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聯動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7年3月—2019年3月因糖尿病于該院進行治療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聯動式健康教育。對比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依從性及護理滿意率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依從性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與對照組對比,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護理過程中,聯動式健康教育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其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治療、護理的依從性,諸多患者對該干預模式滿意程度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 聯動式健康教育;糖尿病;依從性;護理滿意程度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2(a)-0133-03
糖尿病是內分泌科臨床治療常見疾病,疾病的發(fā)生主要與遺傳及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患者在發(fā)病后多具有尿液增加、尿頻、消瘦等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可能發(fā)生肥胖癥狀。糖尿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都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病情加重,還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危險。因此,對患者而言,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十分重要。以往有學者在臨床研究中指出,糖尿病患者自身對疾病的掌握程度及其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均可能影響治療結局及預后,因此在明確相應的治療方案后還需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臨床療效,保證其臨床治療安全性[1]。近期有學者認為,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聯動式健康教育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知識掌握程度,改善其依從性,且患者對該護理干預模式的滿意程度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較大[2]。為了探討聯動式健康教育具體應用價值,筆者對該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共48例,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38~70歲,平均(53.12±5.07)歲;病程2~11年,平均(6.33±0.72)年;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37~72歲,平均(53.04±5.11)歲;病程2~10年,平均(6.61±0.80)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對該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院倫理委員會對該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
1.2? 納入標準
入選患者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相關診斷標準,對所有患者做空腹血糖檢查和與餐后血糖水平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診斷是否患有糖尿病。
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合并惡性腫瘤或腦卒中等疾病的患者者;②排除心、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和意識障礙礙者;③排病歷資料缺失者。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均予以常規(guī)健康教育,具體干預方法為:①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根據患者自身疾病情況收集相關知識制成小冊子進行發(fā)放,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與患者保持密切的溝通交流,針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相應狀況需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消除患者恐懼、焦慮等負面心理情緒。②出院后護理。社區(qū)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每周對血糖及血壓進行至少2次的檢測,并參考檢測結果對用藥劑量進行適宜調整,在日常生活中需對患者飲食進行調整,減少脂肪與鹽的攝入,提高鈣鉀的攝入,另外患者每天可根據自身耐受情況進行適量運動。觀察組在上述干預的基礎上應用聯動式健康教育,具體為:①醫(yī)院與社區(qū)醫(yī)務人員共同成立健康教育小組,對小組內護理人員相關操作技巧及知識進行統(tǒng)一培訓,后經過考核合格后才可參與研究。實施健康教育時社區(qū)負責提供場地,醫(yī)院負責提供健康教育醫(yī)務人員。②對糖尿病相關知識進行整理,并開展授課,授課內容主要包括糖尿病診斷標準與分型、發(fā)病機制、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血糖的自我監(jiān)測方法等,在授課完成后需組織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集中討論,并及時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幫助其進行糖尿病的控制治療。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專家解答、病友會等方式進行多元化健康教育。③組內護理人員對所有患者臨床病歷資料進行收集管理,成立患者檔案管理,錄入其基本信息,包括吸煙史、疾病史、其他疾病、特殊情況等。充分對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分析、考量,記錄隨訪結果,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血糖、飲食及運動控制方案,囑患者保持低脂低鹽飲食,適當補充蛋白質,保持飲食清淡、易消化,遵循少食多餐的進食原則。不僅要對患者的主食做好嚴格的控制,還要對肉、脂肪等熱量較高的食品做好控制,以患者達到標準體重為主,每日補充的總熱量需根據患者的標準體重、生理條件及勞動程度等而決定,使患者養(yǎng)成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可適當運動,如散步、練操等,盡量結伴運動。④醫(yī)院可與社區(qū)醫(yī)院建立網絡體系,進行患者信息共享,醫(yī)院定期安排有需求的患者于指定社區(qū)服務站進行培訓指導,社區(qū)醫(yī)院及時向醫(yī)院反饋患者情況,根據其檔案安排人員進行回訪。醫(yī)院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回訪,出院后對其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進展情況、不良心理情緒等,回訪期間主動詢問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合理飲食、科學睡眠。⑤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向患者仔細的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詳細告知飲食控制、運動、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將患者的錯誤糖尿病觀念及時改正,同時,講解低血糖防治措施、自我保健方式和足部檢查護理方法。
1.4? 觀察項目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其中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采用該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評價項目包括:完全掌握、基本掌握與未知曉;依從性則包括:完全服從、基本服從與不服從。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滿意程度進行評價,總分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1 量表效度? 內容效度:該量表邀請了4名專家評價量表的各個條目和調查內容的關聯性,結果顯示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標為0.88,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標為0.84~1.00;護理滿意程度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標為0.87,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標為0.83~1.00。
1.4.2 結構效度? 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量表和護理滿意程度量表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s球形檢驗,結果顯示,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量表的KMO檢驗值為0.938,Bartletts球形檢驗(χ2=7 554.345,df=100,P<0.001);護理滿意程度量表的KMO檢驗值為0.936,Bartletts球形檢驗的(χ2=7 478.265,df=100,P<0.001)。
1.5?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對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做分析,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率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依從性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用藥及飲食綜總依從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開展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n(%)]
2.4? 病情控制優(yōu)良率分析
觀察組患者病情控制情況為95.8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46.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臨床治療常見病與多發(fā)病,患者在發(fā)病過程中可能存在較多的并發(fā)癥,且治療過程中可能因治療時間過長而表現出依從性較低的現象,最終嚴重影響治療結局及預后。以往有學者在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了病死率,提示合理的干預措施對患者病情的改善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該次研究筆者為明確聯動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具體療效,結果表明:聯動式健康教育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還能提高患者用藥、飲食依從性,患者對該護理干預模式的滿意程度較高,上述結論均與謝娟英等[4]研究中所述基本一致。就以往學者相關研究報告進行分析,筆者發(fā)現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與預后與治療方法、飲食控制、運動、藥物、健康教育及血糖監(jiān)測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制定相應的干預方案對上述行為進行調控在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與疾病控制中均具有重要意義。觀察組患者給予糖尿病的發(fā)病、發(fā)展和治療相關的健康教育,包括定期開展糖尿病知識講座,醫(yī)師在授課過程中注意與患者之間的互動,詳細積極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提高患者和家屬相關知識的水平程度,讓患者能夠認知糖尿病對自身造成的危害和如何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疾病。同時,還需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針對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和并發(fā)癥等,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日常飲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結合血糖水平、治療的配合度等制定食譜,防止患者血糖波動過大,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問題,需第一時間求助于醫(yī)護人員,得到專業(yè)的解答,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幫助控制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在出院后,可加入微信群,并定期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護理滿意度、飲食習慣、健康行為等測評,對患者血壓、血糖進行測量,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目前,諸多的醫(yī)療機構均以醫(yī)院為中心對患者實施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能對糖尿病患者危險因素進行細致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降低患者治療風險程度,從而緩慢引導疾病恢復。但考慮到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部分患者在院期間可在護理人員的監(jiān)督下嚴格按醫(yī)囑用藥,但出院后因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差異,部分患者可能表現出用藥依從性較低、飲食搭配不合理及運動鍛煉行為缺乏等現象導致疾病緩解程度不高的情況發(fā)生[5]。聯動式健康教育模式首先的社區(qū)內護理人員進行集中化培訓,從而提高其專業(yè)技能與職業(yè)素養(yǎng),該模式的應用使患者在出院后仍然與護理人員有較多的接觸機會,護理人員可通過言語上的鼓勵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緩解其消極負面情緒。另外,社區(qū)內針對性的授課可較為顯著的提升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該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通過溫和的言語時刻與患者進行溝通,增加患者對護理服務的好感程度,進而提高護理滿意率。
綜上所述,聯動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可明顯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與依從性,對患者治療結局及預后的改善意義重大,可考慮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夢,丁潯,劉佳,等.俱樂部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7,34(2):312-314.
[2]? 侯建威.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元聯動延續(xù)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8,15(10):113-116.
[3]?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6):54-109.
[4]? 謝娟英,鄒建平,張瓊飛.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在糖尿病足高?;颊咦o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s1):197-199.
[5]? 段榮華,徐曉燕,郁紅,等.個體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13):33-36.
(收稿日期:2019-11-06)[作者簡介] 郭珠娜(1984-),女,福建廈門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護理、糖尿病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