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天
摘要:應用題是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綜合考察,在小學生的數學解題教學中對小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改過程中,怎樣才能提升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已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共同研討對象。因此,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有效解題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高年級;解題法
一、數學應用題解題教學問題分析
應用題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就目前來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應用題的審題過程中,常常忽略了應用題條件之間的關系,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不夠熟悉,在解答較為復雜的應用題時不知道如何開始,最終會出現錯誤的解題流程。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小學數學教師不應該拘泥于教材知識的講解,導致小學生面對應用題的學習失去信心,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甚至厭惡數學的學習。再有教師在授課時,不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將復雜化的應用題簡單化處理,通過畫圖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條件變得更加具體化,使學生對應用題的解題不夠靈活,過于對書本知識的依賴,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鍛煉。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法
應用數量關系解題法解答應用題
對于小學數學的應用題解題來說,應用題的題目中隱藏著豐富的數量關系,在進行應用題解題過程時,小學生們應該學會抓住應用題給出條件的重點,通過表面看本質,縷清應用題中已知條件的數量關系,將原本復雜的應用題提煉出簡單的數量關系運算,從而實現快速的解題。通常我們小學數學解題中最常用到的關系例如:
(1)時間速度=路程;
(2)數量單價=總價;
(3)效率時間=總量。在對應用題作出解答時,無非是清晰地分辨出題目的條件屬于哪種數量關系,并進行合理的變通,從而能夠快速地進行應用題解答。
例題:某個衣服制造廠采用以往的生產技術生產一套衣服要用到3.2米的布料,由于設備改良,現在生產一套衣服需要用到2.8米的布料。原來生產791套服裝的布料,現在可以做多少套?面對這道題,學生們應該先明確題目的數量關系,求出這批布的總量,然后再用總量來算出改進后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題方法如下:這批布總長度為3.2×791=2531.2(米),在設備改良后可以做2531.2÷2.8=904(套)。
三、應用條件關系解題法解答小學應用題
有些應用題的難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不僅限于數量關系的層面上,僅憑借數量關系很難理清題目的條件,這時需要采用條件關系進行應用題的解答。小學生在解答數學應用題時,需對應用題題目進行明確分析并做出判斷,這也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綜合知識水平和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對題目的條件進行綜合分析,理清應用題給出條件之間的關系,找出由于的條件,在有些應用題中,還會給出一些無用的條件來混淆學生們的解題思路,所以需要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列出題目中有價值的條件,并考慮各條件之間的關系,以及條件與問題之間存在哪些關系,從而實現快速的解答應用題。
例題:王師傅原計劃用5天時間生產1500個零件,但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王師傅比預期提前了2天完成這些零件的生產,提問王師傅每天實際生產的零件數量比原計劃多生產了多少個零件?由于這道應用題給出的條件比較多,而且條件都比較煩瑣,題目中給出了五個條件,其中有三個條件都屬于未知條件,需要學生們找出題目中各條件之間的關系,才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解題思路如下:
給出的已知條件有:
(1)原計劃5天;
(2)生產1500個零件。而未知條件有三個;
(1)原計劃每天生產的數量;
(2)實際上每天生產的數量;
(3)實際生產實際比原計劃生產時間提早2天。
問題:王師傅每天實際生產的零件數量比原計劃生產的數量多多少?
首先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時間效率=總量;實際效率一計劃效率=效率差。
在進行應用題的條件進行分析,生產的總量為1500個;原計劃的生產時間為5天,實際比計劃提早2天;可以求出實際的生產時間。有了總數和時間,可以求出生產效率,最后通過實際生產效率與計劃生產效率之間的差值,求出最終結果。首先求出計劃生產效率為1500+5=300(個/天),再求出實際生產效率為1500(5-2)=500(個厭),最后求出效率差值為500-300=200(個),王師傅每天實際生產的零件數比原計劃多生產200個。
四、應用畫圖解題法解答應用題
在小學生進行應用題解答時,有些應用題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所以,需要小學生們掌握畫圖解題法,能夠更直觀地看待問題并能及時做出解答。首先需要學生對題目熟讀2~3遍,理清應用題里面的主要內容和條件,并對給出的已知內容進行合理分析,然后利用畫圖的方式,解答應用題。
例題:小明和小剛兩位同學同時從距離88千米的兩地相對而行,在經過8個小時后,他們在離中點還差4千米的地方相遇了,已知小明比小剛的速度快,問小明和小剛每小時走了多少千米?面對這樣類型的應用題,相遇問題和追擊問題是比較常見的典型應用題。例如,在這道題進行解答時,學生光憑題干很難理解題目的條件關系,這時采用畫圖解題法能夠很快地解答應用題。
首先將小明和小剛簡化為常用的甲和乙,從圖中能夠快速的理解,甲和乙在8小時中各自行駛的距離,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4千米,這樣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88+2+4)÷8=6(千米)
乙:(88+2-4)÷8=5(千米)
五、結語
所以,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對學生在數學能力發(fā)展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對學生鞏固和應用數學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的解題方法,激發(fā)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從而,使小學生在數學應用題解答上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學生自身解答數學應用題的能力,對所學數學知識內容在生活中得以很好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