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平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動物吃植物貌似天經地義,可大家聽說過吃動物的植物么?比如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等,它們都有這種本領,今天我們說說豬籠草。
豬籠草是一類熱帶食蟲植物,它們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yǎng)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在我國的產地海南,豬籠草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由于它的形態(tài),它還有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豬仔籠等名字。
豬籠草的“籠子”不是它的花也不是它的果,而是它的葉片。它的葉片是一種典型的變態(tài)葉,構造復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須。卷須尾部擴大并反卷形成瓶狀,就是可捕食昆蟲的籠體了。
下面以螞蟻為例,看看豬籠草是怎么引誘它,并把它吃掉的。
豬籠草的瓶口具有分泌含糖蜜露的腺體,這些蜜露不僅能夠吸引螞蟻,而且會在瓶口形成一個糖液的薄層,這一薄層不但味道可口,還像沾了水的瓷磚一樣濕滑。
當貪吃的螞蟻被蜜露吸引爬上瓶口后,一不留神就會滑落到瓶內,淹沒在消化液中。這些液體是豬籠草瓶子底部的腺體分泌的,黏度很大。螞蟻陷入困境想逃跑卻不能,由于液面之上的瓶內壁位置早就覆蓋了蠟質,無處攀附,因此落入其中的昆蟲幾乎就是死路一條。
為了更有效地捕食螞蟻等昆蟲,聰明的豬籠草還在葉柄、瓶身上也分泌蜜露,形成一條“甜蜜之路”,讓獵物一路吃過來,最終落入陷阱,“一失足成千古恨”!淹死昆蟲后,豬籠草把它們分解成營養(yǎng)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不過,如此“可怕”的植物卻挺受大家喜愛。每逢新春佳節(jié),廣州人拜年時喜歡說“豬籠入水”,“豬籠入水”比喻財源廣進,那是因為豬籠是空網狀的,放入水中,水即滾滾而來,而“水”寓意財,“豬籠入水”便成為一個大吉大利的祝愿之詞。也因此,豬籠草絕不會缺席廣東的迎春花市,很多人都會買來掛在家中,圖個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