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月明
摘要: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發(fā)展,地鐵出現(xiàn)在更多城市更多人的周圍,地鐵除了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成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寧作為全國首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開通地鐵的城市,地鐵文化的傳播策略研究對傳播當?shù)厣贁?shù)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其他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地鐵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文章以拉斯韋爾的5W理論作為理論基礎,通過實地調研,對南寧地鐵文化的傳播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切實可行的發(fā)展策略。
關鍵詞:媒介 地鐵文化 文化傳播
作為傳播媒介的地鐵:在文化傳播上的影響力
截至2019年12月10日,中國大陸建成投運地鐵的城市已達37個。地鐵除了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還是進行城市文化傳播和城市形象塑造的絕佳之地。
首先,地鐵建在城市的地下,對比地面上的交通環(huán)境,其空間相對封閉,受到外界的干擾較小;其次,地鐵傳播文化的時效性強、人流量大,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 在地鐵媒介文化與城市形象角度,喬英久在《科教導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利用地鐵媒介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策略”的文章,她認為,地鐵的媒介包括:地鐵本身的媒介效應、地鐵場所的媒介效應及地鐵媒介的媒介特點。地鐵媒介的效應使之成為政府可以了解并及時把握輿情的一個新的渠道,同時也是進行城市文化傳播的絕佳場所。筆者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南寧地鐵站里的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接受調查的108人中,94.7%的受訪者認為,地鐵的最主要功能是作為一種緩解交通壓力、方便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25.6%的受訪者對地鐵具有的文化功能表示了解,可以充當城市文化傳播的大眾媒體;而在被問到在等候地鐵時是否會主動看地鐵廣告、移動電視等時,有68.1%的受訪者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有96%的受訪者認為地鐵城市文化傳播對城市形象有影響。由此可見,即使人們對地鐵作為城市文化傳播的一種媒介概念較為模糊,但是都有意無意地接觸到了地鐵城市文化的傳播內容,并且對地鐵形象的作用予以肯定。
作為媒介的南寧地鐵在城市文化傳播上的實踐
2016年12月28日,南寧地鐵1號線全線開通運營,這是南寧市首條建成通車的地鐵線路,也是全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第一條開通試運營的地鐵線路。運行于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的南寧地鐵,獨具壯鄉(xiāng)特色,在城市文化傳播及形象影響上,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從建筑設計來看,作為全國首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開通地鐵的城市,南寧地鐵凝聚著濃厚的壯鄉(xiāng)元素。1.南寧地鐵1號線車站內裝修設計概念方案為“青秀邕州”,出入口方案為“印射錦繡”,均采用壯錦元素,體現(xiàn)了廣西民族特色;2.南寧地鐵2號線則選擇了更具廣西民族特色的銅鼓作為裝修元素,無論是候車廳內的柱子還是頂部的天花,都能看到銅鼓的元素融入其中。銅鼓文化已經成為廣西民族特色的代表性符號,銅鼓是南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
從傳播方式來看,南寧地鐵在文化傳播及城市形象宣傳上做了許多嘗試。1.設置文化主題站。①“南湖·綠城清風站”——廉政主題車站。以“廉潔南寧你我同行”為導向和目標,通過對壯鄉(xiāng)廉潔文化與審美藝術的結合,弘揚八桂廉政文化,謳歌時代主旋律,使乘客在匆匆步履間,充分領略和感受廉潔文化的魅力。②會展中心站——“東博會主題車站”。南寧地鐵通過主題車站不僅可以展示東博會在推動中國—東盟合作方面的成就,還將掀起南寧的一場城市文化盛宴,把南寧地鐵打造成南寧城市文化的一張“新名片”。
從傳播渠道來看,南寧地鐵城市文化傳播渠道多樣。1.南寧地鐵“黨建聯(lián)盟”品牌全面啟動,與94個地鐵沿線的基層黨組織簽訂協(xié)議,實現(xiàn)企業(yè)黨建工作與社會基層治理互聯(lián)互動。2.建成黨建文化展示中心,成為全市乃至全區(qū)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黨建工作品牌。3.地鐵微電影《南寧速度》榮獲中宣部第三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二等獎。
設置文化主題列車。1.以“新南寧,老記憶”為主題的全包列車,通過站點背后的人文歷史,演繹該區(qū)域背后的故事,呈現(xiàn)出南寧豐厚的歷史文化,賦予整列包車文化價值,使乘客在搭乘地鐵時能夠深刻感受到南寧的魅力。2.“中國很贊”主題專列在南寧上線,恢宏大氣的色調充滿廣西本地特色和民族風的各種元素。
該專列主題主要采用三大色調,其中紅色代表深入每個國人內心的中國紅;藍色代表著海洋。廣西地處北部灣經濟區(qū),這里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qū),也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綠色代表廣西的綠水青山。廣西山清水秀名冠天下,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此外,車廂里還包含了南寧地標建筑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朱瑾花廳、代表壯族文化的銅鼓和繡球、海豚等元素,乘客一走進車廂,心中自然而然地升起滿滿的親切感。
南寧地鐵在城市文化傳播中的優(yōu)勢及存在的問題
南寧地鐵在城市文化傳播中的優(yōu)勢。1.南寧市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東盟”“綠城”“壯鄉(xiāng)”“民歌”等已經成為南寧品牌代表,南寧市的居住環(huán)境在全國首屈一指,特色美食、特色壯鄉(xiāng)文化獲得四方來客的青睞,為南寧地鐵文化傳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2.作為全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第一條開通試運營的地鐵,南寧地鐵文化的建設得到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以及大力支持;3.客流量大,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南寧地鐵2019年全年實現(xiàn)客運總量2.74億人次,日均客流量75.02萬人次,單日客流量多次突破百萬人次;列車運營正點率99.99%,運行圖兌現(xiàn)率100%。
南寧地鐵在城市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1.商業(yè)化濃重。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南寧地鐵的廣告比例上,商業(yè)廣告的比例占了百分之八十,公益廣告和文化廣告的比例較低。地鐵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地鐵文化建設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價值而忽略了社會價值。地鐵作為城市文化絕佳的傳播渠道,在追求經濟價值的同時,要重視其在文化價值上的巨大潛力,充分利用地鐵這個文化傳播渠道,宣傳城市文化和形象。
2.南寧作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第一座擁有地鐵的城市,雖然在建筑設計和宣傳上體現(xiàn)出了壯族的特色文化,但是城市文化傳播上涉及的多是分散的“點”,想到就做,沒有制訂系統(tǒng)的城市文化傳播方案,也沒有制定文化傳播策略,并沒有形成“面”來打造系列文化品牌。
3.互動性較弱。目前,南寧地鐵站內的文化傳播活動和形式呈單向傳播,多以圖片和視頻為主,缺乏效果評估與相應的反饋機制。
南寧地鐵的發(fā)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在地鐵文化傳播方面缺乏經驗,所以急需探求一條與廣西本地文化相適應的地鐵文化建設方案,力求在推動南寧城市形象傳播發(fā)展的同時,推動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傳播。
南寧地鐵城市文化傳播的策略探尋
重視地鐵文化性建設,達到商業(yè)性和文化性的平衡。商業(yè)化與文化性的平衡是人們期盼的,在進行地鐵文化建設的時候,商業(yè)性與文化性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地鐵的商業(yè)化是地鐵文化建設的基礎和根基,而地鐵的文化性則是地鐵文化建設的大趨勢,是城市文化傳播和城市形象建設的新的具有影響力的渠道。
完善地鐵設施,提高人文關懷。地鐵硬件設施反映出城市經濟發(fā)展和科技實力,硬件的維持和更新也反映出城市的活力和個性。完善的地鐵設施及人文關懷會讓人感到舒適,留下良好的印象,這不僅是對南寧地鐵的好印象,更是對一座城市的認識。畢竟地鐵是很多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的人最先接觸到的,也是最經常接觸的地方。
讓地鐵成為文明創(chuàng)建的新陣地,城市形象傳播的新窗口。要精準定位,認清地鐵文明建設在城市形象宣傳中承擔的重要責任,讓南寧地鐵成為文明示范的新窗口,文明傳播的新載體,文明熏陶的新陣地。要精心部署,推進地鐵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加強協(xié)調,加大宣傳,樹立品牌,讓文明地鐵創(chuàng)建活動走在前列。
將地鐵文化與城市文化相結合,打造新的品牌文化。南寧現(xiàn)有的城市宣傳手段主要是通過報刊、電視廣告等傳統(tǒng)媒體,新興媒體的利用有待加強,地鐵將成為南寧城市形象宣傳最有效的媒介之一。南寧作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應當充分利用地鐵優(yōu)勢進行城市文化傳播和城市形象宣傳,發(fā)揮“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節(jié)點城市的地理優(yōu)勢,宣傳城市形象,弘揚歷史文化,增強人民的文化認同感,發(fā)揮當?shù)貧v史文化的凝聚力,從而推動城市形象的發(fā)展。
每個城市都有歷史,都有故事,而地鐵,正好是一個巨大而有潛力的載體,讓乘客在耳濡目染中,感受這個城市的底蘊。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賈 寧,常曉月,陳 璐,賈婷婷,洪 浩:《地鐵,行走的城市脈絡——地鐵與城市形象傳播策略研究》,《廣告大觀(綜合版)》,2012(12)。
2.喬英久:《利用地鐵媒介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策略》,《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7(11)。
3.張建民,周建忠,曾鐵梅,陳傳茜:《地鐵出入口標志柱設計與城市形象研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4(31)。
4.張皛皛,孫冬琦,孟玲帆,張新亞,陳婧雯,鄭立坤:《地鐵特色化對城市形象建設的作用》,《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24)。
5.王利娟:《南京地鐵文化傳播的受眾分析》,《環(huán)球市場》,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