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莉
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xiàn)的文學(xué)、文化、科學(xué)、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
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并發(fā)表以上的主旨宣言。
今年疫情期間,在武漢方艙醫(yī)院,一位年輕人躺在病床上手捧書卷靜心讀書的畫面,成為這個春天里的“最感動讀書故事”。身染瘟疫,仍孜孜以求,讓整個世界為之肅靜。在焦慮、恐懼、浮躁充斥的當(dāng)下,感到久違的平和與鎮(zhèn)定。人們從“清流讀書哥”身上,透過紛擾迷霧看見戰(zhàn)“疫”的希望之光。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痹谶@段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禁足”的日子里,書籍成為人們精神世界最大的慰藉,越來越多的人們重拾書本,給精神和靈魂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在閱讀中放飛心靈,磨礪心智;在閱讀中錘煉心性,點(diǎn)亮生活。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不串門了,不扎堆了,不聚餐了,活動少了,日子變得格外地簡單,心靈變得格外地純粹。
這與以色列人的安息日何其相似。以色列人愛讀書,愛買書,愛寫書,對書的酷愛似乎更勝于宗教。在安息日期間,猶太人開的一切商店、飯店、娛樂場所都停業(yè),交通全部中斷,每一個人都必須在家中安息和祈禱,嚴(yán)禁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而唯獨(dú)讀書和買書是例外。
一場疫情,教會我們許多。不經(jīng)意間我們發(fā)現(xiàn),過去疲于應(yīng)對的很多東西原來都大可不必;我們總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原來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好好利用時間;而我們心向往之的遠(yuǎn)方,即便一時難以企及,至少還可以擁有書香相伴的詩意生活,用心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nèi)说囊簧?。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開卷有益,日積月累,時間將會見證閱讀給人帶來的華麗蛻變。
崇尚讀書,能夠讓一個民族的發(fā)展保持生機(jī)與活力;酷愛讀書,蔚然成風(fēng),必然營造一個書香濃郁的社會;而一個熱愛讀書的民族必將是一個大有希望的民族。
人生幾何?與書相伴,當(dāng)是幸福。
讓我們讀書吧!在閱讀中擁抱春天,追逐夢想,不負(fù)韶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
欄目編輯:許籍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