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守爾·吾布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水文勘測局,新疆 喀什 844000)
葉爾羌河位于新疆西南部,是塔里木河的三大源流之一,基本上呈東南向西北流向。葉爾羌河流域總面積8.73 萬km2,其中國內面積8.44 萬km2[1]。流域全長1165 km。葉爾羌河干流上先后設有3 處國家重要水文站,其中卡群、48 團渡口、庫魯克欄干站地處上游,國家基本水文站衣干其渡口、民生渠首、艾里克他木、黑尼亞孜、肖塔站等6 處水文站,地處中下游。建有大小水庫9 座,水電站10 余處,以及縱橫交錯的引水渠,是當?shù)厮_發(fā)的重點河流。為了給葉爾羌河水資源綜合開發(fā)和流域防洪治理提供科學支撐,現(xiàn)需對葉爾羌河泥沙變化及河道演變趨勢進行分析。
葉爾羌河地處塔里木盆地西南緣,流域地貌主要為山地和平原。兩者以大斷裂相隔,界線分明,地勢南高北低。海拔3000 m以上為高山區(qū),無森林植被,絕大多數(shù)為荒漠山地,山勢陡峻,山體險峻,地面基巖裸露,溝壑縱橫。河流侵蝕下切強烈,河谷狹窄,河床縱坡大;海拔5000 m以上為現(xiàn)代冰川和永久積雪帶,為徑流的主要補給區(qū)。海拔1500 m~3000 m為中低山區(qū),地貌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單斜狀斷塊翹起的山體,巖層穩(wěn)定,第四紀堆積物較厚。兩岸巖體形成自然屏障,河道形成自然態(tài)勢,水流湍急,下切較深。河谷中可見數(shù)級河流階地,除河谷有稀疏植被外,大多區(qū)域生態(tài)脆弱,草木稀疏,河床穩(wěn)定。卡群水文站以下為平原區(qū),多為戈壁沙漠,平均寬約70km,長約450 km。此處屬于塔里木盆地北緣,水流趨緩,河面較寬,呈游蕩形。除人類活動綠洲區(qū)以及河流兩岸的野生楊林、紅柳等外,基本無生物,較荒涼。山區(qū)為徑流形成區(qū),平原區(qū)為徑流散失區(qū)。
葉爾羌河山區(qū)內基本沒有防洪工程,在部分引水灌溉段或水利工程處有部分防洪工程。從2014 年起,先后投入140 億元啟動葉爾羌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主要涉及莎車縣、巴楚縣、澤普縣、麥蓋提縣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共建防洪工程77 處,包括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和沿線堤防護岸等永久性防洪工程,共完成500 km的河道堤防建設,有效保護了沿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并對河道洪水形成一定的束縛。
葉爾羌河是南疆洪峰流量最大的河流,具有起漲速率快、洪峰值高特性,歷史上(1880 年)出山口卡群站曾發(fā)生過9140 m3/s的大洪水,而1961 年與1999 年實測最大洪峰流量分別為6270 m3/s和6070 m3/s,與當年最小流量之比為144 倍和134 倍。葉爾羌河洪水主要類型為冰雪型、冰川潰壩型、暴雨型和混合型四種洪水,不同洪水類型具有不同泥沙特性。特別是潰壩型洪水,含沙量最高,具有沙峰高、沙量大,懸移質泥沙消退過程較洪水過程慢等特點。如卡群水文站1961 年9 月4 日出現(xiàn)6270 m3/s的洪峰,日平均含沙量由洪水前的3 kg/m3,增加到洪水后的60.4 kg/m3,兩者相差20 倍多,其中日輸沙量最高達1218×104t,約占當年輸沙量的20%。而且洪水比泥沙消退的快,即洪水退了泥沙量還未減小,如卡群站1983 年10 月的潰壩型洪水,洪水退了41 h,懸移質泥沙輸沙率仍達76.7 kg/s,相當于起漲前的20 倍。洪水的泥沙輸送對河道趨勢和河床都造成較大影響。葉爾羌河洪水對河床和河道趨勢變化影響較大,特別是當大洪水時,對下游河槽、河床沖刷較大,在山外平原區(qū),影響更大。
泥沙對河床變化和河道淤積影響較大。葉爾羌河流域地表物質結構疏松,坡面松散,堆積廣布,在新疆是一條多泥沙的河流。葉爾羌河干流上的水文站均有泥沙測驗任務,流量泥沙實測資料系列較長。根據(jù)泥沙資料50 年實測數(shù)據(jù),按照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選取葉爾羌河資料系列較長的卡群、衣干其渡口、48 團渡口水文站作為研究對象[2],對葉爾羌河泥沙進行分析。
由于山區(qū)河段地形支離破碎,使得葉爾羌河泥沙主要來源于庫魯克欄干水文站以上干流段,水沙趨勢一致。以庫魯克蘭干水文站為界,上游為多沙帶,庫魯克欄干水文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2140×104t,占卡群水文站年輸沙量的77%左右,在新疆諸河流中其輸沙量最大[3]。下游年輸沙量則不足2%,泥沙大多在此開始沉積,其中卡群水文站的66%的懸移質泥沙都在下游沉積,受河水主流西導作用,致使下游東河灘河段河床有明顯抬高趨勢,河道淤積現(xiàn)象十分明顯。葉爾羌河各水文站懸移質泥沙特性見表1。
表1 葉爾羌河各參證站懸移質泥沙特征表 單位:輸沙量:萬t;含沙量:kg/m3
從表中可以看出,葉爾羌河泥沙輸送高度集中在汛期。按季節(jié)劃分,葉爾羌河輸沙量從大至小依次為夏季、秋季、冬季,年內分配不均,輸沙量自上游向下游逐漸遞減,隨汛期(6 月~8 月)洪水增大而增大。連續(xù)最大四個月(6 月~9 月)輸沙量占全年輸沙量的97.2%,懸移質輸沙量最小月為2 月。
葉爾羌河上游即庫魯克欄干水文站出山口以上河段,兩岸以山體為屏障,呈自然狀態(tài),沒有人為干擾和大的變化,平面上河流擺動不大,河床較為穩(wěn)定。出山口后,河道兩岸無山體束縛,便向兩岸擴散,使得河床加寬。隨著流程的延長,河床縱坡趨緩,特別是下游地區(qū),河水減速,沙石開始緩慢沉淀淤積。淤積的沙石依次為推移質卵礫石、大粒徑小粒徑沙石等。
位于出山口下游25 km處有蘇蓋提吐乎護岸工程,該處地段河道縱坡1/250,為砂卵石河床,河寬2000 m~3000 m,兩岸絕大部分為耕地。沿河分布有流域性骨干工程西岸輸水總干渠。本河段由于河道坡度大、流速大,對兩岸沖刷嚴重,河道主流時而發(fā)生變化,為游蕩性河床。
從蘇蓋提吐乎護岸工程至庫木庫勒防洪工程場址河段,河床拓寬明顯,河床組成為沙礫石,為第四系松散沉積,河槽抗侵蝕能力較弱,區(qū)間尚有一定的產沙能力。這是因為在卡群水文站以下修建的各級引水樞紐,在修建引水工程的同時都建有排沙設施。受人為因素影響,大量泥沙在渠首被排于閘前、閘后,造成淤積集中,增加了下泄水中的挾沙,改變了河流自然形態(tài)。部分河段,因為淤積嚴重,已很難分清主河道與漫灘。當出現(xiàn)特大洪水時,河道漫灘可達20 km~40 km。庫木庫勒工程位于依干其渡口—民生渠首河段,此段河道縱坡平緩,接近河道穩(wěn)定坡降。但河床為粉細砂,河岸又多為砂土或亞砂土,在洪枯流量變幅極大的運行條件下,沖淤變化劇烈,河道游蕩性很大,河床一般寬2000 m~3000 m。汊流發(fā)育,主槽不穩(wěn)定,河床沖淤變化情況復雜,加劇了洪澇發(fā)生的危險。
(1)從整個流域來說,葉爾羌河上淤受山谷束縛,河道穩(wěn)定、狹窄,河床下切較深。下游河道較寬,河床不穩(wěn)定,呈游蕩型變化。河道呈漫灘趨勢,洪水自然災害較大。
(2)葉爾羌河泥沙主要來源于上游,深淀淤積于下游。下游河道變化受人為引水和排沙影響干擾較大。
(3)葉爾羌河河道的變化主要受洪水沖刷和泥沙淤積影響,要保障河勢穩(wěn)定減少淤積,就要加強兩岸的防洪工程和控導工程建設,可以有效減少危害。
(1)在葉爾羌河水資源開發(fā)利用和防洪工程建設中,要統(tǒng)一兼顧,統(tǒng)籌解決。在引水工作中,盡量將泥沙排在岸堤上,或者是遠離防洪工程,避免人為造成的泥沙淤積產生新的自然災害。
(2)葉爾羌河目前河床寬在1000 m~4000 m之間,因此在防洪工程規(guī)劃中,要根據(jù)不同河段情況和河勢情形進行具體規(guī)劃,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和提防,不能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