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呆
2019年4月,58歲的趙女士退休在家,在使用手機瀏覽新聞時,看到了一則“薦股”廣告。本來就喜歡炒股的她,隨后點擊進入了一個股票交流群。
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群里的“導師”不斷地鼓勵趙女士投資利潤更大的期貨市場。后來,她在某個國際期貨投資平臺的APP里累計入金60萬元,中途提現(xiàn)15萬元,剩余45萬元無法提現(xiàn)……
根據(jù)權威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薦股投資類詐騙受害人平均年齡為40.7歲,平均損失金額34.9萬元。
而在所有該類案件中,有83.5%的案件是從推薦股票開始的。
通過精準的推送,吸引進群的“韭菜”質量非常之高,具有下面三個特點:
一是熟悉股票和投資操作,容易培訓上手;二是有一定的資金積蓄可以用來“投資”;三是有投資經(jīng)驗,能夠承受一定的投資風險。
除此之外,被不知道什么時候加上的各種網(wǎng)友突然拉進群,也是一種接觸方式。
有60.9%的案件是在微信群里進行的。在35.8%的案件中,都會有一位“指導老師”。在群里一般被奉為金融界的大咖,頭頂各種“中國巴菲特”之類的光環(huán),能夠帶領大家賺錢的神一樣的人物。
為了增加吸引力,群里人(大多數(shù)都是托兒)經(jīng)常會表達對“導師”的感激之情,當然是通過描述自己的“盈利”來展現(xiàn)。
在14.9%的案件中,會有視頻或者文字的直播講座。通過連續(xù)的洗腦課程,能讓人快速接受新事物。
在45.6%的案件中,是會讓你下載一個交易軟件,也叫APP。而44.8%的案件是直接登錄一個交易平臺。至于如何打消對這個APP是否靠譜的懷疑?群里的托會主動地演給你看!
“沒有人能拿走你的錢,你的錢都在平臺里面啊!”大多數(shù)的“導師”和群友都是這樣告訴你的。但是跟國家的證券交易所不同,這里的平臺全部都是私人開設的,從界面上是根本看不出來的。
有19.8%的案件被引導進入了期貨投資領域。一般股民都已經(jīng)有自己的股票帳戶,帳戶上的資金不太可能再轉入騙子指定的平臺。但炒(假)期貨就不一樣了,騙子可以操控價格,而且錢是在騙子開設的平臺(一般都是私人帳戶),能確保你血本無歸。
9.8%的案件,都會打著“國際”的旗號。因為對于國內的期貨交易,很容易可以查出交易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而國外的平臺,交易數(shù)據(jù)你怎么查?全部都是操盤手說了算的。
在9.4%的案件中,包含了區(qū)塊鏈、數(shù)字貨幣、虛擬幣、比特幣等概念,說明騙子正在迎合時事熱點,不斷開辟“投資”的新領域。在引導投資非股票類項目之后,騙子一般不會立即卷款跑路,而是通過“導師”來指導受害人進行“高買低賣”的操作,同時收取高額的手續(xù)費。
此類騙局的生存能力也十分頑強。為了能留住這些優(yōu)質“韭菜”,股票群會自動裂變,本來只加了一個群,不知不覺會被拉進好多個群,并且還會通過加“導師”的個人微信,獲取點對點指導。
總之,記住一點:切莫聽信“導師”誘惑,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