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飛
【摘 要】《西游記》中豬八戒以其有血有肉的可愛形象走進讀者視野。關于《西游記》中豬八戒形象的起源,目前學界有本土說、外來說和混血說三種說法,其中,關于本土說和外來說學者討論居多。眾說紛紜的豬八戒的原型符合學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
【關鍵詞】豬八戒;本土說;外來說;混血說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6-0191-02
一、本土說
豬八戒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在對豬八戒的形象進行探源的過程中,持本土說的學者偏多。杭州佛教協(xié)會編的《靈隱》里提道:“朱八戒傳說是三國時往西域求法的第一僧人朱士行?!雹僦焓啃校ㄌ柊私?,是我國第一個受戒的漢族僧人,也是第一個上西域求法的僧人,明朝時為了避皇上名諱,故將朱改為豬。但是,目前這一說法無確切的論據(jù)。
楊光熙在《<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形象前身是驢》一文中提出,豬八戒的形象源自于《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的驢行者。在這篇文章中,他從兩個方面來論證了驢行者是豬八戒的前身。首先,他從人員構成的角度進行論述。他根據(jù)“征實”②的原則,《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除唐玄奘外,具體描寫的形象共有3人,分別是深沙神、猴行者與驢行者,根據(jù)人員構成相對應原則可知,豬八戒的前身就是《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的驢行者。其次,從創(chuàng)作規(guī)律來看,他說:“《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驢行者這個角色的塑造雖然著墨不多,但是故事十分精彩……在后來接著講下去的取經(jīng)故事中以某種形式出現(xiàn)?!雹劢酉聛硭撌隽藶槭裁丛凇段饔斡洝分杏秘i八戒代替驢行者這一形象,他講述了兩點,一是豬比驢有更豐富的精怪故事;二是取經(jīng)故事的發(fā)展需要驢行者表現(xiàn)出好色的惡行,豬的形象比驢更具有這樣的特性,這一特性在我國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楊光熙從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人員構成角度來追溯豬八戒形象的源頭。
張錦池在《論豬八戒的血統(tǒng)問題》中,從兩條線索的內在聯(lián)系出發(fā)論證豬八戒是國產(chǎn)豬。一是豬八戒的原型到底是國產(chǎn)豬、進口豬,還是混血豬?二是《西游記平話》中的徒弟三人姓氏可見于《百家姓》,為何在《西游記》雜劇中僅把“朱八戒”改成“豬八戒”。為此他分為三個部分進行了論述,第一部分,他從中國的文化傳說角度論述了豬八戒形象在神話傳說中的溯源,第一,豬神的職能——主溝瀆;第二,豬神的形象。說明《西游記》中豬八戒形象有著中國文化基因。但是《西游記平話》中的朱八戒與《西游記》雜劇中的豬八戒不同,不能以此作為豬八戒是國產(chǎn)豬的依據(jù),所以,他在第二部分從《西游記平話》與《西游記》雜劇是不是異地而生的傳說的問題入手,證明了豬八戒形象不是進口豬也不是混血豬,而是國產(chǎn)豬,他認為:“豬八戒既不是‘進口豬也不是‘混血豬,而是‘國產(chǎn)豬,其原型來自我國民間傳說中的“黑豬精”,以致雜劇中的豬八戒和裴海棠故事仍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雹?/p>
張錦池認為把豬八戒的原型推到河伯馮夷神話是不對的,應從豬八戒形象自身的流變史中去考察,那么《西游記》雜劇和《西游記平話》是必須去追溯的。張錦池先生的看法,邏輯嚴謹、論證充分,立足于本土文學,從中國的文學中去追溯中國文學作品,從文本中的豬八戒形象去探析豬八戒形象的淵源,為許多學者所支持。
黃永武在《豬八戒由來》一篇中指出,他在整理敦煌的圖片時,發(fā)現(xiàn)幢幡上畫的大摩利支天菩薩的腳踝旁有一頭金豬,它是有著人身的,與《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形象很相近。他認為:“那就是后代傳說豬八戒的雛形?!雹?/p>
這的確是一項新的發(fā)現(xiàn),但僅以一張圖片為證,證據(jù)有些單薄,如果能引入更多的證據(jù)進行論證會更好。
持此觀點的還有臺灣學者陳炳良、鄭明娳。他們指出,在《西游記》雜劇第四本“妖豬幻惑”一折中,豬八戒出場時就自稱是“摩利支部下御車將軍”,后來在小說里就變成了西行取經(jīng)時挑擔的腳夫了。⑥
姚立江在《金色豬與河伯——也談豬八戒原型》一文中指出,《西游記》本身就是一部宣揚佛教的書籍,小說借用金色豬的原型,經(jīng)過加工改造,重新定了豬八戒的原型,即一頭金色的豬,后又改作河伯的。他認為:“金色豬即小說中天蓬元帥豬八戒的原型,或者說河伯也是雜劇中御車將軍豬八戒的原型,都缺乏切實的根據(jù)?!雹咚J為孫悟空與沙僧都是由道進釋的,但豬八戒是佛教下的人,為了使三人一致,所以將豬八戒由佛門下的“御車將軍”變成了“天蓬元帥”。使小說取經(jīng)人員結構統(tǒng)一完整。
恭維英在《豬八戒藝術形象的淵源》一文中提出“豬八戒藝術形象最原始的依據(jù),應該是古神話中黃河之神——河伯馮夷。”⑧他主要提出兩點依據(jù):第一,在中國神話中河伯曾化身為豬,《西游記》中管理天河的天蓬元帥也化身為豬;第二,王逸的《楚辭章句》中記載,雒嬪本為河伯之婦,又通淫后羿,后為后羿之妾,因懷念以前的夫君,再加上不滿于后羿射河伯,遂奔月?!段饔斡洝分胸i八戒見到嫦娥便說自己與嫦娥是舊相識,讓人不由得將河伯與豬八戒聯(lián)系在一起。
總體來看,本土說中關于豬八戒的原型具體有金色豬、驢、朱士行等幾種說法,他們從豬八戒的形象、職能,以及小說的結構規(guī)律、創(chuàng)作規(guī)律等方面對小說中的豬八戒形象進行了探源。
二、外來說
除本土說外,外來說也被許多學者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陳寅恪先生和張同勝先生。
陳寅恪在《西游記玄奘弟子故事演變》一文中提出,豬八戒的原型來自于印度的佛經(jīng)故事,他認為豬八戒是來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佛制苾芻發(fā)不應長因緣》中的牛臥苾芻。天神為了避免出光王傷害牛臥,自變身為一大豬,出光王隨后追逐這頭豬,于是牛臥乘機逃走。這牛臥苾芻又是如何變?yōu)橹袊≌f中的豬八戒呢?豬八戒下凡居住的地方是高老莊,在印度神話中這個故事發(fā)生在?閃毗園,“?”與“高”音近,遂訛為高老莊。從佛經(jīng)故事得知,出光王認為從洞窟中跑出的大豬為牛臥苾芻,而事實上此豬是天神所變。久而久之,后世講經(jīng)人將二者混為一談。再如《西游記》中豬八戒高老莊招親,陳寅恪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故事文學在演變過程中由嚴肅趨于滑稽,由訓誡變?yōu)樽I刺,所以故事發(fā)生了改良,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追溯高老莊招親故事的起源。
陳寅恪先生站在西方之東方文學的立場上來追溯豬八戒的原型,所以認為豬八戒來源于印度佛經(jīng)的故事。
張同勝在《論豬八戒的原型瓦拉哈》一文中指出,豬八戒的原型是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的第三次化身野豬瓦拉哈。張同勝先生說:“現(xiàn)當代的學者,對于印度神話原型的探索,一般溯源到漢譯佛經(jīng)就結束了,其實,那不是源,而是流。因為佛教故事吸納了大量印度神話、婆羅門教中的神靈及其故事?!雹崴赋?,在中國神話中關于豬神的描述有四十多位豬身人面的形象,還有長著兩個頭的豬的形象。全然不是《西游記》中豬八戒的豬頭人身的形象,但在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的第三次化身就是瓦拉哈,瓦拉哈豬頭人身的形象與豬八戒的形象完全相同,并且他們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如瓦拉哈力大無窮,豬八戒力氣也很大;豬八戒曾是玉皇大帝手下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帥,在取經(jīng)途中與水怪多次的戰(zhàn)斗中,都展現(xiàn)了很強大的水中戰(zhàn)斗能力,瓦拉哈曾到海底與妖魔大戰(zhàn)千年,最終將大地從海底救起來。張同勝還指出瓦拉哈的形象是后來隨著佛經(jīng)、印度神話傳入中國的。所以,他認為豬八戒原型追其根源就是印度神話中的瓦拉哈。
張同勝先生主要是從豬八戒形象、職能等方面與印度神話中的瓦拉哈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其共通之處,從而說明豬八戒的形象源于瓦拉哈。這種論證方式僅站在豬八戒形象本身去追溯其原型,論證過程有點缺乏說服力,如果能再深入論證會更好。
在外來說中,陳寅恪先生站在西方文學的角度,認為豬八戒的形象來源于佛典故事中的牛臥苾芻,張同勝先生認為佛經(jīng)故事只是豬八戒形象的流而不是源,這個形象的源是印度神話中的瓦拉哈。
三、混血說
混血說的代表學者是張同德先生。他在《豬八戒、野豬戰(zhàn)神與女真族》一文中提出豬八戒的形象產(chǎn)生于金代,并且與女真族關系密切。這個觀點有三個證據(jù),第一是全真教。《西游記》中的道教是全真教,而全真教是在金代興起的,金末元初在全國興盛。第二是天蓬?!段饔斡洝分胸i八戒是玉皇大帝親封的天蓬元帥,但是“天蓬”本為道教仙官門,這個詞最早見于六朝道教書《上清大洞真經(jīng)》卷二:“次思赤氣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過,結作三神,一神狀如天蓬大將,二神侍立……”第三是顏色黑。據(jù)《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可知,金國在北方,完顏阿骨打穿黑衣,往北去,被稱為水德真君。女真族漢化程度較深,從而認同漢文化,如黑色與北方、民族身份等關系的認同。
在張同德看來,豬八戒是一頭公野豬,公野豬兇猛好斗,是斗戰(zhàn)神或勇猛精神的表征符號,韋勒斯拉納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戰(zhàn)神,神話中的戰(zhàn)神一般變化多端,但其他民族的戰(zhàn)神大多為人形,然而波斯的韋勒斯拉納戰(zhàn)神常?;頌橐活^野豬。隨著中西交流的不斷深入,關于野豬的文化認同與融合促使了豬八戒形象的出現(xiàn)。他認為:“在東西方貿易與文化的交流過程中,中亞、東歐、印度等地的野豬戰(zhàn)神的神話傳說和崇尚野豬的文化流傳至東土。……由于女真族已有數(shù)千年養(yǎng)豬的歷史,以及這個族群在民習上對野豬的認可、喜愛和神化,于是在歷史合力的作用下,西游故事說唱表演中才增添了豬首人身的豬八戒這個藝術形象。正是由于女真族的風俗文化與東西方野豬戰(zhàn)神文化的交流,促使豬八戒在女真金國時期出現(xiàn)于西天取經(jīng)隊伍中。”⑩張同德在這篇文章中認為,豬八戒的形象是中西文化相結合的產(chǎn)物。張同德先生站在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角度探索豬八戒的原型,為豬八戒原型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角度。
關于豬八戒的原型的論述,符合學界百家爭鳴的學術狀態(tài)。這樣的狀態(tài)會促進思想的解放,讓我們的學術朝著良性的方向發(fā)展,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點。
注釋:
①轉引劉蔭柏著.西游洞天[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120.
②③楊光熙.豬八戒的前身是驢[J].學術月刊,2009(04).
④張錦池.論豬八戒的血統(tǒng)問題[J].明清小說研究,1997(6).
⑤黃永武.敦煌文獻與文學叢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399.
⑥轉引張靜二著.西游記人物研究[M].臺灣學生書局,1984.
⑦李侃主編.文史知識[M].北京:中華書局,1996,104-105.
⑧《文學遺產(chǎn)》編輯部編.文學遺產(chǎn)增刊十五輯[M].北京:中華書局,1983,112.
⑨張同勝.論豬八戒的原型瓦拉哈[J].明清小說研究,2011(3).
⑩張同德.豬八戒、野豬戰(zhàn)神與女真族[J].明清小說研究,2019(2).
參考文獻:
[1]牟海芳.豬圖騰神話的演變與圖騰崇拜觀念的變異[J].四川教育學學報,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