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華
李商隱一生多輾轉(zhuǎn)于諸幕府間,而他在桂幕期間代理昭州古郡的那段日子,倒是頗為舒心的。
昭州的治所,就是今天的平樂縣。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設(shè)置桂林郡,兩漢時屬蒼梧郡富川縣?!端螘ぶ菘ぶ救罚骸皡菍O晧甘露元年,分零陵南部都尉立始安郡?!薄捌綐泛钕啵瑓橇??!比】h南三里平樂溪為名。原屬零陵,東吳被平定后,改屬廣州。此后,歷兩晉、宋、齊、梁、陳,至隋不改。唐高祖時,置樂州。唐太宗貞觀年間,因平樂溪西岸有昭潭,周圍一里,其深不測,改為昭州。唐玄宗天寶初州改郡,為平樂郡。唐肅宗乾元初,又改回昭州。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春,給事中鄭亞出任桂管防御觀察處置使。桂管防御觀察處置使又稱桂管經(jīng)略使,屬嶺南道,領(lǐng)桂、梧、賀、連、柳、富、昭、蒙、嚴、環(huán)、融、古、思唐、龔等十四州,治所在桂州(今廣西桂林)。這是唐代的西南要沖,其區(qū)域囊括今天的桂北全境。唐代的方鎮(zhèn)長官可以自己選擇幕僚,鄭亞出任桂管防御觀察處置使,聘用李商隱為觀察判官、觀察支使,檢校水部員外郎,執(zhí)掌書記。第二年正月,李商隱受鄭亞的派遣,以特使身份,來到了桂管的重要門戶昭州。
昭州平樂,有山有水,而州名、縣名得名全來自水。州治所在地,位于漓江、荔江、茶江三江匯合處,稱為撫河。
李商隱《江村題壁》詩云:
沙岸竹森森,維艄聽越禽。
數(shù)家同老壽,一徑自陰深。
喜客嘗留橘,應官說采金。
傾壺真得地,愛日靜霜砧。
詩人筆下的昭州,簡直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源。李商隱從桂林出發(fā),順漓江而下,前往昭州時,途中所寫。
李商隱到了昭州以后,有《昭州》詩:
桂水春猶早,昭州日正西。
虎當官道斗,猿上驛樓啼。
繩爛金沙井,松干乳洞梯。
鄉(xiāng)音殊可駭,仍有醉如泥。
詩中描繪出晚唐時期昭州縣城破敗荒涼的情景,還有很多怪現(xiàn)象:太陽剛偏西邊,老虎就出大道上打斗,猴子也爬上驛樓嘶叫了。金沙井上的井繩已經(jīng)斷爛,石鐘乳洞中木梯也都已朽爛。老百姓沒有受到教育,說著各種怪異的沒法聽懂的地方話。官員只知道喝酒,一個個爛醉如泥。第一印象特別不佳。
經(jīng)過一段時間考察、調(diào)研,李商隱又有《異俗二首》,詩云:
鬼瘧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驚雷破柱,不報水齊檐。
虎箭侵膚毒,魚鉤剌骨铦。
鳥言成諜訴,多是恨彤幨。
戶盡懸秦網(wǎng),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獺祭,只是縱豬都。
點對連鱉餌,搜求縛虎符。
賈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爐。
《昭州》詩中所詠“桂水”“昭州”“金沙井”“乳洞”等地名,均與平樂縣的地名完全相符,據(jù)嘉慶《平樂府志》光緒三年(1877)重刻本記載:“金沙井在縣署東南隅塘背庵內(nèi),唐李義山詩‘繩爛金沙井即此。舊志謂近為僧填,使千百年之古跡,不可復問,惜哉!”金沙井附近還有金沙池。2007年,平樂縣文化旅游局局長高度重視,組織縣文物所工作人員,根據(jù)《平樂府志》《平樂縣志》所說方位、線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近1200年前李商隱筆下的“金沙井”,將井發(fā)掘出來以后,加以保護。
李商隱所說的“鄉(xiāng)音殊可駭”是最早的、最珍貴平樂方言概括記錄。直到今天,我們?nèi)钥梢詮默F(xiàn)存的方言中得到證實。
平樂的語言比較復雜。據(jù)張炳強主編《平樂縣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六編《社會》第三節(jié)《語言》普查紀錄,平樂話漢語占84.6%;壯語占5%;瑤語占10.4%。都是這些語言的地域性變體。
平樂的漢語方言,按本地習慣稱呼及移民的來源,主要有官話、本地話、白話、陽山話、客家話、江西話、福建話、湖南話和船民話等,分屬于北方方言(官話)、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和湘方言,是這些方言的次方言。平樂官話是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話的一種,是縣內(nèi)的通用方言,操其他語言的平樂人基本上都會講,因此,平樂人就稱其為“平樂話”,有55%人口使用平樂話;平樂粵方言是近似廣州話的一種次方言,使用這種方言的人在縣內(nèi)定居較早,他們自稱“本地人”,因而其語言被稱為“本地話”,為全縣人口的34%;陽山話比較接近本地土話,其祖先來自廣東陽山縣,為全縣人口的0.8%;平樂客家方言是近似廣東梅縣話的一種次方言,為全縣人口的2%;縣內(nèi)的江西話也是客家話,其祖先來自江西,為全縣人口的l%;平樂閩方言屬閩南次方言,又稱福建話,有學者考察后認為,平樂話是閩南話特征比較突出的方言島,為人口的1.9% ;“船民話”祖先來自福建,舊稱船民為“疍家”,故船民話又被稱為“疍家話”,現(xiàn)稱“船民話”,占全縣人口的1.1%;平樂湘方言人口較少,占0.2%。
如此復雜的民族語言,尤其是更為紛雜多種次方言系統(tǒng),在推廣普通話運動幾十年之后,連得平樂人彼此之間都無法用各自的語言交流,在李商隱那個時代,可想而知。也難怪詩人要說“鄉(xiāng)音殊可駭”了。
《昭州》《異俗二首》列舉了許多詩人平生未見未聞的 “異俗”,特別是對“好巫鬼,重淫祀”的“古儺禮”異俗。
《太平御覽》卷一七二引《始安記》:“吳、越之境,其人好劍,輕死易生?;鸶?,人食魚稻,無千金之家。好巫鬼,重淫祀?!薄笆及病本褪侨龂鴧撬玫钠綐贰_@個習俗,千百年來,承傳不斷。李商隱《異俗二首》說到的昭州“異俗”,實際上也是嶺南地區(qū)普遍存在“好巫鬼,重淫祀”的“異俗”?!肮懑懗堋?,“家多事越巫”,“未曾容獺祭”,“賈生兼事鬼”,都與鬼、巫、祭祀有關(guān)。
嘉慶《平樂府志》卷三二《風俗》說:
粵人淫祀而尚鬼,病不服藥,日事祈禱。視貧富為豐殺。延巫鳴鐘鼓、跳躍歌舞,結(jié)幡焚楮,釃酒椎牛,日夕不休。
又卷三三《夷民部·瑤僮》:
[僮人]娶日,妻即還父母家,夜與鄰女作處。數(shù)年回時,間與夫野合,覺有娠,乃密告其夫,作欄又數(shù)年,延師巫,結(jié)花樓,祀圣母。
又卷四十《外志·陋俗》:
古儺禮,平樂方言謂之“調(diào)禳蕩”。馮大鯤詩曰:“禮失求諸野,秋儺得未殊,蠻歌調(diào)木客,腰鼓降盤瓠。載鬼終虛渺,驅(qū)施信有無。儒生但拱立,相見古人徒?!?/p>
民國《平樂縣志·風俗》:
淫祠跳廟。跳廟為古鄉(xiāng)儺之變相,即滿州俗。歲時祭如來、觀音,獻糕酒、鳴鈴鼓,巫舞進牲,祭三日乃畢,謂之“跳神”。延道士戴假面具以肖神,冠其冠,服其服,歌唱舞蹈,如癲如癡,多操土音相問答,詼諧百出,不習其語者,聽之茫然也。
陸游說“政和中大儺,下桂府進面具”,“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周去非說“桂林儺隊,自承平時,名聞京師”,“蓋桂人善制戲面,佳者一直萬錢,他州貴之如此,宜其聞矣”,所有這些,說明“桂林儺隊”“桂府面具”最為聞名。李商隱在長安應該看到過驅(qū)儺,甚至在桂管防御觀察處置使治所桂林也看到過驅(qū)儺。但與昭州相比,還是有巨大的差異。
貧者沿門跳神乞討一類習俗,始見于唐代,民間這種裝神弄鬼沿門跳弄并討錢的做法,以后逐漸融入巫師串鄉(xiāng)擺壇跳神的形式。李商隱《雜纂·酸寒》有十類,第九類是“乞兒打驅(qū)儺”。這一類應該就是從昭州儺隊沿門跳神乞討的“異俗”吸收載入的。
李商隱到昭州緣由,在他創(chuàng)作于平樂的《異俗二首》題目之下有一個注作了說明:“時從事嶺南,偶客昭州?!币粋€“客居”的“客”字,難倒了歷來的注家、學者。所有人,對此都有不同解讀,多種說法,聚訟不已。后來說得最多的一種,是清代時有一部類書,引了據(jù)說是李商隱的一首詩,說道:“假守昭州郡,當門桂水清。海遙稀蚌跡,峽近足灘聲?!薄凹偈亍本褪菚捍な?。代表性注家如清代的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認可了這一說法。近人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說:
義山攝守昭州。詩嘆異俗難治,是刺史語。二句“春寒夜夜添”,合之昭郡詩“桂水春猶早”,其攝守當在正月間。至二月府貶。則蒞昭不過數(shù)日耳。
到了現(xiàn)代,這個說法似乎占了主流,很多注本都沿襲這個說法。如王汝弼、聶石樵《玉溪生詩醇》說:“作者此時隨桂管觀察使游宦嶺南,曾在一段很短的時間代理昭州郡守?!眲W鍇、余恕誠先生《李商隱詩集集解》沒有采納這一說法,說:“馮浩據(jù)《淵鑒類函·州郡部·廣西》引義山詩三條中有集中所無者四句云:‘假守昭州郡,當門桂水清。海遙稀蚌跡,峽近足灘聲。謂義山曾攝守昭州,張氏《會箋》因之。然今人陶敏查出此詩乃宋人陶弼所作,見《輿地紀勝·昭州》。故馮氏之說難以成立?!标惞诿鳌独钌屉[昭州之行“假守昭州郡”史實辨正》認為,李商隱此行的主要使命是代表桂管防御觀察處置使鄭亞到昭州“銓選”,整頓吏治,銓選官員。當時監(jiān)察、整肅的昭州刺史,就是貪暴的“惡官”。所以,李商隱此行的職責,無論是握持的職權(quán),還是承擔的責任,都要大大高于、大于“假守”?!凹偈亍比绻麤]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只是臨時虛名而已,為人作嫁,過后什么都不是。《舊唐書·房管傳》記載,唐肅宗授賀蘭進明御史大夫,充嶺南節(jié)度使,房管下詔時改為“攝御史大夫”。中謝時,肅宗得知,跟賀蘭進明說:“朕處分房琯與卿正大夫,何為攝也?”“攝”也是“假”,連成合成詞就是“假攝”,都是代理的意思。李商隱是不可能破格超授刺史的,只是個臨時被差遣的維持局面、整頓紀綱的特使。
應該說,李商隱的整肅效果是明顯的。在位的貪暴惡官收到懲戒,起到了懲前毖后的作用。雖然經(jīng)過唐末、五代的戰(zhàn)亂、動蕩,宋代統(tǒng)一后,得到休養(yǎng)生息。李商隱走后186年,宋仁宗景祐初年(1034),另一位詩人梅摯昭州任知州。兩年政成,有《昭潭十愛》詩為證。
之一云:
我愛昭州水,湘漓共一源。
本無汙泥滓,去有棹歌喧。
之三云:
金剜先朝語,鸞驚舊史題。
皇恩新雨露,祈福為烝黎。
之四云:
萬民共行樂,終宴首慵回。
之七云:
朱戶千家啟,浮云萬里收。
之八云:
我愛昭州樂,供官不在多。
薰風齊樂圣,淑氣且宣和。
謁廟知神格,鋪筵喜客過。
聲邊無一事,對酒漫高歌。
之九云:
化濃民自醉,鼓腹日歌堯。
之十云:
我愛昭州果,西東此擅珍。
荔枝登宴美,桂子薦盤新。
映樹珠含影,承牙玉溜津。
二年游宦樂,滿腹嶺南春。
昭州真的成了人間的桃花源。從李商隱,到梅知州,昭州古城走上了發(fā)展的坦途。
(作者系廣西桂林平樂縣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