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媽媽,當他們看到孩子不努力的時候,會對孩子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可是,你還是如此不爭氣?!?/p>
這些媽媽喜歡用指責的方式,攻擊自己的家人、子女。當子女埋怨她們的時候,她們會很委屈地說:“我做這么多事情,都是為你好啊!”
有一種人,他們用指責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用指責來表達自己的愛或怨,這就是指責型人格。
結婚紀念日這天,一位妻子在家里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待著丈夫回家。
然而,丈夫卻因為加班遲回來一個多小時。當丈夫推開門的剎那,就聽到妻子怒吼道:“你怎么現(xiàn)在才回來?我在家里把飯都做好了,就等你回來吃。現(xiàn)在菜都涼了,我辛苦了一晚上,你知道嗎?你工作有那么忙嗎?”
丈夫本來正為自己的遲歸滿懷歉疚,可當他剛進門就聽到妻子的抱怨,一下子怒火中燒,沖著妻子喊道:“我在單位里辛苦工作、掙錢,還不是為了家里!”兩人吵了起來,連飯都沒有心情吃了。妻子精心準備的一桌好菜,無辜地涼在那里。
這不是妻子想要的結婚紀念日!
在這些指責的話語背后,她內心想的是:老公,我等了你很久了,我好辛苦,我希望你能夠早點回來。
但老公聽到的卻是:我又犯錯了,我怎么做她都不滿意,她總是對我挑三揀四,或許她并不在乎我。
于是,誤解產生,一場大戰(zhàn)爆發(fā)了。這個妻子對待老公的溝通方式,就是指責型人格的人常用的溝通方式。
指責型人格的人,因為自身的低自尊,自我價值感很低,害怕被別人傷害或指責。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會不斷煩擾和指責其他人或環(huán)境。他們只有通過貶低與指責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他們通常會藐視別人,并認為只有自己的情境才是最重要的。他們往往以自己的思維方式與邏輯去判斷他人。
于是他們常常會將對自己的不接納和不滿投射到別人,尤其是對他們來說最安全的對象(比如家人)身上,認為如果自己不先指責別人就會被別人指責。
當他們對他人進行攻擊的時候,自己會有很強烈的安全感與信心,因為似乎這樣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當中。
指責型人格的形成,和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如何與父母互動有很大關系。讓我們來看一看這樣一個家庭:一個指責型的媽媽,天天指責爸爸,認為爸爸這做得不對那做得不對。
其實,當媽媽憤怒地指責爸爸的時候,孩子是能夠感受到媽媽的不滿的。這時候孩子便會擔心和恐懼,擔心這個家會散,媽媽會離開自己。
于是,孩子出于天然的本能,要維護這個家庭的平衡,就會用自己的力量去照顧家庭關系,去做父母的關系的審判者。他就會站在媽媽的角度去審判爸爸,希望爸爸能夠按照媽媽的意愿行事。這個時候,孩子就不再是孩子,父母也不再是父母,雙方位置顛倒了。
孩子學會了討好母親,在母親面前完全沒有自我,甚至在外人面前也總是會討好他人。但是,他同時也學會了用指責的方式應對父親。當他長大成人的時候,他成了母親的翻版,成為外人眼里的好人,家里的指責者。
指責型人格的人考慮不到別人的感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不知道怎么跟別人相處,他們只有這樣一種模式來表達自己,所以看上去總是在挑剔,如果不讓他挑剔,他就不知道該怎么說話。
指責型的人也很難學會換位思考。因為一旦換位思考,就意味著他們要打破自己的防御,進入別人的邏輯體系中去,去感受別人的痛苦??墒牵麄冏约旱耐纯喽歼€沒有被解決,又怎么可能去考慮別人的痛苦呢?
和指責型人格的人相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的婚姻對象是指責型人格,那么婚姻中的爭吵是無法避免的。
我常常會對人說:“如果你決定和一個人結婚,最好先去他(她)家里去看看,如果他(她)的父母總是爭吵、指責,那么你得小心點,因為你的對象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指責你。”
面對指責型的人,需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則,很容易被對方激怒,或者互相爭吵,或者以討好的方式去應對。事實上,指責型人格的人并非要傷害他人,雖然在無形中傷害到了他人,但是透過他的指責,我們會看到在指責背后,他內心的虛弱與自卑。
他們需要愛,需要被接納與支持。當他們的自尊得到提升,內在感覺到安全的時候,便會卸下偽裝,不再用指責的方式去攻擊別人,不再用指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