條毛毯,一個戴著鮮艷帽子的維族漢子盤腿坐在毛毯上,醬紅色的臉上露出了純樸的笑容,像極了我印象中的“阿凡提”?!鞍⒎蔡帷钡膽牙锉е鴺菲?,歡快的音樂聲就從他的指尖發(fā)出。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歌者、歌聲與高昌故城的大地是如此和諧,仿佛他們是一體的,令人有種穿越回舊日時光的感覺。在國王的宮殿廢墟,在玄奘講經(jīng)的法堂,在僧眾云集的居所,我能想象到高昌國的繁華和祥和,環(huán)視著在千年風沙、日月的侵襲刨剝下,正從大千自然中慢慢化去的故城,心中真是感慨萬千。此時的我,被這滿眼的殘垣斷壁所震驚,被這漫天席卷的黃沙所迷惑,也被這夕陽里靜靜仰向蒼穹的城堡而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