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睿思
2月15號,是老周擔(dān)任社區(qū)采購員的第8天。
疫情肆虐,社區(qū)被封鎖,漸漸多起來的鋼筋和鐵網(wǎng)一天天加重了社區(qū)上空的陰霾。手機上的新聞推送不斷更新這急速增長的確診人數(shù),觸目驚心。不時隱隱傳來爭執(zhí)的聲音,人們開始懷念上班上學(xué)的日子。
而老周戴著紅袖章的身影,在這灰陰的天氣中,顯得格外鮮亮。他歡快地在社區(qū)的邊邊角角跑動,紅袖章如同旗幟飛揚,又像鮮活的,充滿希望的血液,汩汩流過。
“老周老周!這里!三樓!生姜還有賣嗎?多少錢一斤?”
“老周!幫我家看一下五花肉!哎喲,我家孫子饞得不行!”
“老周老周……”
下午兩點,是老周出門執(zhí)勤的時間,每天這個時候,小區(qū)里就會響起此起彼伏的叫喊聲。每個窗戶后探出一顆腦袋,頂著亂糟糟的頭發(fā),花花綠綠的睡衣給社區(qū)增添了一點點奇奇怪怪的喜慶。
嘰嘰喳喳,大家拿出春運搶票的氣勢,為了讓樓下的老頭看過來,各顯神通。有小孩的人家更是抱出小孩,孩子便歇斯底里地大叫:
“周爺爺!周爺爺!”
一陣陣高分貝、高頻率尖叫包裹著已到古稀之年的老周。他忙不迭地應(yīng)和:
“生姜?有的!你要多少……好!五斤……我記下來?!?/p>
“五花肉得去看,看到了就多買一點。”
“都別急,太熱鬧了,哈哈哈……”
我站在陽臺邊,享受一個多月來難得少有的人氣。老周記完筆記就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騎著小電驢出去了,剩下的人就會在自家陽臺上待上幾分鐘,和鄰居們聊聊家常,有時還唱唱歌。大家都對老周贊不絕口,說他執(zhí)勤這幾天,有需要的一家沒落下,他叮囑人們少出門,自己會挨家挨戶送物資,沒買成的也不忘知會一聲,順便逗逗人家屋里的小貓、小狗、小孩子……
送去的生姜個個新鮮飽滿,老周還把這一個個大寶貝收拾在一個方方正正的紙盒子里,用沙土細細蓋上。(這樣保存時間更長一點)
五花肉裝在兩層塑料袋里,他笑瞇瞇地把它拴在樓上人家放下來的細繩上,系了又系。又指揮人家一點點把那塊“大元寶”拉上去:“你得到這邊來,哎,對!可別掛到人家曬的被單……左邊左邊!”
直到“大元寶”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抵達“西天”,他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之后還要幫人問物價,給小貓一點吃的……忙前忙后忙完了,他就哼著小曲溜達回家。自己給自己消毒,倒杯水,戴上眼鏡,拿起二胡,瞇著眼睛拉起《二泉映月》。
小區(qū)在這荒腔走板的二胡聲中,有一點點不再那么沉悶了。
往日常聚在一起擇菜嘮嗑的老太婆們,開始喜歡把菜折騰到陽臺,幾個老姐妹又開始侃天侃地。
有人帶著孩子坐在窗邊,安詳?shù)貢裉?,講故事。
春天里的第一場大雪后,孩子們伸出紅紅的小手,捧起窗邊的積雪開心地拋到天上。
老周戴著他的紅袖章,熱心腸地跑前跑后忙。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區(qū)不再焦灼恐懼,取而代之的是這樣特別的祥和。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堅持隔離,是對社會的責(zé)任,在封閉的空間里依舊努力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是樂天的小市民們對社會的信心。
我們相信,這絕不是無望的寒冬,而是勝利的前奏。萬眾一心,還有什么困難是邁不過去的呢?
老周把頭一仰,就看到我了,他朝我一笑。雪白的頭發(fā)開始晃蕩。我趴在陽臺上也朝他一笑,揮了揮手。
這也是我們打招呼的第8天。
指導(dǎo)老師點評:文章視角獨特,圍繞老周的抗疫生活來寫,展示了普通百姓的點滴生活,表現(xiàn)了他們在疫情面前的樂觀開朗,守望相助,甘于奉獻的精神風(fēng)貌,體現(xiàn)了我中華兒女面對災(zāi)難的不屈斗志,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能始終屹立于世界東方的最寶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