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巴克特里亞、大夏、大月氏和貴霜(上)
——《黃金之丘出土錢幣研究》讀后

2020-04-28 03:47:12
中國錢幣 2020年5期
關(guān)鍵詞:特里亞巴克波斯

《中國錢幣》2018 年第6 期發(fā)表了“黃金之丘出土錢幣研究”(下簡稱“黃金文”),介紹了阿富汗北部席巴爾甘地方的“黃金之丘”出土錢幣,讀了之后感覺意猶未盡。阿富汗寶藏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動,至今未能平息。2006 年,阿富汗寶藏開始在全世界巡展。2017 年,這批寶藏進入中國,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館、鄭州博物館等在都曾引進展覽,引起專業(yè)人士的注意。2019 年,阿富汗國家寶藏再次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xué)展出。展覽含“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即“艾哈農(nóng)”)、“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四部分,基本上涵蓋了古代以巴克特里亞為中心的公元前3—公元2 世紀時期的主要出土文物。

巴克特里亞地區(qū),在紀元前后各三兩個世紀里,成為東西方文明開始主動接觸和交流的結(jié)點,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時期的絞接點、關(guān)鍵點。在這一地區(qū)的這一時期嚴重缺乏文獻史料的條件下,這些出土文物尤顯珍貴。因此,我想就這批東西出土的地理和歷史環(huán)境,在近年歷史和考古學(xué)者研究的基礎(chǔ)上再做一次梳理。

還應(yīng)說明的是,“黃金文”在發(fā)表時,標題“黃金之丘”后的括弧中(Tillay Tepe)的英文注文有誤。發(fā)掘報告的原文使用的詞匯是Tillya Tepe,Tillya 一詞是蘇聯(lián)考古學(xué)家通過出土地使用的烏茲別克語轉(zhuǎn)寫的,它本來源于波斯語匯,意為金幣。但伊朗并未鑄造過這種金幣,而18—19 世紀中亞地區(qū)的阿富汗和烏茲別克等汗國倒曾經(jīng)鑄造過Tilla,因而這一詞匯得以在烏茲別克和阿富汗地區(qū)流行。Tepe 也是烏茲別克語(該詞的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等突厥化民族語言的發(fā)音也類似),意為小丘、土崗。報告在敘述時還直接用英文表述為Hill of Gold,即“黃金之丘”,在中國展出時,也音譯為“蒂拉丘地”(甚至有文章直接音譯為“蒂拉佩特”)。

巴克特里亞、大夏、大月氏、貴霜,還有吐火羅、覩貨邏等這幾個詞匯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往往指的是同一個地方,近代中國的學(xué)者一般注解為今阿富汗。其實這種注解是不準確的。今天阿富汗的國土,近似一個菱形,興都庫什山從東北到西南,把阿富汗攔腰分割成南北兩部分。生活在這兩部分地區(qū)中的古代居民,其語言、文化都屬不同的類型(其實直到今天也有很大差別)。山北居民操伊朗語族東部方言(今天還通行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烏茲別克語),而山南居民的語言和風(fēng)俗則受到印度文化的強烈影響(今天普什圖語是官方語言)。筆者將古代巴克特里亞為中心的地區(qū)(今阿富汗北部地區(qū))制為示意圖,下文將依圖敘述:

深色部分是今天的阿富汗,黑色大字所標是今日國名。圖中,興都庫什山以北、媯水即今天阿姆河以南是一個半封閉的獨立地理單元,這就是古代的巴克特里亞。

一 波斯-巴克特里亞(行?。?/h2>

居住在興都庫什山北麓丘陵和平原地帶的居民,公元前6 世紀之前已經(jīng)建成了自己的城邦國家。據(jù)說,后來成為波斯帝國國教的瑣羅亞斯德教[1]的創(chuàng)建者瑣羅亞斯德(Zoroaster),也是這一地區(qū)的人。在瑣羅亞斯德教的經(jīng)典中,這一地區(qū)被稱為巴赫迪(Bakhdi)。

公元前6 世紀中葉(約當(dāng)中國春秋中期),伊朗高原西南部的一個部落酋長居魯士建立了波斯帝國[2]。因為居魯士出身于波斯部落的阿黑門宗族,所以這個帝國被稱為阿黑美尼德王朝。到第三代國王大流士(前522—前486 年在位)繼位后,東征西討,國土大大擴張,西起埃及,東到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達到王朝的極盛時期。

在伊朗的荒漠戈壁上有一座突兀而起的石山貝希斯敦,大流士命人在石山上離地面90 米的高處開鑿了一片石壁,雕刻了他自己高大的形像,面對著綁縛的各國戰(zhàn)俘。雕像周邊用楔形文字滿刻了大流士自己的功績。其中有一段說[3]:

貝希斯敦摩崖(局部)

左:石雕:大流士搏怪獸。(筆者攝于波斯波利斯古城)

右上:銀舍克勒

右下:銀舍克勒,幣文同為大流士搏獸。(筆者攝于伊朗國家錢幣博物館)

大流士王說:下述地區(qū):波斯、依蘭、巴比倫、亞述、阿拉比亞、埃及、沿海諸地、呂底亞、愛奧尼亞、米底、亞美尼亞、卡帕多細亞、帕提亞、錫斯坦、阿里亞、花拉子模、巴克特里亞、索格底亞那、犍陀羅、塞卡、撒塔巨提亞、阿拉霍西亞、馬卡,總共23 個地區(qū)歸我所有,靠阿胡拉馬茲達之佑,我成了他們的國王。

……靠阿胡拉馬茲達之佑,他們成了我的臣民。他們向我交納貢賦。凡我給他們的一切命令,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們都遵行不誤。

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記述:大流士“把他的領(lǐng)土分成了二十個波斯人稱為薩特拉佩阿的太守領(lǐng)地[4],隨后,他又任命了治理這些太守領(lǐng)地的太守,并規(guī)定每個個別民族應(yīng)當(dāng)向他交納的貢稅……繳納白銀的指定要按照巴比倫塔蘭特來交納;繳納黃金的要按埃烏波亞[5]塔蘭特來交納?!毕A_多德詳細記錄了各地應(yīng)向大流士繳納的貢賦,其中“從巴克妥拉(按即巴克特里亞)人的地方直到埃格洛伊人的地方,是為第十二地區(qū),他們要繳納三百六十塔蘭特(白銀)。”[6]

波斯帝國時期,呂底亞早已出現(xiàn)了最早的金銀合金顆粒貨幣,大流士也仿照這種顆粒的樣子打造了波斯帝國的貨幣,有金質(zhì)的也有銀質(zhì)的。金質(zhì)的以大流士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大流克”(Daric),銀質(zhì)的稱“舍克勒”(Shekel,或譯謝克爾、西克勒)。大流克主要用于賞賜之類,一般并不用于流通,舍克勒是正式用于下發(fā)的。

但是,就波斯帝國自身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而言,社會并沒有真正進入商品經(jīng)濟,一般社會的支付行為是存在的,但大多是以實物方式進行。比如在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存有大量古銘文,有的刻在石頭上,有的印在泥版上(不是印刷,而是押印成楔形文字)。其中有很多是建城時為工匠發(fā)放工資的記錄,大多以銀子記賬,但實際發(fā)放的卻多是綿羊、面粉、葡萄酒等實物。如:“達考希命令巴拉德卡馬:發(fā)給你管理下的、在波斯波利斯領(lǐng)給養(yǎng)的下述工人:木雕工、石雕工工資共19 卡爾沙1 又5/8 西克勒白銀,他們的工資全部開支由宮廷中支付。綿羊與葡萄酒用作工資:一頭綿羊3 西克勒,一壇葡萄酒1 西克勒。這是總共兩個月的配給”[7]波斯帝國打造的那些銀舍克勒,主要用于向西方,特別是占領(lǐng)小亞細亞(呂底亞等國)和與希臘作戰(zhàn)的軍隊發(fā)放。軍隊遠征在外,無法以綿羊等實物發(fā)放,用錢幣(即金銀顆粒)發(fā)放是最合理的方式。而為維持長期的對西方的戰(zhàn)爭,向后方的巴克特里亞等地征納白銀也就是必然的。

大英博物館藏巴克特里亞在波斯帝國時期仿制的4 德拉克馬雅典銀幣

隨著波斯帝國的一代一代君主與希臘之間沒完沒了的戰(zhàn)爭,無論是帝國物質(zhì)資源還是人力資源,都會發(fā)生很大問題。到公元前4 世紀中葉,在波斯軍隊中,雖然精銳的主力仍是以波斯人和米底人(與波斯同族)為主,但各屬國的軍隊已經(jīng)成為波斯軍隊的主要成分,巴克特里亞軍隊即其中之一,而且由于巴克特里亞的總督往往是王朝國王的兄弟,地位更顯重要。于是,在巴克特里亞,出現(xiàn)了更多的希臘成分。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著幾枚希臘式銀幣,就是巴克特里亞仿制的雅典城邦國銀幣。銀幣正面是戴頭盔的雅典娜像,背面是雅典城的保護神貓頭鷹,希臘字母照原樣為ΑΘΕ(雅典)[8]。在興都庫什山南麓的喀布爾,也發(fā)現(xiàn)了波斯帝國時期的希臘錢幣窖藏,這些都說明,在波斯帝國后期,希臘文化已經(jīng)滲入了帝國東部。

二 希臘-巴克特里亞

亞歷山大占領(lǐng)巴克特里亞

波斯對巴克特里亞的控制維持了幾乎200 年,在波斯的西方出現(xiàn)了一個強大的勢力—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lǐng)的希臘聯(lián)軍。希臘本來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不過是由共同的語言和文化維系的諸城邦國的共同體。而馬其頓則是希臘城邦國聯(lián)盟以北的一個山地國家,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但是有如我們的中原列國看不起關(guān)西的秦國一樣,馬其頓也被希臘人看作“蠻族”。公元前4 世紀中葉,馬其頓強大起來,迫使希臘諸城邦與其達成了同盟。公元前336 年,年僅20 歲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統(tǒng)率馬其頓—希臘聯(lián)軍(通常省稱為“馬其頓聯(lián)軍”或“希臘聯(lián)軍”),開始了向亞非的擴張。

希臘聯(lián)軍矛頭所向,重點就是波斯大軍。波斯是希臘的宿敵,雙方兩百年來反復(fù)征戰(zhàn),產(chǎn)生了“馬拉松”“溫泉關(guān)”等一系列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役。此時波斯國王是大流士三世[9],他調(diào)集了波斯境內(nèi)的大軍,在與希臘聯(lián)軍反復(fù)作戰(zhàn)不利后,于公元前331 年,在高加米拉(今伊拉克北部摩蘇爾西北)與亞歷山大展開決戰(zhàn)。然而在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面前,大流士三世大敗而逃。敗逃途中,參戰(zhàn)的波斯巴克特里亞總督貝蘇斯(Bessus)挾持了大流士,奪取了他的王權(quán)。亞歷山大本來正在劫掠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他一把火燒掉波斯波利斯,繼續(xù)東追。情急之下,巴克特里亞總督貝蘇斯刺死了大流士,把尸身留給了亞歷山大。大流士之死,使波斯帝國實際上已經(jīng)覆亡了。

亞歷山大為消滅波斯余部進入了興都庫什山南。公元前329 年,亞歷山大到達巴克特里亞又越過媯水(今阿姆河),在索格底亞那(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即粟特人聚居區(qū))捉住并處死了貝蘇斯,此時,亞歷山大的占領(lǐng)地已經(jīng)東抵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北達藥殺水(錫爾河)。

亞歷山大繼位后鑄造的金銀幣

盡管亞歷山大占領(lǐng)的地域遼闊,但是麻煩卻接踵而來。長期的征戰(zhàn),士兵苦不堪言,思鄉(xiāng)情緒嚴重;亞歷山大在征戰(zhàn)中為補充兵源,吸收了大量當(dāng)?shù)貞?zhàn)敗的軍隊,這些軍隊不斷發(fā)生叛亂,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在希臘人部隊里,甚至在亞歷山大的親信中,也發(fā)生了因厭戰(zhàn)而反對他的行為。一系列的問題迫使亞歷山大在印度河受阻后終于停止東征,開始考慮國家建設(shè)問題。

亞歷山大占領(lǐng)的地區(qū),被后人稱為亞歷山大帝國。其實亞歷山大一生戎馬倥傯,根本沒有建立國家的中央機構(gòu),沒有稱帝,甚至沒有正式的國家稱呼。他只是在占領(lǐng)地大體按照原有的行政區(qū)任命總督。停止東征后,亞歷山大認真考慮了占領(lǐng)地的問題。他認為,這個帝國既不是希臘的,也不是馬其頓的,而是世界的。他要融合各個地方的民族和人種。他先在巴克特里亞不顧馬其頓元老和他戰(zhàn)友的反對,娶了巴克特里亞貴族歐克西亞提斯的女兒羅克姍娜。歐克西亞提斯本已反叛亞歷山大,他的妻女已是亞歷山大的俘虜??墒莵啔v山大十分禮貌地向歐克西亞提斯的妻子提出對她女兒的求婚,然后舉行了豪華而隆重的婚禮,歐克西亞提斯得知后,不但立刻投降了亞歷山大,還幫助亞歷山大招降其他巴克特里亞部落。

當(dāng)亞歷山大從印度回軍蘇薩(今伊朗西南胡齊斯坦省迪茲富勒市郊區(qū),曾是波斯都城)后,又娶了大流士的長女,并且指定他的戰(zhàn)友、部下將領(lǐng),娶波斯貴族、高官和各地總督、官員的女兒為妻。亞歷山大在蘇薩為80 位希臘將領(lǐng)舉行了盛大的集體婚禮。在亞歷山大的影響下,部隊中下級軍官紛紛在當(dāng)?shù)貙ふ乙庵腥恕_@一措施對穩(wěn)定占領(lǐng)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起了重大的作用。

長期的征戰(zhàn),亞歷山大的部隊不但厭戰(zhàn)情緒濃烈,而且士兵由于生活不穩(wěn)定,軍餉不能按時發(fā)放,不滿情緒也日漸高漲。亞歷山大下令在部隊中清查債務(wù),為士兵解決債務(wù)問題。據(jù)希臘歷史學(xué)家阿利安《亞歷山大遠征記》的記述:

營房里放了許多桌子,上面放著許多錢。他下令會計人員償還每個能夠出示債券者的債務(wù),而不必記下他的名字。于是士兵們相信亞歷山大說的是真話。他們不知道還有一件比清理債務(wù)更美的事情在等著他們。據(jù)說軍隊這次還發(fā)了大約20 000 塔蘭特的軍餉?!盵10]

以希臘衡制每塔蘭特相當(dāng)26 千克計,20 000 塔蘭特相當(dāng)白銀520 000 千克,即520噸白銀。實際上,亞歷山大通過戰(zhàn)爭獲得的財富遠不止這些。據(jù)斯特拉波《地理志》說,亞歷山大想“以巴比倫為自己的都城,并且已經(jīng)準備好重建它。在這座城市中也有幾個庫藏。據(jù)說不算巴比倫的庫藏,也不算那些在營地中得到的庫藏,僅蘇薩和波斯行省庫藏價值總計就有40 000 塔蘭特。還有些人說,從各地運入厄克丹巴的全部庫藏就值180 000 塔蘭特?!?/p>

馬其頓由于深受希臘影響,各位國王在本土早已鑄有錢幣。亞歷山大繼位時雖只有20歲,也已鑄有金幣和銀幣。他的金幣正面為戴著戰(zhàn)盔的智慧和戰(zhàn)爭女神雅典娜,背面為是勝利女神尼克[11]。作為主流的錢幣是銀幣。因為馬其頓王室冒稱自己是希臘神祇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后裔,所以正面圖像是頭戴獅子頭盔的赫拉克勒斯(相傳赫拉克勒斯曾經(jīng)徒手殺死獅子,并把獅子頭皮剝下作了頭盔,因而獅子頭盔是赫拉克勒斯頭像的標識),背面是眾神之神宙斯的坐像,一手持權(quán)杖一手托鷹。這種銀幣在亞歷山大遠征后,他所占領(lǐng)的各地多有鑄造。由于他在巴克特里亞停留了相當(dāng)時間,從東部退回蘇薩時,又在巴克特里亞留下了幾萬名士兵,以防當(dāng)?shù)氐姆磁?,這些部隊的中下級軍官也有不少娶了當(dāng)?shù)厝?。所以,以這些部隊的軍餉計,在巴克特里亞地區(qū)有相當(dāng)數(shù)量亞歷山大銀幣流通,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1.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成立的歷史背景

正當(dāng)亞歷山大在謀劃創(chuàng)建一個真正的新國家的時候,公元前323 年6 月,他突然染病而死,年僅33 歲。沒有人想到神話般的亞歷山大會突然離去,他沒有留下任何遺囑或遺言。于是,為了誰來繼承這龐大的帝國半成品,亞歷山大的母親、元配(羅克姍娜,帶著遺腹子)、繼妻(大流士的長女)、異母弟、密友、屬下大將們、各行省的總督們,展開了20多年的爭斗,從公元前4 世紀末到公元前3 世紀初,亞歷山大“帝國”徹底崩潰,分裂為三大國和若干小國。

分裂后的三大國是:馬其頓和希臘部分,仍稱馬其頓,由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安提柯重建與希臘的同盟,王國一直維持到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崛起,亡于羅馬;埃及部分,由亞歷山大任命的埃及總督托勒密稱王所建。托勒密王朝統(tǒng)治埃及200 多年,直到最后一任法老“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在羅馬進攻下自盡而亡;亞歷山大帝國的亞洲部分,也是帝國國土的最大部分,由敘利亞總督塞琉古占領(lǐng)。

在這三大國之間,也還有一些地區(qū),由于該省區(qū)的原總督實力較強,并不聽命于三大國,往往自立,后來也自己稱王形成一些小王國,比如色雷斯,地處馬其頓北部、黑海西岸(主體屬今保加利亞),不但被希臘人看作野蠻人,就是鄰居馬其頓也把色雷斯人看作蠻族。但是色雷斯人勇猛、強悍,曾被波斯用作雇傭軍。又如卡帕多西亞,是小亞細亞的高原中部的一片相對獨立的地區(qū),南有托羅斯山脈相隔,所以亞歷山大東征時,并沒有顧及這里。卡帕多西亞人以名義上的歸順保持了自己的半獨立狀態(tài),亞歷山大死后,就獨立建國。

但是無論大王國還是小王國,這些分裂諸國多是希臘人或馬其頓人當(dāng)政,在各國都留下了大批希臘人(包括馬其頓人)。塞琉古、托勒密時期,他們大批建設(shè)希臘式城市,供留下的希臘首領(lǐng)和部隊生活,使從希臘本土到北非、小亞細亞、波斯、中亞地區(qū)的文化希臘化。這些城市事務(wù)由市民自治管理,但必須向王國繳納貢品和賦稅。

左:色雷斯鑄造的帶羊角的亞歷山大4 德拉克馬銀幣

右:安條克一世在安條克城鑄造的4 德拉克馬銀幣

地域最大的塞琉古王國,西起地中海東岸的小亞細亞,東至帕米爾高原,南至印度河,北達錫爾河岸。塞琉古把自己的首都選擇在小亞細亞,在今土耳其小亞細亞南部地中海東岸新建一座城市安條克(今安塔基亞附近)。塞琉古畢竟是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初時并不敢以自己的名義鑄造貨幣。所以塞琉古王國初期,仍繼續(xù)鑄造亞歷山大錢幣,正面仍是赫拉克勒斯頭像,背面仍是宙斯像,甚至錢幣背面的希臘文,仍寫作亞歷山大大王(ΒΑΣΙΛΕΩΣ ΑΛΕΣΑΔΡΟY)。公元前305 年,塞琉古正式稱王,才把錢背宙斯身邊文字的亞歷山大字樣改為塞琉古(ΣΕΙΛΕYΚΟY)。塞琉古死后,兒子安條克繼位,才第一次把錢幣正面改為自己的頭像。

在錢幣上鑄造凡人頭像,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此之前,希臘錢幣上的人物都是希臘的神,從未有人敢于在錢幣上鑄造自己的圖像。亞歷山大如此強悍,也不敢在錢幣上鑄自己的頭像。帝國分裂后,色雷斯國王李希馬柯斯鑄造了亞歷山大頭像的銀幣。但是他不敢直接鑄成凡人形像的錢幣,錢幣正面的人像不戴獅子頭盔(赫拉克勒斯標志),而是蓬散頭發(fā),僅系一條束發(fā)帶,是亞歷山大形像的真實表現(xiàn),卻在他的頭上加了一個羊角。因為亞歷山大征服埃及時,曾在古埃及神廟中祈禱自己,稱是埃及的阿蒙神之子。在亞歷山大頭上加羊角,即表明亞歷山大是神。安條克則在錢幣上直接鑄自己的形像,在錢幣背面明示ΑΗΤΙΟΧΟY(安條克),此后,希臘化各國的君主們紛紛把自己的形像鑄進了錢幣。

2.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周邊

塞琉古王國太過龐大,所含的民族和政治實體又十分復(fù)雜,在古代的交通、通訊條件下,僅靠在地中海一隅的安條克,實在難于治理。而安條克政權(quán)的注意力,還在與西部的托勒密、馬其頓兩國爭奪土地,不斷定盟、斷盟、作戰(zhàn)、談判……于是,到第三代國王安條克二世時期,王國境內(nèi)的一些行省就紛紛開始獨立。特別是王國東部地區(qū),影響較大的就是巴克特里亞王國、帕提亞王國和印度王國。

最早與希臘人接觸的是印度。早在波斯的居魯士時代,波斯就入侵到了印度河流域[12],對印度實行行省控制。但是印度河以西的印度人是分散在各丘陵地帶的小邦小王國,他們對阿黑美尼德王朝只有貢賦的義務(wù),波斯實際上無法徹底控制印度,直到亞歷山大來到波斯。為了追擊大流士和貝蘇斯,亞歷山大先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為了進入巴克特里亞,保持交通的暢通,希臘在喀布爾河流域到巴克特里亞的興都庫什山沿途都派駐了重兵。此時印度正處在各處都有對波斯統(tǒng)治的反抗的高潮中,有一個印度青年旃陀羅笈多也在招募軍隊。大約在公元前324 年(其時亞歷山大已從印度回到波斯),旃陀羅笈多在印度稱王,建立了孔雀王朝[13]。

左:印度仿制的希臘雅典銀幣

右上、右下:印度最早的本地風(fēng)格錢幣。采自《亞洲十字路口》

旃陀羅笈多曾經(jīng)想收復(fù)馬其頓人占據(jù)的印度河以西部分,而塞琉古也想把王國向印度河以東擴張。經(jīng)過爭奪和外交談判,塞琉古和旃陀羅笈多達成妥協(xié),塞琉古放棄了今喀布爾、坎大哈等地,興都庫什山以南仍為印度所有。但是在印度河流域留下的希臘人,為這一地區(qū)的文化、風(fēng)俗增加了大量希臘因素。

帕提亞,是原波斯帝國的東北、里海西南部的一個地區(qū)(今伊朗呼羅珊省北部),東鄰巴克特里亞,原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從本文第一節(jié)所引“貝希斯敦銘文”可以看到,早在大流士時期,波斯帝國就把帕提亞地方收入自己的版圖。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斯特拉波《地理志》說“帕提亞行省不大。在波斯人統(tǒng)治時期,它和赫卡尼亞人(Hyrcania,帕提亞的西鄰,里海南岸的游牧民族)一道交納貢賦[14],此后在馬其頓人統(tǒng)治時期也是如此,除了面積小之外,它還長滿了樹林,多山而且貧窮。正因為如此,歷代諸王途經(jīng)此地時,總是帶領(lǐng)著自己的大軍急急忙忙地走過去,因為當(dāng)?shù)剡B短期供養(yǎng)他們都無能為力。”當(dāng)塞琉古王國的安條克二世忙于西部爭戰(zhàn)時,大約在公元前256 年,巴克特里亞的總督自己宣布獨立了。幾年后(公元前250 年),帕提亞的總督安德拉戈拉斯也照樣宣布獨立,建立帕提亞王國。

但是安德拉戈拉斯運氣十分不好,王國剛剛獨立,就遭到外敵入侵。入侵的是原在里海東岸到阿姆河下游一帶活動的游牧民族帕爾尼人(parnae)[15]。這支游牧人的首領(lǐng)是阿爾薩息斯(Arsases,希臘文ΑΡΣΑΚΟΥ,波斯寫法、拉丁寫法各略有不同),他們于公元前246 年左右越過塞琉古王國的帕提亞北部邊界,并且迅速推翻了新成立的帕提亞王國,阿爾薩息斯取代安德拉戈拉斯,成為國王。帕提亞省的政治變動當(dāng)然引起在西方的塞琉古的重視,立刻啟動軍事鎮(zhèn)壓。但是在阿爾薩息斯的堅決抵抗和塞琉古王國西部反叛的夾擊下,新的帕提亞王國反而地域越戰(zhàn)越大。到公元前2 世紀中期以后,帕提亞王國的疆域已經(jīng)涵蓋了今伊朗和今伊拉克的大部,塞琉古卻已被壓縮為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小國。大漢赴月氏專使張騫正是在這個時候來到西域。

在張騫到達月氏的新駐地之前,中國對帕米爾以西的狀況基本一無所知,張騫到達月氏和巴克特里亞以后,才對西邊的帕提亞有了一些了解。斯特拉波《地理志》說帕提亞“他們所有的國王都稱為阿薩克(按指阿爾薩息斯),盡管一個國王本名是奧羅德、另一個國王本名弗拉阿特,第三個國王又名什么什么的?!盵16]稍晚些的羅馬作家查士丁在《龐培·特羅古斯,〈腓力史〉概要》中也說“在贏得自己的王國并使它得到鞏固之后,阿爾薩息也在年歲已高的時候去世了。他在帕提亞人中間的名望,完全不亞于居魯士在波斯人、亞歷山大在馬其頓人以及羅姆魯斯在羅馬人心目中的影響。帕提亞人將以后的國王都稱之為阿爾薩息,從而來敬畏他的榮耀?!盵17]所以當(dāng)張騫到達西域后,所了解到的西方這個國家,就叫做阿爾薩息斯。

在這里有幾個概念是須要澄清的:帕提亞的原意是波斯東北部的一個地區(qū)(行?。┟Q,亞歷山大和塞琉古時期沿用波斯行政區(qū)劃,仍稱帕提亞;塞琉古的帕提亞總督安德拉戈拉斯獨立后,行省成為帕提亞王國,但時間很短;阿爾薩息斯的帕爾尼人推翻安德拉戈拉斯后,國名雖仍稱帕提亞,但王國地域已經(jīng)不僅僅是原帕提亞行省,到公元前2 世紀,已經(jīng)擴大到占據(jù)了原塞琉古王國的絕大部分,成為中亞大國,西方人仍沿習(xí)慣稱之為帕提亞,但中國已稱其為安息,此時的帕提亞才可與“安息”并提,如有的學(xué)者在帕提亞三字后面加括弧(安息)字樣,或者寫成安息(帕提亞)。

在帕爾尼人入侵以前,原帕提亞人在馬其頓—希臘人統(tǒng)治下已經(jīng)生活了七八十年,按當(dāng)時的人均壽命,可算是三代人的歷程,加之希臘統(tǒng)治者和士兵與當(dāng)?shù)厝说耐ɑ椋撂醽喌貐^(qū)的生活早已希臘化。帕爾尼人從荒漠草原的游牧經(jīng)濟驟然進入先進文化之地,初期的眼花繚亂自不必說,不久即逐漸融入希臘文化也是必然的。當(dāng)安息人的領(lǐng)土擴大到原塞琉古王朝的地域后,景仰和接受希臘文化更是統(tǒng)治這一地區(qū)的政治需要。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安息人原作為一個游牧部族,與農(nóng)業(yè)地區(qū)雖有物資交流,卻并不鑄行錢幣,僅以交換和劫掠為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進入伊朗高原后,第一代統(tǒng)治就開始鑄造錢幣,而且基本采用了希臘形式。

阿爾薩息斯一世的銀幣也是用希臘的德拉克馬和四德拉克馬的單位,正面用人物頭像,背面是人物立像或坐像。不同的是,希臘錢幣正面通常是面向右的神像或王像(塞琉古王國早已使用國王頭像),安息錢幣正面也是國王頭像,卻面向左,顯示了自己的獨立性。塞琉古王朝錢幣的背面多為站或坐的神像,宙斯、阿波羅、尼克……安息錢幣的背面大多不是神,而是手持一張弓的牧人坐像,實際上是祖宗象征,因為據(jù)說斯基泰一詞的原始意義就是“持弓人”。

還值得一提的是,安息錢幣背面的文字有了很大變化。它仍然使用希臘文,但是文字越來越多,除有“大王”ΒΑΣΙΛΕΩΥ 外,還有一堆頭銜,什么顯貴的、尊父的,等等。但是ΑΡΣΑΚΟΥ(阿爾薩息斯)是錢幣上每個國王必有的自稱,證實著張騫對安息譯名的準確度;ΦΙΛΕΛΛΗΝΟΣ(愛希臘的)是幣文中屬常見的稱呼,安息王常常自我標榜為“愛希臘”。這個詞匯的拉丁表達式是philhellen,phil 在拉丁文中用于詞冠,表示愛、友好等,hellen 是古希臘人的自稱,漢譯“希臘”的發(fā)音其實更接近原型,而英文的Greece 倒是后來的訛變。

安息王的頭冠變化也很大。建國初期,錢幣上從阿爾薩息斯一世起,頭像就戴著一種游牧人的皮帽,它可以遮住整個頭頂和后腦,以抵擋荒漠風(fēng)沙,兩邊有可以卷起的護耳,同時像希臘人一樣剃去胡須。隨著安息地域的擴大,國王們逐漸丟掉了牧人帽子,像希臘人一樣戴上了束發(fā)帶,但卻留起了胡須。建國百年后,到米特拉達特斯二世時代(公元前123—公元前88),安息達到了極盛,也正在這一時期,安息和大漢帝國互派使節(jié),建立了良好的關(guān)系。國勢的變化,讓米特里達特斯二世戴起了高聳的王冠。但是此后王國陷入了內(nèi)亂,米特拉達特斯二世的子孫們也逐漸改變了戴王冠的方式,而改為戴一種寬大的束發(fā)帶,束發(fā)帶下留起長發(fā),卷曲飄逸地分在耳邊,成為安息王獨特的標志。

1935 年,伊朗巴赫蒂里亞地區(qū)(今伊朗中部恰哈爾馬哈勒—巴赫蒂里亞?。┥趁状宓囊粋€村民在挖房基地的時候,碰到了一個銅件,原來是一個巨大的銅像。半年后,恰巧英國探險家奧雷爾·斯坦因路過這里,發(fā)現(xiàn)了這座銅像,繼續(xù)發(fā)掘,發(fā)現(xiàn)這里原來是安息時期的一座祭壇。這座銅像身高6 英尺4 英寸(約合1.93 米),完美地表現(xiàn)了安息貴族的形像,被考古界稱為“安息王子”。這位王子正是戴著寬大的束發(fā)帶,耳邊留著飄逸的長發(fā)。

安息的國運遠比巴克特里亞長,雖然歷經(jīng)內(nèi)憂外患,仍然延續(xù)了400 多年,直至公元3 世紀被薩珊王國取代。

左:“安息王子”銅像(筆者攝于伊朗國家考古博物館)

右上:阿爾薩息斯一世銀幣

右中:米特里達特斯二世銀幣

右下:奧羅德斯二世銀幣(上海博物館藏品)

3.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公元前3 世紀中葉,塞琉古王國的東部,是巴克特里亞首先舉起了反旗。公元前256年,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特斯(Diodotus,后稱一世)自己稱王。稱王的概念,不僅僅是名義上由總督變成國王,而是從此拒絕再向塞琉古王國繳納貢賦。作為國王,原來從總督管轄的巴克特里亞地區(qū)、粟特地區(qū)(即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也即澤拉夫善河流域)和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地區(qū)收取的貢賦,將完全為自己所有。并且,從此他將以自己的名義鑄造錢幣。

實際上,早在稱王之前,巴克特里亞就已經(jīng)有了造幣廠,但是只能打造塞琉古王國的錢幣,錢幣背面的希臘文是“國王安條克”(安條克二世)。在宣布獨立后,狄奧多特斯打造了一種新銀幣,幣面是他自己年輕時的頭像(與安條克頭像看上去有點像,但安條克像更蒼老些)。銀幣背面是左手臂搭著獅皮,右手高舉一根橄欖木大棒的赫拉克勒斯裸體背身像,以示自己的馬其頓人身份。人像兩側(cè)的希臘文是ΒΑΣΙΛΕΩΥ ΔΙΟΔΟΤΟΥ 國王狄奧多特斯(Diodotus)。

此時的巴克特里亞國土,無論是巴克特里亞本土、粟特地區(qū)還是大宛地區(qū),統(tǒng)治的高層都是希臘人或是馬其頓人(或者統(tǒng)稱為希臘人)。希臘人早在數(shù)百年前就有向外殖民的傳統(tǒng),以致在亞平寧半島(今意大利)、北非、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qū),到處都是希臘人的殖民地。當(dāng)亞歷山大征服了中亞和印度,自然也吸引了大批希臘人來殖民,在塞琉古時代,也同樣有大量希臘人到來。這些希臘人在巴克特里亞按照他們在希臘的建筑樣式,修建了大批希臘式城市,期望過著像在希臘本土那樣的民主、奢華、閑適的生活。而狄奧多特斯這樣的國王就被稱為“巴克特里亞千城之長”[19]。這些新建的城市或是稱為亞歷山大,或是稱為安條克,或是以當(dāng)時執(zhí)政的某位國王命名。按照希臘和羅馬史家的不同說法,這些新建城市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由于同名城市太多,往往附加一個當(dāng)?shù)氐孛宰鲄^(qū)別)。

狄奧多特斯一世4 德拉克馬銀幣(采自《亞歷山大大帝與印度—希臘君主們的錢幣肖像》)[18]

上:艾哈農(nóng)遺址,現(xiàn)剩遍地希臘式石柱礎(chǔ)。(采自Google earth)上角科林斯柱頭由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收藏,筆者攝于來華展出。

下:大量科林斯式柱頭、石柱被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搬去顛倒做房柱子。(采自網(wǎng)絡(luò))

19 世紀以來,西方探險家、考古學(xué)家,以至旅行家、收藏家,在巴克特里亞發(fā)現(xiàn)了多處公元前3 世紀至公元后1—2 世紀的希臘化城市。1922 年,阿富汗的王室將阿富汗考古權(quán)交給法國壟斷,法國于是成立了法國駐阿富汗考古代表團(Délégation archéologique fran?aise en Afghanistan,簡稱DAFA),DAFA在那里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了多座巴克特里亞時期的城市。蘇聯(lián)在加盟的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也做了多處發(fā)掘,發(fā)現(xiàn)多處公元前3—2 世紀以后的城市。譬如在烏茲別克的蘇爾汗河谷下游的鐵爾梅茲市附近,就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古城,中國后來把那里譯作“怛蜜”,唐朝時玄奘就曾路過這里,留下了記錄。蘇聯(lián)學(xué)者認為,這座古城是希臘—巴克特里亞國王德米特里烏斯(Demtrius)建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意見很有道理,“怛蜜”即德米特里烏斯的漢譯。

在興都庫什山東部有一條科克查河,北流匯入阿姆河上游噴赤河。1961 年,阿富汗國王查希爾到科克查河入噴赤河的河口處行獵,無意間發(fā)現(xiàn)這里有古代建筑遺跡。后來DAFA 就開始在那里發(fā)掘,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規(guī)模很大的希臘化城市,城中如同希臘本土城市一樣有神廟、有劇場、有宮殿、有圖書館,等等,還有造幣廠,打造巴克特里亞君主的錢幣。這處遺址稱為艾哈農(nóng)(Ay Khanum,或譯阿依哈努姆),有學(xué)者認為,艾哈農(nóng)城是巴克特里亞的第三代王尤提德默斯(Euthydemus)建的,但目前證據(jù)不多,尚難確定。

巴克特里亞面對的政治形勢相當(dāng)復(fù)雜:一方面,國家原來的宗主國塞琉古王國,絕不允許這些地方獨立,自然要來軍事干涉。公元前206 年,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從敘利亞出發(fā),率兵遠征安息和巴克特里亞。安息王已經(jīng)被迫出逃,巴克特里亞的大片土地被攻占,大軍甚至已經(jīng)包圍了巴克特里亞的都城巴克特拉。但是尤提德默斯堅守城池長達兩年,安條克勞師遠征,終于堅持不住。兩軍談判,達成協(xié)議:塞琉古承認安息和巴克特里亞的自治;但兩國要承認塞琉古的宗主權(quán),繳納貢賦;巴克特里亞承擔(dān)防止北部邊界被游牧的斯基泰入侵的任務(wù);尤提德默斯贈給安條克一批大象,安條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尤提德默斯的兒子德米特里烏斯。

不過安條克回師后不久,就面臨了羅馬的崛起。羅馬迅速向東擴張,最終打敗了安條克,巴克特里亞和安息向塞琉古王國納貢一事也就不了了之,兩國獲得了徹底的獨立。

另一方面,王國內(nèi)部并不統(tǒng)一,有勢力的希臘貴族時時有覬覦王位之心。事實上,尤提德默斯的王位就是推翻狄奧多特斯家族的統(tǒng)治而得來的。除此之外,巴克特里亞的西鄰安息王國雖然是屬于共同造反起家,而且在抵御塞琉古鎮(zhèn)壓的斗爭中還起了擋箭的作用,但二者很難同盟。因為安息王國統(tǒng)治集團雖然高調(diào)標榜“愛希臘”,卻并不是希臘人,而是北方游牧民族,保留了相當(dāng)多的游牧習(xí)性,難于合作。但是巴克特里亞的統(tǒng)治者仍然希望擴大自己的勢力。在西方,他們趁安息被塞琉古削弱,占據(jù)了安息人入侵帕提亞之前的棲息地—以木鹿(Merv,今土庫曼斯坦首都馬雷)為中心的綠洲。在東方卻因為是帕米爾高山,難于逾越,于是他們眼光放到了南方。

公元前200 年,被認為是創(chuàng)建了艾哈農(nóng)城市的尤提德默斯的兒子德米特里烏斯一世繼位。這是一位野心很大的國王,眼光瞄向了興都庫什的南麓。此時孔雀王朝也正面臨崩潰,無力抵御希臘人的南下。這樣德米特里烏斯很快把從喀布爾到坎大哈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那是旃陀羅笈多從塞琉古王國手里爭來的。德米特里烏斯的勢力越過印度河,一直達到了恒河流域。德米特里烏斯在印度樂不思歸,做起印度國王。不但在印度做王,甚至連打造錢幣,頭像也有了變化,戴上了一頂象頭帽盔。從此,印度人的王朝變成了希臘—印度王朝[20]。

德米特里烏斯一去不歸,只有他的諸子留守山北。于是巴克特里亞的又一權(quán)勢將領(lǐng)尤克拉底德斯崛起,公元前174 年,尤克拉底德斯推翻了尤提德默斯家族的王位。德米特里烏斯聞訊,即速返回,兩軍展開爭戰(zhàn),尤克拉底德斯經(jīng)過多年戰(zhàn)爭,終于打敗了南方,獨占了巴克特里亞。此時,在興都庫什山兩側(cè),實際上形成了兩個希臘人國家:一個是南方的希臘—印度國家,一個北方的希臘—巴克特里亞國家。兩個國家雖有共同的淵源,卻已是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其文化也逐漸分道揚鑣。到希臘—印度王國極盛時,米南德國王錢幣背面,甚至已經(jīng)使用了印度的佉盧文字,而將希臘文移到了錢幣正面,成為二體錢幣。

北方尤克拉底德斯在位時打造的錢幣,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朝數(shù)量最大,流傳最廣的錢幣,品種也非常之多?,F(xiàn)在所見的有金幣,也有銀幣,在西方錢幣拍賣會上常可見到,在論述中亞的著作中也??梢姴鍒D。其正面典型的標準形像,是頭戴一種盔形帽,背面是所謂“雙子星”的騎馬像(另有數(shù)種,不如其廣泛)。由于數(shù)量大,后來的希臘—印度王朝統(tǒng)治者也常仿效。不過尤克拉底德斯的王朝歷時并不長久。尤克拉底德斯本人在戰(zhàn)勝德米特里烏斯的凱旋中被兒子阿波羅多特斯殺掉,兒子們中間又互相爭殺,最后由赫里奧克勒斯爭得王位,實際上成為希臘—巴克特里亞的末代君主。

上:德米特里烏斯一世4 德拉克馬銀幣(采自《亞歷山大大帝與印度—希臘君主們的錢幣肖像》)

下:米南德一世4 德拉克馬二體銀幣(采自《亞洲十字路口》)

注釋:

[1]瑣羅亞斯德教,中國典籍稱為祆(xiān)教。[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釋祆:“本無此字,胡人謂神明曰天,語轉(zhuǎn)呼天為祆,前賢隨音書出此字,從示從天以別之。”民間俗稱拜火教?,嵙_亞斯德,中國學(xué)者龔方震譯為蘇魯支,見《祆教史》,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1998 年?,嵙_亞斯德的出生時間、地點,歷史爭議極大,各種觀點也相去極遠。龔方震認為大體應(yīng)以出生在公元前1000左右為是(相當(dāng)中國西周初年)。他起初的主要活動地區(qū)是在巴克特里亞,應(yīng)無大問題。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的名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查拉圖斯特拉”即是出于德文的又一異譯。

[2]所謂“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并不能理解為中國式的帝國,也不能理解為歐洲近代式的帝國,甚至也不能理解為羅馬式帝國。它的君主不能依中國式的稱呼稱為“皇帝”。實際上,通常仍譯為“國王”?!暗蹏笔菤v史學(xué)家根據(jù)它的統(tǒng)治地域和統(tǒng)治形式給予的稱呼。

[3]節(jié)自李鐵匠《古代伊朗史料選輯》“貝希斯敦銘文”第一欄12-17、17-20。引文中黑體字是筆者加改,以使本文主題醒目,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2。

[4]波斯帝國的領(lǐng)地,自民國以來,不同的譯者有不同的譯名,且為后來者按各自方式使用。有稱為地區(qū)者,有稱為行省者,有稱為太守領(lǐng)地者,又有稱為郡者;依此不同,首長就有太守、郡守、總督等不同的名稱,實則為一。

[5]埃烏波亞,Euboea,今希臘埃維亞島。塔蘭特只是當(dāng)時希臘和中東地區(qū)通用的量名,其具體標準各地、各時有所不同。西亞塔蘭特約當(dāng)30.3 千克;希臘塔蘭特約當(dāng)26 千克。見《古代伊朗史料選輯》附錄。

[6]王以鑄譯,希羅多德《歷史》第三卷,(89)(92)段。商務(wù)印書館,1959 年版。

[7]李鐵匠譯:《古代伊朗史料選輯》“波斯波利斯國庫銘文”。按李譯書附錄,1卡爾沙=84克,1西克勒=8.4克。

[8]配圖采自Errington &Cribb:The Crossroads of Asia(亞洲十字路口):The Ancient India and Iran Trust。

[9]大流士三世并不是大流士的孫子,也不是大流士后第三個國王。由于翻譯習(xí)慣的關(guān)系,西方歷史上的某世某世,與本人世系無關(guān),大致是表示使用同一名字的第某位而已。

[10]《古代伊朗史料選輯》,“亞歷山大帝國的興亡”。

[11]尼克,希臘有雙翅的勝利女神,希臘文的拉丁轉(zhuǎn)寫是Nike,仍應(yīng)讀作“尼克”。考慮到神話人物的性別,有的譯者寫成尼姬。美國運動品牌NIKE 正是取義于勝利。但Nike 商品進入中國后,通常被按英語發(fā)音譯成“耐克”,以至有錢幣愛好者將希臘式錢幣上的女神也稱為“耐克”或“奈克”,易造成歧義或誤解。

[12]即今巴基斯坦。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各自獨立建國是1947 年的事。

[13]旃陀羅笈多稱王的時間,印度本身沒有明確記載,希臘和后世著作中又出入甚大。此處取[印度]馬宗達等人所著《高級印度史》(商務(wù)印書館,1986 年)的論述。旃陀羅笈多的王朝主要在印度河以東的印度北部地區(qū),所以亞歷山大征印度,并沒有與旃陀羅笈多發(fā)生戰(zhàn)爭,相反,旃陀羅笈多與希臘人保持了比較好的關(guān)系。

[14]按希羅多德的記述,帕提亞人和花拉子模、索格亞那等(包括赫卡尼亞)共繳納300 塔蘭特白銀。

[15]入侵者也非一部,而是包括了幾個不同的游牧民族分支,希臘、羅馬史家稱其為斯基泰人(Scythians),波斯文獻稱他們?yōu)槿ǎ⊿aka),中國文獻則稱為塞種或塞人。斯基泰人是一個復(fù)雜的問題,本文盡量不涉及,以免旁枝過多。

[16]《古代伊朗史料選輯》,“安息帝國”。

[17]轉(zhuǎn)引自王三三、邵兆穎《帕提亞人的斯基泰淵源》,《世界歷史》2014 年第2 期。

[18][法]奧斯蒙德·波比拉赫奇《亞歷山大大帝與印度—希臘君主們的錢幣肖像》,《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8 年第3 期。

[19][美]W.M.麥高文《中亞古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20]西方史學(xué)界通常稱這一王朝為印度—希臘王朝。但是比照“希臘—巴克特里亞王朝”的辭例,同是以希臘人為統(tǒng)治集團,何以一個把希臘置前,而一個把印度置前?恐怕主要是英國成為印度的宗主,在研究歷史時不免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前面。筆者以為,這一時期的興都庫什南麓仍是屬于“希臘—印度”王朝,而后來逐漸變成了“貴霜—印度”王朝。

猜你喜歡
特里亞巴克波斯
雷沃阿波斯農(nóng)業(yè)裝備
第六章 對人的熱愛
雷沃阿波斯農(nóng)業(yè)裝備
雷沃阿波斯農(nóng)業(yè)裝備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對人的熱愛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頭犬
巴克的掌控
雷沃阿波斯農(nóng)業(yè)裝備
基于龐特里亞金極小值原理的多運載體有限時間編隊控制
巍山| 林口县| 建始县| 菏泽市| 西城区| 蓝山县| 稷山县| 义乌市| 余庆县| 铜山县| 原阳县| 柞水县| 张家口市| 大渡口区| 鲜城| 囊谦县| 怀安县| 庄河市| 玛多县| 二手房| 临夏市| 阳山县| 汝城县| 乳山市| 长子县| 灵川县| 手游| 高唐县| 托里县| 寿光市| 平顺县| 桂阳县| 新竹市| 深泽县| 崇明县| 琼海市| 贡觉县| 邻水| 孟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