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注釋】
1.治氣: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 2.嘩:躁動喧嘩。
【譯文】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懂得避開敵人銳氣旺盛的時候,在敵人懈怠時再去進攻,這就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用嚴整的法規(guī)去抵抗敵人的混亂,用冷靜的態(tài)度去抵抗敵人的喧嘩,這是懂得掌握敵人心理的方法。
春秋時期,實力強大的齊國攻打弱小的魯國。
兩軍在長勺相遇。齊軍氣勢洶洶,擊鼓陣陣,鼓聲響徹云霄。魯莊公急了,也要擊鼓。曹劌說:“敵軍士氣很旺,我軍在士氣上與敵人抗爭,肯定壓不住敵人,現(xiàn)在出擊,我軍必敗無疑。我軍最好嚴陣以待,保存實力。等敵人累了,我們才有獲勝的可能?!惫?,等齊軍沖上來的時候,看到魯軍隊伍整齊嚴整,堅固無比,絲毫沒有懼怕的意思,只好退了下去。而后,齊軍再次擊鼓,魯軍依然不動。齊軍對魯軍發(fā)起了兩次攻擊,都沒有攻破魯軍的防御。
兩次的進攻使得齊軍疲憊不堪,當齊軍第三次擊鼓進攻時,曹劌說:“可以戰(zhàn)斗了!”魯軍這才擊鼓迎戰(zhàn),等待了很久的士兵蓄勢待發(fā),英勇無比。而此時的齊軍已沒了斗志,不堪一擊,最后敗給了魯軍。
【國學講堂】
打仗時保持理性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懂得分析敵人的心理,找到敵人的弱點,等待戰(zhàn)斗的時機,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去攻擊敵人的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