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聽不順,不審不聰,不審不聰則繆。視不察不明,不察不明則過。
【出處】
《管子·宙合》
【大意】
聽得不精深,就談不到聰慧,不精深、不聰慧則容易陷于荒謬??吹貌粶蚀_就談不到明,不準不明就容易陷于錯誤。
小故事一
魯共公擇言
魏惠王魏罃在范臺宴請各國諸侯。酒興正濃的時候,魏惠王向魯共公敬酒。魯共公站起身,正色道:“從前,舜的女兒儀狄擅長釀酒,酒味醇美。儀狄把酒獻給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覺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遠了儀狄,戒了美酒,并且說道:‘后代一定有因為美酒而使國家滅亡的。齊桓公有一天夜里覺得肚子餓,想吃東西。易牙就煎熬燒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給他送上,齊桓公吃得很飽,一覺睡到天亮還不醒,醒了以后說:‘后代一定有因為貪吃而使國家滅亡的。晉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沒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發(fā)走了,說道:‘后代一定有因為貪戀美色而使國家滅亡的。楚靈王登上強臺,遠望崩山,左邊是長江,右邊是大湖,登臨徘徊,唯覺山水之樂而忘記人之將死,于是發(fā)誓不再游山玩水。后來他說:‘后代一定有因為修高臺、山坡、美池而致使國家滅亡的?,F(xiàn)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儀狄釀的美酒;桌上放的好比易牙烹調(diào)出來的美味佳肴;您左邊的白臺,右邊的閭須,都是和南之威一樣的美女;您前邊有夾林,后邊有蘭臺,都是強臺一樣的處所。這四者中占有一種,就足以使國家滅亡,可是現(xiàn)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嗎?”魏惠王聽后,連連稱贊,采納了魯共公的意見。
小故事二
司馬錯論伐蜀
司馬錯和張儀在秦惠王面前展開爭論。司馬錯主張進攻蜀國,張儀主張進攻韓國。秦惠王說:“請讓我聽聽你們各自的理由吧?!?/p>
張儀說:“我們先和魏國、楚國親近友好,結(jié)成同盟,然后出兵伊水、洛水、黃河三川之地,堵塞轘轅、緱氏兩個重要隘口,擋住屯留險要的道路,魏國斷絕南陽,楚國兵臨南鄭,秦國攻打新城、宜陽,直到兵臨東西二周都城的近郊,聲討周國君主的罪行,侵削楚國、魏國的土地。這樣的話,周國君主自知無法挽救,定會獻出傳國之寶九鼎。秦國憑借九鼎,依照地圖戶籍,挾持周天子以號令天下,天下沒有敢抗拒的,這才是帝王的大業(yè)??!如今,蜀國只是西部偏僻的國家,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領(lǐng)袖。進攻蜀國,既會使軍隊疲憊、百姓勞累,又得不到什么利益。我曾聽說,威名要到朝廷上去爭,利益要到市場上去爭?,F(xiàn)在,三川之地和周王室就是天下的市場和朝廷,而大王不在這里爭奪,反而去爭奪夷狄,這與帝王之業(yè)相差甚遠啊!”
司馬錯說:“不對?,F(xiàn)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貧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從容易辦的事做起。蜀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以戎狄為首領(lǐng),然而朝政卻像夏桀、商紂一樣混亂,以秦國的國力攻打它,就像驅(qū)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取得蜀國的地盤,足以使秦國的疆土擴大;得到蜀國的錢財,足以使秦國的百姓富足。只要休整軍隊,不傷及民眾,蜀國就會降服。所以,攻取一國,而天下人不認為我們強暴,獲得戎狄的全部資財,而各國諸侯不認為我們貪婪。這樣,我們就可以名利雙收,而且還會取得禁除暴虐、制止昏亂的名聲。如果現(xiàn)在去攻打韓國,脅迫周天子,必然會招致壞名聲。去進攻天下人都不希望進攻的地方,這是很危險的!如果周朝知道自己會失去九鼎,韓國知道自己會喪失三川之地,那么他們一定會團結(jié)起來,對付秦國,而且還會向楚國、魏國求救。到時,周朝把九鼎給楚國,韓國把三川之地給魏國,這就是我所說的伐韓危險的緣故。相比之下,進攻蜀國才是萬全之策啊!”
秦惠王說:“好!我聽從你的意見?!鼻貒罱K起兵伐蜀,用了十個月的時間攻取蜀地,蜀國終被平定。
【拓展延伸】
一個人沉淀的多少和他走的路的長短息息相關(guān)。走的路越長,看的人越多,閱的事越多,那么沉淀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人生在世,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這個時候的我們不必慌張,更不必心急,我們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全方面去衡量事情的利與弊。多去觀察,多去實踐,才能做到考慮周全,才能將問題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