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何偉
摘要:基于網絡的自適應學習模式下,學習者沒有了教師的指導監(jiān)督,根據自身條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適應學習的能力,并及時進行反饋和調整學習計劃。本文從自適應學習的內涵、特點、優(yōu)勢和面臨的挑戰(zhàn)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自適應學習;互聯(lián)網挑戰(zhàn)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9-0043-02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教育理論的不斷發(fā)展,給開放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為開放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網絡的學習形式已成為其主要的學習形式。目前,開放教育能為學習者提供統(tǒng)一的學習和考試資源,由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方式會因學習者的能力差異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對于那些能力強的學習者來說,效果比較好,而對于另外的學習者來說,學習資源難以得到有效利用,學習效果差強人意。而自適應學習模式是一種真正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學習者自身能力為其提供適當的學習資源的學習模式。將這種學習模式與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種基于網絡的自適應學習模式,使其能夠真正適應開放教育環(huán)境。這種自適應學習模式不僅能有效地解決開放教育中學習者時間分散,學習時間不固定,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等問題,還能夠通過學習者的思考和反饋,來助推開放教育的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學質量。
1 自適應學習的內涵、特點及方式
1)首先了解什么叫自適應學習,了解它的概念和意義。自適應學習的概念一向有許多定義形式,譬如,有些教育者認為自適應學習意味著教師需要及時調整學習內容,以滿足學生不斷轉變的需求。還有人認為,自適應學習需要利用線上的軟件或平臺作為輔助教學。但是,對于很多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講,他們仍然對自適應學習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尚有所疑問。在這一過程中,教學者也要確保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有清晰的了解,對其所學知識點的方式方法也要加深了解,以免學生跳過這些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學生對自己不確定的知識點產生極大的排斥感,成為習慣性跳過學習方法,使學習的結果不具備參考性。
其實自適應學習作為一種新式的教育科技手段,使學習過程更為人性,高效,易于量化,它經過自主提供適宜每位學習的獨立幫助,在實際中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通過分析學生對問題具體的回答。為學生提供獨一無二的內容反饋,線索和學習資源。也經過搭建內容支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輔助,譬如:先將學生的學習內容分解成詳細的知識,直到學生實現每一部分的獨自學習之后,再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整合。
2)自適應學習模式的特點
(1)自主性。在自我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主要角色,教師為輔助,使學生能夠在自己努力下對問題進行處理和研究,這是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的轉變。
(2)自律性。學生需要根據要求來進行自我學習,并且學習過程中也會面對諸多復雜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冷靜面對,并能夠積極主動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很好的自律性。同時,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也可能被外界環(huán)境所影響,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堅定自我學習目標。
(3)選擇性。學生在自我學習過程當中,也要對學習內容進行篩選,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點進行一些知識的學習,這樣能夠更快地融入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
3)自適應學習的方式
學生通過結合平臺資源與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學習。平臺包括網課、隨時展現學習內容、跟蹤管理學習情況、智能答疑、綜合評定、聊天溝通等功能;移動互聯(lián)包括各種先進的通訊方式,如QQ、微信、各種軟件、郵箱等。
互聯(lián)網將平臺的所有用戶連接成了一張信息交流網,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老師進行實時交流、接受在線解答。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通過電子郵件或網絡通信軟件等,與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討論,做到學術交流自由,也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拓寬思維。
2 自適應學習的優(yōu)勢
2.1 對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
一直以來,考試測驗都被認為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最有效的方法。于是,各學科的有關測試和測試反饋,也成為教育教學上的要點,傳統(tǒng)意義上測評中問題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全部學生在同一時間答復同一份測試內容,根據標準化答案獲得評分和成績反饋。而自適應平臺將檢測和評分提升到了新的階段,根據學生在測驗中對上一道問題的回答情況,能自動調整學生接下來的問題及回答情況。
2.2 使學生能充分進行自我學習與交流
學習內容的展現根據不同學習者的不同特征會有不同特征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即便我們強調個性化學習,對部分學生來講,他的學習過程完全是個性化的,可是學習過程中的交流一樣要緊,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當中表達自身的見解,同時也需要參考別人的意見,這種交流與探究對于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這可以讓學習者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的知識,豐富自身的認知結構。
學生的學習目標,在每個學生發(fā)展的不平衡的情況下,去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測評的結果,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性并篩選出自己的合適的學習方法,并且擅長的加已運用,之后對其學習的進度進行測評與交流。
2.3 對學習內容更有了自我的選擇性
隨著網絡迅速發(fā)展,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需求和功能都離不開網絡,學生學習上同樣也需要網絡中學習系統(tǒng)的輔助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按照學生知識范圍程度,認知能力及學習偏差為其推行合適他自身的學習道路和學習內容,使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學習適宜自己的知識。以注重學生學習個性化,自主化的自適應學習。自適應學習具備導學的特征,而且以網絡學習體系在技術功能上也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而學習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飾演指導老師的角色,直接影響學習系統(tǒng)能否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等,進而也影響學生能否實現個性化學習,使得學習內容表現和呈現具有自適應性,也可以針對學習者完成個性化的指導。
3 自適應學習的挑戰(zhàn)
在自適應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學習者的個人特征進行觀察,但學習者的特征并不是影響學習者學習的關鍵,在自適應學習環(huán)境中,教與學.學生的個性化,任務驅動學習,情境學習等特點監(jiān)控。所以我們要從影響學習情況中尋找出有關的要素,才能更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計劃更好的更適應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當前我國在構建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方面還相對不是很成熟,相關資源和技術也比較薄弱。而且還信息技術也發(fā)展不平衡。所以,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
4 小結
教育學習應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目標,樹立自適應學習為主的學習模式,根據自身特點及基礎來選擇確定學習計劃,并做到自我監(jiān)控,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最后總結與反思。隨著信息化的日益成熟,自適應學習也將成為學習者學習的主流。
參考文獻:
[1]張麗娜,王真富.移動互聯(lián)環(huán)境下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研究[Jl.中國成人教育,2016(6):12-14.
[2]張劍平,陳仕品,張家華.網絡學習及其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姜強,趙蔚,李松,等.個性化自適應學習研究——大數據時代數字化學習的新常態(tài)[J].中國電化教育,2016(2):25-32.
[4]楊煒偉,吳恒.大數據時代個性化自適應學習模式初探[J].大學教育,2018,7(4):38-40.
【通聯(lián)編輯:光文玲】
收稿日期:2019-12-10
基金項目:湖南女子學院校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互聯(lián)網+”背景下大學生自適應學習研究(項目編號:201811538036)
作者簡介:王瑜(1997-),女,山西沁縣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學;何偉(1981-),男,河南固始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