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強
每當論及晚唐詩壇,人們很少提及鄭谷。若有人談到,也多限于“一字師”的故事及因其詠鷓鴣而得名“鄭鷓鴣”的名篇《鷓鴣》詩。其實,作為詩壇名家的鄭谷(約851~約910),一生創(chuàng)作詩作不下千首,現(xiàn)流傳下來的詩歌達三百余首。詩人三次入蜀,前后在蜀中生活了6年,創(chuàng)作了四十余首入蜀詩,也為我們了解晚唐時期蜀地政治風貌提供了大量資料。
初入蜀地:兩川消息未休兵
晚唐社會政局每況愈下,黃巢攻破潼關(guān),進逼長安。唐僖宗倉皇南下,在成都安頓下來。當時參加貢舉的學子奔赴蜀中,鄭谷也在此列。
動蕩的時代、困頓的生活,讓鄭谷飽嘗戰(zhàn)亂之苦?!笆陲h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漸有還京望,綿州減戰(zhàn)塵”“更聞歸路絕,新寨截荊門”,就是鄭谷對蜀中兵連禍結(jié)的憂慮心情的表白。
883年,鄭谷曾往游嘉州(今四川樂山),感孟昭圖進忠言卻身死之事,寫詩《蜀江有吊》:“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徒將心體國,不識道消時。折檻未為切,沈湘何足悲。蒼蒼無問處,煙雨遍江蘺?!?/p>
884年前后,東川節(jié)度使楊師立與西川節(jié)度使陳敬瑄不睦而蜀亂起,鄭谷避難經(jīng)長江縣(今四川蓬溪),作詩《長江縣經(jīng)賈島墓》:“水繞荒墳縣路斜,耕人訝我久咨嗟。重來兼恐無尋處,落日風吹鼓子花。”賈島在唐末有著極高的文聲,入蜀的詩歌創(chuàng)作歷歷可數(shù)。鄭谷從殘破的墳墓與隨風舞動的鼓子花這一客觀風物中,引申出人易辭世而風景依舊的感傷。同年,鄭谷到達劍州(今四川劍閣),寫下“老吟窮景象,多難損精神。漸有還京望,綿州減戰(zhàn)塵”的詩句,從中可看出蜀中叛亂已初步平定,唐僖宗與朝臣漸有還京之望,鄭谷亦心懸故鄉(xiāng),倍感欣慰。
鄭谷初次入蜀,大部分時間居于成都,創(chuàng)作了《竹》《錦浦》《蜀中三首》《蜀中寓止夏日自貽》等詩歌。最具代表的是《詠水》:“洗缽老僧臨岸久,釣魚閑客卷綸遲。晚晴一片連莎綠,悔與滄浪有舊期?!笔裰欣仙?、閑客的慵懶之態(tài)盡收眼底,寫出了松溪清美動人的景象。鄭谷還曾到眉州,有詩《峨眉雪》:“萬仞白云端,經(jīng)春雪未殘。夏消江峽滿,晴照蜀樓寒。”這首詩寫于初春時節(jié),峨眉之高直上白云端,縱使晴空照耀卻難消雪寒。
生活在唐末這個內(nèi)外矛盾極其尖銳復雜的時代,加之鄭谷出身于下級官吏家庭,科場上多次失意,人生經(jīng)歷坎坷,因此,他有機會廣泛接觸社會現(xiàn)實生活,思想傾向較為進步。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鄭谷能夠繼承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深刻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二次入蜀:兩行清淚語前流
885年十二月,鄭谷輾轉(zhuǎn)蜀中,欲取道水路返故鄉(xiāng)荊門,卻遇秦宗權(quán)禍亂荊州而滯留,直至887年春,出峽沿漢江返回長安應試。
在滯留蜀地的886年春,鄭谷來到彭州,寫下避亂蜀中浪游傷懷的代表作《游蜀》:“所向明知是暗投,兩行清淚語前流。云橫斷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閬州。不忿黃鸝驚曉夢,惟應杜宇信春愁。梅黃麥綠無歸處,可得漂漂愛浪游?”
彼時,鄭谷功名難成而戰(zhàn)亂起,從首句以“暗投”化用自比,寫出了才識有加卻無處得伸的落寞,以及唐僖宗朝政混亂卻奮身汲取功名的矛盾心理。從蜀中漂泊到渴望北歸的傾訴中,可看出詩人對長安的記掛。
同年,他漫游至渠州(今四川渠縣),寫《渠江旅思》:“流落復蹉跎,交親半逝波。謀身非不切,言命欲如何。故楚春田廢,窮巴癉雨多。引人鄉(xiāng)淚盡,夜夜竹枝歌?!背錆M流落異鄉(xiāng)的孤獨與亂世不得實現(xiàn)抱負的悲痛。886年冬,鄭谷寓居通州(今四川達州),有詩《巴江》:“亂來奔走巴江濱,愁客多于江擻人。朝醉暮醉雪開霽,一枝兩枝梅探春。詔書罪己方哀痛,鄉(xiāng)縣征兵尚苦辛。鬢禿又驚逢獻歲,眼前渾不見交親?!痹娭泻髢陕?lián)對戰(zhàn)亂帶給百姓的苦難給予深切的同情,并對唐僖宗朝政語出批判。
年底,鄭谷到萬州界,有詩《寄南浦謫官》以自傷:“白首為遷客,青山繞萬州……望闕遠鄉(xiāng)淚,荊江水共流。”此時唐僖宗初平李克用之亂,在朝恢復科舉,萬州為巴蜀出峽之要道,鄭谷寄詩以表明自己客游巴蜀的無奈以及渴望回歸長安的迫切之情。
鄭谷第二次入蜀,所寫的詩中多次提及杜甫,兩人出三峽的路線交疊重合,漫長的路程,成為鄭谷心中的朝圣之旅。在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停留數(shù)月期間,鄭谷寫有《峽中》等多首詩歌,遙想當年杜甫出夔門,“往事如今日,聊同子美愁”,時空的重疊下,詩人與杜甫同感孤愁;同時又有“子美猶如此,翻然不敢悲”,表現(xiàn)出對旅居異鄉(xiāng)艱苦生活的堅強應對。
盡管峽江雄俊、山巒嵯峨,然則國事堪憂,身世飄零,其深層的哀愁與當年杜甫的境況何其相似!鄭谷曾在《倦客》中嘆息“十年五年歧路中,千里萬里西復東”,正是杜甫所感慨的“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次入蜀:手中已有新春桂
887年春,鄭谷在長安進士及第,第三次匆忙入蜀,意在返回蜀地搬取家小。此番,鄭谷的心情和前兩次完全不同,“上國休夸紅杏艷,深溪自照綠苔磯。一枝低帶流鶯睡,數(shù)片狂和舞蝶飛??昂蘼烽L移不得,可無人與畫將歸。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謝煙香更入衣?!?/p>
詩中描寫海棠盛開燦爛奪目,輕快活潑,與其滯留蜀地時的惆悵煩悶形成鮮明對比。鄭谷言及蜀中海棠的詩不在少數(shù),但唯有此詩顯得歡喜輕快,心情舒暢。
在蜀地,鄭谷結(jié)友廣泛。在成都訪寺尋禪,結(jié)交新津縣修覺山僧人,寫《七祖院小山》:“峨嵋咫尺無人去,卻向僧窗看假山?!薄额}無本上人小齋》:“寒寺唯應我訪師,人稀境靜雪銷遲?!薄度坦≤幎住罚骸伴e得心源只如此,問禪何必向雙峰?!庇螝v簡州,有詩《贈圓坊公》:“長說長松寺,他年與我期?!钡诙蔚绞竦?,他在渠州寫有《為戶部李郎中與令季端公寓止渠州升江寺偶作寄獻》:“退居瀟灑寄禪關(guān),高掛朝簪凈室間。孤島雖留雙鶴歇,五云爭放二龍閑?!北磉_對二公的仰慕以及對其閑適鶴居生活的贊賞。此后有詩《別修覺寺無本上人》,可看出與蜀地僧人關(guān)系密切,也體現(xiàn)出詩人“多向林中結(jié)凈因”的思想傾向。
鄭谷吟詠蜀中風物景色之作為數(shù)不少,內(nèi)涵豐富,視野開拓,藝術(shù)造詣獨深——既傷時念亂、慨嘆漂泊,又感嘆時弊、痛惜忠耿之士被害;有抒發(fā)懷才不遇、羈旅行役,還有與方外僧人談禪論道;更有留連山水、品茶賞花之作……
雖然難以與“李杜相頡頑”,但鄭谷繼承了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笆陲h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不會蒼蒼主何事,忍饑多是力耕人”等詩句,不同程度地揭露批判了唐末衰敗、人民涂炭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與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因此,鄭谷被后人稱為晚唐“咸通后僖宗、昭宗時代的詩史”,“晚唐之巨擘”。
作者
本刊特約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