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森林里生活著一種名叫松雞的鳥類,它一年四季長期棲息在松樹上,主要以松毛蟲和樹籽為食,并不食用其他東西。但在夏冬兩季,松雞在飲食上總有許多奇特的地方。
夏天松毛蟲非常多,但總有一段時間,松雞狀態(tài)非常差。這段時間,它并不食用松毛蟲,而是從樹上落下來,在草叢中生存,每天的食物就是吃嫩草。幾天后,松雞因為沒有充足的食物補充,身體越來越差,直到三四天之后,它突然間掙扎著飛起來回到樹上,然后開始捕食松毛蟲,不出半天便恢復活力,又回到以往的生活狀態(tài)。
寒冷的冬天,松雞的食物變成了樹籽,同夏天一樣,盡管樹籽非常豐富,但總有幾天,松雞一口樹籽也不吃,而是吃樹脂。樹脂油性很大,不易消化,把松雞折磨得一點精神也沒有,但它還是堅持吃。直到有一天,它開始進食樹籽,狀態(tài)才會一天天好起來。
松雞自討“苦”吃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有人開始研究它們?yōu)槭裁匆@樣。后來,科學家給出了答案。他們指出,雖然松雞平時的食物是松毛蟲和樹籽,但它們也有生病的時候,主要是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寄生蟲給它們帶來了不少痛苦。沒辦法,它們只好自己給自己治病。嫩草和樹脂雖然難吃,但卻富含單寧酸,可以麻醉寄生蟲,是鳥類的驅(qū)蟲良藥。挺過了這幾天,便能將體內(nèi)的寄生蟲清除了,松雞也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tài)。
松雞自討“苦”吃是慢慢進化的結(jié)果,它努力克制自己,咽下難以下咽的食物,值得人類贊賞。它告訴了我們,生活中有些苦必須要吃,因為那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素材解讀】
松雞自討“苦”吃是因為要清除體內(nèi)的寄生蟲,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所有挫折、挑戰(zhàn)其實也是一種“苦”,只不過我們吃這種“苦”是為了除去自身的浮躁與惰性,收獲勇氣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