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萊蕪盆地構造演化特征及水文地質意義

2020-04-22 13:32劉元晴朱慶俊王新峰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0年2期
關鍵詞:魯西巖組萊蕪

周 樂, 劉元晴, 李 偉, 朱慶俊, 王新峰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huán)境地質調查中心,保定 071051)

萊蕪盆地構造位置位于魯西隆起之新甫山—萊蕪單斜斷拱北部,盆地的周邊及基底為太古代形成的變質的花崗巖類,盆地呈南升北陷格局,形成寒武系奧陶系灰?guī)r組成的單斜構造,盆地中心沉積了巨厚的古近系湖相砂頁巖、礫巖及泥灰?guī)r地層[1-2]。前人從盆地沉積和古構造方面,利用平衡剖面技術、應力場數(shù)值模擬和物理模擬實驗對魯西地區(qū)中新生代構造演化進行了研究[3-4],而涉及到萊蕪盆地構造演化特征方面研究工作較少,尚未有該地區(qū)構造演化與水文地質特征關系的論述。現(xiàn)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的萊蕪市幅、范鎮(zhèn)幅1∶5萬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基礎上結合前人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通過野外實地勘測、資料分析,對盆地構造演化、含水巖組分布成因、盆地巖溶水系統(tǒng)發(fā)育特征進行研究。

1 區(qū)域地質概況

1.1 主要構造形跡

山東省中新生代盆地的發(fā)育,具有長期性和多旋回性[5]。萊蕪盆地成生于早侏羅世,為中生代和新生代兩期沉積盆地的疊合。主要構造形跡有控制著盆地內部地層發(fā)育和沉積的北部邊界斷裂泰安-口鎮(zhèn)斷裂(內弧);構成盆地東部邊界的大王莊-銅冶店斷裂(外弧);控制盆地內部古近系地層沉積的近東西向石門官莊-沙王莊斷層;核部為燕山期閃長巖體、兩翼分布有馬家溝群厚層灰?guī)r的礦山背斜以及近東西向展布的八里溝向斜(圖1)。

圖1 萊蕪盆地構造綱要圖[1]

1.2 含水巖組類型

野外調查結果顯示,區(qū)內含水巖組類型包括超覆在盆地邊緣太古界變質巖體之上的寒武系碳酸鹽巖夾碎屑巖裂隙溶洞含水亞組;近東西向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端的奧陶系碳酸鹽巖裂隙溶洞含水亞組;盆地內部廣泛分布的中新生代碎屑巖孔隙裂隙含水巖組及第四系松散巖類含水巖組四大類。

2 構造演化

2.1 平衡剖面原理

最早由Dahlstrom[6]詳細論述的平衡剖面的概念,已被中外地質學家和勘探學家廣泛應用于構造地質、石油地質與勘探、煤田地質與勘探以及盆地模擬應用方面。早期大多被應用于擠壓構造變形定量研究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構造復原實踐中,如阿巴拉契亞山脈,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造山帶構造研究中[7]。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平衡剖面也開始廣泛應用于伸展區(qū)域的構造分析中和盆地模擬上。平衡剖面是指可以把剖面上的變形構造通過幾何學原則全部復原成合理的未變形狀態(tài)的剖面[8]。根據(jù)地殼變形規(guī)律和物質守恒定律,可以推導出體積守恒、面積守恒和層長守恒等一系列平衡剖面恢復的幾何法則,其具體基本原理認為:如果變形前后物質的體積保持不變,則在垂直構造走向剖面上體現(xiàn)為“面積不變”;如果變形前后巖層厚度保持不變,則轉化為“層長不變[3]。因此,平衡剖面方法可以認定為遵循地層層長或面積在幾何學上守恒的原則,將已變形的剖面恢復到未變形前的狀態(tài);或根據(jù)變形原理,從未變形的地層剖面得到變形剖面的方法。目前平衡剖面技術已成熟應用在濟陽坳陷莊海地區(qū)、臨清坳陷東部盆地區(qū)[9-10]。魯西地區(qū)(尤其是魯西南盆地群)與濟陽、臨清坳陷古近紀時處于相同的大陸動力學環(huán)境。由于它們之間在原型盆地類型、展布規(guī)律、構造形態(tài)、沉積充填以及發(fā)育過程等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密切聯(lián)系[11]。因此,平衡剖面技術可為魯西地區(qū)萊蕪盆地構造演化恢復及盆地分析提供應用可行。

在平衡剖面恢復的過程中,剖面的選取是關鍵因素,應遵循如下原則:①剖面線盡量垂直于構造帶走向;②能夠較好地反映盆地中、新生代演化;③剖面盡可能穿過研究區(qū)各主要構造單元,便于整體、系統(tǒng)的研究各構造單元演化分析[10]?;谝陨显瓌t,對于萊蕪盆地,選擇切過泰安-口鎮(zhèn)斷裂、大王莊-銅冶店斷裂、石門官莊-沙王莊斷裂、礦山背斜及八里溝向斜,走向10°Ⅰ-Ⅰ’剖面(具體位置見圖1)進行回剝。

2.2 斷層活動特征

構造表明,魯西地區(qū)北西向斷裂雖然短暫具有壓扭性活動的標志,如萊蕪盆地大王莊-銅冶店斷裂破碎帶內斷層泥的存在[12],但后期構造反轉而表現(xiàn)為張性特征。結合魯西地區(qū)晚中生代以來伸展構造背景[4],在考慮到晚白堊世應力反轉情況下,據(jù)伸展率計算公式:e=(l2-l1)/l1,(l1,l2分別為Ⅰ時期沉積前、Ⅱ時期沉積前兩個平衡剖面的長度,e為Ⅱ時期的伸展率),分別計算了C~P、J3~K1、K2和E-現(xiàn)今各地質時期的伸展率,見表1。

圖2 萊蕪盆地構造演化剖面圖

由表1可知,除晚白堊世,研究區(qū)經(jīng)歷短暫的側向壓縮外,均處在伸展應力背景下,且古近系伸展量最大,晚中生代次之。反映了研究區(qū)于晚中生代開始伸展,且逐漸增強,至古近系,魯西隆起遭受強烈伸展,構造活動最強;結合萊蕪盆地內部新近系山旺組黏土巖、泥灰?guī)r零星分布,說明新近紀以來魯西隆起構造活動減弱。

對于研究區(qū)主要斷裂活動特征研究,筆者根據(jù)活動速率計算加以分析。在沉積補償前提下,不考慮沉積壓實作用,斷層兩盤同一巖層厚度落差Δh可以用來表征斷裂活動造成的構造沉降。落差與地層沉積年代跨度比值,即為斷層活動速率Vf(理想狀態(tài)下,斷裂勻速活動)。利用構造演化剖面,計算出大王莊-銅冶店斷裂、泰安-口鎮(zhèn)斷裂和石門官莊-沙王莊斷裂各時期活動速率(表2)。由表2可知,晚中生代以來斷裂活動逐漸增強;大王莊-銅冶店斷裂與泰安-口鎮(zhèn)斷裂、石門官莊-沙王莊斷裂一并于古近紀出現(xiàn)活動速率峰值。各時代斷裂活動速率與剖面伸展量呈現(xiàn)出較好的對應關系。

表1 萊蕪盆地晚中生代以來伸展速率

2.3 構造演化分析

萊蕪盆地構造演化如圖2、圖3所示。

2.3.1 古生代坳陷前階段

早古生代,魯西地區(qū)整體成為陸表海,形成了淺海陸棚沉積組合(長青群、九龍群、馬家溝組)[10]。這一時期,魯西地區(qū)缺少巖漿活動,褶皺斷裂不發(fā)育,表現(xiàn)為穩(wěn)定陸塊的演化特點。晚奧陶世中期,加里東運動使得魯西地區(qū)上升為陸,長期遭受風化剝蝕,因此缺失奧陶統(tǒng)上部、泥盆系、志留系及下石炭統(tǒng)地層[圖2(a)、圖3(a)]。海西期華北陸塊整體下沉,研究區(qū)為沉積了一套海陸交互相的粉砂巖、泥巖及煤線組合。

2.3.2 晚侏羅-早白堊世斷坳陷階段

萊蕪盆地的演化始于三疊紀時期,由印支運動引起的擠壓構造作用,導致古生代沉積地層逆沖抬升剝蝕,并持續(xù)至中侏羅世[13]。晚侏羅至早白堊世,魯西地區(qū)受北北東-南南西向拉伸作用,處于強烈的伸展變形背景中[14],由區(qū)域性隆起轉入坳陷階段,萊蕪盆地作為魯西地區(qū)的一個局部凹陷,沉積了三臺組、水南組等一套以碎屑巖為主的湖泊相建造。萊蕪盆地北緣,泰安-口鎮(zhèn)斷裂及大王莊-銅冶店斷裂下盤相對隆升,晚古生代沉積地層剝蝕殆盡,奧陶系裸露剝蝕溶蝕。由區(qū)調資料顯示,石門官莊-沙王莊斷裂下盤未出現(xiàn)侏羅系砂巖,可推測該斷裂開始活動于晚侏羅世時期,為同沉積斷裂,控制萊蕪盆地南邊界,故該時期萊蕪盆地兼具坳陷和斷陷特征,以坳陷為主[圖2(b)、圖3(b)]。早白堊世晚期,魯西地區(qū)持續(xù)伸展,張性深大斷裂活動加劇,導致大規(guī)模的火山活動[8]。地殼深部中性閃長巖體沿脆性斷裂及構造薄弱部位“底劈”侵入;至晚白堊世,由于短暫應力反轉側向擠壓作用,形成礦山背斜及八里溝向斜,后期背斜頂部中生代地層剝蝕殆盡,形成核部為早白堊世閃長巖體,兩翼為古生代地層的礦山背斜[圖2(c)、圖3(c)]。

表2 萊蕪盆地主要斷裂活動速率Vf與落差Δh

圖3 萊蕪盆地構造演化平面示意圖

2.3.3 古近系斷陷階段

魯西地區(qū)古近系伸展呈現(xiàn)向北凸出的弧形構造格局[15]。萊蕪盆地受控于弧形泰安-口鎮(zhèn)斷裂,表現(xiàn)為邊斷陷邊沉積的特征。前文所述,古近系伸展及斷裂活動表現(xiàn)最強,萊蕪盆地內部沉積了厚度較大的大汶口組湖相泥頁巖;直接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之上;受同沉積控盆斷裂影響,沉積厚度向北逐漸增厚[圖2(d)、圖3(d)]。

2.3.4 晚漸新世擠壓階段

受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區(qū)域強烈的NE向擠壓構造運動導致魯西地區(qū)再次發(fā)生構造反轉,漸新世沉積的大汶口組普遍遭受明顯的褶皺變形和剝蝕作用[13]。萊蕪盆地內口鎮(zhèn)-方下鎮(zhèn)方向分布的一系列近東西向展布的古近系“低凸起”(當?shù)厮追Q長埠嶺地區(qū))即為該階段形成的背斜構造。

2.3.5 新近紀熱回返階段

萊蕪盆地持續(xù)整體抬升,在胡家宅-大橋溝一帶有小范圍玄武巖分布,推測該時期出現(xiàn)短暫的小規(guī)?;鹕絿姲l(fā)活動。后期盆地整體抬升,湖盆縮小至消失。第四紀,河流相發(fā)育,并形成現(xiàn)今構造及巖性分布格局。

3 水文地質意義

3.1 含水巖組分布特征

構造演化控制著地層巖性分布特征,形成區(qū)內多種含水巖組及巖溶水系統(tǒng)類型。前人根據(jù)含水巖組巖層產狀、走向與地下水流向關系對我國北方巖溶水系統(tǒng)劃分為順置式、逆置式、平置式及碎塊式4種模式[16]。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萊蕪盆地及周邊巖溶水系統(tǒng)以順置式和逆置式兩種模式為主。基于盆地及周邊96口鉆孔及飲水井調查數(shù)據(jù)及水化分析數(shù)據(jù),對巖溶水系統(tǒng)特征進行分類統(tǒng)計(表3、圖4)。可以看出,順置式巖溶水系統(tǒng)巖溶地下水接受降水及南側混合變質巖區(qū)基巖裂隙水補給,經(jīng)寒武系碳酸鹽巖夾碎屑巖及奧陶系碳酸鹽巖向北側牟汶河排泄,地下水總體徑流方向與巖石產狀一致,巖石層面構成該區(qū)主要的地下水徑流通道,由于系統(tǒng)內部含水巖組類型多樣化,其水化學性質較為復雜。逆置式巖溶水系統(tǒng)內部,巖溶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根據(jù)開采鉆孔水位資料判斷,地下水沿著構造斷裂、巖石層面、巖性接觸面等向南溝渠排泄,地下水徑流整體由北向南,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在“內弧”斷裂附近碳酸鹽巖與古近系地層接觸位置,多存在巖溶地下水潛流補給第四系孔隙水的情況。

表3 萊蕪盆地及周邊巖溶水系統(tǒng)特征統(tǒng)計表

圖4 萊蕪盆地及周邊巖溶水系統(tǒng)剖面圖

3.2 燕山期巖漿侵入

當流體以超過環(huán)境溫度至少5 ℃的溫度通過斷層或其他渠道進入時,便會發(fā)生熱液成巖作用[17]。國外對熱液流體成礦作用研究較多,熱液與碳酸鹽巖次生溶蝕之間的研究較少,中國對于熱液溶蝕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也僅限于石油地質儲層改造領域,水文地質領域鮮有涉及。前文所述,早白堊世晚期,魯西地區(qū)巖漿作用較為強烈,盆地內部形成不同期次閃長巖侵入體,規(guī)模較大的有礦山巖體、角峪巖體、金牛山巖體等。巖漿熱液流體含有大量的CO2等揮發(fā)性物質,含量可達4%以上[18],富含CO2的巖漿熱液流體沿著斷裂、裂縫以及不整合面等運移到碳酸鹽巖地層中, 會對碳酸鹽巖發(fā)生較大程度的溶蝕作用。另外,前人鉆探找礦結果顯示,盆地內閃長巖體與圍巖接觸帶多發(fā)生灰?guī)r熱變質大理巖化作用,靠近侵入體位置,大理巖顆粒較粗,易于溶蝕。巖漿侵入活動本身對早期構造存在改造重塑,接觸帶引發(fā)熱液變質,促進溶蝕發(fā)育,部分地區(qū)可形成地下水富集帶邊界,水文地質意義明顯,如棗園地區(qū)、吳小莊-雙泉村地區(qū)。

棗園地區(qū),該區(qū)巖溶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向瀛汶河排泄,受斷裂及侵入體影響,徑流不規(guī)則。主要含水巖組為炒米店組礫屑灰?guī)r及馬家溝群厚層灰?guī)r,結構如圖5所示。巖溶地下水位埋深穩(wěn)定,降幅小于5 m;G03井TDS 427 mg/L、單井涌水量1 440 m3/d。

吳小莊-雙泉村地區(qū),該區(qū)巖溶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及角峪巖體東南地下水補給,自東向西徑流,排泄至牟汶河;含水層巖性為奧陶系北庵莊組厚層微晶灰?guī)r,單井涌水量1 440~2 880 m3/d,結構如圖6所示,巖溶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SO4-Ca及HCO3-Ca型水,沿地下水徑流方向,TDS依次升高。

圖5 棗園地區(qū)水文地質剖面圖

圖6 吳小莊-雙泉村地區(qū)水文地質剖面圖

3.3 新構造運動

新構造運動使得盆地持續(xù)大幅度下沉,接受了巨厚的古近系沉積,同時產生了一系列NEE、NNE為主新構造斷裂,主要有柳行溝-封丘斷層,方下-冶河斷層,牛王泉-茂盛堂斷層,杜官莊-牛王泉斷層等[19]。這些斷裂是對新生代以前的斷裂構造的繼承、復活或疊加。主要表現(xiàn)為同時切斷了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層,水文地質意義明顯。

圖7 山口北村ZK01鉆孔綜合柱狀圖

3.3.1 對古近系完整性的破壞

新構造斷裂控制著巖溶水覆蓋層結構,破壞古近系完整性,使得盆地內形成碳酸鹽巖“天窗”。所謂“天窗”,是指古近系缺失或厚度小于30 m,使得第四系潛水直接與巖溶水產生水力聯(lián)系,如趙莊天窗、孟家莊天窗、泉河天窗,為巖溶地面塌陷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另外,由于新構造斷裂是對以往斷裂的繼承復活疊加而成的,所以,古巖溶及近代巖溶都沿新構造斷裂發(fā)育新構造。

3.3.2 古近系富水性新認識

古新世以來,盆地迅速沉降,使得內部發(fā)育了一套巨厚層的濱湖相-山麓洪積相-淺湖相沉積組合。形成了泥頁巖、泥灰?guī)r、砂巖及礫巖互層的巖相組合,不同部位的巖性差異較大。在盆地邊緣靠近泰安-口鎮(zhèn)斷裂處,由于地形高差大,發(fā)育小范圍的類似于磨拉石建造的洪積扇礫巖。以山口北村鉆探施工結果為例,ZK01井100 m以淺,巖性為泥灰?guī)r、頁巖互層,相對隔水層;100~200 m巖性為泥質粉細砂巖、泥灰?guī)r夾多套砂礫巖層,層厚為3~20 m(圖7)。砂巖固結較差,巖心采取率低,多呈現(xiàn)半膠結狀態(tài),礫巖礫石成分灰質,分選、磨圓較差,鈣質膠結。古新世以來,水動力環(huán)境動蕩,盆地外圍地下水及地表水不間斷持續(xù)補給、更新、交替,使得盆地局部地區(qū)砂巖孔隙水未達到鈣質、硅質等膠結物飽和濃度,持續(xù)處于早成巖階段,砂巖半固結。中新世以來,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萊蕪盆地整體抬升,大汶口組上部,由于溫壓條件不足,成巖作用緩慢,形成現(xiàn)今半固結狀態(tài)[20]。含水巖組兼具孔隙水及裂隙水特征,且以孔隙水為主。建議劃分為裂隙孔隙含水巖組,部分地區(qū)富水性好,例如石龍頭、山口北村鉆孔單井涌水量分別為960 m3/d和1 080 m3/d。水質分析結果顯示,石龍頭村和山口北村鉆孔水化學類型均為HCO3-Ca·Mg型,TDS對應為563.9 mg/L和568.6 mg/L。

4 結論

(1)通過平衡剖面原理,結合水文地質調查及前人研究資料,首次對萊蕪盆地古生代以來伸展速率及主要斷裂活動速率進行計算,并對萊蕪盆地構造演化階段進行描述。即萊蕪盆地經(jīng)歷了古生代坳陷前階段-晚侏羅-早白堊世斷坳陷階段-古近系斷陷階段-晚漸新世擠壓階段-新近紀熱回返階段。

(2)構造演化控制著盆地內多種含水巖組分布特征,并形成北部“逆置式”、南端“順置式”巖溶水系統(tǒng)類型。各巖溶水系統(tǒng)在含水巖組、巖溶地下水補排條件、水化學性質上存在差異。

(3)巖漿熱液侵入影響,碳酸鹽巖及變質大理巖地層溶蝕、裂隙較為發(fā)育,可構成地下水賦存空間。萊蕪盆地內燕山期閃長巖侵入,使得閃長巖與馬家溝群碳酸鹽巖接觸帶大理巖化,利于巖溶發(fā)育;且富含CO2等流體的巖漿熱液多沿著斷裂、裂縫以及不整合面等運移,促進碳酸鹽巖地層進行熱液溶蝕。形成了棗園、吳小莊-雙泉村巖溶富水地段。

(4)鉆探施工揭示,萊蕪盆地北部邊界斷裂處多發(fā)育局部的古近系半固結砂礫巖地層,含水巖組兼具孔隙水及裂隙水特征,且以孔隙水為主,單井涌水量大,為古近系含水巖組富水性提供全新認識。

猜你喜歡
魯西巖組萊蕪
魯西化工獲“2021年省級服務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稱號
山東孫子研究會赴萊蕪、泰安等地開展黨史參觀學習活動
山東省農業(yè)機械安全監(jiān)理站黨支部赴萊蕪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和利時成功簽約魯西化工120萬噸/年雙酚A裝置項目
工程地質巖組分層水工編錄法在南山坪礦區(qū)中的應用
安徽廬江地區(qū)某鉛鋅礦床水文地質及環(huán)境地質問題分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語境下萊蕪梆子的傳承與發(fā)展
魯西·魯西
《魯西詩人》 詩選
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地質災害與巖土體類型的關系
西宁市| 阿尔山市| 惠安县| 孝昌县| 饶河县| 云南省| 大余县| 巩留县| 宁津县| 台中市| 东辽县| 安徽省| 新宁县| 东明县| 浏阳市| 许昌市| 定远县| 宝清县| 繁峙县| 凤山市| 安顺市| 湘乡市| 松原市| 曲松县| 郴州市| 公主岭市| 平陆县| 临武县| 化德县| 潜江市| 合作市| 万盛区| 麻阳| 虎林市| 贵港市| 呼图壁县| 太湖县| 丹阳市| 德令哈市| 常州市|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