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指導: 長興縣太湖高級中學 向洪江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認識錯誤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然而當代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又說:“如果我們過于爽快地承認錯誤,就可能使自己發(fā)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于正確?!?/p>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
② 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③ 不少于800字。
同學的立意
●? ? 同學甲: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搞清楚“錯誤的定義是什么”。
[ 點 評 ]
伊壁鳩魯?shù)脑拸娬{(diào)的是認識錯誤的重要性,卡爾·波普爾的話則提醒我們在承認錯誤的過程中要謹慎一些,要運用理性思考來判斷對和錯。兩則材料不是要我們搞清楚“錯誤的定義是什么”,而是在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性地判斷錯誤并面對錯誤。這位同學顯然是沒有讀懂材料,立意屬于離題。
●? ? 同學乙: 對錯誤的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太急,須三思而后行。
[ 點 評 ]
這位同學將卡爾·波普爾的話理解為對錯誤的認知需要循序漸進,與哲學家的原意有些出入。卡爾·波普爾之所以說不能“過于爽快地承認錯誤”,是因為我們在判斷一件事情的正誤時,常常會受到外界聲音的干擾,有時迫于壓力會盲目地“認錯”,因此需要進行謹慎的判斷。這個過程無所謂“快慢”,主要在于有沒有經(jīng)過自身理性的思考。這個立意與材料表達的觀點不符,屬于偏題。而且這個立意對伊壁鳩魯所表述的觀點只字不提,對材料的理解不夠全面。
●? ? 同學丙: 錯誤分兩種,第一種是實實在在的錯誤,另一種是還沒有完全確定,甚至是被“錯認”的錯誤,我們應該仔細分辨這兩種錯誤。
[ 點 評 ]
的確如這位同學所說,兩位哲學家所言的“錯誤”有差別。第一種錯誤可理解為大家都知道的、明確的錯誤;第二種錯誤可理解為受時間、認知水平等影響,尚不能夠完全確定,甚至有可能是正確的“錯誤”,這是辯證的觀點。但材料強調(diào)的不是分辨錯誤,而是要我們在面對不同的看法時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審慎、理性地做出判斷。這位同學將立意局限在“分辨錯誤”上是不夠準確的,屬于偏題。
●? ? 同學?。?我們不僅要意識到認識錯誤對我們的重要意義,更要注重判斷錯誤的過程,要運用理性謹慎求證,這樣才能走向正確。
[ 點 評 ]
這位同學理解材料全面,充分認識到兩則材料的共性和個性,即第一則材料強調(diào)“認識錯誤”的結(jié)果,第二則材料強調(diào)“判斷錯誤”的過程及過程對結(jié)果的影響。這個立意準確、全面,富有辯證的思考。
審題指導
伊壁鳩魯?shù)脑拸娬{(diào)認識客觀存在的錯誤對人的意義,即可以拯救自己;卡爾·波普爾的話則提醒我們應時刻保持審慎、獨立、理性的思考,避免草率地將本來正確的事物誤認為錯的,導致我們偏離正確。
兩則材料有其內(nèi)在邏輯關系。第一則材料實質(zhì)是在引導我們探討為什么認識錯誤就是拯救自己,原因有哪些。第二則材料是引導我們探討為什么不能“過于爽快地承認錯誤”以及該怎么辦。從回答這些問題的角度出發(fā),就可以找到準確、切題的立意。
以下立意供參考。
(1) 要直面錯誤,總結(jié)錯誤原因,讓“錯誤”為我們所用。
(2) 要勇于承認客觀錯誤,但更要謹慎地、嚴密地判斷事物的正誤,不能盲目認錯。
(3) 要始終客觀理性地評估事物,不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對一件事的錯誤與否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才能最終走向正確。
寫作提綱示例
立意: 我們要勇于直面錯誤,但不能盲目認錯,要對事物進行審慎、獨立、理性的判斷。
第一部分: 引述材料,提出觀點。
對兩則材料的內(nèi)涵做簡要分析,同時提出中心觀點“只有審慎、理性地判別錯誤并正確面對錯誤,才能助力個人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第二部分: 結(jié)合史實,提出正確面對錯誤的必要性。
引述歷史上不能直面錯誤的典型例子及其嚴重后果。如:東漢末年稱雄的袁紹,不聽謀士田豐的勸阻,貿(mào)然發(fā)動官渡之戰(zhàn),結(jié)果大敗,袁紹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文過飾非,將田豐殺了。他固執(zhí)己見,使得士氣渙散,人心惶惶,終為曹操所滅。
結(jié)合近代史實,如聯(lián)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下跪等,論述正確面對錯誤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論述不能草率地承認錯誤的原因。
古今中外,無數(shù)學術研究的事例表明,在探尋真理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面對他人的質(zhì)疑,但這不代表我們所堅持的就是錯誤的,這需要我們運用理性來思考和判斷。舉例:愛因斯坦面對其他科學家的質(zhì)疑,依然堅定地研究“相對論”。
第四部分: 總括、重申觀點。
在探尋真理的道路上,我們不能草率地承認錯誤,不能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應該運用縝密的思考來判斷。而一旦我們發(fā)現(xiàn)并認定了錯誤,就要勇于承認,并努力修正,如此才能走向正確。
點 評: 溫州中學 金 暉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在人的成長旅途中,有人說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凡事與自己較真;也有人說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要凡事與自己較真;還有人說,有些事不該較真,有些事就要較真。
你認可哪一種說法?請聯(lián)系自身實際,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③不少于800字。
考場得分 / 52分
理想之路,較真為劍
溫州中學高三(5)班 陳嘉習
“這一切終于熬過來了,我生命的暮色成了我聲望的朝霞?!笔灞救A如是說。是的,他終于成就了自己。逝者已矣,對于仍在成長之路上彳亍的我們,該如何面對“較真”二字?我以為,我們應以較真為劍,在理想之路上仗劍走天涯。
的確,我們沒有無窮的精力做萬事萬物的主宰,面面俱到難免令人身心俱疲,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上選擇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亦不失為一種人生智慧。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借此渾渾噩噩地度日。莊子式的逍遙和老子式的無為并不適用于這個滾滾向前的時代,在成長的“練級”之路上,我們?nèi)皂氁苑e極入世之態(tài)度,與社會、與人生較真。
在如今這個被海量信息噬碎與耗盡的時代,較真之劍會給我們指明成長的方向,讓在暗夜迷惘踟躕的我們有一縷曙光可覓,有一絲希望可尋,有一份信念不倒。較真做事如王津,故宮的鐘表何其多,每一個零件他都反復調(diào)校,不容毫厘之差。這背后若無一顆較真之心,斯人又將何以為繼?正是那股“執(zhí)拗如少年”的較真勁頭,伴他走過四十余載的“故宮成長旅途”,賦予他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之責,讓他無愧于“大國工匠”之美譽。這啟示吾輩,懷揣一顆較真之心,方可于嘈雜社會中聽見源自心底的理想之音,才能在成長汪洋中堅守心之航向,向著彼岸劈波斬浪。
盡管如此,仍須闡明的是,我所謂的“較真”絕不可與“鉆牛角尖”畫上等號,“較真”更是一種超越個體思維、以世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觀當今之世,我們青年生活中缺乏公民意識的亂象頻發(fā),堅持正義、與邪惡永不妥協(xié)較真勁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纯戳_莎·帕克斯,以一己之力點燃民權(quán)運動的圣火,為黑人爭取權(quán)益;看看郝勁松,用法律的力量與鐵道部較真,保護民眾的權(quán)利。面對不公,他們?nèi)计鸸褚庾R的火焰,毅然挺直脊梁堅守正義。前人珠玉在前,后人感懷隨之。由此我們或可相信,只要“較真”的公民意識在每一個青年心中生根發(fā)芽,我們的成長之路將散發(fā)理性之光,我們的社會將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韓愈在《幽蘭操》中如此強調(diào)君子內(nèi)心的守則與理想。是的,佩“較真”之劍,走理想之路,我們才可以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斬險阻之荊棘,活出生命的極致,鑄就更好的未來!
點 評
(1) 論述緊扣主題,充滿思辨的色彩。文章緊緊圍繞“較真”展開辯證論述,但沒有“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而是多處充滿辯證思考。如段落②并不否認“不較真”的合理性、段落④提出“較真”與“鉆牛角尖”不可畫上等號,思維嚴謹,邏輯自洽。
(2) 聯(lián)系自身成長實際,寫有“我”之文。文章從“我們”出發(fā),論及當下青年生活中缺乏公民意識等現(xiàn)象,體現(xiàn)對世道人心的關照,令人深感拳拳之情。
(3) 在理性思考之余,語言雋永而又靈動,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