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
答:
1.尋夢。
有人問作家張麗鈞:文學創(chuàng)作是什么?張麗鈞回答說: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在殘缺的世界之外再造一個完美的世界,并讓自己幸福地住進去。
確實,諸如文字、電影、電視劇、畫作,甚至攝影,都是與夢有關的工作。拿文字來說,不管你想要表現(xiàn)得如何寫實,最后呈現(xiàn)給讀者的,一定是一個相對虛幻的夢。比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當你身處其中,你未必能感受到那份詩意,反而會為其平庸而暗暗失望。
當然,要寫就好的文字,第一步,就是要尋夢。孟浩然先有了去農家的意愿,李白先有了尋找敬亭山的想法,才有后面的美夢成真。
所以,第一步,即使平時被“任務驅動”這四個大字壓得喘不過來氣,在考場上,也要讓自己靜下來,通過材料或漫畫,想想自己要去往何處——表達何種觀點,抒發(fā)何種情緒。這是造一個美夢的起點。
方向擬定,尋夢開啟。
2.造夢。
確定了去往何處,如何行進呢?或“螺旋上升”,或“循環(huán)往復”;可以“山重水復”,必然要“柳暗花明”。造夢的過程,就是把握文章節(jié)奏的過程。觀點亮相,構架清晰,邏輯順暢,水到渠成。
從宏觀上來談,“造夢”的過程,一定要保持真實。從常識出發(fā),從自我出發(fā),從經驗出發(fā),層層推進,才會被寵愛——自己微微含笑,讀者必然言笑晏晏。
從細微處來看,一個完美的造夢過程,必然是細節(jié)豐富、轉折自然、節(jié)奏明快的。換言之,是有內容的。前面詩句中,綠樹和青山,“我”和敬亭山,都是內容。
貴有內容,造夢可成。
3.圓夢。
真正得到了好分數(shù),才是圓夢。
要圓夢,我以為,最好有點讀者意識,即使觀點雷同,但包裝不同,也會亮人眼球。
一是包裝題目。就像看人先看臉。題目就是文章的臉面,會帶給人不同的第一印象。詩意、犀利、套用、反差,試試多種命名題目的方式,看看哪種更恰切。
二是包裝語言。倒不一定要華麗,恰當更為重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輕易改變不易,所以,在堅持風格的同時,注意語言與觀點的契合度更為重要。恰當?shù)恼Z言,會讓觀點更鮮明。
恰切適宜,圓夢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