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峰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jīng)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傳染病很容易擴散和傳播,造成疾病的流行,成為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
從人類出現(xiàn)的時候,傳染病就已經(jīng)開始有了,并且只要有人類存在,傳染病就會一直存在,也有可能將來人類不在了,傳染病的病原體仍然存在。
我國目前有38種傳染病實現(xiàn)網(wǎng)絡直報,分為甲、乙、丙三類。最危險的甲類傳染病目前有鼠疫和霍亂。甲類傳染病就是病原菌很容易在人群中傳播和擴散,還能導致很高的死亡率,引起重大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造成公眾恐慌和社會動亂。乙類傳染病相對不那么要命,致死率和患病率稍低。我國的乙類傳染病現(xiàn)有25種,包括肺炭疽、禽流感等,還有2003年的SARS和現(xiàn)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待新冠肺炎,我們目前采取的是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包括幾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鼠疫、霍亂、傷寒等是細菌引起的,流感、狂犬病、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導致的,還有一些傳染病是真菌性的,或者是一些像朊病毒這類非生命形式的病原體引起的。
為了生存和繁衍,這類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須具備可傳染的性質(zhì),每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傳播方式。例如通過呼吸系統(tǒng),某些細菌或病毒可以粘附到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層,刺激神經(jīng)反射而引起咳嗽或打噴嚏等癥狀,借此重回空氣等待下一個宿主并侵入。也有部分微生物引起消化系統(tǒng)異常,比如腹瀉或嘔吐,并隨著排出物散布在各處。通過這些方式,復制的病原可以跟隨患者的活動大量散播。
空氣傳播
有些病原體在空氣中可以自由散布。當它的直徑小于或等于5微米時,能長時間浮游于空氣中,做長距離的移動??諝鈧鞑ブ饕韬粑到y(tǒng)感染,有時亦與飛沫傳播混稱。
飛沫傳播
一般認為直徑超過5微米的含水顆粒,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為1米)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水和食物傳播
常見于發(fā)展中國家衛(wèi)生系統(tǒng)尚未健全、教育宣傳不到位的情況下,未處理的廢水或受病原污染的物品,直接排放于環(huán)境中,可能污染飲水、食物或碰觸口、鼻黏膜的器具,以及如廁后不洗手直接進食,通過飲食過程導致食人者感染。主要病原可為病毒、細菌、寄生蟲,引起如霍亂、甲型肝炎、小兒麻痹、輪狀病毒感染等。
接觸傳播
經(jīng)由直接接觸而傳染的方式稱為接觸傳播,這類疾病除了直接觸摸患者,也可以通過與患者共用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器物,或是因接觸了患者在環(huán)境中留下的病原導致的間接傳播。因此,此類傳染病較常發(fā)生在學校、軍隊、車站、商場等物品易發(fā)生共用的公共場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腳、細菌感染的膿包癥、病毒在皮膚表面引起增生的疣。
垂直傳播
專指胎兒由母體傳染的疾病。通過此種方式感染胎兒的病原體,多是病毒和活動力強的小型微生物。它們可以經(jīng)由血液輸送,或是具備穿過組織或細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過胎盤在母子間傳播,例如艾滋病和乙型肝炎。
垂直傳播中細菌較罕見。
血液傳播
主要透過血液、傷口的感染方式,將疾病傳遞至另一人。常見于醫(yī)療使用注射器材、輸血失誤導致。
此外還有蟲媒傳播、人獸共患病等。有記載的人獸共患病約200種。主要由細菌、病毒和寄生蟲這三大病原微生物引起,例如布魯桿菌病、絳蟲病等。
一旦不幸被感染,人會出現(xiàn)各種癥狀,如強烈的腹瀉、疼痛、皮膚潰爛、發(fā)熱、紅腫、咳嗽、抽搐、頭疼、消瘦、出血,甚至發(fā)生精神錯亂,導致死亡。比如感染霍亂后,如果不及時治療,人一天可能腹瀉十幾次,引起嚴重脫水。同時,病人或感染者的糞便中帶有大量霍亂弧菌,這些人就成為傳染源,繼續(xù)傳染其他人。
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統(tǒng)稱流行過程三環(huán)節(jié)。只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共同存在,而且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聯(lián)合作用下,才能形成流行過程。如采取有效措施,切斷其中任一環(huán)節(jié),其流行過程即告終止。
阻斷傳播途徑是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戴口罩,不與帶菌者接觸,避免病原體侵入人體。所以,對于那些確診或疑似感染的人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采取完全隔離措施,防止他們作為源頭傳播到其他人身上。
其次,保護好易感人群。疫苗是其中最好的一項預防措施。疫苗接種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已經(jīng)無害化或減毒化處理的病原體接種到人體,讓人體產(chǎn)生一個相對較輕的炎癥反應,并產(chǎn)生抗體,而等人體再碰到真正的病原體時,抗體就能把病原體給抑制住。
微生物在自然界無處不在,通常情況下微生物和宿主是共生共存或互不侵犯的。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有專一性,一般一種病原菌只侵染一類物種,少數(shù)病原體發(fā)生變異后可以侵染多個物種。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是人類接觸到了大自然中的動物,在動物體內(nèi)活動的病原體也開始感染人了。由于新物種跟病原體原來沒有碰到過,可能毫無抵抗能力,就會染病、發(fā)病。
病原菌的傳播過程一般是先由動物傳染給人,人再傳染給其他人。最早發(fā)病的人是源頭,也稱為“0號病人”。從源頭開始,有一級傳播者、二級傳播者、三級傳播者,層層傳播出去。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最初的來源可能是蝙蝠。蝙蝠本身就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有一些是非常強的致病性病毒。目前發(fā)現(xiàn)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等最早都是在蝙蝠體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其他野生動物可以成為病毒的中間宿主或易感動物,這些動物再與人類密切接觸,就有可能再把病毒傳染給人,導致人類發(fā)病。
對人類來說,防治傳染病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野生動物。正是因為人去招惹了自然界,才引起了傳染病的發(fā)生。
因此,預防和遠離傳染病,請遠離野生動物,提高自身免疫力,積極主動注射疫苗。 (編輯 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