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唱到聲部合唱,從“鍋镲”伴奏到樂器登場,從素人哼唱到專業(yè)演員不請自來;從男高音Maurizio Marchini獻唱《今夜無人入睡》,到樂團小提琴首席Aldo Cicchini演奏《一步之遙》,社區(qū)居民也掏出自家寶貝樂器輪番上陣……意大利疫情暴發(fā)封城后,羅馬市長一則推文“今晚7點讓我們歌唱以問候”推波助瀾,活躍的氛圍引發(fā)全球范圍內(nèi)陽臺藝術(shù)的“表達”熱潮:這邊陽臺solo,那邊德國詠唱歌劇,還有西班牙舞蹈小哥樓頂帶練,一時間陽臺成了炙手可熱的“奇觀”。
而由米蘭市長發(fā)起的波切利“云中演唱會”更是通過YouTube向全球直播。米蘭市長朱塞佩·薩拉在一份聲明中說,“今年的4月12日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非常特殊。通常伴隨這一天而來的歡樂和寧靜,已經(jīng)被疫情嚴重擾亂。不過我相信,波切利將用他的歌聲讓我們重拾往日時光中的溫暖,用一個最有力的特殊擁抱,來撫慰米蘭,撫慰意大利,撫慰世界。”
因為新冠疫情,有著600多年歷史的米蘭大教堂已關(guān)閉,但在4月12日這一天,它特別向波切利,以及為他伴奏的管風琴演奏家埃曼努埃勒·卡洛·維安納利敞開大門,后者在當天演奏了世界上最大的管風琴。
在此次音樂會前,波切利接受英國《衛(wèi)報》采訪時曾說:“別怕新冠病毒?!彼M藗兡茉谔厥鈺r期抓住機會,去做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閱讀、聽音樂,讓自己保持身心愉悅。音樂會直播當天,拍攝鏡頭鳥瞰米蘭安靜空曠的街道,最終聚焦數(shù)百年歷史的米蘭大教堂??諘绲慕烫美铮茱L琴聲響起,穿著燕尾服的61歲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唱了起來。波切利說:“感謝音樂,感謝流媒體,讓我們一起握手和擁抱地球這顆受傷的心??犊?、勇敢、積極的意大利不久將迎來我們所期待的復(fù)興?!币魳窌Y(jié)尾,波切利站在米蘭大教堂門外演唱了《奇異恩典》,他面前是空無一人的米蘭街道。
波切利還將與歌手艾爾頓·約翰、酷玩樂隊主唱克里斯·馬汀、披頭士前成員保羅·麥卡特尼、Lady Gaga等名人一起參加“同一個世界:一起待在家里”(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的慈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由Lady Gaga策劃,將于美國東部時間4月18日20時舉辦,會通過美國ABC、CBS、NBC電視臺直播,還會網(wǎng)絡(luò)直播。此消息一出,不少媒體紛紛“預(yù)言”,Lady Gaga策劃的這場演出可能將成為我們這代人的Live Aid!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4月6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線上會議邀請了一位特殊的嘉賓——Lady Gaga。在會上,Lady Gaga宣布了線上慈善演唱會這一策劃!
“2020,萬萬沒想到,我們即將成為自己最羨慕的那幫人?!笔堑模郧傲w慕Live Aid的那些人,你們有可能真的要趕上了!要知道,上一次Live Aid是35年前。高曉松曾在《曉說》里,他評價那場演唱會是自己人生海面上的燈塔,把漆黑的海面全部照亮。
那場演唱會是為被聯(lián)合國稱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zāi)難”的1982年到1984年的大旱和饑荒籌款。演出的LOGO是非洲地圖和一把吉他的組合。加入的巨星有大衛(wèi)·鮑伊、鮑勃-迪倫、保羅.麥卡特尼、U2、誰人、滾石、海灘男孩、皇后、威猛、菲爾·柯林斯、艾爾頓·約翰、尼爾·楊、恐怖海峽、齊柏林飛船、斯汀、麥當娜……
他們每一個人、每一支樂隊的名氣和影響力,都足夠舉辦一場爆滿的大型演唱會。而當時,他們同意全部同臺,無償表演,收入全部捐給埃塞俄比亞。
當年全球14顆衛(wèi)星、上萬個地面接收站、100多個國家的電視臺同步轉(zhuǎn)播了這場音樂會,有超過15億人觀看。最終曲,搖滾歌星們最后齊聲高唱起音樂會的主題歌《We Are The World》,以表示他們共同的心愿——“我們是世界,我們是世界的孩子,我們是創(chuàng)造光明的人,讓我們伸出救援之手,我們在拯救自己的生命……”這次大型搖滾樂義演活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共為掙扎在饑荒中的非洲災(zāi)民募集到5000多萬美元的巨款。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大家期待的福山雅治出道30周年演唱會也因為疫情改為在東京某錄音室的網(wǎng)絡(luò)直播。這場沒有觀眾尖叫和歡呼的演唱會,卻因每個人心中獨一無二的“緣起之歌”緊緊相連。
正如福山雅治在新歌里所說,即使不能按照樂譜和設(shè)計圖一樣進行下去,正因如此人生才變得有趣。借用歌迷KANA桑的投稿——“這個男人會推翻你的預(yù)想,卻永遠不會辜負你的期待?!眮肀磉_我此時的心情。
所以說,人類是幸運的。在生活的泥沼中,一直有音樂與偉大的靈魂作伴。
擁有一顆KOL的心
《寫給你的信》是國內(nèi)最早以時尚內(nèi)容為話題的專欄,也是最早一批具有KOL特質(zhì)的寫作嘗試。而且,還是國內(nèi)堅持不間斷刊出時間最久的編者信,更是同類寫作中最具自我更新能力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