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紅
理解詞句是古詩文閱讀的必考內(nèi)容。詞語重點考查實詞、虛詞,對實詞的考查牽涉到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虛詞主要考查用法。理解句子多考查以下幾個方面:①句子的含意;②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③句子的作用。
題型主要有:詞語:①選擇題:選出加點詞意思相同(不同)的項;②解釋加點的詞語;③選出加點詞解釋正確(不正確)的項;④賞析某個詞語的表達效果。
句子:①翻譯句子;②賞析句子;③理解句子。
詞語
考點一:一詞多義
(2019·河南)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不求聞達于諸侯 隔篁竹,聞水聲
B.以傷先帝之明 明滅可見
C.兵甲已足 不足為外人道也
D.陛下亦宜自謀 肉食者謀之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平時的學習中,考生一定要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作好積累。解答此類問題,要明確句意,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不同,聞:出名/聞:聽到;B.不同,明:英明/明:明亮;C.不同,足:充足/足:值得;D.相同,均為“謀劃”的意思。
參考答案
D
考點二:詞類活用、通假字
(2019·山東日照)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雜然相許 許:贊同
B.子孫荷擔者三夫 荷:肩負、扛
C.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條等編織的器具
D.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官職常識等??忌鶕?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C有誤,句意: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名詞活用作動詞,用箕畚裝石土。
參考答案
C
考點三:詞語的表達效果
(2019·江蘇淮安)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本詩首句寫“楊花”和“子規(guī)”,有哪些作用?
【解析】
分析詞語的表達效果可從內(nèi)容、結構、表現(xiàn)手法、主旨等方面加以分析。
參考答案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首句寫景兼點明時令,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憂愁的氣氛,又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融情入景,表達詩人的關切和同情,既點明題目,又為下面二句抒情作鋪墊。
句子
考點一:翻譯句子
(2019·吉林長春)
關中書院學程①(節(jié)選)
〔清〕李 颙
每晚初更,燈下閱《資治通鑒綱目》。閱訖②,仍靜坐,默檢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茍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長跽③,痛自責罰。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無差,言行無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幾善,有則便是“日新”,無則便是“虛度”。昔有一士自課⑤,每日必力行數(shù)善,或是日無善可行,晚即自慟曰:“今日又空過了一日。”吾人茍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摘編自《中國歷代書院學記》商務印書館)
【注釋】①“關中書院學程”是由書院主講李颙制定的,對書院學者每日學習、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確規(guī)定的準則。②訖:終止、完畢。③跽:長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點。⑤課:督促。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解析】
重點詞“茍”“患”“及”的翻譯。
參考答案
我只要像這樣,就不用擔心我的品性不能達到古人那樣。
考點二:理解、賞析句子
(2019·貴州銅仁)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請對頸聯(lián)“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作賞析。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詩句的理解賞析,可以從比喻修辭的角度分析含義,也可以從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句富含的哲理去分析。
參考答案
表現(xiàn)了詩人身經(jīng)危難仍保持堅定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精神,告訴人們舊事物必將消逝,新事物必將發(fā)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
解答古詩文詞語理解類題目,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結合文段大意判斷詞語意義、用法及表達效果。
2.平時學習課內(nèi)古詩文,除了要牢固掌握重點實詞,還要熟悉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課外文言文牽涉到詞語理解的題目,考生首先要結合語境進行推斷,若實在理解不了,可聯(lián)想該詞語在課內(nèi)的意義、用法。
4.對詞語的表達效果,可從修辭、寫法、煉字等方面進行分析。
解答古詩文句子理解類的題目,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結合上下文理解句意,切記不可孤立地理解句子。
2.翻譯句子可以直譯,也可以意譯,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必須正確無誤。一般會將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設置為考查點。
3.賞析句子可從修辭、寫作手法、煉字、描寫方法等角度中選取一個或多個角度,分析其表達效果。答題時一般采用的格式是“修辭、寫作手法、煉字、描寫方法+寫出了什么+表達效果(有何作用)”。
4.理解句子可從內(nèi)容、結構、主旨等方面進行分析。
內(nèi)容方面,要分析句子在寫人、敘事、寫景等方面起到的作用;結構方面,要分析線索、過渡、鋪墊、伏筆等方面的作用;主旨方面,要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