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一個人報名參加3個月后舉行的半馬,這3個月里他會做什么?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一只候鳥3個月后必須遷徙到南方過冬,這段時間它在做什么呢?
答案是:不停地吃。
所有野生動物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去,都需要極佳的體能,但我們很少看到動物會有意識地鍛煉身體,為體能做儲備,候鳥就是一個好例子。大部分候鳥遷徙時都要不間斷地飛行成千上萬公里,其難度絕不亞于一場馬拉松,但沒人見到過候鳥在出發(fā)前先鍛煉一下,它們就知道不停地吃,似乎只要儲備足夠多的能量就行了。
另一個案例是那些需要冬眠的動物,比如狗熊。它們在冬天會找個山洞鉆進去睡上好幾個月,直到第二年開春再蘇醒。令人驚訝的是,狗熊們醒來后立刻就能活蹦亂跳地出洞覓食,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
如果一個人在床上躺3個月不動彈,肌肉肯定會大幅度萎縮,因為人類的肌肉是需要維持一定的刺激才能保持原樣的。太空站的宇航員之所以每天都要鍛煉身體,就是因為太空的失重環(huán)境不足以給肌肉足夠的刺激,如果不鍛煉的話,宇航員們回到地球后甚至連站都站不起來。
為什么動物不需要鍛煉呢?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問過,但直到最近才有科學家試圖去尋找答案。研究發(fā)現,冬眠之所以不會讓熊的肌肉萎縮,原因是熊的血液里存在某種因子,能夠讓肌肉細胞維持健康。曾經有人把小鼠的肌肉組織浸泡在熊血之中,發(fā)現如果用的是夏天的熊血,那么肌肉會持續(xù)萎縮,但如果用的是冬眠之中的熊血,肌肉的萎縮速度會減緩40%。這個結果說明冬眠中的熊會分泌某種化學物質,對肌肉有保護作用。
遷徙鳥類之所以不需要鍛煉,似乎也和基因有關。加拿大一位科學家曾經研究過一種名叫黃腰林鶯的北美候鳥,發(fā)現只要通過人為控制光照條件和溫度的辦法模仿季節(jié)變換,這種鳥的肌肉細胞內立刻會有上百個基因發(fā)生變化,為即將到來的長途奔襲做好準備。
人類肌肉沒有這種功能,因為我們的生活模式是不固定的,我們的肌肉需要時刻做好準備去應對不同的場景,沒法按照某種固定模式去生長。也許有人會問,那為什么我們的肌肉不干脆進化得永遠保持強壯呢?答案在于肌肉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奢侈品,維持肌肉健康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研究顯示,休息狀態(tài)的肌肉組織每天每公斤需要消耗15千卡的能量,運動狀態(tài)下的消耗更是會成倍增加??紤]到肌肉組織平均要占到一個人體重的40%左右,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有20%都是為了維持肌肉健康而被消耗掉的,這是一筆很大的開銷,自然選擇不會允許我們浪費寶貴的能源去養(yǎng)活一支強大的常備軍。
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類是無須擔心肌肉萎縮的,我們的祖先幾乎每天都要出門覓食,無論是捕獵還是采集都需要不停地運動。
現代社會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世界上出現了很多整天坐辦公室的人,他們的心跳和呼吸頻率長時間維持原樣,他們的肌肉根本得不到足夠多的刺激,這就導致他們的運動能力大幅度下降。這些人要想維持一定的運動能力,就必須人為地創(chuàng)造出某些場景,強迫自己動起來,這種場景被我們稱為“鍛煉身體”。
換句話說,體育運動的目的就是讓現代人用最少的時間高效率地滿足我們的動物本能,讓我們這些靠腦子吃飯的人可以相對健康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