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本紀錄片導(dǎo)演竹內(nèi)亮在南京生活7年了,他覺得自己拍攝的紀錄片《南京抗疫現(xiàn)場》不過是疫情下南京市民的普通生活:空蕩的街道、用塑料膜隔開司機和乘客的網(wǎng)約車、在家上網(wǎng)課的孩子、進入公共場所必須先測量體溫、無接觸取餐……片子被推薦至雅虎網(wǎng)首頁后,很快,日本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等紛紛轉(zhuǎn)播,且被網(wǎng)友翻譯成英文、韓文、西班牙文等13國語言,在世界范圍傳播。竹內(nèi)亮知道,國與國在制度與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措施不能照搬,有時候互相之間的理解也有局限。他希望通過他的視頻,讓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至少能耐下心來,嘗試相互了解。
我沒想到《南京抗疫現(xiàn)場》會引發(fā)那么多關(guān)注,我只是拍了身邊的生活而已。
我想,它在日本反響強烈,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人不知道中國的防疫措施這么嚴格。另一方面,這個短片給他們很真實的感受。雖然日本各大電視臺在中國都有辦公室,但那些職工都是日本總部派來的,不太了解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我在中國生活了7年,孩子在中國上學(xué),公司也在中國,我拍出來的東西是地道的、接地氣的。我不喜歡擺拍,所以我的鏡頭沒那么漂亮。
我們公司一共25人。所有人都參與這次策劃。我開車上班,知道路上的樣子,員工坐地鐵上班,知道地鐵里的防護措施。開會時,我們將各自的生活分享出來,一起選定內(nèi)容。最后,我和攝影師、助理三個人外出拍攝。
之所以拍這部短片,是因為2月份,日本疫情越來越嚴重,日本人卻沒什么危機感,也沒什么防疫措施。2月20日,我同事在東京澀谷街頭采訪,很多人都沒戴口罩。日本年輕人普遍認為新冠肺炎死亡率不高,只有2%,不會有太大影響。他們不知道,這2%背后,是4萬名醫(yī)護人員支援武漢、14億人限制了自己的生活。所以我非常著急,自己剪片子,想早一秒把它做出來。通過這部片子,日本人重新認識了病毒。他們當中90%都感到驚訝,覺得應(yīng)該向中國學(xué)習(xí)。當然也有人說,這些做法太極端,日本不能做。
我個人不喜歡“抄作業(yè)”這種說法。我在英文版的結(jié)尾也說:“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政策,我們做這個視頻,不是想呼吁大家模仿南京的措施,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視頻能給大家一點啟發(fā),從而制定出適合地區(qū)情況的、更好的措施?!?/p>
最近,日本年輕人比以往更重視疫情了,但依然有很多人覺得無所謂,還敢去演唱會。我很難理解。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身邊還沒有人感染,所以依然把疫情當作別人的事。也有日本的鍵盤俠說,《南京抗疫現(xiàn)場》拍的東西都是假的,是在樣板間擺拍完成的??吹竭@樣的評論我笑了,他們的想象力超出我的想象。不過全世界都有鍵盤俠,所以無所謂。我已經(jīng)達到了目標的50%,至少給幾千萬日本人傳達了中國的現(xiàn)狀,剩下的50%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我的力量很小,也沒什么偉大信念。但面對這么大的困難,什么都不做會有不踏實的感覺。如果我有錢,做視頻還不如買很多口罩捐贈給全世界。但是我沒錢嘛,所以我就把自己的錢花在做視頻上,這是我擅長的。
疫情暴發(fā)前一兩個月,我定下2月初在日本的拍攝工作。讓我驚訝的是,抵達大阪時,機場沒有任何防疫措施,我很順利就進關(guān)了。2月中旬,我從日本回南京,小區(qū)的人告訴我要在家隔離,家人也要跟著我一起隔離。一開始我很不理解,我從疫情相對不嚴重的地方回到疫情相對嚴重的地方,為什么要隔離?我跟小區(qū)保安有小小的沖突。當時我覺得他們很過分,沒必要那么嚴格。后來南京新增感染者一直保持零增長,看到這個我意識到,隔離措施是對的。
隔離期間,我一直在工作。剪片子、接受采訪、做新的節(jié)目策劃。我們做了一系列與疫情有關(guān)的片子。其中一集,我們號召大家拍攝身邊特別的防疫措施。幾十位網(wǎng)友發(fā)來視頻,看到這些素材,我很感動。中國的疫情慢慢緩和,果然是14億人一起忍耐、團結(jié)、共同努力的成果。
疫情對我們公司影響挺大的。所有贊助商的項目都取消了。這當中有不少幾十萬金額的項目,對我們來說,這真是很大的損失。但另一方面,因為這次疫情,我們知名度提高了很多,一些項目找過來,希望將來合作,但這也只能等到疫情結(jié)束之后了。
3月8日,我的隔離期滿,南京新增感染者連續(xù)18天為零。那天天氣很好,我?guī)畠旱叫^(qū)樓下的公園玩,碰到不少跟我一樣,疫情以來第一次帶孩子出來玩的家長。雖然戴著口罩,但很多人認出我,說他們看過我的片子。我們剛搬到這個小區(qū)3個月,我女兒終于開始交新朋友了。我們在樓下玩了4小時。大家都感到很安全,孩子們玩得很開心。過去很普通的場景,現(xiàn)在這么寶貴。
在《南京抗疫現(xiàn)場》英文版結(jié)尾,我說,歐洲的朋友們不要歧視亞洲人,不要排斥戴口罩的人。之所以說這句話,是因為我妹妹當時在歐洲。疫情發(fā)生時,我跟她說,你一定要戴口罩。但她告訴我,她不敢戴,因為這會被當?shù)厝似缫暋N艺娴牟荒芾斫膺@件事。我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了解。2010年,我和NHK(日本廣播協(xié)會)合作,來中國拍攝以長江為主題的紀錄片。當時,很多中國人問我,高倉健現(xiàn)在好不好、山口百惠怎么樣了,也有人看到我就說“小日本來了”。那已經(jīng)是2010年了,高倉健早就老了,山口百惠也早就退出演藝界了,“小日本”的稱呼也讓我有些尷尬。我當時就想,要把現(xiàn)在日本的樣子傳達給中國人。
2013年,我定居南京。很多日本朋友問我:“你住在南京啊,沒事兒嗎?沒有被人欺負?”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因為歷史問題欺負我的人。不光南京人,網(wǎng)友們都對我很好。
2015年,我們開始做《我住》。拍攝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目的就是促成互相了解。互相了解之后還是不喜歡對方,這也OK,但至少應(yīng)該先了解一下。這次很多媒體采訪我,也有媒體說我們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千萬別這樣說,我只是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我喜歡拍紀錄片,我覺得這非常有意思,還能賺錢,不是挺好的嘛,我并沒有要扛起什么大梁。
(摘自微信公眾號“貴圈”)
【觀點引路·理解和溝通】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各國文化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很多方面又是共通的,只有溝通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更好地交流。日本導(dǎo)演竹內(nèi)亮定居南京,體驗了南京的戰(zhàn)“疫”措施,就想到用自己拍紀錄片的能力,記錄下一切,促成中日的相互了解。這一拍就無心插柳,甚至讓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也了解到南京及中國的防疫措施。用竹內(nèi)亮的話來說,這“非常有意思,還能賺錢,挺好的”。
【適用話題】外國人看中國 文化交流 眼見為實 尊重 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