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部灣盆地潿西南凹陷古、新近系古生物記錄及古環(huán)境意義

2020-04-20 03:44李君王任覃軍干邱琨祁
關(guān)鍵詞:胡桃藻類花粉

李君,王任,覃軍干,邱琨祁

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shù)湛江分公司,湛江 524057

1 區(qū)域地質(zhì)背景

北部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陸架的西部,為新生代陸相裂谷盆地,面積約為3.9×104km2,是我國南海一個重要的油氣勘探區(qū)。該盆地在形成演化過程中具有先斷后拗的特點,因此盆地充填上具有古近系斷陷層和新近系坳陷層兩套構(gòu)造層。其中古近系斷陷層由老至新包括古新統(tǒng)長流組、始新統(tǒng)流沙港組和漸新統(tǒng)潿洲組,新近系坳陷層由老至新則包括中新統(tǒng)下洋組、角尾組和燈角樓組、上新統(tǒng)望樓港組[1]。北部灣盆地已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油氣勘探,盆地內(nèi)已鉆探幾十口井,大部分井集中在盆地西北部的潿西南凹陷內(nèi),凹陷中已發(fā)現(xiàn)一系列油氣田和含油氣構(gòu)造,其中一部分油田已投入開發(fā),成為南海北部陸架之上的一個重要的油氣生產(chǎn)區(qū),展示出這一盆地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

北部灣盆地的古、新近紀孢粉分析始于1976年,從此孢粉分析結(jié)果和資料的積累隨著這一地區(qū)油氣勘探的進展從未間斷。至今南海北部大陸架地區(qū)根據(jù)孢粉分析結(jié)果和資料進行總結(jié)性的孢粉地層研究有兩次重要的工作。1981 年完成的南海北部大陸架(包括珠江口、鶯歌海、瓊東南、北部灣盆地和雷瓊地區(qū))第三紀孢粉地層的研究,首次建立了鶯歌海盆地第三紀孢粉組合序列[2]。發(fā)表于1994 年的《中國油氣區(qū)第三系(Ⅷ)—南海北部大陸架油氣區(qū)分冊》是南海東、西部兩大石油公司聯(lián)合完成的“南海北部大陸架油氣區(qū)第三系研究”課題成果的結(jié)晶。其內(nèi)容之一是在總結(jié)當時擁有的197 口鉆井14 236 個樣品孢粉分析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建立南海北部陸架諸盆地內(nèi)的古、新近紀孢粉組合序列,北部灣盆地即是其中之一[3]。最近十多年來,北部灣盆地尤其是潿西南凹陷新井數(shù)量劇增,新的資料不斷涌現(xiàn),需要對孢粉數(shù)據(jù)所蘊含的古環(huán)境、古植被和古氣候信息進行新的解讀。

本次工作以來自潿洲5-X 構(gòu)造的WZ5-X-Y 井(圖1)為研究對象,對沉積物中的孢子、花粉、淡水藻類和海相溝鞭藻開展了研究,并探討了其所反映的古植被、古氣候以及沉積環(huán)境信息。

2 材料與方法

潿洲5-X 構(gòu)造位于潿西南凹陷一號斷裂帶中段下降盤,距離潿洲島大約39 km,距廣西北海市約79 km。WZ5-X-Y 井于2012 年完成鉆探,鉆遇地層由上至下依次是第四系,新近系望樓港組、燈樓角組、角尾組以及下洋組,古近系潿洲組二段和三段,流沙港組一段和二段以及石炭系灰?guī)r地層。

圖1 北部灣盆地潿西南凹陷WZ5-X-Y 鉆井位置圖Fig.1 Location of Well WZ5-X-Y in Weixinan Depression, Beibuwan Basin

本次孢粉分析工作共采集樣品85 個,全部為巖屑,分布范圍為1 005~2 801 m,涵蓋的地層包括中新統(tǒng)下洋組,漸新統(tǒng)潿洲組和始新統(tǒng)流沙港組。其中下洋組分布在井段1 000~1 144 m,巖性主要為綠灰色泥巖及淺灰色泥質(zhì)細砂巖,夾少量的淺灰色泥質(zhì)粉砂巖、灰白色灰質(zhì)(中)粗砂巖;潿洲組分布在井段1 144~1 966 m,潿二段分布在1 144~1 690 m井段,巖性以雜色泥巖為主,夾少量的淺灰色泥質(zhì)粉砂巖,中部沉積了淺灰色泥質(zhì)中砂巖、淺灰色粗砂巖與雜色泥巖互層,潿三段分布在1 690~1 966 m井段,巖性主要為淺灰色泥質(zhì)粉砂巖與雜色泥巖互層,下部含有少量的淺灰色細砂巖夾層;流沙港組分布在1 966~2 799 m 井段,流一段分布的井段為1 966~2 286 m,分為上下兩個層序,流一段上層序(1 966~2 133 m)主要以雜色、灰色、褐灰色泥巖為主,與少量的淺灰色粉砂巖、細砂巖、泥質(zhì)粉砂巖互層,底部沉積褐灰色頁巖,流一段下層序(2 133~2 286 m)上部以淺灰色灰質(zhì)粗砂巖、灰白色灰質(zhì)中砂巖為主,夾少量的褐灰色泥巖,下部為淺灰色粗砂巖與灰白色灰質(zhì)中砂巖不等厚互層;流二段分布在2 286~2 799 m 井段,分為上下兩個層序,流二段上層序(2 286~2 776 m)上部以淺灰色粉砂巖、淺灰色細砂巖為主,夾有少量的褐灰色頁巖,中部以淺灰色細砂巖、淺灰色粉砂巖為主,下部以淺灰色細砂巖、中砂巖、褐紅色(少量的灰色)泥巖為主,呈不等厚互層,夾有少量的褐灰色泥巖,流二段下層序(2 776~2 799 m)為灰白色白堊土質(zhì)中砂巖與淺灰色變質(zhì)砂巖互層。本次工作在泥巖層段的采樣間距為5~10 m,用量30 g 左右,砂巖層段的采樣間距為20~30 m,用量45 g 左右。顆粒粗大的樣品先放在研缽中稍加破碎,然后加入HCl 以去除鈣質(zhì),加入HF 以去除硅質(zhì),最后再加入稀HCl 去除CaF2,經(jīng)水洗篩選后取得剩余物,其中包含孢粉、浮游藻類等化石。水洗過篩在超聲清洗器中進行,所用篩布孔徑為10 μm。經(jīng)水洗過篩后將大于10 μm的物質(zhì)富集于試管中,以備制片作透射光顯微鏡觀察用。在Leica DM4000 生物顯微鏡下對孢子、花粉、淡水藻類和海相溝鞭藻進行鑒定和統(tǒng)計。為了保證孢粉類型的代表性,每個樣品中的花粉統(tǒng)計數(shù)下限為100 粒,花粉統(tǒng)計數(shù)量不足100 粒的樣品不參與討論,本次工作共有71 個樣品所統(tǒng)計的花粉數(shù)量超過100 粒。孢粉圖譜用Tilia 2.0 軟件繪制[4],花粉組合帶用CONISS 聚類程序采用地層約束最小方差原則進行分帶[5],圖譜中蕨類植物孢子、草本植物花粉、木本植物花粉、淡水藻類、海相溝鞭藻和親緣關(guān)系不明確花粉的含量指的是其占所有孢粉、藻類總數(shù)的百分比,而各個主要屬種的含量指的是占花粉總數(shù)的百分比。

3 結(jié)果

3.1 孢粉類型

本次工作從WZ5-X-Y 鉆井中獲取了種類較豐富的孢粉和藻類。其中出現(xiàn)的孢子主要有紫萁孢屬(Osmundacidites)、石松孢屬(Lycopodiumsporites)、粗網(wǎng)孢屬(Crassoretitriletes)、粗肋孢屬(Magnastriatites)、平瘤水龍骨單縫孢屬(Polypodiisporites)、水龍骨單縫孢屬(Polypodiaceoisporites)和鳳尾蕨孢屬(Pterisisporites)等;花粉主要有高藤粉屬(Gothanipollis)、藜粉屬(Chenopodipollis)、蓼粉屬(Persicarioipollis)、禾本粉屬(Graminidites)、雙束松粉屬(Pinuspollenites)、鐵杉粉屬(Tsugaepollenites)、杉粉屬(Taxodiaceaepollenites)、柳粉屬(Salixipollenites)、胡桃粉屬(Juglanspollenites)、山核桃粉屬(Caryapollenites)、榿木粉屬(Alnipollenites)、莫米粉屬(Momipites)、栗粉屬(Cupuliferoipollenites)、常綠櫟類花粉(主要為小櫟粉Quercoidites minutus 和小亨氏櫟粉Quercoidites microhenrici)[6]、落葉櫟類花粉(以粗糙櫟粉Quercoidites asper 為主)、蕓香粉屬(Rutaceoipollenites)、楝粉(Meliaceoidites)、榆粉屬(Ulmipollenites)、楓香粉屬(Liquidambarpollenites)、蠟瓣花屬(Corylopsis)和雙溝粉屬(Dicolpopollis)等;淡水藻類主要出現(xiàn)了盤星藻(Pediastrum)、光面球藻(Leiosphaeridia)和粒面球藻(Granodiscus);海相溝鞭藻主要是刺甲藻未定種(Spiniferites spp.)。此外,沉積樣品中還出現(xiàn)了諸如 三 溝 粉 屬(Tricolpopollenites) 、 三 孔 溝 粉 屬(Tricolporopollenites)和三瓣粉屬(Trilobapollis)等親緣關(guān)系不明確的花粉,即無法歸入自然分類系統(tǒng)的花粉。

3.2 花粉組合

根據(jù)WZ5-X-Y 井主要花粉的含量變化,可劃分出5 個花粉組合(圖2、圖3),由下而上,各花粉組合帶的特征如下:

(1)始新統(tǒng)流沙港組出現(xiàn)兩個花粉組合,分述如下:

①WZ-A:2 801~2 430 m,常綠櫟類花粉-榿木粉-胡桃粉-雙束松粉組合

2 801~2 430 m 層段木本植物花粉占優(yōu)勢,含量為31.1%~86.7%(占所有孢粉藻類數(shù),下同),其次是以光面球藻和粒面球藻為主的淡水藻類,淡水藻類在個別層位出現(xiàn)高含量,最高可達63.9%,三溝粉和三孔溝粉等親緣關(guān)系不明確的花粉也有一定含量,其變化范圍為1.0%~18.9%,蕨類植物孢子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對比較低,兩者分別為2.9%~6.9%和0.5%~3.5%,海相溝鞭藻含量極低,僅在鉆井底部,即2 801 m 出現(xiàn)0.7%的海相溝鞭藻。

花粉組合以常綠櫟類花粉為主,其含量均超過25.0%(占所有花粉數(shù),下同),最高含量可達49.1%,其次是榿木粉,除2 570 m 層位含量較低(5.4%)外,其余層位中榿木粉含量均超過14.0%,最高可達27.7%。此外,胡桃粉和雙束松粉的含量也較顯著,兩者分別為2.9%~12.8%和2.1%~26.3%,莫米粉、栗粉、粗糙櫟粉、榆粉、楓香粉等持續(xù)出現(xiàn),含量均比較低。

②WZ-B:2 430~2 028 m,常綠櫟類花粉-榿木粉-胡桃粉組合

2 430~2 028 m 層段木本植物花粉仍然維持高含量,其變化范圍為34.0%~76.0%,其次是淡水藻類,其含量在絕大多數(shù)層位均小于40.0%,2 140 m層位出現(xiàn)高值,為60.2%,與其下伏地層相似,淡水藻類仍是以光面球藻和粒面球藻為主。此外含量較顯著的是三溝粉和三孔溝粉等親緣關(guān)系不明確的花粉,其含量為2.0%~24.3%,蕨類植物孢子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較低,兩者分別為2.1%~13.6%和0.6%~4.3%,海相溝鞭藻僅在2 170 m 層位出現(xiàn),其含量為0.6%。

圖2 WZ5-X-Y 井孢粉、藻類圖式Fig.2 Characteristics of sporopollen, freshwater algae and dinoflagllate cysts of the Well WZ5-X-Y

圖3 WZ5-X-Y 井花粉圖式Fig.3 Pollen characteristics of Well WZ5-X-Y

花粉組合仍是以常綠櫟類花粉為主,除2 110 m層位含量較低(17.8%)外,其余層位的含量均超過35.0%,最高可達46.6%(2 344 m 層位),與下伏地層相比較,胡桃粉、莫米粉和栗粉含量變化較小,而榿木粉和雙束松粉含量則略有下降,兩者含量分別為5.8%~26.7%和0.8%~9.8%,落葉櫟類花粉含量略有上升,其變化范圍為0.8%~13.3%,榆粉、楓香粉、蠟瓣花粉和柳粉等少量出現(xiàn)。

(2)漸新統(tǒng)潿洲組出現(xiàn)兩個花粉組合,分述如下:

①WZ-C:2 028~1 315 m,常綠櫟類花粉-雙束松粉-胡桃粉-楓香粉組合

2 028~1 315 m 層段木本植物花粉占優(yōu)勢,其含量為25.7%~78.4%,親緣關(guān)系不明確的花粉、蕨類植物孢子、草本植物花粉和海相溝鞭藻含量較下伏地層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四種類型的含量分別為4.1%~42.0%、1.0%~39.2%、0.7%~11.1%和0.5%~4.9%,而淡水藻類含量較下伏地層有所下降,除1 900 m層位出現(xiàn)55.4%的高值外,其余層位的含量均不超過25%,淡水藻類出現(xiàn)盤星藻、光面球藻和粒面球藻。

花粉組合以常綠櫟類花粉為主,其含量相比下伏地層常綠櫟類花粉含量有所下降,為2.3%~50.4%,雙束松粉含量有所上升,為2.6%~28.1%,榿木粉含量急劇下降,僅為0.6%~5.4%,胡桃粉含量也有下降的趨勢,其變化范圍為0.6%~10.5%,楓香粉、山核桃粉和主要蠟瓣花粉含量則略有上升,三者分別為0.7%~17.4%、0.7%~5.3%和0.6%~9.2%,榆粉、楝粉、莫米粉、栗粉和杉粉持續(xù)出現(xiàn)低含量。

②WZ-D:1 315~1 155 m,雙束松粉-常綠櫟類花粉-楓香粉-胡桃粉組合

1 315~1 155 m 層段以木本植物花粉為主,其含量為21.4%~50.0%,其次是淡水藻類,含量為1.4%~68.0%,淡水藻類以盤星藻為主,蕨類植物孢子含量也較顯著,為2.8%~63.8%,親緣關(guān)系不明確的花粉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較下伏地層有所下降,兩者分別為4.9%~17.0%和0.5%~6.4%,海相溝鞭藻含量極低,僅為0.4%。

花粉組合中雙束松粉占優(yōu)勢,其含量為8.6%~48.8%,其次是常綠櫟類花粉,含量為2.3%~23.3%,此外含量較顯著的是楓香粉和胡桃粉,兩者分別為1.4%~14.4% 和4.1%~11.1%,山核桃粉、莫米粉、栗粉、柯氏雙溝粉和榆粉持續(xù)出現(xiàn),草本植物花粉禾本粉和蓼粉也有少量出現(xiàn)。

(3)中新統(tǒng)下洋組出現(xiàn)一個花粉組合:

WZ-E:1 155~1 005 m,常綠櫟類花粉-雙束松粉-楓香粉-胡桃粉組合

該層段中木本植物花粉占優(yōu)勢,除1 120 m 層位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對較低(36.5%)外,其余層位的含量均超過40.0%,最高為49.4%,出現(xiàn)在1 015 m層位,蕨類植物孢子和親緣關(guān)系不明確的花粉含量較顯著,兩者分別為10.8%~48.0%和4.0%~42.2%,淡水藻類含量在1 120 m 層位出現(xiàn)高值,為27.0%,其余層位的含量均未超過1.0%,草本植物花粉和海相溝鞭藻含量均較低,分別為0.8%~8.7%和0.8%~3.0%。

花粉組合以常綠櫟類花粉和雙束松粉為主,含量分別為0.9%~41.3% 和2.2%~34.7%,其次是楓香粉和胡桃粉,含量分別為1.1%~15.2%和1.1%~10.9%。此外,柯氏雙溝粉、杉粉、山核桃粉和殼斗粉等持續(xù)出現(xiàn),蓼粉和禾本粉等草本植物花粉少量出現(xiàn)。

4 討論

4.1 沉積環(huán)境變化

我國近海新生代含油氣盆地沉積地層中所含浮游藻類化石類型主要有河湖相藻類和海相溝鞭藻[7]。前者的常見類型是盤星藻、環(huán)紋藻、葡萄藻和各種球藻,在新生代地層中普遍存在,因而從古生物學的角度而言其既無地層學意義,也不能代表陸生植物群,無法用于解釋古氣候,但能夠反映河流或湖泊沉積環(huán)境[8]。海相溝鞭藻屬于海生浮游藻類(溝鞭藻在休眠期形成的囊孢,為沉積水體中發(fā)育的原地植物群之產(chǎn)物),對于陸地植被無指示意義,但可指示海洋沉積環(huán)境,并可作為海水溫度、鹽度和生產(chǎn)力等海洋環(huán)境要素的替代性指標[9]。本次工作根據(jù)WZ5-X-Y 井孢粉、河湖相藻類和海相溝鞭藻含量及分布特征初步探討研究區(qū)地層的形成環(huán)境。

WZ5-X-Y 井古近紀流沙港組、潿洲組和新近紀下洋組均有浮游藻類出現(xiàn),以河湖相藻類為主,海相溝鞭藻在流沙港組零星出現(xiàn),在潿洲組和下洋組出現(xiàn)概率稍高,但含量均小于5.0%。流沙港組所出現(xiàn)的河湖相藻類以光面球藻和粒面球藻為主,盤星藻少量出現(xiàn)。光面球藻和粒面球藻均屬于起源尚不明確的疑源類[10],常見于淡水或半咸水的河流或湖泊環(huán)境之中[11-15]。潿洲組和下洋組下部的河湖相浮游藻類以盤星藻為主,其次是光面球藻和粒面球藻。盤星藻是典型的淡水藻類,其親緣關(guān)系屬于綠球藻目(Chlorococcales)水 網(wǎng) 藻 科(Hydrodictyaceae)[16]。WZ5-X-Y 井所出現(xiàn)的盤星藻以短棘盤星藻(Pediastrumboryanum)為主,其次是單角盤星藻(Pediastrum simplex),短棘盤星藻和單角盤星藻均屬于世界廣布種[17],大多數(shù)短棘盤星藻廣布于稍偏堿性的各種營養(yǎng)性質(zhì)的池塘、湖泊和沼澤中[18],而單角盤星藻是喜溫藻類,多出現(xiàn)在各種中性和偏堿性的富營養(yǎng)的水體中[18]。該鉆井浮游藻類的變化特征指示鉆井所在研究區(qū)域始新世和漸新世為湖泊環(huán)境,是潿西南古湖的一部分,具有較高的生產(chǎn)力[13]。淡水藻類在始新統(tǒng)流沙港組含量較高,潿洲組整體有所下降,但該組上部(1310~1180 m 層段)淡水藻類含量急劇上升,由流沙港組到潿洲組,湖泊水域經(jīng)歷了擴張—收縮—擴張的變化。鉆井所出現(xiàn)的海相溝鞭 藻 均 屬Spiniferites spp.,Spiniferites spp.是 廣 布 型海相溝鞭藻,最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是水溫最低不低于12 ℃,鹽度超過28‰的廣大海域[19]。Spiniferites spp.在流沙港組和潿洲組零星出現(xiàn),可能是由風暴潮攜帶而來,下洋組1 155 ~1 005 m 層段淡水藻類含量極低,持續(xù)出現(xiàn)的少量Spiniferites spp.則指示鉆井所在區(qū)域已經(jīng)受到海水入侵的影響。下洋組蕨類孢子含量顯著,蕨類植物多生長于近河流的沼澤和低地,其產(chǎn)生的孢子是所有孢粉中最易被流水搬運的類型,下洋組孢粉組合中蕨類孢子高含量反映水動力較強,對應(yīng)于湖泊周邊河沼發(fā)育的湖泊收縮期。

4.2 古植被與古氣候變化

WZ5-X-Y 井所在區(qū)域流沙港組—下洋組(2 801~1 005 m)為湖相沉積,沉積物中絕大多數(shù)花粉是來自于當時湖泊集水區(qū)及其周邊生長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整個鉆井木本植物花粉占優(yōu)勢,其中既出現(xiàn)了小櫟粉、小亨氏櫟粉、柳粉、蕓香粉、楝粉、冬青粉、漆樹粉、桃金娘粉和柯氏雙溝粉等常綠闊葉樹的花粉,同時也出現(xiàn)了粗糙櫟粉、榿木粉、胡桃粉、楓香粉、山核桃粉、榆粉和栗粉等落葉闊葉樹的花粉和雙束松粉、杉粉和鐵杉粉等針葉樹花粉。少量出現(xiàn)的草本植物花粉主要是蓼粉、禾本粉和藜粉?;ǚ劢M成反映了沉積區(qū)所在地區(qū)低山區(qū)廣泛發(fā)育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周邊低地有草本植物生長,較遠山地有針葉林分布。根據(jù)花粉組合的變化特征,WZ5-X-Y 井始新世—中新世的植被演替及其所反映的氣候條件可以劃分為3 個階段。

階段1:始新世

該階段包含WZ-A 和WZ-B 兩個花粉組合,組合中常綠闊葉組分以小櫟粉和小亨氏櫟粉為主,楝粉、蕓香粉和冬青粉少量出現(xiàn),落葉闊葉組分以榿木粉和胡桃粉為主,莫米粉、栗粉、榆粉、楓香粉和山核桃粉等含量較低,針葉樹主要是雙束松粉,杉粉和鐵杉粉零星出現(xiàn),指示的植被類型是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零星分布。小櫟粉和小亨氏櫟粉是北部灣盆地始新世流沙港組最主要的闊葉樹組分[3,20],大多數(shù)是常綠類型[6],常綠櫟主要分布在我國秦嶺及秦嶺以南,主產(chǎn)西南高山地區(qū)[21]。榿木粉的親緣關(guān)系是樺木科,共有40 余種,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及西南地區(qū),大多數(shù)種類見于我國東部及北部的陽光充足、土壤濕潤肥沃的地帶及水邊[22],在廣東北部海拔1 300 m 以下溪邊、河灘和山間沼澤地帶有江南榿木(Alnustrabeculosa)林分布[21]。胡桃粉的親緣關(guān)系是胡桃科胡桃屬,現(xiàn)代胡桃屬分布在我國華北、西北、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地區(qū),生長于海拔400~1 800 m 的山坡及丘陵地帶[22]。WZ5-X-Y 井始新統(tǒng)花粉組合特征顯示當時鉆孔所在區(qū)域低山及丘陵地區(qū)分布有以常綠櫟和胡桃為主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湖泊周邊有榿木生長,反映了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

階段2:漸新世

該階段包含WZ-C 和WZ-D 兩個花粉組合,與始新世花粉組合顯著的區(qū)別是常綠櫟類花粉和榿木粉含量下降,常綠櫟類花粉含量波動明顯,而雙束松粉含量則明顯上升,花粉組合特征指示常綠闊葉林的收縮和針葉林的擴張,隨著湖泊水域范圍的收縮,榿木林的分布范圍也明顯縮小,植被類型為常綠落葉闊葉和針葉混交林,與始新世相比,該階段的氣溫下降,濕度降低。漸新世溫度和濕度較始新世下降的變化趨勢在我國有廣泛的記錄。渤海灣盆地沙一段下部及以下的沙河街組(始新統(tǒng))小亨氏櫟粉、榿木粉、蕓香粉和楝粉含量突出,而沙一段上部和東營組(漸新統(tǒng))則是以榆粉、胡桃粉和椴粉為主,植被類型由現(xiàn)今蘇南、浙西一帶的暖溫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演替為江蘇一帶暖溫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氣溫有所下降[23]。南海北部大陸架地區(qū)瓊東南盆地漸新統(tǒng)崖城組、陵水組時期的植被類型是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針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指示了較溫涼的氣候特征[24],而北部灣盆地海中凹陷的孢粉和黏土礦物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了潿洲組時期的濕潤程度較流沙港組時期明顯下降[25],較低的氣溫和較少的降水也可能造成了該階段湖泊水域范圍的收縮。

階段3:中新世

該階段出現(xiàn)了WZ-E 一個花粉組合。與下伏潿洲組花粉組合較大的區(qū)別是小亨氏櫟粉和小櫟粉含量有所升高。此外,從潿洲組1 300 m 層位往上,柯氏雙溝粉含量盡管未超過5%,但持續(xù)出現(xiàn)??率想p溝粉的親緣關(guān)系是棕櫚科,棕櫚科植物起源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26],在南海北部大陸架地區(qū),其花粉在溫暖濕潤時期的地層中含量較顯著[3,27-28]。該階段的花粉組合對應(yīng)的植被類型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有一定分布,氣溫和濕度較下伏潿洲組時期有所回升。

5 結(jié)論

WZ5-X-Y 鉆井的孢粉、藻類記錄了鉆井所在區(qū)域始新世—中新世的沉積環(huán)境變化、古植被演替的信息。始新世和漸新世,鉆井所在區(qū)域湖泊發(fā)育,漸新世整體上湖泊水域范圍有所收縮,但1 270~1 180 m 層段對應(yīng)的時期,湖泊水域范圍有所擴張,中新世湖泊收縮并受到海水入侵的影響。鉆孔周圍始新世植被類型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氣候溫暖濕潤,漸新世常綠闊葉林和榿木林有所收縮,針葉林有所擴張,溫度和濕度較始新世有所下降,中新世植被類型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有一定分布,溫度和濕度較漸新世有所回升。

致謝:感謝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shù)湛江分公司趙鵬肖、王曉煒、黃智進、張偉、左曉東、楊銳在樣品采集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

猜你喜歡
胡桃藻類花粉
花粉的煩惱
藻類水華控制技術(shù)及應(yīng)用
細菌和藻類先移民火星
動物體內(nèi)有植物
吃蔬菜有個“321模式” 三兩葉菜類,二兩其他類,一兩菌藻類
《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五大場景
花粉過濾器
甜蜜の烘焙課堂
花粉過敏
胡桃夾子的規(guī)律
保康县| 资兴市| 六盘水市| 蛟河市| 高邮市| 云林县| 莱阳市| 黑龙江省| 饶平县| 秭归县| 综艺| 乐山市| 西城区| 罗源县| 新蔡县| 潮州市| 岳阳县| 旺苍县| 忻城县| 古蔺县| 拜城县| 刚察县| 内黄县| 望江县| 怀安县| 柳林县| 景泰县| 色达县| 临安市| 赞皇县| 文山县| 绥阳县| 防城港市| 祁门县| 阳朔县| 融水| 吴江市| 桃源县| 遵义县| 阆中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