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俏
非遺小名片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兩天,寧海縣前童鎮(zhèn)都要舉行元宵行會。前童元宵行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源于明代。大家鳴鑼開道,銃聲炮聲震天,抬出鼓亭、抬閣,轉起秋千,看大戲,賞花燈。
非遺小貼士——前童元宵行會
2014年12月,前童元宵行會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一張熠熠閃光的文化“金名片”。2018年,我園《前童小匠》入選浙江省精品課程,被寧海縣教育局評為“前童小匠”特色學校。在前童小匠課程開展過程中,我們利用漆匠、木匠、剪紙匠等不同形式來表現行會。
走進非遺
1 行會小花童
童全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鎮(zhèn)里的習俗是,參加行會作為表演者的只能是上千位老中青幼四代童姓家族成員。每到元宵,各地的家族成員都要趕回來參加這個傳統儀式。幼兒園里有個童氏家族的孩子,正好是行會里的小花童,她每次化完妝,就坐在抬閣上。于是我們采訪了她。
問:你在上面要坐多久???
憶涵:大概要2個小時吧。
問:哪個是你???怎么都不像呢!
憶涵:因為我臉上化了妝呀!這個就是我。
問:這些衣服那么多層,好特別啊。
憶涵:這個叫戲服,戴在頭上的叫頭冠。
……
通過采訪,孩子們知道了行會小花童需要做的一些事,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個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憶涵。
2 參觀鼓亭館
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行會,認識鼓亭、抬閣、秋千,我們帶著孩子們走進古鎮(zhèn),走進鼓亭館。鼓亭館里有形式各異的鼓亭、抬閣、秋千,都用朱金木雕打造,工藝精良,每一件道具都有它的名稱,每個鼓亭都有它的內涵,這些鼓亭在行會中體現了“孝悌禮儀”的精神。通過觀察與提問的方式,孩子們進一步加深了理解。
幼:這個很多層,像房子一樣的是什么?
師:這個叫鼓亭。
幼:好神奇?。∧敲炊鄬?,怎么搭起來的呢?
幼:我來數一數,1、2、3、4……有7層呢!
師:是啊!木匠師傅可厲害了,他們不用釘子,鼓亭通過拼搭完成。
幼:鼓亭上好多花紋,跟我們剪紙鋪的作品一樣都是鏤空的。
師:你們想用剪紙的方法來剪一剪這些鼓亭、抬閣、秋千嗎?
幼:我想剪一個像花轎一樣的抬閣。
師:可以啊,想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剪。
走出了鼓亭館,孩子們議論紛紛……不時夸贊木匠、漆匠師傅的手藝,更為自己是前童人感到驕傲,并從中感受到藝術的神奇和工匠精神的魅力。
3 親子剪紙
對于前童元宵行會,孩子們每年都參與其中,不管是作為看客還是小花童……說起正月十四、十五的行會,孩子們總有說不完的話,可是更多的是對娛樂項目的關注,很少了解行會的意義、目的是什么。通過剪紙活動.孩子們了解到行會是前童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是前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前童人的驕傲,也需要一代代前童人去傳承。
回到幼兒園,我們制定親子活動方案,邀請爸爸媽媽們一起用剪紙的形式表現前童行會,共同制作的過程讓親子關系更親密。
4 親子攝影話行會
我們制定親子寒假計劃——開展《前童十四夜》攝影活動,在正月十四、十五的晚上,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走街串巷,拍攝行會游行照片,選擇滿意的照片帶回幼兒園展示,并講述拍攝的內容。
對爸爸媽媽說
平時,爸爸媽媽們可以將自己了解的本土文化多給孩子講講,讓孩子參與各種民間文化活動,感受家鄉(xiāng)文化,深入了解家鄉(xiāng)文化的含義以及發(fā)展史,萌發(fā)愛家鄉(xiāng)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