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峰
童年的經(jīng)歷真的會伴隨著人一生的成長。
宣化煙筒山是我兒時和爸爸姐姐一起生活最快樂的地方,也是自己在還是小屁孩的時候積累起生活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的地方。如今,爸就長眠于那里的山上,而姐姐工作過的充滿著青年男女以及我們一群小屁孩歡笑的磚廠,也靜默地坐在山谷里,和我一樣回憶著那些從前的舊事。
那時候姐姐十八九歲,和一些礦山廠區(qū)里的同齡人們(其實也都是鄰居)一起在磚廠上班。每天清早看著他們呼朋引伴開心上班去,黃昏有說有笑地下班來,只有七八歲的我,很是好奇,幼小的心里總是在想,那個磚廠該有怎樣的魔力,讓他們這么開心呢?
那時候,誰家都是好幾個娃,而我是這個山區(qū)里的另類———姐姐總是特別自豪,“我弟從北京來看我了!”終于有一天,算是應(yīng)工友們的邀請,也是想和山區(qū)里我的同齡人們一起湊熱鬧,姐姐和別人家的哥哥姐姐帶著我們一伙小屁孩到磚廠“上班”了。當(dāng)電閘合攏各種機器開始轟鳴起來的時候,整個磚廠一下子就充滿了生機。加之這里大多是年輕人,那種熱火朝天勞作的場景,像極了很多的老電影。
磚廠依山而建,山上有個小蓄水池,工休的時候,人們可以在這里戲水游泳;但工作的時候,這小蓄水池里的水,就會將山上挖掘機挖下來的黃土,在攪拌機里和成泥,然后這些泥鉆過一條矩形筒,變成了長長的泥條子被傳送帶傳送到制磚車間。姐姐是負(fù)責(zé)切磚坯的,當(dāng)這些泥條被切成一段一段地傳遞到姐姐面前時,她只需扳一下把手,一把帶有三四十條細細鋼絲線的切刀,就會把泥條切成三四十塊泥磚,并被安置到一塊塊的木板上。年輕人們也不分男女,一輛小推車上放得滿滿的泥磚,推到空場晾曬。我也是在那時知道了幾乎所有的磚上,為什么會有兩個小眼兒,原來那是運磚工在晾曬泥磚時扎磚留下的。而泥磚曬上幾日,就被送到磚窯里燒制,最后,就做出來了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到那種橙紅色的板磚。
在整個的制磚流程里,每家的小孩子都在幫哥哥姐姐們的忙,大一點的男孩子甚至逞能地開始獨立完成搬運泥磚的工作———哥哥姐姐汗流浹背的,我們這群小孩子也都成了小泥猴兒。在那閉塞的山區(qū)工廠里,沒有人覺得我們的加入是一群童工,因為所有的孩子都一板一眼地照著自己哥哥姐姐的樣子做,確保沒有安全隱患,是地道的“傳幫帶”;而我們也沒有絲毫覺得這樣的工作勞苦,反倒覺得非??鞓?,因為哥哥姐姐都很快樂———那種源自于勞動的快樂。每一道工序的嚴(yán)謹(jǐn),保證著磚的質(zhì)量。想到我們大家齊心協(xié)力制作出來的磚,能蓋起無數(shù)的廠房和高樓大廈,那種快樂,也就加倍了。
很多年過去了,當(dāng)年的年輕人大多離開了山溝溝,算一算現(xiàn)在也都退休了,不知道他們還記得當(dāng)年的故事不?反正我是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