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靜
一直以來,小學作文指導都是建立在經(jīng)驗上,教師試圖將自己的感悟、體會,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將這些所謂的“獨家技藝”應用到作文中。事實上,對于小學生而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親歷與體驗,如何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童年生活,帶領學生對話童心,從真實的童年生活體驗中嘗試表達,讓童年生活成為寫作的鮮活素材。
一、回歸學生的童年真實,讓表達更適切
小學作文教學要基于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用真情表達自己的童年。在低年級寫話教學中,要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在中年級寫作指導中,要讓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在高年級寫作指導中,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要“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等。
顯然,將教師的經(jīng)驗作為指導方法,偏離了學生的童心表達,偏離了學生的真實體驗。中低段學生充滿了想象,而童年生活豐富了學生的想象世界。所以,在作文指導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與自由,讓學生根據(jù)想象描繪多彩的童真世界。
如“秋風在楓葉的耳邊,講了一個笑話,逗得楓葉的臉都笑紅了?!薄跋奶炖铮鸺t的太陽好像跟我們有仇,將整個世界變成了大烤箱,我都快被烤熟了?!边@些充滿童趣、童真、自由而舒展的語言,正是小學生對現(xiàn)實世界的豐富想象。
同時,愛玩是中低段學生的共性心理特征,也是童年快樂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學生心目中,童年最生動的記憶,都與玩有關。如走進大自然,摸魚、玩水、爬樹、捏泥巴、抓蟲子等童年活動,既讓學生的生活充滿了快樂,更成為他們作文中最豐富和取之不盡的素材。
在作文指導時,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下來。某學生與姐姐在夜里行走,寫道:
突然,走著走著,我發(fā)現(xiàn)姐姐不見了!在路邊黑黝黝的樹影和昏黃的路燈下,我孤零零一個人。我很緊張,越來越害怕,不敢往前走,轉過身,拼命地喊姐姐。突然,有人用力拍了我的后背,我嚇了一跳,原來是姐姐。我又氣又急,為什么要嚇我?姐姐笑著說,你還打嗝嗎?咦,好像不打嗝了!
小作者用生動的文字描寫夜行所遇,讓文章真實而飽滿。
二、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讓表達更豐富
只有建立在學生自我生命體驗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如實地表達所思、所想、所見、所聞。教師在作文指導中,要調動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與體驗,要鼓勵學生挖掘生命的感知,用平實的語言抒寫真實情感,打造個性語言。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每個生命對生活的體驗也各不相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活感知,指引學生創(chuàng)意表達。
如寫一件事,可以是親身經(jīng)歷,可以是親耳聆聽,只要學生能夠從真實感受出發(fā),進行“加工”,表達對生命獨特而豐富的創(chuàng)意想法。如父母講的童年故事、同學的特別經(jīng)歷、家鄉(xiāng)的傳說故事等,也可以構成學生生命體驗的重要素材。結合這些人或事,將自己的新奇感受寫出來。
在生活中,要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從生活體驗中去感知冷暖、情義,辨析善惡、美丑。如以“最美的身影”為主題,讓學生從生活中寫自己的親身體驗。有學生寫道:父親為女兒削蘋果,母親為兒子蓋被子。這些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jié),能讓學生的筆下流淌出濃濃的情愫。
有學生寫媽媽為自己蓋被子時說:夜很深了,房間的門,輕輕地打開,先開了一條縫,接著,又推開了一點。我瞇著眼,看到門口走來一個纖細的身影。微光下,她的周身泛著柔和的光暈。她躡手躡腳地,仿佛踏云而來。被子被她緩緩抓起,極其謹慎地,將被子拉高,又蓋在我的肩頭,掖了又掖。
三、立足童年的獨特視角,讓表達更盡情
童年是一個人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也是彰顯童心意趣,激發(fā)學生生命智慧的重要時段。在作文指導中,教師要激活學生的獨特思維,鼓勵學生去發(fā)問、質疑,探究,用自己的獨特體驗,詮釋童心世界。
在圣誕節(jié)前的一次作文指導課上,同學們對“到底有沒有圣誕老人”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教師以此為突破口,設置問題:每年的圣誕節(jié),你是否收到過禮物?收到禮物時的心情如何?同學們紛紛發(fā)言,描述自己收到的禮物。有學生想到,圣誕老人就是媽媽,因為禮物是媽媽準備的;有學生想到,圣誕老人代表美好的生活,因為有了父母的關愛與守護,我們才有夢一般的童年。從這些生活點滴中,學生能夠真切地理解“愛”。
事實上,生活中的一些細微情節(jié),往往需要用心去體會。有學生對于夏天喝的雪碧,用細膩的筆觸描寫獨特的體驗?!把┍痰谷氩AП?,晶瑩純澈。泛著泡沫的雪碧,仿佛是喜馬拉雅山峰上潔白的積雪融化而成。”從學生的比喻中,折射出敏銳的觀察力。
總之,教師要建構符合學生天性的寫作環(huán)境,讓學生從觀察、思考、想象中恰當表達內(nèi)心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