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編輯的話:同學們如果感覺功課越來越重,課外課程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費力,那一定要記得給自己備好貝多芬式的小字條哦!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酗酒成性的父親為了把貝多芬培育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強迫他長時間練習,有時甚至會在半夜把已經入睡的貝多芬拉起來練琴。
練琴時略微犯困,貝多芬就會遭到父親責打。因此貝多芬漸漸變得焦慮,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就算后來成名了,他也不能克服這種心理障礙。
貝多芬有個女鄰居,因為丈夫長期在外地工作,她要獨自撫養(yǎng)六個年幼的孩子。盡管每天要應付的事情非常多,她必須從早忙到晚,但她的臉上卻總是掛著淡淡的笑容,不見一絲狼狽。
一天,貝多芬路過女鄰居家的窗前,看到女鄰居家的窗戶開著,女鄰居正趴在窗戶下的桌上寫著什么,于是他好奇地湊過去看,只見字條上密密麻麻地寫著:“今天要做的事情如下:1.準備七份面包和牛奶;2.縫補窗簾;3.洗臟衣服;4.給兩個兒子準備郊游要帶的東西;5.瑪麗的裙子被樹枝劃破了,得給她補上一朵花……”
一張小小的字條上竟然列著20多條需要做的事情,貝多芬忍不住問:“要做的事情這么多,難道你不會焦慮嗎?”女鄰居笑著說:“我喜歡把要做的事情都寫出來,然后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完成一件就劃去一件,這樣就不會慌亂,而且心中會有一種成就感。偶爾我還可以抽出一點兒時間曬曬太陽,喝一杯咖啡,因此自然不會焦慮??!”
由此,貝多芬懂得了管理時間的重要性,于是他養(yǎng)成了一種好習慣,那就是每天都把要做的事情寫到紙條上,按照輕重緩急分別處理。這樣一來,不管事情多么雜亂,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會慌亂。這個方法讓貝多芬成了管理時間的達人,從此創(chuàng)作出了更多輝煌的作品。
(編輯 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