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大學生袁江磊在結(jié)束西非的支教工作后,本可以坐飛機直接回國。不料,他卻選擇花費1年時間騎行回家,這段路程途徑16個國家,跨越1.6萬公里。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心底那個溫暖的夢想——幫助西非貝寧共和國巴尼夸拉市尼普尼村民眾解決用水用電難題。
袁江磊1991年出生于浙江省奉化縣,2010年考入重慶交通大學。即將畢業(yè)時,他得知學校對口援助西非貝寧共和國的一所孔子學院,要招收志愿者前往教授中文,傳播中國文化,袁江磊當即報了名。這時好友提醒他,貝寧這個國家并不發(fā)達。袁江磊不在意地粲然一笑,說:“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的地方,都有他們各自獨特的風俗文化。”
2014年9月,袁江磊到達貝寧。工作之余,他或徒步、或騎行、或自駕、或搭乘小型巴士,幾乎走遍貝寧所有地區(qū)。與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相比,當?shù)厝说臒崆榕c樂觀令他印象更深刻。有一次袁江磊到巴尼夸拉市尼普尼村借宿,一戶人家把家里僅有的一張簡易床給他睡。當?shù)孛癖娭T如此類的行為還有很多,村民的淳樸與善良深深打動了袁江磊,他也想做點事來回饋缺電少水的村民。
袁江磊腦海中閃現(xiàn)出支教結(jié)束后從非洲騎行回國的念頭?!拔蚁矏蹜敉膺\動,大學期間有過幾次騎行經(jīng)歷,最遠的一次騎行,是大三暑假歷時一個月從四川成都騎到西藏拉薩。當年,從成都騎行到拉薩用時1個月,從非洲騎行回國只不過要多幾個月而已?!彼@樣說服自己。堅定這個想法后,袁江磊開始計劃路線、研究簽證辦理、準備騎行物資,以及沿途設(shè)定緊急聯(lián)系人以防不測。同時,他還聯(lián)系當?shù)仄髽I(yè),希望企業(yè)以給當?shù)厝诵藿ㄋ吞柲艹潆娬镜姆绞剑峁┵澲?/p>
2016年9月10日,袁江磊信心滿滿地騎行上路。他決定記錄沿途的所見所聞,并發(fā)布到社交媒體上,向世人展現(xiàn)一個充滿煙火氣息的真實的非洲,以此回饋支教歲月。騎行第4天,袁江磊在多哥共和國首都洛美接受了新華社駐非洲記者的采訪。沒過幾天,廣州一家從事非洲貿(mào)易的公司通過這則報道聯(lián)系到他,聽到對方的捐款意向后,喜不自勝的袁江磊開門見山地說:“不用捐很多,夠建一個水井和充電站就好。”這家公司爽快地答應(yīng)了,雙方約定:袁江磊每騎行1公里,即可累積1美元慈善基金,等騎行活動結(jié)束后,慈善基金就捐助給貝寧民眾。袁江磊一想到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他的貝寧民眾能喝上干凈的井水,用上電,騎行的動力更足了。
2016年10月14日,騎行在布基納法索街頭的袁江磊,從中午開始發(fā)高燒、乏力,身上冷熱交替。最初以為得了風寒,所以只是吃了感冒藥后稍作休息??墒?,他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zhuǎn),反而持續(xù)加重,還出現(xiàn)嘔吐癥狀。當?shù)匕傩諏⑺o急送到醫(yī)院,隨后被醫(yī)生確診為瘧疾,他在調(diào)整了一段時間后,又繼續(xù)上路。
袁江磊在馬里一個鄉(xiāng)村騎行時,有個八九歲的小女孩見到他后,跑到路邊喊著“禮物禮物”。袁江磊停下車子,以為小女孩想要禮物,誰知她反而給他遞來半根烤玉米。看到袁江磊愉快地啃著玉米,小女孩“咯咯”直笑,露出兩排潔白牙齒。原本單調(diào)辛苦的旅途,因為有了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人的善意而充滿溫馨。
2017年8月15日,袁江磊終于抵達我國新疆的卡拉蘇口岸。他這次騎行歷時1年,行程1.6萬公里,途經(jīng)多哥、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馬里、土耳其、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伊朗、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等16個國家,最后回到祖國。在國門前,他以雪山為背景,拍了一張照片。袁江磊入境時,邊檢人員聽了他的經(jīng)歷后,握緊他的雙手說:“歡迎回家!”那一刻,袁江磊淚流滿面。想著走過的無數(shù)道路,見過的無數(shù)風景,站在國門前的他才深深體會到祖國才是最美的風景。
在國外騎行期間,袁江磊經(jīng)常會將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作為旅行日志傳給朋友。朋友第一時間幫他在社交媒體上編輯更新,給他的粉絲們報平安?!爸缼熜忠シ侵掾T行,我們都為他點贊。”陳竹是重慶交通大學2016屆畢業(yè)生,從2016年開始,袁江磊在網(wǎng)上發(fā)出的文章,她都一篇不落地看完。她說:“遠行,這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我們都沒他勇敢。”
自從大學畢業(yè)以后,袁江磊很少回重慶。這次騎行歸國后,為了剪輯自己在貝寧孔子學院支教和騎行過程中拍攝的素材,袁江磊回到母校,請計算機和編導專業(yè)的老師和學弟們幫忙剪輯素材。
從非洲騎行回國的他,成了校園紅人,校友們幾乎無人不知他騎行的“瘋狂”。袁江磊受邀在母校做了一場演講,大家這才知道,這位師兄的萬里征程可不只是騎著玩那么簡單,他有更重要的目的:發(fā)現(xiàn)故事,記錄故事。2018年2月3日,袁江磊拍攝的紀錄片《野好》在視頻網(wǎng)站上推出第1集,掀起了意想不到的觀看熱潮,點擊量和評論量都很高。
2018年3月初,袁江磊帶著騎行籌集到的10萬元人民幣,又來到貝寧共和國。緊鄰沙漠的尼普尼村散居著900多人,村里的幾口土井只有到豐水期時才能打到發(fā)黃的水。到了旱季,村民要到兩三公里之外的鄰村買水。村里也沒有通電,如果村民想給手電筒、收音機、老式手機充電,要去23公里外的上級村落富努古村。尼普尼村的貧苦與落后,刺痛了袁江磊的心。他找來打井隊,決定在村里挖一口深水井,并聯(lián)系生產(chǎn)太陽能發(fā)電板的公司,在村中心架設(shè)一座小型太陽能充電站。僅用了10天時間,70米深的水井就基本完工,2天內(nèi)一座1.2千瓦充電站架設(shè)完畢,可滿足附近5個村莊用電需求。另外,村里有30戶人家的家中一臺用電設(shè)備都沒有,袁江磊臨時購買了30個充電手電筒送給他們。
3月16日,“光明”和水到來的那天,載歌載舞的村民比過節(jié)還開心,村民用在最隆重的節(jié)日才舍得吃的烤全羊來答謝袁江磊,巴尼夸拉市市長也派來代表參加歡慶活動。當晚,在非洲腹地寂靜荒原,人們歡笑著打開手電筒,朝空中照去。那是袁江磊見過的最美的光。離開時,村民熱情送別,袁江磊承諾還會定期回來維護水井和電站??吹铰穬膳院趬簤旱拇迕窈退麄兡樕系男θ輹r,袁江磊差點流出淚來,不過,他很快又笑了——村民能喝上干凈的水,而且入夜之后,每家都有了光,哪怕只是手電筒發(fā)出的微光,也能驅(qū)散黑暗。
3月23日,由中國駐貝寧文化中心和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孔子學院共同舉辦的“更好的生活”文化交流活動在中國駐貝寧文化中心舉行。與會到場的嘉賓有中國駐貝寧大使館文化參贊魏軍、中國駐貝寧經(jīng)商處經(jīng)濟參贊張伯輝、孔子學院院長沈玲、貝寧文化處官員、袁江磊愛心騎行的慈善贊助方代表以及在校大學生與華人華僑共200余人。
交流會上,袁江磊以他的騎行視頻及落實完畢的“更好的生活”慈善項目視頻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他大致的騎行經(jīng)過,展示了沿途美麗的風景照片,分享了關(guān)于途中是如何解決困難的故事,贏得了在場人員的熱烈掌聲。介紹完之后,貝方留華協(xié)會會長第一個發(fā)言,他激動地表示:“袁江磊的騎行經(jīng)歷和贊助方的慈善熱情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他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用受苦受累的騎行方式為貝寧貧窮地區(qū)籌集資金。但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貝寧人民。這點是非常值得大家去深思、去學習的?!?p>
聽完他的發(fā)言,中國駐貝寧經(jīng)商處的張伯輝參贊也表示:“在中國,‘90后是備受爭議的一代,人們常覺得這些孩子不能吃苦、不能經(jīng)歷艱苦的磨練,但袁江磊作為一名‘90后,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有更多像袁江磊這樣的優(yōu)秀青年為中非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边@次文化交流活動結(jié)束后,袁江磊的騎行之旅和踐諾之旅正式畫上句號。不過,他與非洲的緣分還在繼續(xù)。
2020年初,袁江磊在貝寧成立了一家旅行社,提供非洲定制化旅游服務(wù)。袁江磊希望為國人打開一扇深度了解非洲的大門,同時也希望為當?shù)厝诵藿ㄒ簧韧ㄍ饨绲拇皯簟!耙娛澜?,其實是見自己;觀世界,總有世界觀?!边@是袁江磊在萬里騎行中的最大感受。如今,已回歸正常生活的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再次出發(fā),但他很感謝26歲那年的自己。袁江磊感嘆:“曾經(jīng)的未知,在滾滾車輪下變成具體而鮮活的記憶,讓我足夠強大地迎接下一段未知際遇,寫出屬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