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說起桂花,似應首推杭州,柳永《望海潮》有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不僅金國國主完顏亮起了“投鞭渡江之志”,而且使桂花和湖、荷、魚、橋等,一起成了杭州的標志。有一年九、十月間,因工作原因,在西湖邊的西子賓館住了一個多月,院中桂樹頗多,恰值桂花盛開,香氣沁人心脾。一直不明白“桂馥蘭馨”之“馥”實際為何感覺,遇桂花而知也。
桂分金桂和銀桂。金桂金黃,銀桂潔白,于濃密的樹葉間,點綴閃爍著金黃或者晶瑩的小花,如夜空的繁星,又似害羞的孩子。自古以來,桂樹在中國就是高潔美好的象征。最高最美的桂花樹,不在地球,而是生長在月亮上。廣寒宮、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構(gòu)成了美麗的天上人間?!绑笇m折桂”是中國古人對考取狀元,或獲得競賽第一名者最高的褒揚,一直沿用到今天。這枝桂花,和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頭上戴的橄欖枝一樣,成為勝利者的標志。毛澤東著名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有句“問詢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桂花酒,成為告慰英烈忠魂的最佳選擇。和桂枝一樣,桂花酒同樣是獻于勝利者的,“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英烈愿望終于實現(xiàn),雖“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依然是勝利者姿態(tài)。桂花有酒,佳釀如此,是否有茶呢?
答案是肯定的。桂花茶,就在福建泉州安溪縣虎邱鎮(zhèn)。安溪——中國著名茶鄉(xiāng),安溪鐵觀音名揚天下。有人說,在安溪境內(nèi)行走,最不用帶的就是水,不管到哪個地方,都有人請你喝茶,而且喝的都是好茶。
我生長在中國北方的山西,故鄉(xiāng)貧苦,農(nóng)村人的“飲料”只有三種,白開水,面湯,還有一種是漿水,由面湯和菜葉發(fā)酵而成的,極酸,夏天喝了可以解暑。如果能加點白糖或者紅糖,就是莫大的享受了。紅糖水,簡直可謂飲料中的極品,非尊貴的親戚朋友,是喝不到的。1996年我到蘭州讀研究生,第一次到導師家里,師母端上一杯褐色的液體,我想,蘭州也喝紅糖水啊。一喝才知道原來是咖啡。22歲的我,第一次喝到了只耳聞而未親見過的洋飲品。后來逐漸了解到,原來咖啡有那么多品種,那么多喝法。
見識茶葉,當然比咖啡要早,但也有限。爸爸在煤礦工作,單位偶爾會發(fā)茶葉,二兩一盒裝的茉莉花茶。盒子里裝的,是一個個孩子小拇指頭肚大小的顆粒,圓圓的,透著一種周圍沒有的香氣。很長時間,我都以為,茶葉,就是這個樣子。正如煤礦過年發(fā)帶魚,直到上大學前,一說吃魚,就是油炸的帶魚段,再沒有第二種。但這盒裝的茉莉花茶,也不常見,家里常有親戚來,但似乎只有個別人,才能喝到媽媽用碗盛的開水里泡著的茶葉球。和茉莉花茶一起發(fā)的,還有冰糖。泡茶時,放幾粒冰糖,現(xiàn)在想來,不可思議。但來人似乎更喜歡甜味,往往茶葉還沒泡開,而水已見底。
第一次真正的“喝茶”,要到高中時期了。一天晚飯后自習前,到校門外足球場的看臺上散步,忽然發(fā)現(xiàn)墻邊的磚縫里,居然生長出一支西葫蘆秧。秧上,青翠的小瓜靜靜地臥著。我竊喜,像小時候發(fā)現(xiàn)了草窠里的一顆雞蛋。摘下來,卻沒地方煮。自習也不上了,拿了瓜直奔青年教師宿舍,囫圇煮熟,小刀子切開,我和老師“大快朵頤”。食畢,老師泡兩杯綠茶,說西湖龍井,讓我嘗嘗。我嚇一小跳,名茶龍井,電視里聽到過,從未敢想自己能親口喝到。水燙,小心翼翼地抿一口,沒有茉莉花茶香。一口口慢慢喝著,體會“品茶”的滋味,一杯喝完,茶葉也嚼著吃掉,自習課早下了。博士畢業(yè)在上海參加工作,領(lǐng)導偶然送一桶大紅袍給我,白錫鐵的桶子,也屬第一次見。很珍貴,舍不得喝,過年時拿回家里。兩三年后,我已喝茶多矣。過年回家,一同學來訪,爸爸泡茶待客,特地拿出錫桶說,大紅袍!我后來查看,還有一半,不覺心中微酸,眼眶略澀。
孟子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為天,而飲在食前。至圣如孔子者,猶啖不厭精,膾不厭細。飲將何如呢?《論語》里,孔子評價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里的“飲”,應該是飲冷水,在孔子看來,屬于應該被高度贊揚的低標準生活方式。孔子之于“食”的標準是明確的,那么“飲”呢?其時之“飲”,主要指飲酒,而“酒”與“禮”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云:“周之飲食精備如此,而禮制寓于其中。所謂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也。蓋周之尚文,即一飲一食之微,亦必寓其意焉?!敝诰?,禮數(shù)更多?!稑酚洝罚骸跋壬驗榫贫Y,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孔子生時,已有茶。陸羽《茶經(jīng)》:“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钡嬲蔀槭侩A層所廣泛接受的飲品,當在魏晉。
魏晉尚空談,好飲酒,著名的如竹林七賢狂飲不羈,醉態(tài)百出,“兩月不醒”“死便埋我”等故事流傳至今。然而,喝醉者,為狂呼亂語可,做清峻奇崛,雄辯滔滔的清談就不合適了。于是,由酒轉(zhuǎn)而飲茶。西晉劉琨《與兄子南州刺史演書》有語:“吾體中煩悶,恒假真茶,可信致之?!迸c服藥后飲酒散熱、發(fā)足狂奔,以動為主不同,飲茶偏向于靜。靜則好禮。周代以來以酒為禮的傳統(tǒng),被“越名教而任自然”,蔑視禮法的名士毀棄,承擔這一使命者,轉(zhuǎn)而為茶。
直到今日,飲茶之禮儀依然繁復,且以茶為雅、酒為俗也?!安璧馈碧拼鷷r形成。唐代封演編撰的《封氏聞見記》中記載“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這里的“鴻漸”,不是《圍城》里的方鴻漸,而是《茶經(jīng)》的作者陸羽,陸羽字鴻漸?!恫杞?jīng)》是中國茶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也標志著茶道的出現(xiàn)。至宋,茶道大興,宋徽宗趙佶云: “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可見,至遲到北宋,福建茶已屬其中上品。以宋徽宗之眼界見識品味,所言自是千古之論。
福建是產(chǎn)茶佳地,品類自多。著名者有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金駿眉、白毫銀針、肉桂等,黃金桂亦為福建十大名茶之一。查文獻可知,黃金桂又名黃旦,原產(chǎn)地福建安溪縣虎邱鎮(zhèn)羅巖村。雖名為桂,但與真實之桂花并無直接關(guān)系。然而,虎邱鎮(zhèn)芳亭村卻有全國最大的桂花樹林。
我們到時,十月下旬,桂花盛花期已過,落英繽紛,坡上坡下,皆是金黃。芳亭村有“華東桂花第一村”的美譽,全村百年以上樹齡的桂花樹168棵,有一定年紀的樹超過4000棵。和城市里、花園里的修剪得樹型圓潤、亭亭玉立的桂花樹不同,虎邱的桂花山生野長,天然去雕飾,既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劃設(shè)計,也不見修剪的痕跡。離開農(nóng)村多年,到天水工作下鄉(xiāng)時,才知道現(xiàn)今農(nóng)村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和種植方式,蘋果、桃、梨都成片栽種、植株矮化,剪枝、疏花、疏果等環(huán)節(jié)嚴謹繁復。小時候村子里梨樹、核桃樹眾多,都在田間地頭,荒山坡上,村中崖畔,一棵一棵地立著,樹都有些年頭了,樹干粗壯高大,枝杈橫出如蓋,隨山就勢,既年年結(jié)實,歲歲收獲,又為村人遮陽擋雨,還是兒童永遠不厭的樂園、鍛煉膽量的器械、爭強好勝的戰(zhàn)場?;⑶竦墓鸹?,也似如此。每年寒露霜降節(jié)氣一過,桂花的馨香便彌漫氤氳在這個風光和名字一樣美麗的村子。一樹樹金色的小小花朵,仿佛天上的繁星掛在枝頭,游客、藝術(shù)家接踵而至,在花樹間流連、拍照、攝影、創(chuàng)作。而芳亭村民,更愿意把這花視作金黃的果實。于是,有了“打桂花”這一年一度的豐收儀式。村民爬上樹,使勁搖晃樹枝,或用長竹竿敲打,桂花紛紛落下,樹下鋪大被單或塑料布,以免花落塵埃。人在樹下,金桂如雪,“拂了一身還滿”。桂花收集、篩選、晾干,用途殊多,可制成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露等。桂花茶的制作歷史悠久,以窨制法為常用。先鋪一層老茶,再鋪一層鮮桂花,如此反復。茶葉和桂花堆積后,蓋上布,放在通風、陰涼處發(fā)酵。還需不時給發(fā)酵的茶堆“量體溫”,掌握發(fā)酵的溫度,在50度時效果最佳。12小時后,桂花和茶葉充分拌勻,24小時后,充分發(fā)酵的桂花茶烤干,便制作成功了。桂花茶香味馥郁持久,湯色綠而明亮,具有溫補陽氣、美白肌膚、排解毒素、止咳化痰、潤肺生津之功效。如今“嫦娥號”、“玉兔車”已登臨月球,當把這一消息告知廣寒宮主人,有客來訪,亦可捧出桂花茶相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