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語
登臨楊家城,風正大,荒草在風中起伏翻滾。
日暮時分,古城的頭頂,浮云連片。
站古麟州城“打井畔”的危崖邊舉目西望,在滔滔的窟野河西,一輪血紅的落日正懸掛于無邊大漠之上。轉身之際,萬里長城從西南逶迤而來,橫穿古城遺址,而后向東北蜿蜒而去。長城內(nèi)丘陵如濤,長城外沙海連綿,一望無際。這是否是當年范仲淹在此看到過的重巒疊嶂、大漠孤煙與羌山落日?這翻卷、涌動的還是不是當年的浮云與長風?
這是春初的日子,行走在古城遍布殘磚碎瓦的基址上,眼前是枯黑的文彥博曾寫過的“白草”,這位北宋政治家曾作《憶紅樓》詩云:“曾見兵鋒逾白草,偶題詩句在紅樓?!比欢覅s感覺到腳下“五原”有什么在潛滋暗長。在楊家城遺址的東南一角,一棵古柏分五杈而長,狀若手掌,枝葉陰翳如蓋。樹下石碑上書:“楊業(yè)手植柏”。相傳楊業(yè)離開故里赴中原征戰(zhàn)時親手植了這棵樹,以寓“根留麟州,樹在人安”。
昔人已去,此地空余參天古柏立于這千年河山之上,在晨光夕照中用它的蒼勁綠意書寫著不朽青史。
楊家將婦孺皆知,舉世聞名。
他們的故里在哪里呢?在古麟州,今神木。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歐陽修的《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曾鞏的《隆平集》都有明確記載。夏征農(nóng)先生主編的新版《辭?!防?,與楊家將有關的詞語至少達11條,并反復指明:楊業(yè)“世為麟州(治今陜西神木北)土豪”。也就在這幾年間,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麟州古城遺址進行了新的調(diào)查與勘探,采集文物標本132件,發(fā)現(xiàn)各類遺跡95處,逐步搞清了威震邊關的“楊家將”駐軍古城址的輪廓:麟州城位于神木城北十余公里的楊家城山上,西瀕窟野河,北鄰草地溝,東連官地峁,南接麻堰溝,依山勢修筑,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長條形,東西長1.4公里,南北寬0.8公里,面積約1.12平方公里。城周長約5.4公里,分為東城、西城和紫錦城,形成三個既互相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小城。城址除修筑的城墻外,大多臨著一二百米的天然懸崖、溝壑,和窟野河。
2007年深秋季節(jié),首屆中國楊家將歷史文化研討會(簡稱“楊研會”)在神木舉行,五十多位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專家學者,對楊業(yè)的籍貫問題展開了激烈研討,結論幾乎沒有爭議:“楊業(yè)是麟州新秦人(今陜西神木)。陜西神木是楊家將故里,是楊家將文化的源頭?!标兾鲙煼洞髮W教授李裕民長期研究楊家將歷史文化,他新近又寫就《楊業(yè)籍貫神木新證》,就此提出更新的論斷。最近宋史學者何冠環(huán)博士告訴我,又發(fā)現(xiàn)兩份楊畋夫妻墓志的拓本,并寄給我拓片的復印件。墓志出土于河南洛陽,這是極其重要的發(fā)現(xiàn)。
第一件: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楊畋親自為亡妻陶氏寫的墓志銘。墓志第一行六個字:“亡妻陶氏墓銘”。第二行五個字:“新秦楊畋撰”。楊畋是楊家人,他寫墓志的這一年距楊業(yè)去世65年,仍自稱其籍貫為“新秦”(今神木),可證明神木是楊業(yè)出生地和楊氏后人的居住地。這也是目前所見有關楊家將故里為“新秦”最早、最可信的證據(jù)。
第二件: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王陶為楊畋寫的墓志銘。第五行內(nèi)容為:“公諱畋,字樂道,姓楊氏,其先麟州新秦人。伯曾祖云州觀察史業(yè),曾祖保靜軍節(jié)度使重勛,伯祖莫州防御使延昭。忠勇功烈,著在國史。”王陶(1020—1080)《宋史》卷329有傳,他當過翰林學士,是北宋有名的文人。墓志明確說楊畋“其先麟州新秦人”。即他的伯曾祖是楊業(yè),曾祖是楊重勛,伯祖是楊延昭。一個“先”字表明楊畋、楊業(yè)、楊重勛、楊延昭都是麟州新秦人。
從考古資料里,我還翻到了一座“小楊城”,它位于今天神木縣南部山區(qū)沙峁鎮(zhèn)菜園溝村的山頭上,是楊業(yè)的父親楊信成為地方豪強之前的老家。楊家兒男從這“僻壤”走出,經(jīng)歷“初微”,逐步發(fā)展到“以戰(zhàn)射為俗”,后來雄起于“番漢雜居”的麟州,自己擔任了刺史(見《資治通鑒》)。
到了宋代,北朝和西夏對立,麟州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一直戰(zhàn)事不斷,北宋朝廷曾想放棄這片地區(qū)。重臣歐陽修上奏章曰:“其城堡堅定,地形高峻,乃天設之險,可守而不可攻?!辈⒄J為如果放棄則會喪失更多的土地,不如選一個當?shù)赝梁雷屗约菏匦l(wèi)??梢姰敃r的麟州處于對抗西夏的最前線。在楊信、楊重勛、楊光三代鎮(zhèn)守麟州,保境安民的時候,青年時期離開麟州的楊信的兒子楊業(yè)、孫子楊延昭也在抗遼前線英勇殺敵,為楊家將贏得“忠勇無敵”的稱號。
我的故鄉(xiāng)就在“小楊城”下不遠的山坡上。上小學時,六福的爹在外面當干部,給他家買回來一臺14寸黑白電視機,那年夏天電視里正演連續(xù)劇《楊家將》,我們一村的孩子每天早早從山里放羊打草回來,坐在六福家的石板院子里,緊張地盯著黑白屏幕上那廝殺中的故事。誰都不許出一聲,生怕被六福他爺給趕出去,那是記憶中最好看的電視劇。
楊家城及楊家將的歷史,正如電視劇里的畫面。宋朝初年,北方大地群馬飛奔,“楊”字戰(zhàn)旗在千里邊關線上獵獵招展。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楊業(yè)歸降北宋的第二年,契丹遼景宗耶律賢率十萬大軍南犯雁門關,而楊業(yè)手下僅數(shù)千騎兵,總共一兩萬人馬。
這仗,怎么打呢?
不能力戰(zhàn)就智取。楊業(yè)率數(shù)百精銳騎兵,由小徑繞至雁門北口到達契丹背后,南向與潘美的部隊合擊大敗遼軍,殺死遼朝的駙馬侍中蕭多李,俘虜遼朝的大將李重海。
雁門關大捷之后,號稱“楊無敵”的楊業(yè)威名遠播,成為楊家將的第一號領軍人物,驍勇善戰(zhàn)得讓遼軍膽戰(zhàn)心驚。只要一看到楊業(yè)的旗幟,遼軍便落荒而逃。兩年以后,契丹再次派兵三萬進攻雁門,楊業(yè)與潘美再次擊破來犯的遼軍,殺敵三千,乘勝追擊至遼國境內(nèi),破壘三十六,俘敵萬人,牛馬五萬。
楊業(yè)歸降北宋不久就屢立大功,受到宋太宗皇帝的青睞與朝廷的獎賞,也引起某些人的妒忌?!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載:“主將戍邊者多嫉之,或潛上謗書,斥言其短。”這個“主將”很可能指潘美。宋太宗在這件事上很有心機,“上皆不問,封其書付業(yè)”——他看都不看,把信原封不動地轉給楊業(yè),一方面表示對楊業(yè)的信任;另一方面是暗示楊業(yè),你的一舉一動我都了如指掌。這也預示了楊業(yè)日后命喪陳家谷的命運。
小時候在“小楊城”山下菜園溝看廟會戲,看到楊業(yè)是撞李陵碑而死,幾乎記不起那壯烈、蒼涼的一幕,但戲的結局清楚地記得。史書中這樣寫,宋太宗對奪回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便在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發(fā)動北伐。他派三路大軍進攻遼軍,潘美和楊業(yè)這一路連克云、應、寰、朔四州。而曹彬率領的東路軍敗績,宋太宗下令全軍撤回,并要潘楊二人將四州的百姓護送出境。撤軍之際,監(jiān)軍王侁激楊業(yè)出戰(zhàn)。楊業(yè)只得率部與敵軍交鋒,契丹邊打邊退,想引宋軍入埋伏圈。楊業(yè)雖知是計卻不能后退,此戰(zhàn)結末時,契丹已將宋軍團團圍住。楊業(yè)寡不敵眾拼命突圍,從日中打到日暮,終于退到陳家谷口,卻發(fā)現(xiàn)連半個接應的宋兵都沒有。原來兩軍開戰(zhàn)之后,王侁派人登高瞭望,看不到契丹軍隊,便以為楊業(yè)得勝。潘美等人為了爭戰(zhàn)功率先帶領部隊離開了,進軍二十里后聽說楊業(yè)戰(zhàn)敗,竟然下令全軍撤回了代州。楊業(yè)見大勢已去撫胸大哭,對士兵們說:“你們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一起戰(zhàn)死不值得,可以突圍去報告天子?!倍窒聼o一人撤離,都發(fā)誓要和將軍一起,以死報國。
楊業(yè)和他的兒子楊延玉一起全軍覆沒,他被契丹大將耶律奚射中馬匹墜馬被俘。遼將耶律斜軫勸他投降,楊業(yè)嘆息說:“皇上對我恩重如山,委以抗敵守邊的重任。沒想到今日反被奸臣迫害,逼令赴死,致使王師敗績。我今天被俘虜,還有什么臉面活著呢?”他絕食三天,含恨而死。
楊家將的故里麟州,也歷經(jīng)戰(zhàn)亂烽火。
北宋慶歷初年,西夏李元昊率眾數(shù)萬,圍城日久,導致麟州城里二萬軍民缺水,甚至到了“黃金一兩,易水一杯”的地步。守城將領率人在城西屈野河(今窟野河)邊高崖的頂上,不舍晝夜地鑿了兩口深達河底的井?,F(xiàn)在井雖然淤積了,但井口的鑿痕仍然清晰。
楊將軍祠建在古城遺址高陡的山頭上,這里風更凜烈,能望見遠處群山嶺上飛過的寒鴉,一山鳥飛絕。從上百級青石臺階拾級而上來到楊將軍祠前,見祠堂內(nèi)有正殿三間,兩廂六楹,是座四合方院格局。正殿門上刻有“鐵馬金戈志在燕云萬里驅馳號無敵,偉業(yè)豐功肇于麟府千秋忠烈譽滿門”的長聯(lián)。里面塑有楊信及他的兒子楊業(yè)、楊重勛的金身塑像,兩邊的墻壁繪有二十四幅楊家將事跡圖,東西廂房分別刻有詩詞書法、寫著典籍中的史料。宋哲宗紹圣五年(公元1098年),一位叫馮惟寅的文人撰寫了將軍廟碑文:“郡東北隅,舊有神廟,渺不知何年建,但有小碑,略言其神跡云:康定中,西人背和,且犯吾境,此現(xiàn)神物若指揮益兵狀,西人大恐,黎明遁去。不紀建造月日,至今號為將軍山,是其事也。”證實楊家城當時飽經(jīng)戰(zhàn)亂。
《資治通鑒》里記述,唐德宗貞元年間,麟州兩次被吐蕃攻陷,州城刺史郭子儀之孫郭鋒殉職。同時遭受“夷其城郭”的破壞(卷232、卷236)。進入到宋朝后,楊家城更無寧日。從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北漢入侵麟州,到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北宋和西夏交戰(zhàn),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nèi),麟州四野烽煙不熄。
隨著北宋的滅亡,麟州城連續(xù)多次陷落。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遼被金滅,遼故將小鞠錄攻破建寧寨,接著攻陷麟州,對麟州的楊氏戶族,特別對楊家的祖廟墳塋毀跡砸碑,挖墓拋尸。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人首次攻占麟州,統(tǒng)治麟州二十年之久。金熙宗皇統(tǒng)八年(公元1148年),麟州城首次被西夏人攻破。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西夏人再次奪占了麟州。這期間有著怎樣的殺戮與毀滅?
從考古工作者的資料里,我找到這樣一些記述:“遺址上錢幣遍撒,到處都有燒焦的建材木頭。”“尸骨在燒焦的灰燼下,橫豎交差,且有斷頭、斷臂的白骨……”可以推想,如果當時城里的居民有時間搬遷,估計他們連盆瓦都不舍,更不要說把錢幣丟棄了。不遭遇戰(zhàn)火,他們怎么會把死人亂埋于房院之中?
公元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立國一百九十年而告終。西夏滅亡后夏州與麟州突然消失,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歷史的版圖上。只有楊家將的名字,在民間流傳下來。
“楊研會”的專家對我說,楊家城(麟州)可以確定有“紅樓”,只是不確定位置。這些年來,研究者不屈不撓地在煙海般的古人詩詞里,尋找“紅樓”的歷史身影。
“楊研會”的焦拖義老師考證:“《宋史·夏國傳》(卷485)載:‘初,麟州西城枕睥睨,曰:紅樓,下瞰屈野河。”范仲淹的《留題麟州》說:“宣恩來到極西州,城下羌山隔一流。不見耕桑見烽火,愿封丞相富人侯?!备∽C了前面綜述的史實?!靶鳌奔此钪佳策叄麚P皇帝恩德;“極西州”是說麟州地處北宋的最西邊。他是站在麟州城的制高點“紅樓”之上,遠眺對面的羌山,俯視城下的河流,表示當官應以“安天下,富百姓”為旨,并感嘆戰(zhàn)亂使百姓難以安居樂業(yè)。
朝廷官員、文人墨客,在紅樓上多有題詠。文彥博視察麟州時也曾題詩紅樓,后來麟州知郡將其所題詩刻石的拓印本寄還,他又賦詩寄懷:“昔年持斧按邊州,閑上高城久駐留。曾見兵鋒逾白草,偶題詩句在紅樓?!辈A注道:“樓在城上對白草坪?!爆F(xiàn)在能確定紅樓在西城墻上。多年研究楊家城的楊文巖老先生也有考證:“從地面遺跡看,東城城垣以東墻和西墻(即紫錦城東墻)保存最好,其中西墻局部殘存高度18米,底寬最多的有50米(紫錦城東南角),完全可以做紅樓基礎?!辈⒄J為文彥博的詩句已經(jīng)把紅樓的位置說清楚了。
建筑史學家、建筑考古學家楊鴻勛,1955年清華大學建筑學系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擔任學部委員梁思成的助手,從楊老幾次上楊家城考古所繪出的圖紙看,紅樓是在紫錦城西北角的高臺上。
詩人們站在麟州城的高處——紅樓上望著塞外,仰視南歸雁陣,回想自己宦海沉浮,胸中波瀾起伏,便每每留下壯麗篇章。最有名的便是范仲淹的《漁家傲·麟州秋詞》: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每吟誦這首千古詞章,眼前總會浮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號角連營,胡笳互動,旌旗獵獵,悲雁長鳴。崇山間,蟄伏著一座古老的邊城。中國歷代的名樓,多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崔灝的《黃鶴樓》、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而名揚天下。隨著楊家城保護與開發(fā)的推進,“紅樓”也會因范仲淹的千古絕唱,在歷史的塵埃中浮現(xiàn)。
保境安邦,盡忠報國。楊家將的傳說與故事,遍布民間。它的源頭在哪里?在楊家將的故鄉(xiāng):古麟州,今神木。
正是這種文化的熏陶滋養(yǎng),這片土地上才代有將才續(xù)寫新篇。這里自宋朝以后又出現(xiàn)了十幾門武將世家:明代的張氏家族,以張銳(宣府參將)領頭,其長子張堅做過大同鎮(zhèn)總兵,張堅的長子張泗由世職任參將,五子張剛由世職任榆林衛(wèi)指揮。張剛之子張斌,任高家堡參將,陣亡后贈都督,張斌之子做過三屯營副總兵……幾代人共出了二十多位總兵、將才。在清道光年間,神木人武鳳來、秦鐘英連續(xù)兩科武狀元,贏得了“神木弓馬甲天下”的美譽。
20世紀30年代,這里建立了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神府蘇區(qū),并于菜園溝山頭上的王家莊開始,從幾個人的特務隊發(fā)展到兩千人的獨立師,成為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時的利劍和保衛(wèi)紅色政權的盾牌。這支英雄的部隊最終匯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至今是一支鐵甲勁旅。
“楊氏初微在河西”(見歐陽修詞,指楊家將是在黃河以西麟州一帶崛起)。筆者曾數(shù)次來到經(jīng)過考據(jù)的菜園溝山頭上的“小楊城”,那里是黃河西岸的山坡溝洼,村里村外到處都是成片成片的紅棗林。嚴重的干旱使得山區(qū)的農(nóng)田一片焦荒,大地赤貧千里,荒山禿梁寸草不生。唯有棗樹這“鐵桿莊稼”依然枝繁葉茂,綠透了村莊和山野,在婆娑虬曲的枝條上和萬千綠葉間,綴滿了青里泛紅的燦燦果實;棗子染紅了山水,把枝條壓得趴在地上,有的已折斷了。棗樹不卑不亢,不擇地勢;渾身是寶,堅硬無比。你只能由衷地驚嘆這生命的奇觀。也許是歷史的巧合,這里是楊家“初微”之地,也是“紅三團”誕生的地方,眼前這棗樹、檸條就是楊家將兒郎和由放羊娃成開國將軍的王兆相的生命寫照,是世代生活在此的神木人的寫照!不夸張地說,神府地面幾乎每家都為革命作出貢獻,每個村莊都有英雄烈士。
從楊家城下來,踏上神木南鄉(xiāng),如濤群山與黃河一起奔流。遼遠的大地之上,遍布著紅色景點。賈家溝村的龍王廟上建起了“紅源廳”,這里誕生了神府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馬鎮(zhèn)葛富村120師358旅的后勤基地舊址上建造了“抗日紀念館”;天臺山上建造了“劉志丹東渡紀念館”,這里曾是紅28軍渡河東征的指揮部;沙峁鎮(zhèn)王家莊曾是神府革命根據(jù)地的活動中心,“紅三團”誕生在此,矗立著“永遠的旗幟”的紀念碑。
神木歷史曾演繹過無數(shù)輝煌篇章,現(xiàn)在因成為中國西部煤都而舉世矚目。
從80年代起,神府煤田便大規(guī)模地勘探開發(fā),北部的大柳塔成為金三角。幾乎是在一夜間,天南地北操著各種口音的人都來到了這里,進工棚,下礦井,神木成為榆林大開發(fā)的前沿陣地??咭昂舆?,一個瘦小的神木縣,小巷子只能通過拉炭驢車,鐘樓是整個縣城的地標??h城街道南起油庫路,北至新華書店,一條街道不足600米長。短短數(shù)十年,這里便新村連片,高樓成林,長街幾十里。
轉戰(zhàn)陜北時毛主席曾說過,將來革命成功了,一定要讓陜北人民過上好日子。也許老天有眼,讓神木變成了西部煤都,成為西煤東運、西電東送的重要源頭,成了一塊世人皆羨慕的富庶之地。抬頭望向群山間,每隔幾分鐘就有一列運煤列車開出。不論是革命還是建設的年代,神府地區(qū)始終在為祖國無私地奉獻著。
大煤田,總有一天會被挖完。瘋狂采挖,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禍及子孫?!案涣丝诖?,窮了腦袋,害了后代”的悲劇已經(jīng)開始上演,從這座現(xiàn)代煤都街頭走過的有識之士眼里閃現(xiàn)著憂郁之光。多年運籌,其時已至,其勢已成,神木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高瞻遠矚——他們把目光投向楊家城。成立楊家城保護建設領導小組和指揮部,由我的文友張凌云擔任總指揮。三十多年在神木大半塊鄉(xiāng)鎮(zhèn)土地上為民奔忙,日夜辛勞,又酷愛讀寫的張凌云兄,反復向我描述著楊家城未來的勝景!其實楊家城遺址公園已被描繪成圖紙,正在破土。將建成全國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成為中國西部歷史文化又一道炫目的風景線。遺址公園區(qū)東起泥河村東山,西至窟野河,南起石壑則,北至草垛山,總占地約20多平方公里,比舊神木縣城大好幾倍。
未來重登楊家城時,將是一幅有著何等震撼力的邊地圖景:
一座用夯土工藝修建,巍峨壯觀的仿宋風格忠武門,屹立在入口處;城門上旌旗獵獵、戰(zhàn)鼓雷動,城下兵將環(huán)列。以楊家將小說和千百年來民間傳誦的故事為背景,楊家將人物石雕英雄廣場,上千尊楊家將人物石雕群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著楊家將雄踞邊關的浩大場面,講述著英雄們戍邊的故事……武有楊家將演武練兵沙場,文有范仲淹、文彥博一代文豪們當年登高遠眺和作詞賦的“紅樓”。
遠遠可以看到“烽火連天”。建設者計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恢復已呈垮塌之狀的長城烽火墩臺,二十多座烽火臺將在特定的時間里施放環(huán)保型煙火,白天狼煙四起,夜晚烽火連天,重現(xiàn)“長煙落日孤城閉”。
楊業(yè)是古代最著名的神木人,神木人都應以這位宋朝老鄉(xiāng)作自己的榜樣!將楊家將的故事雕鑿成文化符號,為中國建一座愛國教育基地,弘揚楊家將忠勇愛國精神,也是楊氏后裔尋根祭祖的朝拜地。
責任編輯 侯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