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喆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61)
在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偏下的地方,是淮、澮、淙、潼和沱五條河流交匯之處,因而得名五河縣。五河縣境內多以丘陵和沖積平原為主,沒有山脈綿延。當?shù)亟洕赞r業(yè)為主,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的勞動者們在生產生活中默默總結、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思想、情感和文化,通過當?shù)靥厣窀杩诳谙鄠鳎瑐鞒兄两?。這筆偉大的精神財富就是五河民歌。五河民歌不僅僅保存了原始先民的歌唱風格,也隨著歷史變遷逐步凝聚了本土風情,使之成了勞動人民的民間教育和娛樂的源泉和五河地區(qū)歷史發(fā)展的見證者[1]。
2006年,五河民歌被安徽省政府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又被文化部收錄于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2]。不久,又把五河民歌之中的代表作《摘石榴》納入了央視民歌博物館[3]。此前,關于五河民歌的研究已經有許多,且達到了相當深刻的地步,本文將創(chuàng)造性地從腔詞角度切入,從一個較為理論的角度重新審視五河民歌。
對于民歌的研究,廣大學者們始終強調腔詞關系的重要性。因為民歌的腔調與唱詞組成了唱腔,唱詞可以敘述故事、闡明主題,腔調則表達情感、烘托氣氛,兩者之間必須要形成互為依托、相互交融的密切關系才能夠使民歌藝術源遠流長。這種腔隨詞變的關系,就是本文研究的對象——腔詞關系。所謂的腔詞關系,是在一定的曲調和框架之內,民歌的腔調與唱詞各自形成的規(guī)律之間在旋律、節(jié)奏、曲式結構方面逐步形成的組合關系。民歌之中的唱詞功能往往在于表達含義,由于民歌多具有敘事性,因此,唱詞便如同敘事作品一般,可以通過文辭修飾塑造人物形象,從而傳達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唱詞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它可以憑借旋律和演唱時的情感而富有了表演意義,從而可以較文學作品更直觀地對氛圍和情感進行渲染,也提供了更為廣遠深刻的表現(xiàn)空間。
民間常說:“扎心的詞兒加那動情的段兒?!边@也正是對唱詞地位的最簡單表達。而唱腔則是根據(jù)唱詞而建立起來的聲音系統(tǒng)??梢哉f,這樣一種聲音系統(tǒng)是全方位立體層面的,從橫向來說,它包含了對板腔和曲牌的選擇和自由組合,從縱向來說,它又囊括了當?shù)厍N特殊的口音等特色,可以說,唱腔的變化發(fā)展比之唱詞更加復雜。此外,腔詞這個概念,實際上是特指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民俗音樂形式在創(chuàng)作聲腔方面所形成的一組對照,并非是從演唱的實踐方面出發(fā)。但是,在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民族音樂之中,聲腔的創(chuàng)作和具體實踐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藝術家不僅是演唱者,更是創(chuàng)作聲腔的人。因此,在討論五河民歌的腔詞問題時,不僅需要關注腔詞,更需要關注演唱的實踐。
我國幅員遼闊,經過上下五千年的發(fā)展積累,在不同的地方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而各個地方的民歌腔詞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都離不開與地方的特色文化的影響。
任何一種情感都是本土文化的真實體現(xiàn)。尤其是民歌,不僅僅可以歌唱人與人的情感,還可以介紹本地區(qū)的特色習俗。在五河民歌中,更是樂于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含蓄地講述情感故事,多為小調民歌,比如《大菜臺》《塘崖洗白衣》《穿心調》等。
自古以來,中華美食博大精深,不同地區(qū)都各具特色。在五河地區(qū),因為溫和的氣候、多樣性的植物種植特點和富饒的農業(yè)種植產業(yè),逐步衍生了以飲食為主題的歌唱內容和節(jié)奏平穩(wěn)的腔詞特點。比如,《小小香扇送情人》《五河五條河》等民歌都受到飲食文化的影響。
不同于一般地區(qū)的勞動文化,在五河地區(qū)人們不僅僅要參與農業(yè)勞動,還要應對淮河水患帶來災難。所以,在五河民歌腔詞關系中特殊的勞動號子成了重點發(fā)展的類型,形成了剛柔并濟的獨特風格。比如《起秧號子》,就是表現(xiàn)了勞動人們在田間熱鬧勞作的場面。
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服飾的出現(xiàn)代表著“文明”的出現(xiàn)。五河民歌的腔詞創(chuàng)作也深受服飾文化因素的影響。以《小小香扇送情人》這首五河民歌為例,其唱詞設計中充分體現(xiàn)了獨有的本土韻味,襯詞和唱腔交相輝映,剛柔并濟,突出了簡單的旋律和平穩(wěn)的節(jié)奏。尤其“五把小扇親手做,送給情哥表表心”的唱詞強調了當?shù)孛袼字行∠闵茸硬粌H是日常的佩戴飾物,還是能夠代表男女定情定親關系的信物,充分體現(xiàn)了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五河地區(qū)生活的人們必須依靠水上和陸地的交通工具出行,并在其民歌的腔調和唱詞中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比如五河民歌小調《五只小船》中的第一句“一只小船下江東,二只小船飄江南,三只小船飄江西,四只小船飄江北,五只小船水上漂?!边@樣帶有交通情境描述的唱詞配合活潑靈動的旋律,將人們乘船江上游的場景描繪得十分生動。
腔詞關系往往被分成兩種,其一為相順,即是在同一的曲調和范圍之內,腔詞二者間達到一種協(xié)調運動,互相融洽配合的關系,如果將腔詞各比喻成一條直線,那么在相順關系之中,這兩條直線就都保持著互相平行,齊頭并進的完美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之中,如果將腔詞拆分來看,各自都保留了在各自規(guī)律之中的獨立和協(xié)調,將其合并在一起,又能組成一個完美的統(tǒng)一體,成為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無論是從表意功效,抑或是達情功效,都能良好的完成任務。目前,在五河地區(qū)最為流行的民歌有近百首,主要分為小調、勞動號子和田秧歌三個類型。其中,小調民歌最多,也是最能夠代表五河民歌的民歌體裁。現(xiàn)在以上述三種體裁為出發(fā)點,分析五河民歌的腔詞關系。
在淮河流域中,尤其是江蘇北面的交界的五河地區(qū)中,人們的用語、風俗、音樂等方面深受中原和吳楚文化的多重影響。所以,五河地區(qū)的小調就融合了多地區(qū)民歌小調的特點,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五河小調。以五河民歌《摘石榴》為例?!墩瘛繁臼且皇讓Τ降那楦瑁粌H具有濃郁的五河特色,甚至能感受到來自蘇北、山東兩地的侉腔調的影子,可以說是一首兼收并蓄,流傳甚廣,受到了勞動人民喜愛的一首民歌[4]。該樂曲的結構呈現(xiàn)三句頭形式,并且以并列形式表現(xiàn),對唱時由女性先唱兩段,而后男性唱一段,以三段為一個小節(jié)進行。其中,男性部分可以根據(jù)演唱需要,將三句擴展成為五句,于是第四句唱詞就成了第五小節(jié)的襯句,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有助于表現(xiàn)五河當?shù)氐恼Z言風格,又使男女對唱的結構在平衡之中富于變化。進一步觀察詞譜,如圖1所示。
圖1 《摘石榴》簡譜唱詞版(部分)
圖1《摘石榴》簡譜唱詞版(部分)《摘石榴》運用了非常曼妙的腔調結構:由A宮至E宮,再變化為E徵,再至B商,最后定格為E徵。在第一句的四個小節(jié)之中,女性唱詞采用的格式,如果對應具體的唱詞,就是姐在南園摘石榴,哪一個討債鬼隔墻砸磚頭;剛剛巧巧砸在了小奴家的頭喲,要吃石榴你拿了兩個去;要想談心你隨我上高樓,何必隔墻砸我一磚頭喲[5]。其中,以A宮調式起句,句調活潑高昂,部分演唱者會在開頭加上一段響亮的吆喝,以此渲染演唱的氛圍,這樣一來,不僅一個潑辣可愛的姑娘形象撲面而來,而且介紹了《摘石榴》的敘事背景,原是這個男孩子笨嘴拙舌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意,只好偷偷摘了石榴丟到了女孩的頭上,戲劇沖突激烈,又洋溢著當?shù)厝嗣翊緲阒液竦娘L情。
此外,演唱者有時會在第五小節(jié)改變了原先句法采用而采用了的格式,其第六句完全重復第四句,不僅表現(xiàn)了人物在性格上的不善言辭,而且唱詞的循環(huán)往復又有助于提升曲調的整體和諧之美,可以說,是把腔詞的和諧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此外,腔詞的另外一層關系則是相悖,即是在同一的曲調和范圍之內,腔詞二者間并沒有達到一種協(xié)調運動,互相融洽配合的關系。如果將腔詞各比喻成一條直線,那么在“相?!标P系之中,這兩條直線便仿佛兩道波浪線條,互有頂撞和交錯的關系。這種頂撞和不協(xié)調乍一看往往會使得腔詞二者無法達到和諧而統(tǒng)一的美感,但細究來看,民歌之中,偶有沖撞和不平之處,恰可以激發(fā)出一種古樸近于詩歌韻律之中拗句的美感,達到一種更為和諧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在五河民歌之中的秧號子中比較常見。
勞動號子,如其名,往往是農民在從事勞動中隨口演唱,帶有吶喊形式的曲子,不僅能夠協(xié)調集體勞動的動作和幅度,還具有減輕農民身體疲憊感的作用。勞動號子屬于農事號子的范疇,曲調非常高昂奮進,旋律的節(jié)奏感也很強,搭配口語化的唱詞,形成了沉穩(wěn)有力的節(jié)奏和極富變化性的調式調性。五河地區(qū)比較有名的有《金山銀海收到家》《起秧號子》等曲目。其實細究而言,這種農事號子往往沒有固定的唱詞,勞動者會根據(jù)腔調和曲牌,隨意編造一些唱詞對唱或吶喊,作為娛樂活動的一種深受當?shù)厝嗣竦南矏?。以一組著名的《秧號子》為例,見圖2。
圖2 《秧號子》五線譜唱詞版(部分)
《秧號子》實際屬于五河民歌的勞動號子類別,這一類民歌往往沒有固定的歌詞,歌唱者通常采用即景生情的方式,用較為簡單的音樂形象來傳達豐富的情感,不僅可以脫離單純的社會活動、經濟活動,而且對當時人們的生產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并豐富了當?shù)乩习傩盏木窕顒?,這樣一種類型民歌是直接產生于勞動生產活動,有時會跟隨著生產活動的節(jié)奏而有所改變,因此,這樣的歌唱形式,其各個方面的要素都和五河地區(qū)的勞動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勞動號子本來被人們用來當作在田間勞作時候的一種娛樂活動,主要是為了放松心情,疏解勞動的煩悶和辛勞,并且可以有效地加強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因此,是一種以呼喊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的音樂形式。號子的節(jié)奏也就需要契合勞動的節(jié)奏,并起到了統(tǒng)一勞動的步調,調節(jié)勞動的情緒等作用。也就是說,號子的節(jié)奏需要和勞動的強度是相似的,甚至是隨著勞動的情況在變化的。在五河地區(qū),當?shù)剞r業(yè)文明發(fā)達,農、牧、副、漁、商等多種經濟都比較發(fā)達,因此,不同的勞動也就應運而生了各種不一樣的號子的旋律,但五河地區(qū)的大部分勞動號子都具備扎實有力的節(jié)奏、較為口語的旋律等特點。
荀子于《樂論》一書中有云:夫聲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細細品來,入人指曲調深入人心,感染人之七情六欲,隨曲調幻化而神往之;化人則指人心受樂曲感染之后所產生的影響,或喜悅不由手舞足蹈,或難過不禁潸然淚下。五河民歌無論腔詞和諧與否,均能夠呼喚起人民對自然的向往,這樣淳樸的民歌恰體現(xiàn)了華夏民族原始先民的古樸和純真,這正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力量。因此,保護和傳承民間歌曲有著非凡的意義,本文試從腔詞關系切入以作嘗試。
《秧號子》氣勢往往并不算鏗鏘豪邁,它多采用長律形式的節(jié)奏律動,這樣一來,律動之單位時間就會延長些許可以容納一個樂句的唱詞?!堆硖栕印芬皇赘枥锿兴膫€樂句,第一小節(jié)之中節(jié)奏比較自由,唱詞也可以根據(jù)具體的環(huán)境進行隨意的添加,如圖1~2為其中一種。在田野歌唱時,由于演唱者多為勞動人民,很少經過專業(yè)腔詞韻律的訓練,因此在唱詞上往往不拘一格,只要可以做到呼喚即文學中所稱起興的作用即可。因此,這樣的號子所體現(xiàn)出的腔詞關系往往相悖也就是腔和詞在運動之中往往有頂撞和不和諧的地方,但這種不和諧又很容易被方言等一些語言腔調消解,從而達成一種民間別致的田野風情。
除此之外,五河民歌還有著各式各樣的號子類型,例如漁船號子、建筑號子、農事號子以及搬運號子。不同的號子類型往往采取了不同的單拍復拍交替形式,并且隨著勞動節(jié)奏的不同,呈現(xiàn)上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最主要的領合形式已經包括了眾人合、眾人領、一人領眾人合等多種形式。在關注五河民歌的腔詞關系時,更需要關注到五河地區(qū)的地理文化背景,了解到當?shù)氐娘L俗民情,才能更好地了解到當?shù)厍辉~特征的形成與發(fā)展。
五河民歌地區(qū)的田秧歌是農民在插秧和耕田時經常演唱的民歌,流傳非常廣泛。田秧歌的曲調變化性非常突出靈活,節(jié)奏創(chuàng)作自由奔放,唱詞幽默詼諧,旋律歡樂明快,是一種非常適合勞動人民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對節(jié)日豐收的歡慶。
以《大米好吃要把秧栽》民歌為例,其調式屬于田秧歌,是當?shù)剞r民在農田里干活或者慶祝節(jié)日的時候唱的民歌,與山歌有類似的特點。這首民歌采取了領唱和合唱的形式,具有靈動的曲調和舒展的節(jié)奏的同時,展現(xiàn)出唱詞密集、腔詞悠長的特點。當領唱者和合唱者一起完成第一個樂句時,合唱者負責的是襯詞。到了第二個樂句、第三個樂句的調式變化比較類似,都是將上一個樂句做變化重復的處理。換言之,第一個樂句經過了兩次變化重復后,與原第一樂句共同組成了這首完整的歌曲,是五河民歌中的田秧歌設計的獨有特點,非常有個性的表現(xiàn)。另外,由于許多裝飾音節(jié)的出現(xiàn),配合簡單的重復的歌詞,使整個歌曲的風格更顯得幽默而明快。其中,“蜜糖好吃要把蜜采,花衣好看要把衣裁”的句子,既適合領唱與合唱的表演形式,又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姆椢幕?,旋律和素材表現(xiàn)得對應且集中。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廣大勞動人們用質樸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并通過一定的腔調和節(jié)奏演唱出來,以達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并豐富著自己的精神世界,這些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歌曲,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習俗,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隨著工業(yè)的進步,傳統(tǒng)勞動方式逐漸被工業(yè)化大生產所替代,因此,伴隨著勞動而出現(xiàn)的號子等民歌也日趨衰敗,在五河當?shù)?,已經很難聽到人們時刻哼唱著過去的民歌。在不同的文化之中,有著不一樣的音樂形式和音樂概念,尤其是研究其獨特的腔詞關系,不僅有助于加深對漢語古音的理解和復原,更有助于傳承當?shù)氐娘L俗習慣。因此,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對民歌的保護,加深對民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以此保存中華民俗文化的點點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