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間,有個叫老陳的信差,由成都到重慶,經(jīng)“五驛、四鎮(zhèn)、三街子、七十二塘”,共計一千零八十里官道,一路曉行夜宿,走到石橋鋪,眼看天色已晚,雖距重慶城僅20余里,但因疲乏只得找客棧歇下。
客擠,沒鋪位,店主安排他與一僧人搭鋪。此僧系一游方和尚,仙風(fēng)道骨,說他從華巖寺來,在與老陳言談間交予一封信,煩勞順便送去,信封上寫著:“交渝城朝天門外金竹寺長老收”。次日晨,老陳“雞鳴早看天”,發(fā)覺搭鋪的和尚早已不見蹤影。
信差的“公司”在陜西街,離朝天門很近。老陳由石橋鋪到此走完20多里路,向老板交割完公事,穿街走巷一路溜達(dá),到了下午才想起送和尚那封信?!俺扉T外金竹寺”,在哪里?怎么走?東問西問,一直打聽到天黑都無人知道。老陳是個實在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不但去了朝天門,還從左面千廝門、右面東水門仔細(xì)尋找一遍。奇怪,既叫寺,當(dāng)然是一座廟宇,應(yīng)當(dāng)十分醒目,怎么不見半點蹤影?竟沒任何一個人知道呢?
此時已是深夜,梆聲已敲二更,城門早就關(guān)了,只好在城門外尋一處小客店,湊合著到后半夜,疲倦至極,他正抱鋪蓋進(jìn)屋,忽見黑黢黢的前方有燈籠閃亮,有個人正由碼頭上面逐級而下,燈籠上映出三個大字:金竹寺。呀!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老陳興奮地丟下鋪蓋就朝那燈籠跑過去,這才看清楚是個小和尚?!罢垎枌殑x在什么地方?”“看,那不就是金竹寺嗎!”老陳順指處一望,張大的嘴巴再也合不攏了。
近在眼前,一座巍峨宏偉的廟宇,矗立在一處凸起的小山頂上,锃亮的銅瓦,紫紅的廟墻,山門懸額題寫“金竹寺”三個鎏金大字。門外有一寬闊月臺,通過一座石拱橋,連接著由朝天門碼頭伸延下來的又長又陡的石梯。寺內(nèi)珠燈明朗,隱約有鐘鈸鼓磬聲傳出。怪呀!怎么這樣宏大的一座寺廟竟沒人知道呢?老陳緊隨提燈籠的小和尚,心里一邊嘀咕,一邊掏出信拜托交給長老。左看右瞧,好似劉姥姥進(jìn)大觀園只恨少生了一雙眼睛。寺院周圍亮晃晃的,是啥?是一蓬蓬茂盛的竹子,老陳順手折斷一根作杵路之用……
是什么時候又是怎樣回到小客店的,老陳已記不得了。面對店主,他以責(zé)備口氣問,明明金竹寺就在你客店下面,我已去過并交了信回來了,為何你老是“夾毛駒”一問三不知?豈不是有意欺生嗎?店主一臉驚駭:你去過?金竹寺?在我客棧下面?伙計你是腦殼頭放火爐發(fā)燒吧?我給你講,我一家三代在朝天門住了一百多年,就從來沒聽說過有這樣一座廟呢?你怕是扯把子、沖殼子吧?!不信你回頭看,寺廟究竟在哪里?老陳一回頭,駭?shù)萌觑w走兩魂,朝天門外江水茫茫,哪見有什么金竹寺?!
信差老陳不服,說我去過,我真的去過那里??!哪個舅子才哄人!他面對眾人,拿出從廟里折下的那根竹子。眾人一看,眼睛瞪得如同燈籠,這哪里是一般的竹子?分明是一根純金的竹子??!
選自《民間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