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星子
《武林外傳》十級學者一定記得,在小小的七俠鎮(zhèn),同??蜅T浽庥鲞^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怡紅樓,與后來十八里鋪吉慶街開的清樓不一樣,怡紅樓就開在同??蜅γ?,一副與同福客棧打擂臺的決絕姿態(tài)。
一開始,怡紅樓確實憑借著開業(yè)大酬賓、出色的裝潢服務與豐富美味的新鮮菜品把同福客棧的客源都搶走了,但最終還是落得一個破產倒閉的下場,究其原因就是不正當競爭。他們出手十分大方,從送百年老酒到送銀子、送丫鬟,門庭若市不假,但客人們“到最后就是明搶”了,怡紅樓整個店都被人給搬空了,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同??蜅D涿畹卦诟偁幹袆俪?,佟掌柜得意大笑:“還是我經營有方,天下無雙?!?/p>
雖然這只是喜劇的夸張?zhí)摌嫞徽敻偁幋_實早已有之,且害人害己。
中國古代市場大致經歷了從草市到官市、從自發(fā)形成到官府介入管理的過程,有市場的地方就必然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正當競爭。
宋朝是古代商業(yè)繁榮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商人們?yōu)榱双@取利潤,使用了各種手段。除了一些通過改善服務招徠客人的積極競爭外,此時的不正當競爭屢見不鮮,假冒的山寨商品也隨之出現(xiàn)了。對于不法商家來說,山寨可以讓他們以極低的成本獲取高額的利潤,可對于被山寨的正經商家來說,生意減少不說,更重要的是侵害了他們的信譽和名聲。
如今的人們想了各種招數(shù)防偽,充滿智慧的古人也會。北宋時期東京城里的做靴者為了防偽,會在靴子里悄悄夾上一張小字條,注明制造者等信息。《醒世恒言》中《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的故事就是由此展開。
宣和年間,有人假扮二郎神招搖撞騙,被官府“打假”,逃跑時不慎遺落了一只皮靴。緝捕使臣王觀察掌握了這個關鍵性證據,并從靴中的藍布襯里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宣和三年三月五日鋪戶任一郎造”。王觀察由此順藤摸瓜,抓到了假扮二郎神的人??磥磉@小小的紙條不僅有打擊山寨商品不正當競爭的功能,還能幫助破案。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與正品在同一個城市里容易被發(fā)現(xiàn),那就換一個他們鞭長莫及的地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里就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末,有個叫沈經武的無賴在上海登廣告,冒用了京師同仁堂的字號開藥店。京師同仁堂在當時可是響當當?shù)拿?,一時間上海人民“慕名而來”,沈經武也大賺了一筆。后來京師同仁堂曉得了這回事兒,便派伙計前去上海,準備打官司控訴沈經武冒用自家招牌進行不正當競爭,沒想到沈經武卻提前涂改了招牌毀滅證據。此事最終不了了之,京師同仁堂有苦說不出。
除了假冒商品外,偽劣商品更是讓消費者深惡痛絕。什么銀器摻上銅,米中加點水,食鹽雜著灰,漆里和著油……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奸商們做不到的。
柳宗元有一篇名為《鞭賈》的文章,一語雙關地對高價販賣劣質馬鞭的商人進行了批判鞭策,同時也提醒人們價高不代表商品質量好,高價購買了偽劣商品還顯擺,暴露的可就是自己的雙商問題了。
《唐律》對偽劣商品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進行了“行濫”和“短窄”的界定?!安焕沃^之行,不真謂之濫,即造橫刀及箭鏃用柔鐵亦為濫。”對此,唐代官府特意頒布法律,不同時期有嚴有松,但都是為了打擊這些偽劣產品。比如,“諸造器用之物及絹布之屬,有行濫、短窄而賣者,各杖六十”。
官員利用手中特權經商實際上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漢代董仲舒就曾認為官僚、貴族憑借自己的勢力經商“和小民爭利”是導致社會危機的嚴重問題。盡管歷代都采取了各種措施,但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官員們還是愿意鋌而走險。
北宋初期,太祖趙匡胤制定了嚴格的法律,禁止官員經商,“違者論如律”,以“塞濁亂之源”。即便如此,宰相趙普仍“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廣第宅,營邸店,奪民利”,最終被人揭發(fā)舉報,趙匡胤借此緣由,下令將他交御史府問罪,并罷免了他的宰相職務。
宋太宗時期被懲罰的官員也不在少數(shù),如京東轉運使和峴“以官船載私貨販易窺禮”,被削籍,配隸汝州;監(jiān)察御史張白“假貸官錢居糴粟麥以射利”,被處以死刑,并棄尸體于鬧市街頭……可見律法之嚴。
從歷代政府采取各種手段規(guī)范市場行為來看,盡管重農抑商在古代社會是主流,但打擊商業(yè)上的不正當競爭是所有政府的共識,畢竟誰也不想因為市場失序而引起社會動蕩不是?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