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平民書寫的道德建構:論梁曉聲《人世間》

2020-04-18 04:46王麗麗
文藝評論 2020年5期
關鍵詞:梁曉聲人世間民間

○王麗麗

梁曉聲是一位始終高揚理想主義精神的作家,他的“知青題材”創(chuàng)作可謂家喻戶曉?!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等一系列反思時代傷痕的作品,奠定了梁曉聲在新時期的文學史地位。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梁曉聲躋身于當代生活的激流,調整寫作向度,將視點聚焦平民階層,力求擬現(xiàn)百姓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傳達社會良知和群體意向?!度耸篱g》這部具有史詩氣質的作品,動態(tài)描摹周家三代人的生活史、成長史、心靈史,從民間的視角,勾畫出中國近五十年的發(fā)展圖景。在變動的歷史關系中,我們得以了解一個平民中國如何展開道德建構,并經(jīng)由群體道德理想建構闡釋善的內涵、真的力量、美的價值,給人以向上的信念。

一、家國同構——中國工人階級的歷史命運

與書寫鄉(xiāng)土中國的文學不同,《人世間》是一部表現(xiàn)工人階級的作品,書寫的正是以工人階級名義立國的國家里工人的生活、情感和思考。它把工人階級重新帶回到社會分析的中心,由此成功地喚起了人們關于社會主義的時代記憶。

《人世間》故事發(fā)生在A城,這是一座依靠沙俄鐵路興起的城市,坐落在共樂區(qū)的幾座大型工廠,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現(xiàn)代的底色,同時也將人物的命運和工業(yè)文明的興衰緊密聯(lián)結在一起?!岸∠慊ā咧忝?、光字片、俄式小屋、大列巴……”這些意象凝聚著梁曉聲在哈爾濱的生活軌跡,來自父輩的建筑工人身份和支邊經(jīng)歷,觸發(fā)他塑造了周志剛這一人物形象。周志剛,這個周家的頂梁柱,“老三線”的革命工人,剛毅沉穩(wěn),吃得下苦?!拔母铩眲傞_始的那一年,有外調人員向休假探親的周志剛調查問題,對方的態(tài)度很令人反感,他便沉下臉來說了一句特別有底氣的話:“我提醒你,你是在和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說話?!雹儆醒芯勘砻鳎爸袊默F(xiàn)代化進程,就是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的轉型的過程,而工業(yè)建設的主體力量是廣大的城市工人……中國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培植了較為健全的工業(yè)體系,而工人的社會和經(jīng)濟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②。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工人階級的代表,周志剛的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2”字號開頭的工服,干著山區(qū)最苦的活,工人班的班長,先進的勞模,“憑我這身工服,走到哪搭車都沒問題”③。的確,任何一個車上的司機工人看到他的年紀及他工服上的番號,都會投來敬佩的目光。無論走在山區(qū)崎嶇的路上還是在光子片的家中,周志剛都能驕傲地挺起腰桿。這份尊重和自信,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心里。在建國之初,工人階級崇高的政治地位和較為優(yōu)越的生活待遇,讓周志剛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他來到貴州,面對當時貴州貧困山區(qū)的艱苦生活時,“就對貴州當?shù)厣矫駜刃睦锍錆M了同情和憐憫。后者所過的普遍的貧窮生活,也使工人們總覺得自己作為領導階級,實在是太對不起他們了。工人們對于貧窮有了全新的認識,因為較之于山民們的貧窮,他們自己的貧窮經(jīng)歷和家庭所面臨的城市里的貧窮現(xiàn)狀,簡直就不值一提了”④。根紅苗正的周志剛在第一次與“摘帽右派”女婿馮化成見面時,也表現(xiàn)出了潛在的政治地位的優(yōu)越感。周志剛以鄭重聲明的口吻說:“我的手,不論左手或右手,是工人階級的手,勞動者的手,光榮的手……你們知識分子,只善于動筆、動口、不善于動粗。我扇你耳光,等于欺負你。我不欺負人。再說,一個人也不能因為恨誰,就仗著自己比誰有力氣動手打誰。就是那類很卑鄙很壞的知識分子,扇他們耳光人人稱快,弘揚了正義,我也不會那么做?!雹葸@也反映出特定時期,即使是翁婿的私人關系也要納入到相應的社會關系中去衡量。事實上,工人階級的自豪感不僅體現(xiàn)在與其他人的關系上,而主要體現(xiàn)為其承擔著中國工業(yè)化進程的責任,引領社會結構轉型,這才是工人階級在革命之后成為新的領導階級的根源所在。在國家建設中強烈的責任心和主體意識,在周志剛身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到了周秉昆這一代,工人階級的領導屬性顯然弱化了很多,他們不再以國家主人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從抱團取暖的友誼中獲得情感的慰藉。周秉昆和他醬油廠、木材廠里被稱為“六小君子”的朋友們,每年在周家的聚會,也是小說描寫的重點。在歷史限定生活的年代里,他們因為共同的出身,承擔著相同的勞動,過著相似的生活,彼此之間沒有利益紛爭,在閑暇時常聚在一起,享受友誼帶來的人生歡愉。這便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中國工人的真實寫照。他們“無論年齡大小,幾乎都沒有任何能力哪怕稍微改變一下人生狀況,父母也完全幫不上他們的忙。只能像父輩那樣靠江湖義氣爭取別人的好感,以便在急需幫助時借助一下哥們兒,或在同樣感到壓力時抱團取暖,面臨同樣威脅時做出小群體的一致反應”⑥。與父輩們相比,這一時期的工人們已淡化了作為國家主人的主體意識,而是把重心放在了經(jīng)營小家庭的世俗化前景目標上。但由于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單位”機制,使工人們在慣性上依然延續(xù)著之前的安定感和歸屬感,從未考慮變革將會對個人前途乃至國家命運,有著怎樣的深刻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革命中國后的必然,也為后來的社會巨變埋下了伏筆。

關于國企改革,梁曉聲似乎并不執(zhí)著于給這一段歷史重新賦予任何超越它自身的意義。他悲情地寫出了工人們在工業(yè)轉型時期所經(jīng)歷的劇烈“陣痛”以及所表現(xiàn)出的堅毅精神?!拔羧諜C床前操作車鉗銑刨得心應手的技術工人,開始自謀生路,甚至不得不放下身段在建筑工地上當起了挑抬搬運的苦力工,或給瓦工水泥工們當徒弟,僅拿小工們多一點兒的工錢……他們都很顧面子,不愿被人看出是軍工廠的工人,用墨水把工廠服上的廠標涂黑,但工作服的樣式還是能讓人認出他們的身份。日子一久,也就無所謂了。”⑦這邊工人們下崗分流,艱難度日,那邊國企廠長日子也并不好過,而此時擔任“和順樓”副總經(jīng)理的周秉昆,就親眼目睹了國企廠長們和外商談投資的種種場景。有的是為了找合作,有的是為了誆騙他人上船,也有的純?yōu)榱藗€人享受。作為改革的親歷者,作者的敘述是不動聲色的。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水面背后,是激蕩磅礴的歷史潛流,它埋伏在生活之湖的深處,一波又一波地沖擊著社會的結構,直到將其面貌完全改變。以往描寫改革題材的作品,如《喬廠長上任記》,通常都把筆觸對準改革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并預言了一個“只要改革,生產(chǎn)就能搞上去”的烏托邦神話。然而,《人世間》卻將更多的筆墨著力描寫改革巨變的“承受者”,從另一面透視改革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改變。正如作者在書中直言,“改革年代的艱難,首先體現(xiàn)在草根階層”⑧。改革使工人們不得不告別國有經(jīng)濟時代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接受市場經(jīng)濟給個人帶來的動蕩與不安?!度耸篱g》專注于展示個體生命歷程的同時,也提供了理解當下中國社會的鑰匙。

以周家三代人為例,他們的生活變遷和A城的興衰直接相連,而A城又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晴雨表。小說中人物的生存與城市、國家命運形成互喻,在“人與城”“人與國”的維度上不斷演進,形成個人史和國家史的同構。

二、平民書寫——民間的道義與擔當

無論是知青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轉向平民書寫,群體本位的道德理想主義始終是梁曉聲創(chuàng)作的主基調。高揚理想主義精神,強化人道主義,于煙火處彰顯道義與擔當,梁曉聲飽含著拳拳深情,對“人在現(xiàn)實中如何做一個‘好人’”⑨作出了準確的理解和有力的回答。

在當下中國,“好人”觀念更多地來自民間教化。在民間的評價體系中,“仁義、善良、講義氣”,構成了民間道德的內核。正如小說中光字片的街名:“光仁、光義、光禮、光智、光信,連起來是孔子的話——仁義禮智信!”⑩可見,儒家文化深植民間,實實在在構成了人們行為的參照譜系。比如共樂街韓家的小兒子自殺,而此時正值新春佳節(jié),鄰里百姓卻都不約而同地放棄放鞭炮,以免韓家人誤會,破壞鄰里之間的關系。梁曉聲在談到民間傳統(tǒng)的“孝”與“義”時,曾坦言說到:“東北人家,十之八九為外省流民落戶扎根。哪里有流民生態(tài),哪里便有‘義’的崇尚。流民靠‘義’字相互凝聚,也靠‘義’字提升自己的品格地位?!?這種“義”字當頭的文化理念,也為東北人的豪爽性格和有血性注入了活力?!皷|北文化的中原文化板塊基本上不是傳統(tǒng)的精英文化,而是以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為主,從而使東北文化缺少書香氣,而多了些鄉(xiāng)野氣?!?地緣文化的滋養(yǎng),促使作家筆下的人物都是重義輕利的孝子,也是民間道義精神的踐行者。

周秉昆便是這樣一個勇于擔當、甘于犧牲的民間道德典范。周秉昆這個人有些“軸”,不懂變通。對待工友,他總是像老大哥一樣,處處為他人著想,并自覺承擔起“意見領袖”的職責,幫助有困難的工友渡過難關……秉昆的兒子周楠在美國見義勇為而犧牲,妻子鄭娟主動放棄來自美國的慈善捐款,在追悼會她表現(xiàn)得異乎堅強,她沉靜地說到:“作為母親,一個文化程度很低的中國母親,我對兒子唯一的教育,就是希望他長大后是一個好人。如果他不是一個好人,那么不管他多么出人頭地,都會讓我傷心。現(xiàn)在,他用行動證明了我的希望沒有落空。我有多么悲傷,同時就有多么欣慰……”?鄭娟對經(jīng)濟利益的拒絕,正體現(xiàn)“民間道義”的突出特點。可以說,周秉昆始終不愿割斷自己與工人階層的精神聯(lián)系,他能夠探析到階層發(fā)展的困境并為其思考出路,既是民間道義精神的體現(xiàn),也彰顯知識階層對普世價值的溫情觀照。小說將“困境中的人”作為演說重心,這些來自平民階層的小人物,即使無力改變生活狀況,也不愿傷害他人,他們都自覺地崇德守善,默默維護著生長在民間話語中的價值信條。

在《人世間》中,梁曉聲以民間道德為精神內核,構筑了一個洋溢著美和善的民間世界。盡管他也批判了民間的某些社會心理,比如攀附權貴、小市民的虛榮與自私……但他依然相信民間的“好”與“善”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修復性力量,這種民間道德總是以一種民間自為的方式,低調運行著,在漫長的歲月中,卻足以抵御政治力量的侵擾與沖擊。

人性是復雜的,尤其是當?shù)滦耘c政治相糾纏的時刻,人究竟該如何自處?又如何來評價一個人是否是個“好人”呢?《人世間》中曲老太太這個典型人物便引發(fā)了我們嚴肅的思考。醬油廠的曲老太太是個老革命,在左的路線橫行的年代,她以不太合理的理由將白笑川和京劇名角向桂芳打成“右派”,導致他倆對她“恨之入骨”,但她仍不失為“好人”行列?!拔母铩苯Y束后,她復出成為醬油廠的三把手,便不遺余力地幫助周秉昆和醬油廠的工友們,扶危解困,成為他們的“貴人”。德性與政治的分離,在一個個體身上或許僅僅表現(xiàn)為復雜的人物性格,但仔細探究,卻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著歷史的基因。德性倘若失去了政治的宏大視野,難免流于瑣碎,無法達到高層次的“好”與“善”。政治倘若失去了德性,就失去了根基,將成為無椽之木,無源之水,淪為空談,甚至成為虛假。在1970年以后,政治中國與民間中國經(jīng)歷了復雜的相互纏繞之后,終究走向分離。梁曉聲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小說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想化的社會形態(tài)。他將這種理想政治投影在高居廟堂之上的周秉義和呂川身上。周秉義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也是好政治的追求者。他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置于個人乃至親人之上,并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呂川則以啟蒙者的姿態(tài)在批評了好友們的“講義氣”之后,向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拔覀冎g那種義氣,與我們父輩當年的拜把子沒什么區(qū)別,只不過是一種本能的生存之道!”“我希望,你們也要關心國家命運?!?但可惜的是,由于知識結構的不同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草根”和“大學生”對待“義氣”的理解,形成了民間與廟堂的價值沖撞?!澳憧吹降奈覀兌伎床坏?,你聽到的我們都聽不到,你認識的人我們上哪兒去認識?你們之間的話題怎么可能成為我們之間的話題?你所主張的正義,我們怎么知道哪些確實是正義?你所懷疑的真理我們又如何判定那根本不是真理……其實對我們的國家所知甚少,并且一向認為不知道并不妨礙結婚生孩子過日子,甚至認為知道了反而妨礙過日子。”?《人世間》實際上延續(xù)了梁曉聲在《返城年代》《雪城》《年輪》等作品的基本思路,他力圖強化人與城的關系。周秉昆的困境既屬于他自己,也是民間整體的生存寫照。這里暗含了作者對民間文化遭遇困局的某種隱憂。飛速發(fā)展的物質文明和不斷異化的城市人文生態(tài),已然使得民間的諸多道德規(guī)范紛紛失語,如何保存好民間有價值的部分,使之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這不僅是作者,也是擺在我們每個讀者面前的課題。

三、史詩性結構——向現(xiàn)實主義致敬

《人世間》是一部具有史詩氣質的作品,它以大氣磅礴的姿態(tài)回顧了中國近五十年的歷史。梁曉聲將視野聚焦20世紀70年代北方城市的平民生活時,他探究的是一個革命中國如何走向現(xiàn)代,以及在走向現(xiàn)代的艱難蛻變中,不同的社會階層是如何相互纏繞又彼此疏離的。梁曉聲早在《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一書中指出,商業(yè)時代下的“階級正日益加快地分化為階層”,他把民間意識形態(tài)、知識分子意識形態(tài)和官方政治意識形態(tài)作為當前中國文化現(xiàn)場的主要參與力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決定著中國更深層的社會穩(wěn)定與否,和諧與否”?。沿著社會學分析路徑,不難看出,《人世間》描寫的周家三個兒女,也恰好代表了這三個階層。周秉義代表了干部階層,周蓉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代表,周秉昆則代表了平民階層。小說以周秉昆為軸心人物,縱向聯(lián)結成為干部的哥哥和成為知識分子的姐姐,橫向聯(lián)結國慶、趕超、德寶等工友,以及“光字片”的鄰居們,縱橫交錯地架構起小說的復式結構。三位家庭成員的內部對話,三種思想觀念的交織,也從微觀上構成中國三種文化力量的交流與碰撞。小說在臨結尾處設置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情節(jié)。在2012年的春節(jié),周家兄妹們各自經(jīng)歷了人生的起伏,再次歡聚一堂,時光仿佛又回到了他們在周家老屋一起討論世界名著的青蔥歲月……而此刻,他們探討的話題是中國的當下與未來。這就意味著,即使彼此之間存在著所謂階層的隔膜與差異,但對祖國命運的關心把彼此緊密地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這才是作家真正的信念和期許,國家才是把人們鑄造成共同體的根本力量。

此外,史詩性還表現(xiàn)為經(jīng)典的細節(jié)描寫。梁曉聲是現(xiàn)實主義的忠實繼承人,這也是他深受俄蘇文學影響的結果。在小說中便描述了“紅五類”出身的周家兒女們和“黑五類”干部子女郝冬梅、蔡曉光在周家老屋里討論世界名著的場景。蔡曉光認為《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部反映戰(zhàn)爭與人的關系的作品,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受《戰(zhàn)爭與和平》的影響,也可以理解為反映革命與人的小說。周秉昆雖然身處工人階層,卻有著超出工人階層青年的認知視野和思辨意識。他為《葉爾紹夫兄弟》中的士兵謝爾蓋辯護,思戀鄭娟時,腦中浮現(xiàn)的是契訶夫的《美人》,為朋友的厄運扼腕嘆息時,竟聯(lián)想起《怎么辦》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身處知識塌方的狂熱年代,這群年青人共同探討人物命運與國家現(xiàn)實的關系,并因為共同的志趣,締結出真誠的友誼。徜徉在文學殿堂,沐浴著啟蒙之光,潛移默化的理想主義滋養(yǎng),人道主義精神的強調,照亮了他們的思想空間。這種閱讀經(jīng)歷也正是梁曉聲那代人所經(jīng)歷的本真現(xiàn)實??梢?,他對周秉昆生活的描述并不是基于“他者”的文化想象,而是來自鮮活的自我生命體驗,在理性軌道上思考著平民階層人生轉換的可能性。

最后,史詩性還意味著“史”與“詩”的結合。《人世間》采用編年史的敘事方法,使小說呈現(xiàn)出一種大跨度、開放式的宏觀視野。從1972年到2016年,在將近五十年的歷史洪流中,共和國發(fā)展史上諸多事件如“四五”運動、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國企改制、工人下崗、海外留學、貧民區(qū)改造等都囊括進小說的敘事空間里,這使得小說具有了歷史的厚重感。然而,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也不過是人物活動的幕景,梁曉聲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人的精神的流動。他賦予人們反省時代與個人生活的能力,打開思維的向度,盡管生活飽含艱辛,但生命也因理想和激情而變得豐盈。

《人世間》無疑是對久違了的20世紀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又一次致敬,與這一傳統(tǒng)相伴相生的,是作家對人的關注與深情。他筆下的這座北方城市打開了我們理解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榮辱興衰的變遷,以及中國社會變革的多重維度。讓我們沉浸在生活的河流之中,在富有共鳴的場景中重溫來時的路,并對接下來的改革寄寓樂意和期許。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無論身處哪個階層,他們都把“好人”作為堅不可摧的人生信條,用煙火處的擔當與道義,演繹民間道德的深層內涵。梁曉聲無可辯駁地讓我們相信最美好的所在,不在彼岸,而正是人世間。

①③④⑤⑥??梁曉聲《人世間》(上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第203頁,第215頁,第216頁,第208頁,第356頁,第439頁,第441頁。

②陳周旺、汪仕凱《工人政治》[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70頁。

⑦梁曉聲《人世間》(中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第350頁。

⑧⑩?梁曉聲《人世間》(下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第326頁,第342頁,第207頁。

⑨梁曉聲《“人在現(xiàn)實中應該是怎樣的”——關于〈人世間〉的補白》[J],《中國文學批評》,2019年第 4期。

?梁曉聲《我與文學》[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年版,第57頁。

?張福貴《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與東北現(xiàn)代文化人格的缺失》[J],《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第6期。

?梁曉聲《梁曉聲新散文集》[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頁。

猜你喜歡
梁曉聲人世間民間
看《人世間》談家庭教育
錦句
人世間
解密電視劇 人世間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從前
梁曉聲:讀書與一個國家的好時光
活在這荒誕的人世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