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亮
明代是自漢唐以來,我國家具歷史上的又一個興盛期。隨著當時經濟的繁榮,城市的園林和住宅建設之興旺,形成了對于家具的大量需求。而明代文化名人熱衷于家具工藝的研究和審美的探求,對于明代家具風格的成熟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鄭和下西洋,從盛產高級木材的南洋諸國運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高檔木料,也為明代家具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明代家具的造型非常簡潔明快,工藝制作和使用功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時的家具品種、式樣極為豐富,成套家具的概念已經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對稱式,并在制作中大量使用質地堅硬、耐強度高的珍貴木材。家具制作的榫卯結構亦極為精密,構件斷面小輪廓非常簡練,裝飾線腳做工細致,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家具樸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
而開放于1996年的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館”,占地700平方米,展品一百多件,是國內最早展出明清家具的專題陳列館。其陳列分五部分:明代家具展廳以簡約古雅為主旋律;清代家具展廳著重表現(xiàn)富麗奢華的皇家風范;書房和廳堂的陳設見證了家具是建筑的附屬物品、建筑功能的直觀表達;明墓出土的家具模型和木俑,是墓主生前現(xiàn)實生活的縮影。其中明代展廳及書房和廳堂內的家具展品,絕大多數來自王世襄、陳夢家兩位著名學者的舊藏。筆者現(xiàn)按照明代家具的功能,將上海博物館其館藏珍品分為五大類進行簡介,以饗讀者朋友。
第一類:館藏椅凳類明代家具
此類包括了不同種類的各式坐具。如官帽椅、玫瑰椅、圈椅、靠背椅、交椅等椅;無束腰杌凳、有束腰杌凳、四面平杌凳等杌凳;坐墩可以折疊、便于攜帶的交杌;方凳及條凳、二人凳、春凳等長凳;只有宮廷、寺院才有,而非一般家庭用具的寶座。
明黃花梨木圓后背交椅(圖1),座面長70、寬46.5、通高109厘米。
該交椅比例勻稱,造型流暢。取材色澤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xiàn),靈動變幻。椅圈分五段接成,連接處用“鍥釘榫”使一圈分段連接而不散落。搭腦與扶手一順而下,圓婉柔和??勘嘲逡詳€框鑲板的方式制成,上為透雕螭紋,中為透雕麒麟紋,下為壺門亮腳。構件的交接部位則鑲有白銅飾件,兼加固和裝飾作用。此類交椅常設于廳堂顯著位置,有凌駕四座之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明黃花梨透雕靠背圈椅(圖2),座面60.7×48.7、通高107厘米。
椅圈三接,圓中略帶扁形??勘嘲迳显斐鰤亻T形開光,透雕麒麟紋圖案,張吻吐舌,鬃鬣豎立,火焰飛動,從動物的形象及刀工可斷定為明制,年代不晚于明中期。背板上端,兩旁用木條接出,雕卷草紋,加強了裝飾效果??勘嘲逑露随}出亮腳。按亮腳一般用在分截攢框的靠背上,整板靠背下雕亮腳比較少見。椅盤下的券口牙子,曲線也圓勁有力。王世襄道:“就藝術價值言,所見明代圈椅以此對為第一?!?/p>
明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圖3),座面前寬75.8、后寬61、深60.5、通高108.5厘米。
設計者特意采用回婉的曲線,使上下和諧一致。管腳棖不但用明榫,而且索性出頭少許,堅固而不覺得累贅,在明式家具中殊為少見。它可能是一種較早的造法,還保留著造大木梁的手法。此椅四具一堂,尺寸碩大,在紫檀器中鮮見。其造型舒展而凝重,選材整潔,造工精湛。不僅是紫檀家具中的無上精品,更是極少數可定為明前期制品的實例。
明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圖4),座面58.5×47、通高119.5厘米。
該椅在靠板上浮雕花紋一朵,由朵云雙螭圍合而成。另一處細微雕飾在壺門式卷口牙子上淺雕一小朵云。其不在裝飾,而在構件細、彎度大,有纖細、柔婉的特殊效果。椅前后腿一木連做,后腿直接延伸連在搭腦上,前腿支撐著鵝脖。搭腦的處理委婉柔和,不露線角,卻體面分明。四出頭的處理干凈利索、剛柔相濟。其設計構思,體現(xiàn)了中國美學中動靜相宜、剛柔并濟、無勝于有的審美概念。
明黃花梨有踏床交杌(圖5),長55.7、寬41、高49.5厘米。
此折疊凳特別之處,在于腳踏成為一個裝卸或掀起或放下的附件。在腳踏處飾以銅飾件不僅帶來一定的觀賞性,而且也成為明代家具的一標志性特征。交杌在折疊時,踏床可取下或翻轉過來,以便攜帶。幾面用絲絨編成,是近年穿織的。明代交杌傳世極少,這是保存完好、制作又極精的一件。
明黃花梨有束腰三彎腿霸王棖方凳(圖6),長寬均55.5、高52厘米。
方凳尺寸頗大,黃花梨制成,灰白皮殼,軟屜坐面。冰盤沿,有微妙變化的曲線,下方起邊線。矮束腰,與牙板一木制成。牙板上開壺門,中間為“山”字形,向兩邊甩出優(yōu)揚的弧線,略翻小翅狀牙嘴。腿足以大料挖成三彎腿式,大曲度,中間內收后又外撇,做成外翻卷足。卷足呈如意頭狀,圓雕手法,造型飽滿,富感染力。腿內側又設霸王棖,抵在穿帶下。三彎腿是明式家具中較為經典的造型語言,此凳三彎造型弧線變化甚大,卷足設計合理。
第二類:館藏幾案類明代家具
幾案類家具包括幾與桌案,是明代家具中品種最多的一類。其大概可分為七小種:一種是香幾,二種是炕桌、炕幾、炕案,三種是酒桌、朱桌,四種是方桌,五種是條桌案(條幾、條桌、條案),六種是寬桌案(書桌、畫案),七種是其他桌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抽屜桌、供桌、供案)。
明黃花梨三足香幾(圖7),高89.3、面徑43.3厘米。
此香幾,面邊構件做起多層混面的冰盤沿結構,下設束腰。牙板外膨,鏟地雕刻飽滿的卷草紋飾,并鎪出壺門輪廓。腿足與牙板,通過插肩榫結合,上面雕有如意云頭紋樣。在香幾三彎腿偏上部,內翻馬蹄,并以類似于接足的手法,與下部腿足自然結合,形成造型舒展飄逸的三彎腿造型。腿足底端自然外撇,同時向上兜轉,以卷葉紋飾之。三足下設圓形托泥,并有帶壺門曲線的龜足。
明黃花梨四足八方香幾(圖8),幾面長50.5、寬37.2厘米,高103厘米。
變體香幾的幾面作八方形,看上去仿佛是一塊長方形木板抹去四角,但其實是在制作幾面時首先制作出邊框,然后在內側橫斷面開槽,將薄板組裝成幾面的一種方法。幾足三彎腿式,但弧度不大,直接落在足下木框之上。足下木框呈長方形,四面向內凹彎接近銀錠式樣。此造型新奇脫俗,此幾比一般香幾要高,挺秀雅致,實屬罕見。
明黃花梨木有束腰矮桌展腿式半桌(圖9),桌面長104、寬64.2厘米,高87厘米。
此桌可由上部束腰、方材、三彎腿炕桌和下部無束腰圓直腿組成,圖案刻有束腰荷葉狀波折紋,案面牙條浮雕雙鳳朝陽,側面牙條折枝花鳥,其堅固地方是在腿與桌面都用靈芝紋霸王棖,這張半桌桌面為了防止湯肴外流在桌邊緣還設一周攔水線。
明黃花梨木束腰齊牙條炕桌(圖10),桌面長108、寬69厘米,通高29.5厘米。
該桌為有束腰三彎腿造型,適合雕刻精美的紋飾,與很多素雅的無束腰直足類型炕桌形成鮮明對比,造型較為特殊少見。它采用齊牙條的做法,即牙條與桌腿不是45。斜面相接,而是作垂直平接使得細致雕刻的雙螭卷草靈芝紋得以完整呈現(xiàn)。而牙條則裝飾雙螭對峙造型,張弛有力,栩栩如生。
明黃花梨插肩榫翹頭案(圖11),案面長140、寬28厘米,高87厘米。
該翹頭案案面用3.5厘米厚的獨板,腿邊緣和牙子都起燈草線,腿肩左右兩側牙條各鎪卷云一朵,造型簡潔生動。其妙處在卷云稍稍向內傾仄,卷云下牙子上的小小鉤尖也起重要的作用。腿子在肩下不遠處,造出葉狀輪廓,恰好在其寬處的部位鑿眼安橫棖兩根。足端用陽線造出卷云紋。腿子中間起“兩炷香”線,自地面上下貫穿至案面下。
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圖12),案面長192.8、寬102.5厘米,通高83厘米。
該畫案尺寸寬大,以紫檀為原料,因用料闊綽而被推崇為“第一紫檀畫案”。其最大特點在于合理設計了腿足、斜肩、牙頭、牙條之間的支撐。它的線腳簡練,牙子、腿足邊緣有飽滿的陽線,足端只稍作雕飾,牙頭可承受更重的負荷并起到加固連接作用,使得整件家具的結構能保持穩(wěn)定。畫案的一塊牙條上刻有光緒丁未清宗室溥侗(1871-1952)的題識,說明該案制作古樸。
第三類:館藏框架類與架類明代家具
明代框架類家具,或以陳設器為主,或以儲藏器為主,或一器兼用。其可分為以立木為足,取橫板將空間分隔成多層的架格,如書架、物架、多寶格等;架框結合在一起,常見形式是架格在上、框子在下,齊人高或稍高的亮格框;以及圓角框、方角框家具。而架類家具,則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衣架、面盆架等。
明黃花梨品字欄桿架格(圖13),長98、寬46、高177.5厘米。
此架方材,打洼,踩委角線。格板三層,上層之下安抽屜兩具。抽屜臉浮雕螭紋,不安銅吊牌拉手,以保持圖案的完整。欄桿用橫豎材組成,是品字欄桿的一種變體。三面欄桿用橫豎材攢成,是品字欞格的變體。最上兩道橫材之間叫雙套環(huán)卡子花。底層之下用寬牙條,雕分心花及云紋。其整體比例勻稱,裝飾繁簡得宜,輕盈富麗,風貌不凡。
明黃花梨鳳紋衣架(圖14),高168.5厘米,底座長176、寬47.5厘米。
衣架以厚木兩方作墩子,上植立柱,每柱前后用站牙抵夾。兩墩之間安裝由縱橫直材組成的欞格,使下部連接牢固并有一定寬度,可擺放鞋履等物。此上加橫棖和由三塊透雕鳳紋絳環(huán)構成的中牌子,圖案整齊優(yōu)美。最上的搭腦兩端出頭,立體圓雕翻卷的花葉。凡橫材與立柱相交的地方,都有雕花掛牙和角牙支托。其不僅有很好的使用功能,也是一件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
明黃花梨高面盆架(圖15),高168、徑58.5厘米。
該高面盆架為面巾架,立柱與盆架兩腿足連做。橫梁即搭腦兩頭高翹,雕飾龍體。掛牙及中牌子鑲嵌透雕花板,中架兩立柱間設腰棖,起加固作用。面盆架圓木六足呈米字形。前面四腿足有如欄桿的望柱,既美觀大方,又起到防面盆滑落的作用。
第四類:館藏床榻類明代家具
“榻”,本為只有床身、上面沒有任何裝置的臥具。明代床榻有時亦稱為“床”或“小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三面安圍子的,叫“羅漢床”;床上有立柱、柱間安圍子、柱子承頂子的,稱“架子床”。
明黃花梨木六柱式架子床(圖16),長226、寬162、高234厘米。
此床因床體設六柱而得名。床有束腰三彎腿,內翻云紋馬蹄足,相比外翻腿足床,內翻裝飾則顯得更為含蓄美觀。床面外緣作冰盤沿,束腰下安壺門牙條,起皮條線,與腿足內角線交圈,雕卷草雙螭。床面藤編,四角立柱,另立門柱兩根,立柱打漥,呈凹陷的圓弧面。床架上部正面有透雕寶珠紋及火焰紋,用對稱的鳳紋襯托,刀工精煉,層次分明;左右兩側均透雕相向而行的龍紋,龍首昂起,弓背舞爪,行云繚繞,一派威猛之勢,恰是一組“雙鳳朝陽”“雙龍對珠”的祥瑞圖樣。床架正面的門圍子上另透雕一幅麒麟圖,有期盼“送子”之意,兩側與后面的圍子采用四簇云紋的裝飾,為典型的“攢接”與“斗簇”手法。
明鐵力木床身紫檀木圍子三屏風羅漢床(圖17),長221、寬122、高83厘米。
羅漢床是一種輕便型的床。其三面安裝圍檔,可臥可坐,可放在書房中作臨時休息用。該床的床身以鐵力木制作,鐵力木是硬木中長得較高大的樹種,明式家具中不少大件以其為材料。而床的圍檔用紫檀木制,采用攢接手法,既充分利用了零星的紫檀材料,又具有玲瓏剔透的裝飾效果。
第五類:館藏其他類明代家具
此類明代家具,既有存放筆墨印硯等文具,便于提攜,一般供士人、文人墨客趕考或游歷時使用的提盒;又有小巧玲瓏、十分方便,放在桌上可隨時移動之家居梳妝必備的鏡臺;還有儲藏、存放物品,具有立軸門的角柜等,品種繁多。
明黃花梨提盒(圖18),通高21.3厘米,盒體長36、寬20厘米。
該提盒分為兩格加蓋,底托與提梁相連,兩格可以分層取下,便于取拿物品。它借用了竹編提籃的形式,采用榫卯結構,接榫處處理細膩,木紋肌理清晰,反映出明代木作的特點。且提梁為整木雕制,把手處適于手握,著力點合理。提梁兩側與底托處裝飾為對稱云板,并有銅銷子鎖定盒身。其造型簡潔明快,具有典型明式風尚。
明黃花梨折疊式鏡臺(圖19),49×49厘米,支起高60、放平高25.5厘米。
這件鏡臺上層邊框內為支架銅鏡的背板,可放平或支起約為60度的斜面。背板用攢柜做成,分界成三層八格。下層正中一格安荷葉式托,可上下移動,以備支架不同大小的銅鏡。中層方格安角牙,門成四簇云紋,中心故使空透,系在鏡鈕上的絲條可以從這里垂到背板的后面。其余各格裝板雕螭紋。裝板有相當的厚度,且為“處刷槽”,使圖案分外飽滿精神。底箱兩開門,中設抽屜三具,四足內翻與蹄,造型低扁有力。此鏡臺色澤文雅,可平放的背板支起時,立即營造了另一個空間。背板上六塊螭紋浮雕的重復使用,加強了裝飾的節(jié)奏感。中間透空的云紋雕飾則虛實相應,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規(guī)律。
明黃花梨變體圓角柜(圖20),長106、寬53、高175.5厘米。
角柜的傳統(tǒng)樣式為上窄下寬,而此柜的邊線垂直地面,故稱為變體。這種長方形有兩扇對開門的柜,主要功用是收藏衣物或棉被之類。柜門有兩種,一為硬擠門,一為閂竿。閂竿是在兩扇柜門之間設一立柱,而硬擠門沒有閂竿,此柜無疑屬于閂竿。其柜膛及柜門、牙條,亦簡單樸實。
縱觀上博所藏明代家具,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極具結構嚴謹、造型簡約、裝飾洗練、紋理優(yōu)美的特點,又兼具選材獨特、工藝考究、清新雅致、實用耐用的藝術風格,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不可估量。對于如此稀世珍品,您是否有了前往上博一探究竟的欲望與沖動?