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到郊外游玩,我們常會在濕地里、湖泊邊看到同雞差不多大、幾乎全身披覆黑色羽毛、頭部有一抹鮮艷紅色的動物,卻無法叫出它們的名字。
其實,它們叫黑水雞,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分布廣泛,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土也均有。因為頭部有部分呈紅色,它們也被稱為紅骨頂。
善泳善潛善短跑
黑水雞體長二三十厘米,背部毛色較黑,兩脅有寬闊的白色縱紋,尾下覆羽兩側(cè)也呈白色。頭部有額甲,喙前端呈黃色,喙基部至額甲呈深紅色。腳細(xì)長,呈黃綠色,上部有鮮紅色環(huán)帶。每只腳下端有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雌鳥、雄鳥外表基本一致,人們一般認(rèn)為體形較大的成鳥為雄鳥、體形較小的成鳥為雌鳥。
黑水雞是水陸兩棲鳥,一般棲息在有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在咸水中生活。它們在水面上可以游得很快,游動時將身體露出水面較高,頭頻頻往前伸,尾翹著并擺動。它們還是潛水高手,能潛到水中較長時間,潛行10米以上。它們在地面上也跑得很快。
草叢避陽咕嚕叫
夏天清晨五六點,冬天清晨六七點,黑水雞會三五成群覓食。它們主要吃水生植物的幼芽、嫩葉、根莖以及魚、蝦、水生昆蟲、蜘蛛、蝸牛等食物,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當(dāng)太陽暴曬、氣溫很高時,它們會跑進(jìn)附近的草叢中避陽、休息,不時發(fā)出咕嚕咕嚕的叫聲。
黑水雞性情羞怯,警覺性很高,聽到周邊有任何風(fēng)吹草動,便立刻行動,或者一溜煙跑入草叢躲起來,或者潛水到遠(yuǎn)處再浮出水面。有時受到驚嚇,它們會振翅準(zhǔn)備飛翔,但是由于不善飛行,無法像麻雀和白頭鵯那樣一沖飛天,要助跑一會兒才能飛起來。它們飛行速度緩慢,飛得不高,飛不了多久,就又落到水面或地面。
不怕爛泥怕夜視
黑水雞通常在白天活動。當(dāng)夜幕低垂時,它們就看不清楚環(huán)境,覓食活動漸少,會回到巢中等待黎明來臨。
黑水雞的腳細(xì)長且趾間距離大,在淺水中行走自如,不會深陷于爛泥中。在草叢或淺水中悠閑自在地行走時,它們會翹動尾羽,尾部的白色覆羽很引人注目。
贏得伴侶把巢筑
黑水雞的繁殖期為每年4-7月。為了得到某只雌鳥的“芳心”,雄鳥會用爪子互抓的方式較勁,一旦勝負(fù)分曉,輸?shù)囊环奖闾与x,贏的一方與這只雌鳥一起走向“紅地毯”。
黑水雞雌雄成對繁殖,有時成小群集中在某個地方筑巢,一般在淺水處的蘆葦叢中或水草叢中筑巢,有時也在草叢中地上或水中的小柳樹上筑巢,巢間距最近為1米。巢很隱蔽,呈碗狀,主要由枯聲葦和草構(gòu)成,內(nèi)墊蘆葦葉和草葉。有些巢緊貼于水面,但不會隨波逐流,因為它們以水面上彎折蘆葦作為巢基,能固定在那兒。
成鳥續(xù)留護(hù)幼雛
黑水雞一年可以產(chǎn)卵1~2窩。許多鳥一窩產(chǎn)3~5枚卵,但是黑水雞會花一兩個星期以一天或兩天產(chǎn)一枚卵的速度共產(chǎn)下一窩6~8枚卵。卵的形狀一般為卵圓形,顏色為淺灰白色、乳白色或赭褐色,表面分布著一些紅色或咖啡色的小斑點。
在繁殖期,雌鳥負(fù)責(zé)產(chǎn)卵、孵卵,雄鳥則打下手:有時在巢旁護(hù)衛(wèi),有時找尋食物,有時孵卵……卵孵化期為19-22天。雛鳥是早成鳥,通體有黑色絨羽,孵出當(dāng)天就能下水游泳。以后,幼鳥會跟隨鳥媽媽外出覓食,鳥媽媽去哪兒,它們?nèi)ツ膬骸?/p>
有時候,第一代雛鳥長為成鳥,仍留在“家”中協(xié)助照顧第二代雛鳥,很有家族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