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摘要:隨著錄音技術、復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表演者的表演被錄音,復制后可以變成全球流通商品。同時,這一進步使得表演者、表演和表演使用者三者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電子技術更加發(fā)達的當今社會,這種情況更加突出。因此,國際社會率先作出積極回應,利用一系列國際條約來協(xié)調各國對表演者的保護。在全球法律都逐漸對表演者權保護的同時,我國著作權法也在表演者權利保護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一變化無疑是一個積極的進步。然而,在此之前,我國的表演者權利基本上是以表演權的形式來涵蓋的,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中國保護表演者權利的理論基礎不足,立法和司法上存在諸多缺陷。如何合理保護表演者權、平衡表演者與公眾之間的利益成為目前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表演者權;法律保護;國際公約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0)21-00125-03
1 引言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全球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的背景下,文化產業(yè)得到充分發(fā)展。近年來,本國文化產業(yè)每年增長15%以上。其中視聽表演行業(yè)增長率尤為突出。文化產業(yè)作為滿足公民美好生活期待的經濟支柱,開創(chuàng)了現代文化產業(yè)和市場經濟建設的新紀元。
《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為視聽表演者權利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帶來了新的契機。該條約結束了表演者在音像表演領域得不到充分保護的歷史,完善了表演者權國際保護制度。中國已于2014年4月批準了《北京條約》,且于2020年4月底正式生效。確保表演者權利的保護與國際條約接軌,保證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制度與社會發(fā)展同步,是取得國際話語權的前提。
當下文化產業(yè)持續(xù)增長的背景下,表演者權利體系建設成為當之無愧的熱點問題。如何從立法上完善相應規(guī)則,使表演者權與促進產業(yè)發(fā)展相協(xié)調,同時充分尊重私人權利,平衡傳播者、投資者和公眾之間的利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 表演者權概念及性質分析
表演者權是基于表演者對于作品的表演而產生的權利,是表演者在獲得作者授權后才產生的權利,源于作者的表演權。[1]在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三大知識產權領域,屬于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世界上最早的版權保護法是1709年的《安娜女王法案》。到目前為止,版權保護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與版權保護的順利發(fā)展相比,表演者權利的保護長期以來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和重視,且學界對于表演者權性質的認識也是意見不一。
關于表演者權的性質,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規(guī)定不一,前者以鄰接權保護,后者以版權保護。雖然權利類型名稱不同,但保護范圍和規(guī)制范圍基本相同。我國學者對表演者權性質也有不一樣的觀點。
一類觀點認為表演者與作品原作者具有一樣的地位。表演者對原作品的表演加入了自己獨有的表達,與其本身不可分,屬于再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新性并不低于原作品。表演者權與著作權類似,相應的,表演者應當作者地位相當。
然而也有學者認為表演者的法律地位不能等同于原作品的作者。首先,表演者權是由表演者在取得作者同意后基于對原作品的表演而產生的權利,其權利基礎是作者的作品,因此不能等同于著作權。其次,創(chuàng)造性程度不同,表演者為表演作品而付出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遠沒有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高。[2]從數學角度來看,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過程是由零到一的過程,而表演者付出的創(chuàng)作性勞動并不是由零開始,而是由一到二的過程,從這方面來看,表演者權與著作權由相當大的差距。再次,表演者權利的內容較為廣泛,學界將其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人身權包括表明身份權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權,這兩個權利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基本達成協(xié)議;表演者的財產權利,是表演者行使表演者權得到報酬的權利,主要包括四個權利: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權、錄音錄像權、復制發(fā)行權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
本文認為,表演者權不能與著作權同一而論。表演屬于對作品的“翻譯”,只是表演者在以另外一種語言盡可能的復現原作。
3 我國表演者權保護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
3.1 影視表演合同中表演者權降格為署名權和勞務報酬請求權
在通常的影視表演合同中,并沒有涉及表演者權,更多體現的是署名權和勞動報酬請求權。這表明表演者權在合同中被視為署名權和一次性勞動報酬請求權,很難有權分擔票房等影視作品后續(xù)使用的費用——二次報酬權。表演者的權利與勞動報酬請求權在性質上是不同的。表演者權是表演者依法享有的表演專有權,與著作權有關但本身獨立。此外,表演者權的產生基于表演者對作品表演的貢獻。而演員聘任合同中約定的勞動報酬權使得表演者的表演與一般勞動的獲得報酬權無本質差別。因此,本文認為對表演者權利的保護遠遠不夠,表演者權利作為一種法定權利,“只有轉化為現實權利,才能成為和重現生活的事實,才對主體有實際的價值,才是真實的和完整的?!?/p>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表演者認為其權利與一次性的勞動報酬請求權相似,這給法律保護表演者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雖然,演員與制片人之間的博弈形成的利益格局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充分體現效率原則,也利于促進版權貿易,但是,這種做法損害了表演者的權利,也不利于促進影視作品的版權保護,與表演者權設立的初衷相違背。
3.2 大量格式條款侵蝕著表演者利益
雖然,從某種程度來看,將表演者的權利轉化為署名權和簡單的報酬請求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演者、經紀公司以及影視制作人三者之間有很大差距。作為表演者很難擁有與之平等的談判地位。因此,對于大多數普通的表演者來說,在這些合同中發(fā)現大量的標準條款是很正常的。
3.2.1 演藝經紀合同中的格式條款。通常,經紀公司面對的是一個新的表演者,新表演者被包裝、策劃和宣傳,而表演者只能被動接受公司安排。合同簽訂時,幾乎毫無資格去對抗公司。此外,這些代理經紀合同的期限也很長,有的甚至長達8到10年。同時,在合同期內,一些經紀公司會要求藝人將其通過表演獲得的著作權、表演者權轉讓給公司。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表演者的薪酬過低。表演者與經紀公司利益博弈的結果導致表演者實際獲得的報酬不及甚至遠低于經紀公司,很多合同甚至無法保障藝人的最低生活標準。表演者的基本生活沒有得到保障,必然限制合同的履行以及表演者的續(xù)約權。如果表演者不續(xù)約,可能會面臨高達數千萬元的違約金。
3.2.2 臨時演出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在我國表演者行業(yè)中,群眾演員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影視作品需求也很大,但群眾演員的收入很低。常見的群眾演員臨時聘任合同書中除了一般條款之外對群眾演員的限制主要有以下三點:①群眾演員的工作時間不區(qū)分夜間或節(jié)假日,待遇固定;②群眾演員無法決定是否將其姓名列入演職員名單;③群眾演員不得拒絕合理使用其姓名和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在其參演作品的衍生品、宣傳片或預告片使用,但僅限于推廣宣傳之用。
除此之外,本文注意到在收集到的案例當中,群眾演員的薪酬極低,且是按日計算。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看作表演者將自己的表演“一次性”的“賣”給了影視制作人,顯然這種做法不符合表演者權的立法初衷。
3.3 表演者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嚴重缺失
自1991年頒布《著作權法》后,學界對于是否對表演者權利進行集體管理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表演者權應當有其獨立的集體管理組織,甚至為此提出了立法草案。
與此同時,民間也一直為找尋更好保護表演者權利不斷探索,特別是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21世紀初,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成立了表演者權益保護中心,且積極組織參加相關國際會議,完善表演者權保護體系。除此之外,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權益保護中心還做了大量的培訓和宣傳工作。
近年來,在影視表演者領域,也出現了一些表演者組織。如中廣聯合會、中國視協(xié)演員工作委員會、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浙江橫店影視城演員協(xié)會等。其中,前兩個組織對于會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較高,如會員至少要主演三部以上電視劇等。后兩個組織雖要求不高,但是具有強烈的區(qū)域性,不能為大多數國內表演者提供保護。從功能的角度來看,前兩個組織正式宣布的內容有幾個方面:提供合法權益咨詢、人事檔案代理、職業(yè)技能培訓交流、設立基金、表彰優(yōu)秀等服務。當然,這些機構也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只是一個對等內部交流組織,這與上述外國演員工會制度完全不同。
上海市演藝工作者聯合會和浙江橫店影視城演員協(xié)會可以提供更詳細的服務,比如為表演者提供基本工資等。但浙江橫店影視城演員協(xié)會是橫店影視城管理公司下屬的一家營利性管理公司,與中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社會團體的定位不同。
4 表演者權法律保護立法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表演者權利領域還存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即演出工作領域存在巨大的商業(yè)利益,如果不加以法律規(guī)制,必定會導致更多麻煩。因此,應當通過立法來維護這一領域的穩(wěn)定秩序。表演者權利涉及多主體利益,且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也發(fā)揮了這種來自自身的創(chuàng)意元素,其表演活動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法律應當保護表演者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繼續(xù)完善表演者享有的權利,維護其合法權益。
4.1 賦予表演者從機械表演中獲酬的權利
通過對比我國《著作權法》中對著作權和表演者權的規(guī)定,不難發(fā)現,其中只規(guī)定了著作權人享有機械表演獲得報酬權。這意味著第三人合法取得錄音錄像制品后,不論表演者是否許可,均可從事營利活動。表演活動得以傳播以及受公眾欣賞離不開表演者的機械表演,若無表演者的機械表演,公眾只能通過現場觀看的方式欣賞作品。與此同時,錄音錄像制作者存在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機械表演有其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文認為,為最大程度保護表演者權利,以展示我國法律對表演者權的充分尊重,應當從立法上賦予表演者從機械表演中獲得報酬的權利。
應當注意,實際操作中,表演者在進行機械表演的同時,也會在表演活動中加入自己的“再創(chuàng)作”,通過語言、肢體動作、微表情等,打造出獨特的表演風格。不同表演者對同一作品進行表演,帶給觀眾的視覺沖擊不同。
4.2 賦予表演者廣播權和從廣播中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
中國加入WPPT時,保留了“獲得廣播和公共傳播報酬的權利”。因此,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規(guī)定,不論表演者許可與否,只要第三人購買作品的途徑、方式合法,就可以在廣播電臺等平臺播放。我國對表演者權利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漸適應TRIPS協(xié)議和WPPT協(xié)議,但表演者權利的保護水平還遠遠不及著作權。我國法律視表演者為作品的傳播者,這不僅是對表演者的創(chuàng)作作品獨創(chuàng)性的忽視,也對鼓勵創(chuàng)作產生了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更與我國著作權法的立法初衷相駁。
基于此,應加強對表演者權利的保護,且在修改法律時可以借鑒國際公約和外國法律的優(yōu)勢,適當考慮豐富表演者權利的內容,增加表演者的廣播權和從廣播中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上述權利可以由表演者行使,也可以由唱片公司取得法定許可權后,依法行使。但是,由于表演者的創(chuàng)作以作品為基礎,因此在現實中的利益分配中,原作者獲得的報酬應當高于表演者。
4.3 建立表演者權集體管理組織
現實生活中,表演者在與影視作品制作者、經紀公司的博弈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表演者通常傾向于與一些資金雄厚、資源豐富的公司合作,且為了能夠得到更好地發(fā)展,在簽訂合同或維權時大多都會妥協(xié),因而很難真正與公司競爭。因此,可以設置一套表演者權集體管理制度,通過集體組織為表演者權法律保護添磚蓋瓦。目前,中國在電影、音樂等領域成立了集體管理組織,這些集體管理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會員建立聯系渠道,并為其提供發(fā)展機會,在會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此外,中國還發(fā)布了集體管理協(xié)會的相關規(guī)定,以便集體管理協(xié)會更好地保護表演者權。
因此,可以借鑒音樂作協(xié)的作用,建立一個集體管理組織來管理表演者的權利。表演者可以向集體管理組織授予與其作品有關的權利,以便更好地保護表演者通過廣播、出租等方式獲得經濟報酬的權利。集體管理組織取得財產權后,在代表集體管理組織提起訴訟或者解決官司糾紛時,集體管理組織會針對表演者權受損害的情況第一時間代表表演者向侵權人主張權利;表演者可就其精神權利受到損害向侵權行為人請求損害賠償,此時,侵權人不得以表演者的權利轉移給集體管理組織,表演者本人不再具有表演者權利的理由進行抗訴。在建立表演者集體管理協(xié)會方面,可以借鑒協(xié)會現有的管理模式。就協(xié)會本身的運作而言,我們可以成立一個類似于公司股東大會的權利組織,更好地保護每一位會員的權利。在協(xié)會部門設置方面,可以設立行政部、財務、法律等部門,負責協(xié)會的日常工作。
參考文獻:
[1] 郭萌.論我國表演者權的保護[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技術(上旬刊),2009(05):183-184.
[2] 李永明.論表演者權利的法律保護[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4):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